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做守法的公民(23张PPT)

合集下载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专项突破课件 专题五 做守法的公民(21张PPT )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专项突破课件 专题五  做守法的公民(21张PPT )
犯罪要受到刑 罚处罚(包括 主刑和附加 刑)。
考点解读
二者联系
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密切联系:① 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只不过程 度不同而已。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损 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启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错误的和危险的, 一个人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由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 以,青少年要注意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 守法、护法,做“四有”新人。
【答案】B
基础闯关
3.(2021·贵港)下列关于概念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答案】A
D.②④
基础闯关
4.商店倒闭关门,充值卡退款无门;退出共享单车会员,押 难 以要回;团购订单后,进店消费却被要求额外加钱……。面对上述 侵权现象,我们应该( ) ①围堵涉事商家,表达自身诉求 ②求助法律机构,维护合法权益 ③寻求法律救济,诉至人民法院 ④学会宽容理解,不必费力交涉
法 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对社会危害 行政违法规范。
犯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 犯罪具有严 罪 重,对社会危害很大,重的社会危 违反刑事法律 ★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 害性,属于 规范。 ★ 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违法。
处罚方法 ①民事违法行 为要承担民事 责任;②行政 违法行为要受 到行政制裁。
提分强化练
04
提分强化练
1.(2021·北部湾)2021年5月31日,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 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仇某明有期徒刑八个月, 并责令其公开赔礼道歉。可见,仇某明的行为( )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3张PPT)- (2024)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3张PPT)- (2024)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事实、社会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和认罪悔罪态度,判 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 追缴其违法所得。当庭宣判后,被告人王某表示服判不
上诉。
思考: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这里涉及到了哪些刑罚?
知识总结
3.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p54
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
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 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偷窃财物
偷东西、打骂同学
②加强自我防范,旷预课防犯罪,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交损友Leabharlann 加强自我防范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 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 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 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 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 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 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他品并学没有兼吸优取教训,反交而损经常友偷窃财物等旷,课因此被公安自机关责拘留。但放他仍纵不自思悔我
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
被判刑 多次作案,最终拦因犯路抢抢劫劫罪被判刑。偷窃财物等 偷东西、打骂同学等
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被判刑 拦路抢劫
以上哪个是主刑,哪个是附加刑?
详细了解刑罚种类!
独立使用、不能并用
主刑
刑罚
与主刑同时使用、独立使用
附加刑
管 制
拘 有期 无期 死 役 徒刑 徒刑 刑
罚 金
剥夺 政治 权利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期末复习ppt(66张ppt)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期末复习ppt(66张ppt)

5. 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6. 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 合法权益或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7.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 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考点梳理
7. 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怎样警惕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P51) (1)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 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 教材·阅读感悟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P58~59) (1)法律服务所: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出主意,解决涉及法律的事务。 (2)律师事务所:回答法律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当顾问,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 受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3)公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 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4)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 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法律责任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开除等)和行政处罚(包括警 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 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
礼道歉等)
政拘留等)
产、驱逐出境)
比较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捡到他人财物据为己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

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做守法的公民(共35张PPT)

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做守法的公民(共35张PPT)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为四类 ①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 正常工作不能进行;扰乱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秩序;扰乱公共汽车 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散布谣言等。 ②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醉酒驾驶;抢夺方向盘;非法携带、存放枪 支弹药;违法生产、销售、储存危险物品等。 ③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如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 由;侮辱、诽谤他人;偷窃、骗取、抢夺少量财物;哄抢他人财物;敲 诈勒索、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等。 ④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如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冒充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拐骗,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等。
D.触犯了刑法 民事
5.(2019·武汉)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D )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误区1:违法 行为就是犯罪 行为。
3.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P48】 (1)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 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 行政违法行为 和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 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 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 的犯罪。
误区2:违法行 为就是指法律 规定禁止做而 去做的行为。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P48-50】
分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比较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危害程度

做守法的公民复习大纲PPT

做守法的公民复习大纲PPT

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明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
A 朋友发生口角,被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是违法行为
B.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为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行为属于那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 任?
材料一中的胡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材料二中的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受到民事处罚。
(2)从上述两则案例中,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
1.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 守治安管理的法律。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 侵权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 进社会健康和发展。
(3)林森浩的残忍行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请你谈谈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的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
认清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是做起,避
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
预防 犯罪
了解罪与罚
什么是刑法?(作用、内容) 什么是犯罪?三大基本特征? 什么是刑罚?分类?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5
巩固提高
D 1.漫画中司机的行为属于( )
A.违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八年级政治做守法的公民(PPT)4-1

