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背景介绍:
幼儿教师是需要承担很大压力的职业,他们需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他们全面的教育和照顾。

然而,由于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的要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计发放100份问卷,其中88份得到有效回复。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信息、工作情况、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
1. 幼儿教师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35岁,占调查样本的60%。

2. 88%的幼儿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说明他们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知识。

3. 在工作情况方面,80%的幼儿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其中40%的教师需要加班或带工作回家。

4. 70%的幼儿教师表示工作压力较大,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繁重和责任感强烈。

5. 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50%的幼儿教师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困扰,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

6.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讨论: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工作任务繁重和责任感强烈是主要的压力源。

建议学校和幼儿教师协会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如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培训。

此外,政府也应关注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

结论: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与工作压力有关。

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心理支持,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教师的工作压力常常很大,长期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所在,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帮助和支持。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学校的教师群体。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5份。

四、调查结果1.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以女性为主,占比65%;男性占35%。

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工作年限为5-10年的教师最多。

2.工作压力:3.情绪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情绪状态普遍较差,其中68%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焦虑,55%的教师表示常常感到疲劳。

此外,约有32%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无助,28%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孤独。

4.心理健康支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较高,68%的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务。

同时,教师也认可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自我调节: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自我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约有52%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缓解压力,仅有18%的教师表示能够有效地自我调节。

大多数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应的自我调节培训。

五、讨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减轻工作压力的措施。

其次,教师的情绪状态普遍不佳,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需要提高,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缓解工作压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2.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

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幼儿园进行的幼儿教师心理检测结果为:%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虐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

所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

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报告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报告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报告评估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提供相关建议和支持,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问卷调查:教师填写了一份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2. 面谈: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面谈,进一步了解其具体问题、需求和困扰。

评估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结果,综合分析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下:1. 压力较大:大部分教师表示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量大、学生表现不佳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

2. 情绪波动:部分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情绪波动的情况,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人际关系问题。

3. 缺乏支持:一些教师反映在工作中缺乏支持和帮助,感到孤立和无助。

建议与支持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向小学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和支持措施:1.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扰。

2. 培训与提升:提供针对教师的培训课程,包括应对压力的技巧、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等,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3. 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助,分享经验和资源,减轻个人压力,增强彼此的支持感。

4. 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教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适当的运动、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以增强身体和心理的抵抗力。

结论通过本次评估,我们了解到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提供相关支持和建议,帮助教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支持和关注。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1. 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本报告通过调查分析,力求揭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

2.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调查对象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力求数据客观、全面。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由于工作压力、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原因,很多教师都承受着较大的焦虑情绪。

2. 抑郁: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存在抑郁情绪。

3. 疲劳:教师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导致身心疲惫。

4. 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不容忽视。

3.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 工作压力:教育体制改革、业绩考核等因素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2. 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不畅,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3. 个人素质:部分教师在应对心理压力、挫折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4. 社会支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较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3.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2.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3.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教师工作条件,降低工作压力。

4. 加强人际关系建设: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福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共同为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通过对我校26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其中22人完成了问卷,22份为有效问卷。

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调查结果表明有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压力大于非班主任教师,考试期间压力大于平时。

22名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中,出现职业倦怠的16人,占73%。

近一半受访教师认为工作很劳累,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疼、身体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个人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其次,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等。

而这种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身体亚健康的状态。

调查显示,上班时间越早,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下班时间越晚,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科任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这类老师课余时间相对轻松,其他科任老师都比较忙,这说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师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3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73%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7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虽然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6%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虽然有6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背景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的责任。

然而,教师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供相关分析。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不同地区的教师群体发放了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共收集到了XXX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过大:高强度的工作、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等因素,使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2. 情绪波动:由于工作压力和挑战的增加,教师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人际关系问题: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缺乏支持和认可:教师在工作中常常缺乏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这也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分析与建议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分析和建议:1. 提高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可以通过减少教学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方式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2. 心理健康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研究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3. 加强支持与认可: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支持与认可,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4. 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学校可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教育质量,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警察、教师、医生是当今社会的高风险职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各种特质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称为助人群体,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枯竭。

关心和维护高中教师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学生还是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

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确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主要是从认知、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人格、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来考虑。

中国人民大学在在新浪网发放的一份问卷《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在被调查的8699人中,80%压力较大,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

20%的被調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不满意。

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为(1)男老师(2)年轻教师(3)工作量大的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充满光环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以广东省某一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5份。

其中男老师29人,女老师44人,其中两份未填写性别。

个别访谈的对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学新秀,也包括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教师,以使我们的访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见表1)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一、高二老师问卷发放到各办公室,请级长收取,高三老师在中考期间完成。

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到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自己的职业理想及对幸福所下的定义。

也对个别教师访谈了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对新教师的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3.1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职业的总体满意感进行,结果发现,44%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摘要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140名教师进行测评,结果表明,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男女教师之间除敌对、偏执、恐怖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在各因子得分≥3的检出比例中,排在前4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男教师是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偏执,女教师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惧)。

关键词我校教师SCL-90
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国内外研究成果中,既有认为教师好于非教师群体的[1、2],也有认为教师差于非教师群体的[1、3、4]。

