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69642667

合集下载

2018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细胞结构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第二单元第5讲

2018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细胞结构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第二单元第5讲

命题点二 细胞膜的功能分析 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表示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答案 解析
前挂后连
4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区分
(1)信号分子(如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糖蛋白。 (2)载体蛋白:膜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细胞间的识别、 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3.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功能
进行细胞间的_信__息__交流 方式
控制物质_进__出__细__胞__
物质传递 接触传递 通道传递
前挂后连 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
功 能 (2) 特 性
内容 具有_选__择_透__过__性__
表现 水分子、被选择的例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大 分子、不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不能通过
图1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图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传递信息; 图3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探究命题方向
命题点一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特点分析 1.关于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A.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B.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C.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
梳理知识要点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 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 (2)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贮存 和复制 遗传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细胞的 分裂 、生长、 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生命活动。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 第四单元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 第四单元

[考纲要求]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考点一细胞的分化与全能性1.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2)时间: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发育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3)结果: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

(4)特点:具有普遍性。

(5)意义: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6)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的少数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潜能的原始细胞,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巧记细胞分化中的“变”与“不变”2.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生物体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区别: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实验表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点拨区分细胞分化与全能性表达的标志(1)细胞分化的标志: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与细胞分化无关,如呼吸酶基因、A TP水解酶基因等不能证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只有在特定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控制细胞分化,如胰岛素基因、血红蛋白基因可以证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2)由体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能证明体细胞的全能性。

判断全能性表达的标志是能否发育成“个体”。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肌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mRNA、蛋白质均不同(×)(2)胰岛B细胞有胰岛素基因而无抗体基因,故可以产生胰岛素而不能产生抗体(×)(3)人体内所有活细胞均具有全能性(×)(4)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其全能性一定低(×)(5)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6)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是人体三种细胞内的部分基因及它们的活动状态,请思考:(1)上述基因属于管家基因的是a,属于奢侈基因的是b、c、d。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七单元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七单元

a.亚硝酸、亚硝胺、碱基类似物等
b.某些病毒的DNA
c.紫外线、X射线、β射线、γ射线
以及中子流等
诊断与思考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 )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不
能发生基因突变( × )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 )
命题点二 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
3.在含有某一种药物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时,往往可以得到对于这一药物
具有抗性的极少数细菌。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答案
解析
B.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
C.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D.对于这一药物具有抗性说明细菌发生了对本身有利的基因突变
命题点二 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
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பைடு நூலகம்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 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 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②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 血红蛋白 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 A T 突变成____ ==== 碱基对由 ==== T 。 A
3.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 4.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抗病 、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 (1)作物育种的目标是培育早熟、 (2)通过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可以获得 高产菌株 ,使药物产量大大提高。

2018年《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九单元 教案40生物与环境

2018年《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案+作业第九单元 教案40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错误!b5E2RGbCAP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p1EanqFDPw想一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形式对事物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

DXDiTa9E3d(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_________等。

(2>数学公式:________________。

(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型。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的增长曲线。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细胞概述名师优质课件 北师大版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细胞概述名师优质课件 北师大版
生物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 细胞概述和细胞的 化学组成
第1讲 细胞概述
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 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
1.使用高倍镜的步骤
选好目标:在低倍镜下将需要观
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
换用高倍镜:转动转换器 ,移去低 倍物镜,换上 高倍物镜
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 ,
使视野亮度适宜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易 错 警 示 注意真、原核细胞的 5 个“不一定”
(1)没有叶绿体或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
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②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
调焦:缓慢调节细准焦螺旋 ,
使物像清晰
高倍镜的使用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2.细胞学说 (1)建立(连一连)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切 动植物体
A解dd Your 惑Title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功能 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 分裂 产生新
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③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的
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
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1讲含解析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1讲含解析

[考纲要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

考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1.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图解(1)物质名称:b:O2,c:ATP,d:ADP,e:NADPH,f:C5,g:CO2,h:C3。

