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质量检测题及答案详解
2024届常熟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常熟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B.物体间凡有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D.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2、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A.A B.B C.C D.D3、2019年6月7日,中国·东海世界名校龙舟赛在东海西双湖风景区开赛,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我国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2支龙舟,在锣鼓声中劈波斩浪、各展身手。
如图是龙舟在200米直道赛展开角逐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岸边树木为参考系,水中的浮标是运动的B.以龙舟为参考系,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D.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最大4、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4s内的平均速度和第5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5B.第4s内的平均速度和第5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7:9C .第4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于第3s 内的速度变化量D .第4s 内和前4s 内的位移之比为8:165、关于重力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轻、重物体重力加速度不同B .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的快慢C .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的大小D .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的快慢6、我们乘电梯上高层楼房时,从起动到停下来,我们分别所处的状态是( )A .先失重,正常,后超重B .先超重,正常,后失重C .先超重,失重,后正常D .先正常,超重,失重7、2019环大湾区自行车赛从7月~12月陆续在粤港澳有关城市举办、首站从广州发车,发车的某一阶段,做直线运动的自行车(可视为质点)在某时刻位置坐标x 、速度v 、加速度a 这三量均大于零,此后加速度a 逐渐减小到零,则该过程( )A .自行车的速度v 逐渐减小为零B .自行车的位置坐标x 不断增大C .自行车的位置坐标x 、速度v 可能变为负值D .自行车的速度v 变化得越来越慢8、关于平均速度,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的平均值,即02t v v v +=B .对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能用定义式s v t=求平均速度 C .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应用上述两个公式中的任何一个D .对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02t v v v +=求平均速度 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的物体g 值大B .在同一地点,轻和重的物体的g 值一样大C .g 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 .纬度越高,g 值越大10、在如图所示装置中,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悬点a 、b 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一切摩擦不计,滑轮质量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由图可知( )A .α可能大于βB .α一定等于βC .120αβ+=︒则m 1=m 2D .m 1可能大于2m 211、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m/s ,第7s 内的位移比第4s 多3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a ,7s 末的速度v ,第7s 内的位移x ,7s 内位移x 7 的数值正确的是( )A .1a =m/s 2B .7v =m/sC .x =6.5mD .x 7=31.5m12、三个力,F 1=4N ,F 2=6N ,F 3=9N ,关于三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NB .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19NC .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9ND .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3N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_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的原理基本一样,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 的电源,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直流”或“交流”).14、(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上,每隔______s 打一次点(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下图是某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舍去前面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1、3…,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s 1=3cm 、s 1=7.5cm 、s 3=13.5cm ,则小车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 1=______m/s ,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m/s 1.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物体A 放在台式测力计上,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体B 相连,B 下端与轻弹簧粘连,弹簧下端与地面接触(未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台式测力计的示数为8.8N ;已知m A =2m B =1kg ,物块A 、B 间水平距离s =20cm ,倾斜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物块A 与台式测力计间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B 和轻滑轮视为质点,不计其余摩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 =10m/s 2(sin37°=0.6,cos37°=0.8)(1)求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物块A的拉力;(2)沿竖直方向向上缓慢移动滑轮至某个位置时,物块A刚好要运动,且此时弹簧刚好离开地面.求:①此时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②滑轮移动的距离和弹簧的劲度系数.16、(12分)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0kg,物体B质量为2kg,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N,(g=10m/s2)求:(1)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这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2)如果逐渐加大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统静止,则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17、(12分)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拉着B,A 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
深圳高级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深圳高级中学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位移B.加速度C.速度D.时间2、学校对升旗手的要求是: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歌结束时国旗恰好升到旗杆顶端.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s,红旗上升的高度是17.6m.若国旗先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s,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减速时间也为4s,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国旗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及国旗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正确的是()A.a=0.2 m/s2v=0.1 m/sB.a=0.2m/s2v=0.2m/sC.a=0.1m/s2v=0.2m/sD.a=0.1m/s2v=0.4 m/s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在校运动会上跳高运动员的过杆动作B.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C.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的运动轨迹D.研究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动作4、下列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5、物体甲的速度﹣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0〜4 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mB.