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实验与探究练习题.doc
高二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A.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将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所用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D.观察叶绿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答案】B【解析】高倍镜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体积大,细胞数目少,故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故B正确;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蔗糖的浓度时0.3g/ml,0.5g/ml的蔗糖溶液会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故C错误;由于叶绿体含有颜色,因此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进行染色,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C.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答案】A【解析】盐酸的功能有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故A正确,C错;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试剂,故B错;选用口腔上皮细胞的原因是无色便于观察,叶肉细胞是绿色,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B.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C.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答案】B【解析】噬菌体是病毒细胞依赖或细胞才能生存,故A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实验与探究1.〔2021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运用,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的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明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答案】C2.〔2021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制造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停止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3.〔2021全国Ⅰ卷,4〕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窗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区分置于培育液中培育,培育进程中停止不同的处置〔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下图。
据图剖析,以下相关表达不合理的是〔〕A.乙组参与了药物X后再停止培育B.丙组先参与药物X,培育一段时间后参与药物D,继续培育C.乙组先参与药物D,培育一段时间后参与药物X,继续培育D.假定药物X为蛋白质,那么药物D能够改动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答案】C4.〔2021浙江卷,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资料停止〝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
以下关于该实验进程与结果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参与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外表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C.乙试管中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了CO2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息【答案】B【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参与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在混合液中平均散布,A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干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外表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错误;CO2可使廓清石灰水变混浊,乙试管中廓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了CO2,C正确;甲试管中的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CO2,因此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息,D正确。
高二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A.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观察线粒体均可用藓类小叶作实验材料B.用凝胶色谱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时,均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移动速度快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类似,均为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D.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目的相同【答案】C【解析】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用藓类小叶做实验材料,观察线粒体必须用不含色素的细胞作实验材料,故A错误;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移动速度快,用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移动速度快,故B错误;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和斐林试剂都是现配现用,故C正确;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来,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和DNA的结合,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答案】B【解析】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由于浓度和实验条件不同,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故A错误;鉴定脂肪的存在,需要用到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故B正确;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故C错误;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再摇匀,故D错误。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可用于染色体染色,B错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时细胞已经死亡,看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变化过程,C错误;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③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⑤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影响染色效果;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在邻近观察分别处于后期、末期的细胞,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由于细胞已经死亡,每一个细胞只能处于细胞周期中的某一个时期,不再变化。
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设置不加药物X的对照组B.药物X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药物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D.1.0g/L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最适药物X浓度【答案】D【解析】本实验需设置不加药物X的对照组以验证药物X对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A正确;药物X对细胞凋亡有影响,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曲线随药物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两者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C正确;最上面的曲线对应的浓度较适合临床治疗肝癌,D错误。
高中生物测试题:实验与探究

实验与探究1.(2017·天津理综)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
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D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解析] 月季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能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A项正确;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中含有的花青苷能溶于水,可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B项正确;月季成熟叶片有大液泡,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C项正确;月季叶片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用于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D项错误。
2.(2017·北京卷)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B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解析]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转动转换器转为高倍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B项正确。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解离(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处理),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需要解离,A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时,中期是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C项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 项错误。
3.(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C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解析] 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项错误;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B项错误;花生子叶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项正确;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但是不能进行计数,D项错误。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发现,多种入侵植物的种子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无光对照。
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应该与其强入侵力有关。
科学家希望通过实验,探讨紫荆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是否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并且研究光照、温度如何共同影响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
实验材料及器材: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48mg);培养皿实验步骤:1、在培养皿内垫2层吸附足够量水的滤纸,每个培养皿内装入40粒种子。
2、控制不同组别培养皿的光照处理为:A组:黑暗;B组:铝箔纸覆盖(可见光范围内,铝箔纸覆盖的透光率为0.23%);C组:全光照3、上述A、B、C三组培养皿中种子的处理方式为:1-3号培养皿为25℃;4-6号培养皿为5℃;7-9号培养皿为-20℃。