(2)生理过程及场所序号①②③④⑤生理过程光反应碳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叶绿体类囊体叶绿体基质胞质溶胶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膜2。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及能量转化(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各种元素的去向C:CO2错误!有机物错误!丙酮酸错误!CO2H:H2O错误![H]错误!(CH2O)错误![H]错误!H2OO:H2O错误!O2错误!H2O错误!CO2错误!有机物(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及去路分析①光合作用中ATP的来源及去路光反应——类囊体膜上;去路:碳反应——叶绿体基质中。

②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和去路ATP合成:a、b、c都产生ATP,场所为胞质溶胶和线粒体;ATP 分解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项目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来源过程H2O错误![H]+O2C6H12O6错误!丙酮酸+4[H];2丙酮酸+6H2O错误!6CO2+20[H]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胞质溶胶、线粒体基质去路过程C3错误!24[H]+6O2――→酶(CH2O)12H2O场所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特别提醒(1)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简化的表示方式,而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简化的表示方式,二者不是一种物质,尽管书写形式相同。

(2)还原氢的书写形式一定不能写成H、H+或H2,只能写成[H]、NADH或NADPH。

3.利用曲线和图解分析真正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1)A点错误!(2)AB段错误!(3)B点错误!(4)B点后错误!命题点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基本过程的判断1.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2O)+O2错误!CO2+H2O+能量A.过程①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相同答案C解析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胞质溶胶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氧气。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六单元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六单元
9/16( × ) (4)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5)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会相 同( ×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观察甲、乙两图,请分析:
(1)甲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规律?为什么? 提示
3n (1∶2∶1)n 2n (3∶1)n
表现型
比例
种数 F1 基因型
21
22 (1∶1)2 即1∶1∶1∶1 22 (1∶1)2 即1∶1∶1∶1
2n


比例
种数
1∶1
21 1 ∶1
(1∶1)n
2n (1∶1)n


表现型
比例
6.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图解
探究命题方向
命题点一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与细胞学基础的考查 1.(2016· 衡水一调)“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应该发生于图中的 答案
等的配子,而每一个配子中只含有等位基因中的 任意一个 。
②F1产生的配子
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 YR∶Yr∶yR∶yr=1∶1∶1∶1 。
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 YR∶Yr∶yR∶yr=1∶1∶1∶1 。
(2)配子的结合
①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②F1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 种。
(3)遗传图解 YR YyRr yr
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答案
解析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4.自由组合规律适用范围界定
(1)适用生物类别:真核生物,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符合。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十单元