甲在0〜4 s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乙在t=2s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乙在0〜4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零6、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7、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地面粗糙,则小车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不论地面光滑与否,小车都可能只受两个力的作用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地面一定是粗糙的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只受三个力的作用8、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B.轻质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收缩的方向C.撑杆跳高运动员受到杆的弹力,这是由于杆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放在桌上的杯子受到桌面的弹力,这是由于杯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9、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B.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10、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和乙车,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甲和乙。
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手机导航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km ,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较短则有17.4km ,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km ,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走常规路线的19.8km 指的是位移B .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C .选择走“距离较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D .走“高速优先”,平均速度最大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B .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 .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必受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D .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一定要对它施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力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的B .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C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D .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t =时速度大小为1m/s ,方向向西;在2s t =时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A .大小为22m/s ,方向向东B .大小为22m/s ,方向向西C .大小为23m/s ,方向向东D .大小为23m/s ,方向向西 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公式F k x=,弹簧的劲度系数k 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k=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k=D.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20N6.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A.B.C.D.7.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t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2ht8.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日19时开播B.某人用15s跑完100mC.我们下午2∶00开始上课D.唐山开往北京的4420次列车于16∶40从唐山站发车9.如下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11m gk B.22m gk C.12m gk D.21m gk10.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A.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B.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C.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D.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发现前方发生事故时以3m/s2的加速度紧急刹车,停在发生事故位置前,那么刹车过程中前2s内的位移与最后2s的位移的比值为()A.4 B.3 C.2 D.11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13.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C.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D.A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人蹬地起跳时,人对地面的弹力大于地面对人的弹力D.拿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和木头对竹竿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5.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时,速度增加了10m/s,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时,速度的增加量是()A.10m/s B.8.2m/s C.4.1m/s D.20m/s16.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C .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D .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17.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表示52n x t t =+,其中x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1n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0m ,速度大小为5m /sB .若1n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5m ,速度大小为4m/sC .若2n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m /s ,加速度大小为24m/sD .若2n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大小为5m /s ,加速度大小为22m/s18.如图1是一款可调握力器,可简化为图2.通过调节右侧旋钮可令弹簧下悬点在A 到B 间移动,从而使弹簧初始弹力在0到25N 之间变化,已知弹簧下端处于A 点,弹簧与水平杆成53°,当其调节到B 点时,弹簧与水平杆成37°,已知AB 间长3.5cm ,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800N/mB .900N/mC .1000N/mD .1200N/m1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v -t 图象如上页图所示.那么在0~4s 和4~6s 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20.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 .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B .火车 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 .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 .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二、多选题 2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已知b 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m/s 2,t =3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则( )A .a 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83a v =m/s B .t =3s 时a 车和b 车相遇且此时速度相同 C .t =1s 时b 车的速度为10m/s D .t =0时a 车和b 车的距离x 0=9m22.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7)sD .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23.从离地H 高处自由下落小球a ,同时在它正下方H 处以速度0v 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 ,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 )A .若0v gH >,小球b 在上升过程中与a 球相遇 B .若0v gH <,小球b 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 球相遇 C .若02gH v =,小球b 和a 不会在空中相遇 D .若0v gH =,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 球速度为零。
