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有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有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自主学习过程——课标内容具体要求】1.懂得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知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懂得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道理。
5.知道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6.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把握实践的含义。
8.领会实践的特点。
9.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11.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2.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自主学习过程——客观探查】1.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据报道,在一项持续进行了超过20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冥王星的大气向外延伸的高度要远远超过人们之前的预计,并且在其大气中科学家们已经检测出了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这表明①自然界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据报道,鸡和蛋先后之争持续已久,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谜题终于有了谜底。
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宣布谜题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据此完成3~4题。
3.“蛋鸡之争”其实质上是争论物种起源问题。
然而,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充分表明①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的认识突破了物质存在的范畴③其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④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界限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4.“蛋鸡之争”持续已久,最后通过对7 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谜题答案才浮出水面。
这说明A.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C.认识由主观意识决定D.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世界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是()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2•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3.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 •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6•哲学的任务是()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7 •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B•追求智慧C•聪明D•真理8•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现实。
然而,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本试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曾经作出过暗能量的假设。
2020年8月23日,一个科学小组在研究中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时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一个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的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
另外,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也正在借助粒子加速器实验合作寻找暗物质的粒子。
这些成就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据此回答l。
2题。
1.从哲学上看,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表明了( )A.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问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C.世界的本质只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能得以被证实D.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从爱因斯坦的假设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过程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D.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3.2020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600多名海地人丧生。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哲学与生活第一、第二单元测试卷

哲学与生活第一、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A.产生于寓言故事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
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
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A.能够解决人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B.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C.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D.告诉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所有方法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学习哲学C.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
”这表明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相互区别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5.下列属于方法论有①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物质决定意识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阿杜的《天黑》中一句“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更是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从哲学上看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生活、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生活、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哲学生活、二单元周末训练案编制人:审核人:领导签字:卷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说明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哲学是人类对其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XX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其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1、(2024·山东卷).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相识结果是由相识的主题确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相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2024·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3、(2024·新课标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溢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料于2024年8月放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新奇、爱好和遐想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干脆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须要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细心的打算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谛视困难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相识主体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困难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呈现必定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相识过程中被驾驭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干脆接着。
”这说明真理①在相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详细的、有条件的④在相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2024·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敏捷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宠爱“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君)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就是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有人说“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是在那里,实实在在的地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
这两个观点都是对_______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可知性问题3.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6.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于2014年n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理解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有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理解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准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个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有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持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有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有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有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有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持续积累准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10.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
”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规律是能够理解和利用的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1.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1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理解和利用规律13.鲁迅说:“描神画鬼。
毫无对证,本能够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不过,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D.神鬼观点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14.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理解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个看法说明()A.实践是理解的来源B.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理解准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理解的目的15.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协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当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个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
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
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准确的,据此回答16^17题。
16.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这个变化说明()A.实践是理解的来源B.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理解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理解准确与否的惟一标准17.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B.理性理解比感性理解更深刻、更全面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准确的指导作用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18.意识、理解、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准确反映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19.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
”A.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准确方向发展C.只有准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准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20.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漏选0分。
每题3分)2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A.一切从实际,使主观符合客观B.理解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C.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理解和处理问题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2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A.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准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动作用B.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成绩:23.苏州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通过兴办开发区吸引众多世界著名企业的进入,使苏州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当不了市场的主角,就做一个优秀的配角”,加工工业的发展使苏州实现了无品牌发展的奇迹,跻身全国GDP十强城市之列。
苏州的发展战略说明()A.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C.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实践D.实践是检验理解准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4.对已经实施5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说,“内蒙古现象”不啻为一个奇迹。
所谓“内蒙古现象”,是指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依靠政策和自身努力,在区域内迅速形成投资、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经济迅猛发展,增速名列全国前茅。
这说明()A.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B.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C.精神力量能够脱离物质因素而存有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5.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中国又开始向太空伸出更为广阔的触角。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多,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一项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实行,预计中国首次探月活动将在今后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
上述材料体现了()A.只要愿意做,什么愿望都能实现B.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理解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第二卷三、非选择题26.(2005年全国九校名模)辨析题:理解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准确的理解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所以,在实践中必须获得准确理解,尽量避免任何错误。
(10分)27.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吗?(8分)28.(2006年预测)一个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
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动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15分)(1) 说明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影响所包含的哲理。
(2) 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原因。
(3) 在新世纪,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持续创新?29.请同学为自己拟定一个学习计划,以便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写出你拟定这个计划的哲学依据(12分)参考答案一、1-5 CDBBC 6-10 DAABA 11-15 BBCAC 16-20 DCCDB二、21.ABC 22.AD 23.ABD 24.BD 25.BCD三、26.答案①“理解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只有准确的理解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这句话准确揭示了实践与理解的辩证关系以及理解反作用的二重性,是准确的。
所以,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理解上升为理性理解,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获得准确的理解是必要的。
②因为主客观的限制,人们的理解是具有反复性的,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理解往往不可能经过实践到理解的一个过程就获得,而是需要实践到理解、理解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错误总是难免的,只有经过持续纠正错误,才能获得准确的理解。
③我们应该树立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挫折,自觉纠正错误,获得准确的理解。
27.(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2.5.5)(2).人在自然灾害中确实无法抗拒,显地渺小。
但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3).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人们能够发现、理解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28. (1)实践决定理解,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动了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充分说明了这个点(若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等角度回答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