我校是县级重要中学,对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样选取我校145名教师作为测查对象,男教师65人、女教师80人。

剔除无效问卷4份,男教师3份,女教师1份,有效问卷为141份。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5、6]作为测查工具,由被试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自填量表,主要统计分析指标为量
- 1 -
表的9个症状分量表的因子分及痛苦水平,所得资料用SPSS6.0软件处理。

二、结果
1.我校教师SCL-90评定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7]比较(见表1)。

表1 我校教师SCL-90评定结果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
男教师Ⅰ女教师Ⅱ教师合计Ⅲ常模ⅣⅢ与ⅣⅠ与Ⅱ
(n=62) (n=79) (n=145) (n=1388) Z t F1躯体化 1.50±0.51 1.47±0.47 1.49±0.49 1.37±0.48 5.46** 0.66 F2强迫 2.04±0.58 2.04±0.56 2.04±0.57 1.62±0.58 15.82** 0 F3人际敏感 1.93±0.59 1.94±0.58 1.93±0.58 1.65±0.61 10.03** 0.18 F4抑郁 1.81±0.58 1.83±0.65 1.82±0.61 1.50±0.59 11.85** 0.34 F5焦虑 1.59±0.49 1.57±0.46 1.58±0.48 1.39±0.43 9.65** 0.45 F6敌对 1.57±0.47 1.57±0.48 1.57±0.47 1.46±0.55 4.37** 0 F7恐怖 1.56±0.52 1.54±0.53 1.55±0.52 1.23±0.41 17.05** 0.40 F8偏执 1.70±0.51 1.74±0.55 1.72±0.52 1.43±0.57 11.11** -0.80 F9精神病性 1.60±0.46 1.64±0.48 1.62±0.46 1.29±0.42 17.16** -0.90 从表1可看出,我校教师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1);教师之间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

可以认为,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

2.不同性别教师SCL-90评定结果比较(见表2)经t检验,
- 2 -
男教师F6(敌对性)、F8(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女教师得分,差异显著(P<0.05);女教师F7(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教师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

其它各因子男女教师得分无显著差异。

表2 男女教师SCL-90评定结果比较
*P<0.05 **P<0.01
男教师(n=62) 女教师(n=79) t Sig. F1躯体化 1.48±0.47 1.50±0.50 -3.85 0.700 F2强迫 2.09±0.58 2.01±0.57 1.645 0.101 F3人际敏感 1.97±0.62 1.91±0.56 0.992 0.322 F4抑郁 1.81±0.61 1.82±0.61 -0.262 0.793 F5焦虑 1.56±0.46 1.60±0.49 -0.970 0.332 F6敌对 1.63±0.53 1.52±0.42 2.649 0.008* F7恐怖 1.41±0.40 1.66±0.57 -5.330 0.000** F8偏执 1.78±0.55 1.67±0.50 2.303 0.022** F9精神病性 1.66±0.50 1.58±0.44 1.669 0.096 3.我校教师各因子得分≥3分的检出比例(见表3) SCL-90因子分如果达到3分以上超出正常均分,一般认为严重程度已达中度水平,提示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以≥3为分界值,男教师在各因子分≥3的检出率较高的是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偏执;女教师较高的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

总的来看,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是较为集中的心理问
- 3 -
题。

表3 我校教师SCL-90各因子≥3比例(%)
男教师(n=62)女教师(n=79)合计F1躯体化5(2.4)4(1.5)9(1.9)
F2强迫18(8.7)21(7.8)39(8.2)
F3人际敏感19(9.2)15(5.6)34(7.1)
F4抑郁13(6.3)14(5.2)27(5.7)
F5焦虑4(1.9)6(22)10(2.1)
F6敌对7(3.4)2(0.7)9(1.9)
F7恐怖0(0)7(2.6)7(1.5)
F8偏执11(5.3)5(1.9)16(3.4)
F9精神病性3(1.4)1(0.4)4(0.8)
三、讨论
1. 本次测查中,男女教师在SCL-90各因子有不同的得分趋势,并在某些因子的平均得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各因子得分≥3的检出率也各有特点,都表明男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各有倾向性,表明职业生活中男女教师不同的个性差异对此有较大的影响。

2. 本次测查中,我校教师在SCL-90各因子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

可以认为,在本次测查的时间段里,样本中多数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成年人的一般水平。


- 4 -
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①工作压力,我校是县级重点中学,升学压力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

②经济压力,教师的经济收入普遍不是很高,生活压力增大。

③缺乏心理保健知识与能力,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压力、挫折时,缺乏积极自我调控的意识和方法。

3.从因子分≥3的检出率角度看,总的来说,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的检出率较高,表明教师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对引起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未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这是本次问卷调查有待完善的一个方面。

本次测查结果表明,从特定的角度,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正常成年人的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理卫生问题症状突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这4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集中。

四、参考文献
[1]杨永龙、杨建平,关于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教育革新1998.1
[2]自在、贾善德.基层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78~7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62
[4]周福初、魏庆平,等.自贡市200名城乡中学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5 -
1993(增刊):31~36
[6]单茂洪.正确使用SCL-90、16PF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81~82
[7]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6,12(5)
2020年4月7日-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