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大气压实验小结

合集下载

大气压力 实验报告

大气压力 实验报告

大气压力实验报告引言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是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量大气压力对气象学、气候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使用简单的设备和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力,并分析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设备和材料•气压计•水银柱•实验室温度计•实验室天平实验步骤步骤一:构建气压计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力。

取一条透明的塑料管,将一端密封,并在另一端留出一个小孔。

将这个小孔浸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确保水能自由进入塑料管。

步骤二:校准气压计在完成气压计的构建后,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气压计的目的是确定每个水银柱高度所对应的大气压力,以便后续测量中能够准确地转换为压强值。

将气压计的底部与水银柱接触,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同时,使用实验室提供的标准大气压力值,将水银柱高度与实际大气压力进行对比,计算每个水银柱高度对应的压强值,并绘制压强-高度的关系曲线。

步骤三:测量大气压力完成气压计的校准后,我们可以开始测量大气压力了。

将气压计放置在一个稳定的位置,并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水位稳定。

记录下水银柱的高度,并使用之前校准得到的关系曲线计算大气压力的值。

步骤四: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大气压力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观察大气压力与天气变化、海拔高度、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绘制相关图表,以直观地展示这些关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大气压力,并对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大气压力的测量对于气象学、气候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气压力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为天气预报、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参考文献[1] Smith, J. D., & Johnson, A. B. (2010). An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 Li, M., & Zhang, Y. (2019). 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Weather and Climate.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33(3), 421-435.。

气压小实验实验报告

气压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作用。

2. 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由于地球的引力,大气分子受到地球的吸引,从而产生了大气压。

大气压的存在使得许多日常现象得以发生,如水能上升、气球能升空等。

本实验通过以下原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1. 真空实验:将一个容器抽成真空,观察容器内的物体变化,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2. 水柱实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测量水柱高度,从而得出大气压的大小。

三、实验器材1. 真空泵2. 玻璃管3. 橡皮塞4. 水槽5. 量筒6. 计时器7. 铅笔8. 纸张四、实验步骤1. 真空实验:(1)将玻璃管一端插入水槽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堵住。

(2)打开真空泵,将玻璃管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

(3)观察玻璃管内的水柱变化,记录数据。

2. 水柱实验:(1)将玻璃管一端插入水槽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堵住。

(2)用铅笔画出玻璃管内水柱的初始高度。

(3)用计时器记录下水柱下降的时间。

(4)观察水柱下降的高度,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真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玻璃管内的空气被抽出后,水柱上升,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随着真空度的增加,水柱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水柱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水柱下降的时间与水柱下降的高度成正比。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六、实验结论1. 大气压确实存在,并且对物体产生压力。

2.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 通过实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玻璃管内的空气被充分抽出,形成真空。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柱的变化,准确记录数据。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大气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大气压力 实验报告

大气压力 实验报告

大气压力实验报告大气压力实验报告引言:大气压力是指地球表面上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空气分子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地球表面施加的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比如当我们乘坐电梯上升或下降时耳朵会有压迫感,或者当我们在山上爬升时呼吸会变得困难。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探究其与高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气压计、测量尺、温度计。

2. 实验前校准:将气压计的指针调整到刻度零点。

3. 测量大气压力:将气压计竖直放置在地面上,记录下指针所指示的数值,并记录此时的温度。

4. 改变高度:将气压计逐渐提高至不同高度,每次提高一定距离后等待指针稳定,并记录下指针所指示的数值和相应的温度。

5.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显示,大气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地面上,大气压力最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而气体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因此,地面上的气体分子受到更多的分子重力作用,从而导致大气压力较高。

而随着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的作用逐渐减弱,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大气压力逐渐减小。

实验讨论:1. 温度对大气压力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还记录了温度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气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运动更加剧烈,从而撞击容器壁的频率增加,导致大气压力增加。

2. 大气压力的应用:大气压力是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因素。

例如,气象学中的气压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气压的变化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

此外,大气压力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设备和仪器中,例如压力计、气动系统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即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逐渐减小。