高一 上学期10月月质量检测考试物理试题及解析

高一上学期10月月质量检测考试物理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时我们问“现在什么时间?”里的“时间”是指时刻而不是指时间间隔B.“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由于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D.对直线运动的某个过程,路程一定等于位移的大小2.如图甲、乙所示的x–t图像和v–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4.如图所示,有3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则第1218个小球与1219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sin37°=0.6,cos37°=0.8)A.17814000B.12194000C.6092000D.89120005.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A.速度变化相同B.平均速度相等C.位移相等D.加速度相同6.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 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出第 4 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C.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子弹穿出第 3 个水球的瞬间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7.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m/s B.10m/s C.9.6m/s D.10.2m/s8.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慢B.当1t t=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C.当1t t=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当1t t=时,A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质点的加速度9.图(a)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A 缓慢移动到B,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 点移动到 B 点,如图(b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B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C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D .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增大10.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B .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C .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1.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可以选取山为参考系的是( )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2.“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 取()210m/s )? A .1.6s B .0.8s C .0.4s D .0.2s13.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B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C .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D .研究汽车在陡坡路段有无翻倒危险问题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14.某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8+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m/s ),该质点在t =0到t =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s 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 .12m/s ,8m/sB .8m/s ,24m/sC .12m/s ,24m/sD .8m/s ,12m/s15.如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用1v 、1a 表示物体在10t ~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2v 、2a 表示物体在12t t ~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A.1v与2v方向相同,1a与2a方向相反B.1v与2v方向相反,1a与2a方向相同C.1v与2v方向相反,1a与2a方向相反D.1v与2v方向相同,1a与2a方向相同16.在运用公式v t=v0+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t、v0、a 才取正、负号②在任何情况下a>0 表示加速运动,a<0 表示做减速运动③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0 表示做加速运动,a<0 表示做减速运动④v t的方向总是与v0的方向相同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7.如图所示,足球迎面撞上运动员的脸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于运动员的脸部形变,它对运动员脸部产生弹力B.发生撞击时,足球的形变越明显说明产生弹力越大C.由于足球的形变,它对运动员脸部产生弹力D.足球与运动员脸部之间产生弹力的前提是它们相互接触18.如图所示,一只重为G的松鼠站在倾斜角为α的树枝上,则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为()A.GcosαB.GC.GtanαD.Gsinα19.静止在斜面上的重物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F2,关于这两个分力,下列的说明正确的是()A .F 1作用在物体上,F 2作用在斜面上B .F 2的性质是弹力C .F 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D .F 1和F 2是与物体的重力等效的力,实际存在的就是重力2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A .甲的位移一定比乙的大B .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C .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大D .甲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比乙的大二、多选题21.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根据图象可求出( )A .物体的初速率v 0=3m/s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 .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 的最小值x 小=1.44m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不会沿斜面下滑2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 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232BCDE v v v v =B .物体到达各E 点、B 点所经历的时间3E B t t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B v v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时间之比为:::1:3:5:7AB BC CD DE t t t t =23.甲物体从离地面H 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 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34H 处相遇,如果g 、v 0为已知量,则( ) A .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2v t g=B .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仍在上升C .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02v D .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 ,且202v H g=,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v 0 24.一辆客车以加速度a 1由静止驶出车站并沿着平直的公路加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车后方有一名乘客还没有上车,司机紧接着刹车,做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停车时客车共行驶距离为s ,则( )A .加速行驶的距离为212a s a a + B .客车的最大速度为122()s a a + C .加速时间为12122()sa a a a + D .客车运动的总时间为12122()s a a a a + 25.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细绳,两端各系一个质量都为m 的小环,小环套在固定水平杆上,两环静止时,绳子过环与细绳结点P 、Q 的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已知绳子的质量也为m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两环静止时A .每个环对杆的压力大小为mgB .绳子最低点处的弹力的大小为tan 2mg θ C .水平杆对每个环的摩擦力大小为 mgtanθ D .两环之间的距离增大,杆对环的摩擦力增大三、实验题26.