八年级政治做守法的公民(PPT)4-1

知识链接
宪法条文:
第32条: ……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第52条 :中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 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5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 安全、 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第55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56条 :中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并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知道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道理的基础上, 树立正确的义务意识,从而自觉履行义 务.
血液循环,帮助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又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燕麦所含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则能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 防止发生贫血病等。此外,燕麦还是难得的含有抗氧化物的谷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消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 [] 加工利用 中国以外燕麦初级加工产品主 要包括精选燕麦粒、切割;装修报价:https:///activity-topic-b 燕麦、燕麦片系列、燕麦粉和燕麦鼓,燕麦精细产品主要包括燕麦淀粉、燕麦 可溶性纤维素、燕麦抗氧化活性成分等。中国开发的产品主要有高纤维燕麦片、燕麦精粉、燕麦全粉、燕麦米、燕麦方便面、燕麦饮料、高纤维麸皮、燕麦 葡聚糖、燕麦淀粉、燕麦蛋白质和燕麦油等。高温短时挤压膨化技术、红外线灭酶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食 品高新技术逐渐应用到燕麦产品的加工中。 燕麦片:市场上出售的燕麦片种类很多,根据加工工艺和使用方法的不同,有预煮燕麦片和快熟燕麦片。预煮燕 麦片在食用前需要在沸水中煮-分钟,快熟燕麦片在热水中浸泡-分钟即可食用。另根据原料与风味的不同,有原味燕麦片和复合营养燕麦片(以混合型为 主)。原味燕麦片只由燕麦一种原料制成,不外加糖、盐、脂类物质,保留了燕麦中的大部分营养,有种淡淡的天然麦香的味道,适合老年人、糖尿病人、 血脂及血糖偏高的人食用。复合营养燕麦片则是在燕麦片生产时添加奶粉、豆粉、大枣、核桃、杏仁、蔗糖、植脂粉等原辅料,可使燕麦片具有不同的口味, 并能达到速溶的目的。加入这些原料有效地补充了纯燕麦片中的糖、蛋白质和脂肪,更适合儿童和青少年等对能量需求较大的人群。另以人群分类,有添加 了天HA的婴儿配方燕麦片,添加枸杞、红枣、桂圆等原料的女性专用燕麦片。不同的原料和工艺生产的燕麦片产品,其口感、风味和速溶性等质量差别较大。 燕麦米:燕麦米由燕麦籽粒脱壳后得到,是一种主要的燕麦食品。燕麦米几乎完整保存了燕麦中所有的营养成分,可以直接蒸煮食用。 燕麦麸:燕麦麸是燕 麦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达%,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以及谷蛋白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8%、8.8%、.%。清蛋白在燕麦麸蛋白中含 量最高,且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特别高。色氨酸具有改善睡眠,预防糙皮病、抑郁症和调节情绪等功能,被称之为“第二必需氨基酸”。 而且有研究表明,燕麦麸各蛋白组分的分子量较小,易于消化吸收,蛋白质营养效价较高。 燕麦饮料:燕麦饮料有发酵型饮料,如燕麦生物乳,非发酵型饮 料,如燕麦纤维饮料和燕麦茶等。

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一轮复习:做守法的公民(21张PPT)

2020届中考道德和法治一轮复习:做守法的公民(21张PPT)

2019中考说明(七下第九课《认识法律与法同行》)
1.知道法律特征。
一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认识法律作用:规范和保护 3.体会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意 识。
2019中考说明《尊法守法 用法护法》(八上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法治回应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宣判了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3名被告人的行 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不 等的刑罚
◇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霸座”男子孙某治安罚款 200元的处罚 ◇2018年,广州警方处理涉犬警情纠纷1500余宗,处行政处罚260多人次
①环卫工陈某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
②警方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③杨某因触犯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现代公民要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真题链接:
1.(2018河北4,2分)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
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
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辱骂丁某是“人渣”“不会有好
法律的作用
1、认
(七下P9294 ) ▲
识法律,
与法同
行 (七下 第四单 元)
生活与法律 息息相关 (七下P8388) ▲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保护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
义务
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1、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规定权利和义务

做守法的公民ppt优秀课件(3份打包) 人教版1

做守法的公民ppt优秀课件(3份打包) 人教版1
聚众斗殴罪
故意伤害罪
魏某(男,15岁)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 方的王大哥,随后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 子游戏厅玩游戏,王大哥成了魏某崇拜的偶像。2013年5 月13日,王大哥对魏某说:“有一个小子总和我过不去, 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经不起王大哥的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某手拿木棒,朝 那个人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重伤。魏某因犯故意伤 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驱逐出境
2 加强自我防范 一、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 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 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警示】青少年易触犯的五种罪名及案例 寻衅滋事罪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 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 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 处罚的。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探究与分享
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 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
三、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 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 益为主要内容。
四、刑罚的种类
主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刑法 的规定,刑罚分为

无期徒刑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

死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违 民事法 法行为 律规范
民事责任 较轻
一般违法
道歉等。
不 同 点 行政违 行政法
法行为 律规范
行政处分 或 行政处罚
较轻
行为
行政制裁包括:警告、 罚款、拘留等。
刑事违 刑事法 法行为 律规范
刑罚处罚 严重
严重违法行 为(犯罪)
刑罚处罚包括: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等。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考点梳理
3.违法行为的分类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违法行为的区别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主要有:停止侵害,返
还财产,继续履行,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责任 危害程度
违法大类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
金,恢复名誉,赔礼
考点梳理
有人认为:“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这个观点 对吗?请说明理由。
观点错误。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违法行为包括犯罪 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一定违法。
违法=犯罪 犯罪=违法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考点梳理
8.刑罚
含义 又称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 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目录
CONTENTS
考情分析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模拟习题
考情分析
本课通过违法犯罪案例、日常生活情境等,讲述违法与
核心素养 犯罪的辨识及后果,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旨在引 链接 导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生活中严守道德底线,养
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考情分析
包括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三个考点。其中违法与犯罪属于高 频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2020年可以漫画、热点案例结合法律条文的 形式以及违法案件等材料为背景,结合公民基本权利、法律的作用、正义感 等知识综合考查。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考点梳理
(二)预防犯罪
6.什么是犯罪?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7.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判断一个人的行 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 度时,才被认为是犯罪。
(1)规范作用: 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 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 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明确: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
(1)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思维导图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犯罪
法后 律果
刑罚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主刑
附加刑
未成年人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考点梳理
5.怎样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 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依法求助 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善用法律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考点梳理
(一)法不可违
1.正确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
考点梳理
4.违法行为的表现?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侵犯肖像权等。民事违法行为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散布谣言、殴打他人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其重伤甚至死亡、故意杀人等。
刑事违法行为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9.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联系?
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勿以恶小而为之,树 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 习气,防患于未然。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2 0 2 0 届中考 道德与 法治复 习课: 做守法 的公民 (23 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