关于大气压的实验报告

关于大气压的实验报告

关于大气压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数值,并深入理解大气压的相关原理。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来测量大气压的数值。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 P =ρgh(其中 P 为压强,ρ 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液体高度),当水银柱静止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三、实验器材1、长约 1 米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2、水银槽。

3、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往水银槽中倒入适量的水银。

2、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出,然后用手指堵住玻璃管的开口端,并将其倒立插入水银槽中。

3、松开手指,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4、当水银柱高度稳定后,用刻度尺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经过多次测量,得到水银柱的高度平均值约为 760 毫米。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其中水银的密度ρ 约为 136×10³千克/立方米,重力加速度 g 取 98 牛/千克,水银柱高度 h 约为 076 米,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约为 1013×10⁵帕斯卡。

六、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刻度尺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测量水银柱高度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2、操作误差:在排出玻璃管内空气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残留部分空气,影响实验结果。

3、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变化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实验改进1、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如使用更精确的刻度尺。

2、优化操作流程,确保玻璃管内空气完全排出。

3、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尽量保持稳定。

八、实验拓展1、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液体,如水,来进行类似的实验,但需要考虑液体密度和实验装置的适应性。

2、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测量了大气压的数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大气的压力的实验报告

大气的压力的实验报告

大气的压力的实验报告《探究大气的压力:实验报告》大气的压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的原理和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气的压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撰写了以下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水压力模拟大气压力我们首先使用一个密封的容器,并在容器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随着水的注入,我们观察到容器内的压力逐渐增加。

这表明在容器内部水的重量产生了压力,这种压力就好比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一样。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二: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为了测量大气的压力,我们使用了气压计。

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并记录下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气压值。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这也印证了我们对大气压力的理解。

实验三:利用真空泵观察气压变化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气压的变化,我们使用了真空泵。

通过不断抽取容器内的气体,我们观察到了气压的下降。

这说明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气体会被压缩,当气压减小时,气体的体积也会相应地增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气的压力。

大气的压力不仅与地球表面的重力有关,还与大气的密度和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大气的压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气压的变化会影响到天气的变化,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大气的压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大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份实验报告,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气的压力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

实验报告大气压

实验报告大气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3. 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是指地球表面及附近空间中,由于气体分子运动而形成的压力。

大气压的存在使得物体受到压力,同时也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采用托里拆利实验法进行测量。

三、实验器材1. 托里拆利管(玻璃管,一端封闭)2. 水银(汞)3. 水槽4. 刻度尺5.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托里拆利管一端封闭,充满水银。

2. 将封闭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水银柱与水槽中的水银面相平。

3. 使用刻度尺测量水银柱的高度,记录数据。

4. 重复步骤2和3,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5. 计算大气压值,公式为:P = ρgh,其中ρ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 为水银柱高度。

五、实验数据1. 水银密度:ρ = 13.6 g/cm³2. 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3. 水银柱高度:h = 76 c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大气压值:P = 13.6 g/cm³ × 9.8 m/s² × 0.76 m = 1008.3688 Pa ≈ 1.01 × 10⁵ Pa2. 实验结果与标准大气压值(1.013 × 10⁵ Pa)基本吻合,说明实验方法可靠,大气压的存在得到验证。

3.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1. 大气压是地球表面及附近空间中,由于气体分子运动而形成的压力。

2. 托里拆利实验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大气压值。

3. 实验结果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和作用。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稳定,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使用托里拆利管时,确保封闭端与水银面相平,避免产生气泡。

3. 在读取水银柱高度时,要保持视线与水银柱平行,避免产生视差误差。

大气压力实验报告

大气压力实验报告

大气压力实验报告大气压力实验报告引言大气压力是指地球表面上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了解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以及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探究其与海拔高度、气温和湿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材料:- 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常见的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汞气压计两种。

本实验使用无汞气压计。

- 海拔高度测量仪:用于测量实验地点的海拔高度。

-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地点的气温。

- 湿度计:用于测量实验地点的湿度。

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地点选择一个固定的测量点,安装无汞气压计,并确保其垂直放置。