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物理试卷+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普高大联考11 月联合质量测评试题高一物理 2023.1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 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北京时间2023 年 10月26日 11 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 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 年10 月26 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 小时.随后,3名航天员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地面为参考系)A.“10月26 日 11 时14分”和“10 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间隔”B.“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在环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过程中,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在环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平均速度也不为0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2.关于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小,其加速度一定很小D.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其运动的速度可能不断减小3.国际滑雪联合会官网近日更新的2023 -2024 赛季赛历显示,下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将于今年11月30 日至 12月2 日在北京举办,这是该项赛事自2019 年以来再次回到北京.当运动员在水平赛道上匀速滑行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就是运动员所受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与地面之间是作用力先出现,反作用力后出现D.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4.同一物体在以下几组共点力作用下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3 N、5 N、10 NB.4 N、5 N、10 NC.4 N、5 N、6 ND.6 N、7 N、14 N5.一个质点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20m,BC=30 m,且该质点经过AB、BC 两段的时间都为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经过A、B两点的速度之比为3:5B.质点经过A、B两点的速度之比为2:3C. O、A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mD.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m/ss²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
北京市101中学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101中学2024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7°,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对斜面的压力不变B .A 对斜面的压力增大C .A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 .A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B 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都等于2gB .0和()1222m m g m +C .()1222m m gm +和0 D .0和2g 3、物块M 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传送带转动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M 受到的摩擦力( )A .沿传送带向下B .沿传送带向上C .为零D .竖直向上4、在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放一根筷子,如图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 、B ,则碗对筷子在A 、B 两点处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A.均竖直向上B.均指向球心OC.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竖直向上D.A点处指向球心O,B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若其速度v>0,加速度a<0,则当加速度a逐渐增大的过程中,速度将()A.增加得越来越快B.增加得越来越慢C.减小得越来越快D.减小得越来越慢6、让一重一轻的两块石头在同一地点同时从静止开始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的石头先落地B.轻的石头先落地C.体积较大的石头先落地D.两块石头同时落地7、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动身,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作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下图,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8、已知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50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3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可能为( )A.40N B.30NC.20N D.10N9、如图所示,一条细线一端与地板上的物体B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与小球A相连,定滑轮用另一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角度为α,则A.如果将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α角保持不变B.如果将物体B在地板上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地面对B的支持力将变大C.减小小球A的质量,α角一定增加D.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拉力一定大于小球A的重力10、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相互挤压,书和桌面都发生微小形变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于书的形变产生的B.是由于桌面的形变产生的C.是由于书的形变产生的D.是由于桌面的形变产生的11、如图7,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 B:v C:v D::v E=1:21/2:31/2:2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 B:t C:t D::t E=1:21/2:31/2:2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 BD.经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同12、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的大小().A.可能为mg B.可能为mg C.可能为mg D.可能为mg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s1=3cm、s2=7.5cm、s3=13.5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14、(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一段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1)由纸带提供的数据求出打下点C、E时小车的速度,填入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作出的v-t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如图所示,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2kg,m B=4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20.4μ=.用力F作用在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A、B间滑动摩擦力F f1的大小,B地间滑动摩擦力F f2的大小?(g=10N/kg).16、(12分)子弹用4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木板的速度是800m/s,穿出木板的速度是300m/s;(1)子弹穿过木板时加速度是多大?(2)木板的厚度是多少?(3)如子弹打入一块同样质地的厚木块,子弹能打入多深?17、(12分)有一个质量为m=1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1=30N的作用下,沿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四中高一(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到选择题答题卡中!!!)1.(4分)(2021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在某同学的物理笔记上,有一些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记录,其中记录有误的是()A.质点是一种抱负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需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考点:质点的认识.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质点是一种抱负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还可能大小不变,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解答:解:A、质点是一种抱负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A正确;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还可能大小不变,C错误;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需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掌握质点的意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2.