例如A1、A2、A3: 25℃; A4、A5、A6:5℃;A7、A8、A9:-20℃。
4、以子叶展开为正常发芽标准,对种子发芽进行统计,当连续3天无新发芽种子出现,即视为发芽过程结束。
1.根据实验背景和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的假设。
2.A组中每一个温度条件下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记录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数为:4.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就本实验研究结果,提出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种子萌发从而防治其入侵的方法:。
6.关于紫荆泽兰种子的萌发,该实验研究并未结束,请你提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答案】1.紫茎泽兰在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高于(低于/等于)无光照组(紫茎泽兰种子的光萌发机制和其他入侵植物相同/不相同);在有光条件下,温度越低,萌发率越低(高/无影响)(或其他合理假设)2.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
3.4.①在全光照、加铝箔纸和黑暗条件下,-20℃处理使种子丧失活力,不萌发;②室温和5℃处理条件下,均表现为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显著低于光照(紫茎泽兰和其他入侵种子一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③除-20℃温度外,温度处理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2024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实验与探究》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实验与探究》基础测试卷(含答案)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B.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C.物理模型的制作首先要考虑是否美观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死亡与否C.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比用过氧化氢酶更好D.观察不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时间越长的观察到染色体的机会一定越大3.某同学用实验方法比较H2O2酶与Fe3+的催化效率,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带火星的卫生香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测B. 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C. 控制各试管反应过程中的温度相同D. 肝液煮沸后使用以排除微生物干扰4.生物实验中常用实验试剂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染液可用50%的酒精去除B.可用卡诺氏液固定低温处理后洋葱根尖细胞的形态C.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细胞核呈红色D.线粒体在健那绿染液中能维持活性数小时5.以有关生物组织为实验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原生质层清晰可见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多个蓝绿色的线粒体D.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6.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或原因分析的对应,正确的是( )7.下列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对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C.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D.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一组置于光下,一组置于黑暗中8.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高二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A【解析】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先加A液再加B液,故A正确。
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漂洗然后再染色,故B错误。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低温处理然后再制作装片,因为制作装片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故C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酶与底物应在不同温度下混合并保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
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
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的实验与探究练习题高中生物的实验与探究专项练习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2.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反应变量;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4.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几种。
5.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
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
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
6.随机性原则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或群体中随机抽取的。
这样做可以:①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②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二、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论已经明确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论存在多种可能实验假设结论已知,不需假设对探究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能实验原理由验证内容决定由探究内容决定实验步骤①分组编号②实验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除单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因素等完全相同)③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收集整理实验数据①分组编号②实验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除单一变量外,其他条件、因素等完全相同)③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只有一种情况存在多种可能结果预测对确定的结果进行描述对多种可能进行描述实验结论要验证的问题肯定或否定假说三、实验设计及分析1.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学中,很多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理论的得出,都是通过科学家的实验最终确立的,因此学好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显得极为重要。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时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
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有烧杯、培养皿、饲养动物的容器等。
这些材料、用具在试题中都会给出,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合理利用。
第二步,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
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第三步,进一步做相同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第四步,检测、观察、统计、比较。
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
3.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与归纳实验结果是指通过观察或测量的实验现象,是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
实验结论是根据对实验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的分析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性结论。
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思路是:(1)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
(2)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
(3)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 。
(4)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
考点一、基本实验综合.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通常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研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C.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可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刚加入斐林试剂时组织样液呈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
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
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理想材料为________,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________,简要写出操作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考点二、实验设计.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含有O2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B.研究蝾螈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C.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甲组用锡帽罩住尖端,乙组去掉尖端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分别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甲和未对细菌X免疫过的小鼠乙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四组未接触细菌X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分别注入等量的细菌X,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Ⅲ组、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C.Ⅱ组与Ⅳ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D.由Ⅰ、Ⅱ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1.(2016 全国3,2,6分)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6 江苏单科,19,2分)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②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③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④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3.(2016 全国2,31,8分)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TB 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1 2 3 4 5 6 7 水草无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X 浅黄色黄绿色浅绿色浅蓝色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 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