2018版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 第十单元

c.可以将一些低价值的产品转变为 高价值 的产品;
d.可以通过食物链某一环节生物产品的增加或减少,调节另一环节的生物 产品 数量; e.在人为的生态工程系统中,可以通过对食物链各环节的调控,改变物质、
能量的 转移 途径和 富集 方式。
诊断与思考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 )
第十单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36讲 生态工程
考纲要求 1.简述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理论依据
考点二 农业生态工程
考点三 城市生态工程
考点四 生态工程的综合运用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生态工程的理论依据
考点一
梳理知识要点
1.生态工程的概念 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方法,以 生态环境保护 与 社 会经济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环境 和资源 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和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 合工艺过程。 2.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 (1)系统论 ①定义:指相互联系的 诸要素 的综合体。
C.生物多样性理论
D.食物链理论
命题点 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 2.(2016· 重庆质检 ) 在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单 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 链,使松毛虫肆虐一时,这体现了________理论在生态工程的重要性 A.物种共生 C.食物链 B.系统论 D.生物多样性
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提示
①生物多样性理论;②协调与平衡理论;③系统论。
探究命题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实验关键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3个易错点 (1)应选择口腔上皮细胞或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 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甲基绿—焦宁染液要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3)DNA 和 RNA 在 细 胞 核 和 细 胞 质 中 均 有 分 布 , 只 是 量 不 同 , 故 强 调 “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答案 解析
命题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3.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答案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C.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
诊断与思考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 ) (2)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 × ) (3)细胞中的DNA一定有氢键,RNA一定没有氢键( × ) (4)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 (5)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 (6)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考点一
1.核酸的结构层次
含氮碱基 磷酸基
梳理知识要点
C、H、O、N、P
脱氧核糖核苷酸 DNA
2.核酸的分布与功能 DNA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内,与蛋白质构成了 染色体(染色质) , 是 细 胞核中的 遗传物质 。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进行遗传信息的表 达。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在 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命题点一 核酸组成、结构与功能分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叶肉细胞中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是5种、8种和2种 B.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共4种 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DNA与RNA的不同点只在于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
命题点一 核酸组成、结构与功能分析 3.以下关于细胞中核酸和核苷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细胞中的每一个核苷酸分子都含有磷酸基 B.DNA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5种碱基 C.R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D.核苷酸分子之间通过磷酸和碱基相连形成长链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三
解读实验流程
1.实验原理 甲基绿—焦宁染液中的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 ,而焦宁则能把RNA 染成 红色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细胞中不同部位呈现的颜色,来检测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方法步骤
清 水
甲基绿—焦宁染液
3.实验现象 细胞核区域被染成 绿色 ,细胞质区域被染成 红色 。
(4)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
探究命题方向
命题点一 核酸组成、结构与功能分析
技法点拨
“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命题点一 核酸组成、结构与功能分析 1.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脱去两个磷酸基,可形成b,则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命题点二 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分析 5.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命题点二 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分析 6.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其 中a、b、c代表小分子,甲、乙、丙是生物大分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 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 可用d或e表示,请分析:
(1)A、B、C分别表示 DNA、RNA、蛋白质 。 (2)人体中的d共有 8 种。
(3)d、e都能水解吗? 提示
2018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69642667
第一单元 认识细胞与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4讲 核酸、糖类和脂质
考纲要求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考点二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考点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课时作业
提示
1.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元素组成 种类
区别 合成部位
突破重点难点
糖类 C、H、O 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 C、H、O、(N、P) 脂肪、磷脂、固醇类等
淀粉:叶绿体 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区别
生理作用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
3.糖类和脂质的功能 (1)糖类不一定都提供能量:如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 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它们都不提供能量。 (2)脂质中不一定只有磷脂才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 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命题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1.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磷脂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
作用 C.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D.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命题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2.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 下面为表示物质组成的概念图,请分析:
(1)若①表示糖类,则②、③、④分别表示_单__糖__、__二__糖__、__多__糖__ (物质)。
提示
(2)若①表示多糖,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_淀_粉__、__纤__维__素__、__糖__原__ (物质)。
提示
(3)若①表示脂质,则②、③、④可表示_脂__肪__、__磷__脂__、__固__醇__类___ (物质)。
e.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 生殖细胞的形成
诊断与思考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麦芽糖 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 ) (2)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 砖红色( × ) (3)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 (4)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均可与斐林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 ) (5)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 (6)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 × )
命题点二 有机物之间关系的分析 5.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 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
问题探究 (1)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原因是什么?L提示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没有DNA。
(2)水解之前,为何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
d能水解为m、f和n; e为氨基酸,不能水解。
突破重点难点
1.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归纳
2.核酸(DNA与RNA)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DNA
核酸
RNA
蛋白质
元素
C、H、O、N、P
C、H、O、N等
组成单位
核苷酸
氨基酸
形成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 主要在细胞核中
复制产生
转录生成
核糖体
检测试剂
甲基绿(绿色)
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
命题点二 有机物之间关系的分析 疑难精讲 分析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1)常见有机物的水解产物及元素组成的比较
物质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核酸
初步水解产物 彻底水解产物
元素组成
麦芽糖
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 甘油+脂肪酸
C、H、O
多肽
氨基酸
C、H、O、N(S)
核苷酸
磷酸+五 碳糖+碱基
C、H、O、N、P
归纳提升 DNA、RNA、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的比较
项目
DNA
RNA
蛋白质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初步水解产物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多肽
彻底水解产物
脱氧核糖、含 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 碱基和磷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氨基酸
命题点二 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分析 4.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 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 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 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 解析 A.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