(4分)(2021秋•运城期中)2021年6月6日.天宇上演“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观察到日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版权所有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金星凌日天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按照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盖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人们看到太阳上的黑点实际上是金星,由此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A错误;B、观测“金星凌日”时,如果将太阳看成质点,无法看到“金星凌日”现象,故B错误;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和终点重合,位移为零,故C错误;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很少见,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只要掌握了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条件,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3.(4分)(2021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上.中科大“蓝鹰”队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轨范: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为1m/s考点:平均速度.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依据坐标位置的变化可暗示位移和路程,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由标题问题给定的坐标位置变化可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错误;B、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 )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B错误;C、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为:X=,故C正确.D、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标题问题给定的坐标变化可知路程:>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故机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1m/s,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求解方式,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4.(4分)(2021秋•鼓楼区校级期中)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答:解:A、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按照图象可知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B、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D、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5.(4分)(2021•淄川区校级学业考试)一个质点做标的目的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标的目的始终与速度标的目的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考点: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标的目的与加速度标的目的关系.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标的目的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标的目的始终与速度标的目的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标的目的始终与速度标的目的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按照A选项分析,故B正确.C、由于质点做标的目的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错误.D、按照C选项分析,故D错误.故选B.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6.(4分)(2021秋•温州校级期中)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获得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弗成求得()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D.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按照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以及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一次闪光时的速度.解答:解:A、按照得,a=.因为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按照得,2=,解得.故A、B正确.C、因为初始时刻与第1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未知,故无法求出质点的初速度.故C错误.D、因为,则第2次闪光与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故D正确.本题选不能求出的,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7.(4分)(2021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大夫可按照心电图获抱病人的心率.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行体检时记录下或人的心电图如图所示,已知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则此人的心率约为()A.86次/分B.100次/分C.70次/分D.60次/分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版权所有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按照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出时间,再求人的心率.解答:解: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s=4.5×0.5=2.25cmv=3cm/s,则心动周期:T=s≈0.74s人的心率:f==86次/分钟故选:A.点评:本题是生活中的问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是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的简单运动.8.(4分)(2021秋•沈丘县期中)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按照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项更接近P点瞬时速度的真实值()A.2 m/s B.2.2 m/s C.2.21 m/s D.2.211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暗示速度,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暗示速度,则P点的速度v=故选:C点评:对于图象,凡是要从轴、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角度分析,要能区分x﹣t图象与v﹣t图象.9.(4分)(2021秋•涡阳县校级月考)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前方泛起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27t﹣3t2(X单位为m,t单位为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3m/s2B.刹车的最初2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4m/sC.第5秒内的位移为0.75mD.刹车5秒内的位移为6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对比求得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由汽车刹车后的位移满足X=27t ﹣3t2可知,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为27m/s,加速度为﹣6m/s2.所以: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6m/s2,故A错误;B、刹车后2s末的速度v=27﹣6×2=15m/s,所以2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D、汽车停车时间所以汽车刹车后第5s内的位移等于刹车总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即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注意刹车停时要注意汽车停车的时间.10.(4分)(2021秋•凤阳县校级月考)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设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3s、2s、1s,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31:1:1 B. 33:23:132:22:1C. 1:23:331:22:32 D.5:3:13:2:1考点:平均速度.