- 步骤二:使用海拔高度测量仪测量实验地点的海拔高度,并记录下来。

- 步骤三:使用温度计测量实验地点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 步骤四:使用湿度计测量实验地点的湿度,并记录下来。

- 步骤五: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无汞气压计上的读数,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测量,我们发现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层的厚度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变小,导致大气压力下降。

2. 大气压力随气温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发现大气压力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大气压力。

3. 大气压力随湿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发现大气压力与湿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湿度只是影响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对大气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海拔高度、气温和湿度都会对大气压力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天气预报。

例如,当大气压力突然下降,可能意味着即将来临的是一场暴风雨;而大气压力的持续升高,则可能预示着天气将转晴。

物理测定大气压实验报告

物理测定大气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掌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加深对流体力学和气压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是指地球表面附近大气对地面物体产生的压力。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种经典的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管中,当管内的空气被抽出后,管内形成真空,此时管内外的压力差即为大气压。

三、实验器材1. 托里拆利管:一根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玻璃管,长度约为1m。

2. 水银槽:一个装有水银的容器,水银面高度约为10cm。

3. 刻度尺:用于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4. 漆包线:用于引导气泡。

5. 吸管:用于将水银灌入玻璃管。

四、实验步骤1. 在搪瓷托盘里装些水,用于承接不慎撒落的水银,泡沫塑料放在盘底。

将托里拆利管的管底放在泡沫塑料上,管身稍倾斜。

2. 通过细颈小漏斗将水银灌入玻璃管内,直到水银面离管口1cm处。

3. 仔细检查水银柱,如管中有气泡,可用漆包线插入管中将附在管壁上的气泡引出。

4. 用吸管继续向管中加水银,直到水银面高出管口为止。

5. 戴上乳胶手套,用一手的食指堵住管口,然后两手协同,慢慢地将管子倒转过来(小心玻璃管折断),把管口浸没到水银槽的水银里,然后松开食指。

6. 观察管中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用重锤作依据,使玻璃管完全竖直,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7. 将玻璃管稍上下移动(管口始终不离开槽中水银面),观察管中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变化。

8. 将玻璃管倾斜一个角度,测量管中水银柱的竖直高度,观察是否与原来的高度一样。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水银柱高度:h = 76cm2. 大气压强:P = ρgh = 13.6×10^3 kg/m^3 × 9.8 N/kg × 0.76m ≈1.013×10^5 P a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实验,成功测量出大气压强约为 1.013×10^5 Pa,与标准大气压值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专题讲解
精测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方法及注意:(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外贡液液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时,它就停止下降,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1、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吸盘帖在光滑的墙面上
D、墨水被吸进钢笔
E、人体肺部吸气
2、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下面的哪些措施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E、将细管换成很粗的管子
F、本实验器材从夏天放置到冬天
G、将玻管顶端凿一个很小很小的孔 H、试验时天气有晴转阴
I、将试管压一压(但水银柱上方任有真空) J、在试管足够长时,将汞换成水
题3 题4 题5
3、如图3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

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 (请写出它的名称)。

4、如图4所示,将托里拆利装置放在天平上,并用铁架台将玻璃管固定,使管口不与槽底接触,在右盘放砝码使天平平衡,此装置移到山上,分析天平的状态变化.
5、试管中有一段被水银柱密封的空气柱,将此试管分别如图所示旋转,若空气柱的压强为P,大气压为P0,则满足P<P0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估测大气压:方法一:注射器等器材组合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
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

(2)在如右上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
是。

(3)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一同学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可能的原因又是(数据读取没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

则他们测量出的大气压强最接近于()A.F1L/V B.F2L/V C.(F2-F1)L/V D.(F2+F1)L/V
方法二:橡皮碗等器材组合
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明对大气压强通常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如是小明买来一个塑料挂钩,把它的吸盘贴在玻璃餐桌的下表面,如图所示,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0cm2;又找来一个轻塑料桶(质量可忽略不计),在桶中装8L水;若大气压强有1.0×105Pa,则塑料桶挂在挂钩上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把吸盘拉掉.小明把水桶挂到挂钩上时,吸盘被拉掉了,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取10N/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