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逆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由位移公式求得三段内的位移之比;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将物体反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s内的位移为:x3=at2=;2s内的位移为:x2=a×32﹣=4a;3s内的位移为:x1=a(6)2﹣a(3)2=;故位移之比:x1;x2:x3=27:8:1=33:23:1;平均速度v=;故平均速度之比为:=32:22:1;故选:B.点评:本题采用了逆向思维法,并且在求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时采用了作差的方式,要注意体会,从初速度为零开始求位移是最简单的.11.(4分)(2021春•江西期末)在一条宽马路上某一处有A、B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4这段时间内的情景是()A.A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改变运动标的目的B.在t2时刻A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C.在t2时刻A车追上B车D.在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解答速度图象关键应抓住: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倾斜的直线暗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正负暗示速度的标的目的;按照速度图象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何时两者相距最远;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当位移再次相同时,A车追上B车,按照“面积”的大小等于位移,速度关系进行即可分析两者何时相距最远;解答:解:A、由图看出,A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速度仍为负值,说明其运动标的目的没有改变;故A错误.B、D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B车一直沿正标的目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A车在0﹣t2先沿负标的目的,两者距离增大;在t2﹣t4时间内,A沿正标的目的运动,两车同向运动,B车在前,由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两者的距离继续增大,在t4时刻之后,A 车的速度将大于B车的速度,两者距离减小,所以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故B错误,D 正确.C、由上分析可知,在t2时刻A车没有追上B车.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按照速度的正负暗示速度的标的目的、速度的大小和标的目的关系可判断两者距离的变化情况.12.(4分)(2021•江苏)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列式分析即可求解.解答:解: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则v2=2a1xv=,所以图象是单调递增凸函数,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2,则v2=2a2x解得:v=,则图象是单调递增的凸函数,再反过来即为单调递减的凸函数,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难度适中.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3.(6分)(2021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图乙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d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2.5×10﹣2s和1.0×10﹣2s,小滑块d的宽度为0.5cm,可以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0.20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0.50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于挡光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用滑块通过时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v1,v2的大小.解答:解:利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代替滑块的瞬时速度故有: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故答案为:0.20,0.50.点评:掌握光电门测速度的原理,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不难属于基础题.14.(8分)(2021秋•海淀区期中)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图1所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部分计数点(后面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出一个点)(1)为研究小车的运动,此同学用剪刀沿虚线标的目的把纸带上OB、BD、DF…等各段纸带剪下,将剪下的纸带一端对齐,按按次贴好,如图2所示.简要说明怎样判断此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方式:连接纸带左上角(上方中点或纸带中点)为一条直线或每条纸带比前一条纸带长度增加量相等.(2)在图2中x1=7.05cm、x2=7.68cm、x3=8.31cm、x4=8.94cm、x5=9.57cm、x6=10.20cm,则打下点迹A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0.74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63m/s2.(本小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1)纸带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求出E 点的速度,按照逐差法求出加速度,按照vt=v0+at,可求出F点的速度.解答:解:(1)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因此图2中的B、D、F、H、J、L,各点连起来刚好为一直线,说明每相邻两个纸袋相差的长度相等,即△x=aT2,所以说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连接纸带左上角(上方中点或纸带中点)为一条直线或每条纸带比前一条纸带长度增加量相等.(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得: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T2 ①x5﹣x2=3a2T2 ②x4﹣x1=3a3T2 ③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0.63m/s2.故答案为:0.74,0.63.点评:本题借助实验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15.(8分)(2021秋•元阳县校级期中)短跑运动员完成100米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在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秒跑完全程.已知该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第2秒内通过的距离为7.5米.试求:(1)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加速度;(2)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由第2s内的位移求得运动员的加速度;(2)由加速时间求得加速的位移和速度,再按照总时间由匀速的速度和时间求得匀速位移,而总位移为100米.解答:解:(1)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是按照匀加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x=,可得该运动员第2s内的位移为7.5m,所以有:代入数据可解得加速度a=5m/s2(2)令运动员的加速时间为t,运动员匀速运动的速度为5t,则匀速运动时间为(11﹣t),所以由位移关系可得:解得:t=2s(另一值t=20s不合题意舍去)所以该运动员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答:(1)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5m/s2;(2)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距离为10m.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基础题,注意能按照物理情景列出位移方程并能求解即可.16.(8分)(2021秋•忻州校级期中)研究表白,一般人的刹车反映时间(即图甲中“反映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映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映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所用的时间.(2)按照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结合刹车时的初速度求出反映时间,从而得出饮酒使志愿者的反映时间比一般人增加的时间.解答:解:(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 m/s,末速度vt=0,位移s=25 m,由运动学公式得v02=2ast=代入数据得a=8 m/s2t=2.5 s(2)设志愿者反映时间为t′,反映时间的增加量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L=v0t′+s△t=t′﹣t0代入数据得△t=0.3 s答:(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所用的时间为2.5s.(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映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0.3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在反映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基础题.17.(10分)(2021秋•涡阳县校级月考)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驰,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m/s的速度持续奔驰.一只野兔在离洞窟s1=200m处的草地上玩耍,猎狗发现后以最大速度朝野兔追来.野兔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s2=60m,野兔立即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1)通过计算说明野兔为了逃命是否可以选择全程匀加速逃跑?(2)为了逃命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包管安全回到洞窟?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野兔能够逃命在与猎狗同时到达洞窟,据此由位移关系分析野兔能否全程匀加速运动;(2)野兔需要先加速后匀速才可以逃脱,令加速时间为t,按照猎狗运动的时间确定匀速运动的时间,由位移关系即可.解答:解:(1)若野兔一直加速,则猎狗:野兔:v=15.4m/s>8m/s所以野兔应先加速后匀速;(2)设加速时间为t1,则:得:t1=2s所以野兔的加速度为:a=答:(1)野兔弗成以选择全程匀加速逃跑;(2)为了逃命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达到4m/s2才能包管安全回到洞窟.点评: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由追击问题的临界条件展开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12分)(2021•乾安县校级三模)“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本质.测按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后,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如图所示.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按照速度时间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受试者加速阶段、减速阶段的时间和位移,从而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返回时再求出加速的时间和位移,再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所有时间的总和为折返跑的成绩.解答:解: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1==1 s;s1=vmaxt1=2 m减速阶段:t3==0.5 s;s3=vmaxt3=1 m匀速阶段:t2==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4==1 s;。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册期中物理质量检测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A.位移和路程B.重力和质量C.加速度和速度D.温度和时间2.物理概念中重心的建立体现的思想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比值定义法C.转换法D.理想模型法3.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如图所示为某导航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推荐路线,其路线中有两组数据,其中一组为10分钟,5.4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B.5.4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C.研究汽车在行进路线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D.根据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4.关于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C.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负值,一定做减速运动D.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5.如图所示,曲线a、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一时间(x-t)图像,由图可知()A.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一直加速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大于b车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车先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b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6.从某高处自由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
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A 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先增大后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不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抛出的石块运动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的方向在改变C.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8.如所示,用光电计时装置可以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市—高一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必修1)(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A 、B 、C 、D 四个可供选择的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每题3分,答对得3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1.下列四组单位中,哪一组中的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A .米(m )、牛(N )、秒(s )B .米(m )、千克(kg )、秒(s )C .千克(kg )、焦耳(J )、秒(s )D .米(m )、千克(kg )、牛(N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研究某学生骑车返校的速度时可将其视为质点,而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不可将其视为质点B .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取地面为参考系;而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选取太阳为参考系C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D .时刻是指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时刻对应着一个位置;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对应着一个运动过程3.对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g 31,g 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 .mg 31B .mg 2C .mgD .mg 34 5.一个质量为3kg 的物体,被放置在倾角为α=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在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是(g =10m/s 2)A .仅甲图B .仅乙图C .仅丙图D .甲、乙、丙图 6.将一个已知力F 分解为两个力,按下列条件可以得到唯一结果的有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B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D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7.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如图2所示)将可靠的事实与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F =6N F =15NF =30Nα αα 甲乙丙图1ABC D EF原来高度图2(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变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框内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A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 .事实2→→推论1→推论48.如图3所示,四根相同的轻弹簧连接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图3-(a )中,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3-(b )中,物体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做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图3-(c )中,物体以加速度2ga =做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3-(d )中,物体以加速度g a =做竖直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四根轻弹簧伸长量分别为1l ∆、2l ∆、3l ∆、4l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1l ∆>2l ∆ B .3l ∆<4l ∆ C .1l ∆<4l ∆ D .2l ∆=4l ∆gab30︒vg /2gcd图3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A 、B 、C 、D 四个可供选择的选项,其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完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零分). 9.物体从离地面45m 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 取10m/s 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3s 后落地B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C .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 内的位移为25mD .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m/s10.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 、B 、C 、D ,物体A 、B 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4中甲所示;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 v -t 图象如图4中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 .物体A 和B 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 的速度比B 更大 B .在0─3s 的时间内,物体B 运动的位移为10mC .t =3s 时,物体C 追上物体DD .t =3s 时,物体C 与物体D 之间有最大间距11.如图5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劈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并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静止在斜面上,而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123455 10 15 t/ss/mAB123455 1015 t/sv/m ﹒s -1DC甲乙图4图5B.物块在上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θC.物块m静止在斜面上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θD.物块m静止在斜面上后,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mg sinθ12.一辆质量为m=1.0×103kg的汽车,经过10s由静止匀加速到速度为30m/s后,关闭油门并刹车,设汽车刹车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5倍.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汽车在前10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B.汽车在前10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C.汽车在关闭油门并刹车后继续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D.汽车在关闭油门并刹车后继续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1)(4分)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A.天平(含法码);B.刻度尺;C.弹簧秤;D.电磁打点计时器;E.光电计时器;F.带夹子的重锤(约250克);G.纸带;H.导线若干;I.铁架台;J.低压交流电源;K.低压直流电源;L.小车;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2)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数字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时得到的数据表格.保持滑块质量M(M=0.2kg)不变时的实验数据①(3分)请完成上面表格内的“加速度的计算值”的填空(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②(2分)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的a -F 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出a -F 图象③(1分)由a -F 图象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4分)1966年曾在太空中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如图6所示,实验时,用火箭推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 =895N ,推进器开动7s ,测出火箭和飞船这个联合体的速度改变量是s m v /91.0=∆.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m 1=3400kg .则火箭的质量m 2=_________________kg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按要求作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据值和单位.15.(10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 ,第7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求: (1)物体的加速度a ×10-2/(ms -2)F ⨯10-2/NOaFm 1m 2 图6(2)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16.(14分)如图7所示,水平恒力F =20N ,把质量m =0.6kg 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H =6m .木块从静止开始向下作匀加速运动,经过2s 到达地面.求: (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 的大小;(2)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画在图右的木块上);(3)木块与墙壁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g 取10m/s 2).17.(10分)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不计空气的浮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终极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g 取10m/s 2)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A B C 小球的半径(×10-2m ) 0.5 0.5 1.5 小球的质量(×10-3kg ) 2 5 45 小球的终极速度(m/s ) 164040(1)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B 球与C 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f B ∶f C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球型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 与球的终极速度v 及球的半径r 的关系,写出表达式并求出比例系数.HF•图718.(12分)如图8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重G=200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10m/s2).(1)求推力F的大小.(2)若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推力作用时间t=3s后撤去,求撤去推力F后箱子还能滑行多远停下来?图8五.附加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按要求作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据值和单位.19.(10分)如图9-(a)所示,质量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而开始运动,前8s 内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9-(b)所示.g取10m/s2求:(l)在图9-(c)的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在前8s内的v-t图象.(2)前8s内物体的位移v /m.s -1t /s12 34567824 68 10 12 cF /N t /s10-100 4 58baFm20.(10分)如图10是建筑工地常用的一种“深穴打夯机”,电动机带动两个滚轮匀速转动将夯杆从深坑提上来,当夯杆底端刚到达坑口时,两个滚轮突然彼此分开,将夯杆释放,随后,夯杆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落回深坑,夯实坑底,且不反弹.然后两个滚轮再次压紧,夯杆再次被提到坑口,如此周而复始.己知两个滚轮边缘的速度恒为v =4m/s ,滚轮对夯杆的正压力F N=2×104N ,滚轮与夯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夯杆质量m =1×l03kg ,坑深h =6.4m ,假定在打夯的过程中坑的深度变化不大可以忽赂,取g=10m/s 2.(1)指出左、右滚轮压紧夯杆并提升夯杆时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2)求夯杆被滚轮压紧后,加速上升至与滚轮边缘速度相同时的高度; (3)求打夯周期T .夯杆地面深穴滚轮图10珠海市2006—200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物理(必修1)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1)(4分)(2)①加速度的计算值:(每空1分,共3分)②作出a —F 图象:(2分)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2m =_____________kg (4分)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按要求作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据值和单位.) 15.(10分)解:a ⨯10-2/(ms -2)F ⨯10-2/NO16.(14分)解:17.(10分)解:18.(12分)解:HF•五.附加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所得分数计入总分)19.(10分)解:20.(10分)解:v/m.s -1t/s 01234567824681012图c夯杆地面深穴滚轮珠海市2006—200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物理(必修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1)(4分)(2)①加速度的计算值:每空1分,共3分a/(2/s m ) 2104.1-⨯ 2100.3-⨯ 2103.4-⨯②作出a ─F 图象:2分③结论:在保持物体质量M 不变时,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