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

合集下载

第三讲 案例 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第三讲 案例 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第三讲案例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上传时间:2005-8-2 17:44:37 | 浏览次数:336案例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案例呈现: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

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

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

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

他着重地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

因此,他认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句话发展成为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

这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胜人一筹之处。

——摘自金春明陈登才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2、案例讨论:(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3、案例点评: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不是偶然的,是和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和他在国民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后,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湖南的一些同志逃到武汉向他慷慨陈述。

面对统治阶级的残暴现实,毛泽东对军事力量和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1929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而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了八七会议提出、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斗争。

因此,毛泽东将武装斗争称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管理学案例集-4

管理学案例集-4
老板将小李找来,并让他看看集市上有什么可卖的。
小李很快就丛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到: “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四十袋,价 格1元五角;土豆质量很不错,老板我带回了了一个 您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 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 这个农民西红柿价格很便宜,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 所以我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 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 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 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 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 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GOODMORNING SIR! ”而陈 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小王,”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 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小王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 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小王赶快带上帽子又跑到集 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四十袋土豆。
“价格多少?” 小王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 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 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做。”
案例3:法则

案例分析(4个案例)

案例分析(4个案例)

教师组织小班幼儿的诗歌活动“芭蕉扇”,既没有直观的教具,也没有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幼儿朗诵诗歌,许多孩子很快坐不住了,有的在与身边的幼儿打闹,有的表现出反感的情绪。

这是为什么?你认为这个案例说的是注意品质的哪一种?如何来处理这种情况?
【案例分析2】
爸爸妈妈带着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赛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结果每次都是爸爸赢。

爸爸想教小明一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教不会,知道为什么吗?这属于注意品质中的哪一种?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中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幼儿跳舞时,常常注意动作,就忘了表情;做操时,常常注意了动作,就无法保持队形的整齐……这些现象一般是因为什么?这属于注意品质中的哪一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案例分析4】
中二班的小朋友们刚在体育活动中玩过激烈的游戏活动,回到教室,代班的王老师马上要求小朋友们坐下来学算术。

结果小朋友们还是吵个不停,王老师觉得小朋友们不配合,很是苦恼。

你觉得王老师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呢?这是属于注意品质的哪一方面?应该怎么来处理?。

案例第四方物流

案例第四方物流

案例4:第四方物流能否从“庸俗中解脱”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却从事物流服务就是公司,这种说法好像正成为一种时髦;“第四方物流”这个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概念,似乎正在一种不自然的合力下走向庸俗化;在发展4PL为时尚早的环境下,人们究竟应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它的到来如果你想跟专家或者业内人士打听关于“第四方物流”的种种,大部分人都会对你说:“是的,这个问题你最好去请教‘海归派’,也许他们会对你的问题感兴趣;”如果被你请教的专家正好就是“海归”,他或者会点点头告诉你,“是的,这个问题我是可以说说的;”记者找到的“海归派”田学军就是这么回答的;7月16日上午,记者在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里,见到了这位从美国归来的物流博士;“第四方物流4PL”在中国似乎是从去年开始见诸报端的;当时,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提供的是“第四方物流”服务,他们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的公司;而在田学军的视野里,最为深刻印象的是,北京中关村新近成立的一家物流公司,其公司全名竟然就直接叫“第四方物流公司”;田学军说:“标榜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却从事物流服务就是第四方物流公司,好像正俨然成为一种时髦;”“这些现象表明,在国内,‘第四方物流’正在被庸俗化”田学军指出;在田学军看来,第四方物流正在被庸俗化的表现有很多,归纳起来无非是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将第四方物流只是当作一种商业模式;还有就是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总的说来,其根本症结都在于并没有完整、准确的理解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只有在田学军真正开始介绍第四方物流的时候,所谓只有“海归派”对这个问题具有发言权的说法,才开始呈现出它的合理性;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的;他们对“第四方物流”是这样定义的:“第四方物流4PL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惟一“联系人”的角色;埃森哲公司关于4PL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前咨询公司只受货方或者3PL 公司单方的聘请,只扮演咨询角色的位置;埃森哲公司甚至率先将“4PL”注册为公司的商标;他们认为,第三方物流3PL是对功能性物流2PL的优化,但是却没有完成对整个供应链的完全优化,而这方面的任务现在将由第四方物流4PL来承担;而在这方面,埃森哲公司认为他们拥有最好的专家和专业技能,具有绝对的优势;埃森哲公司的成功案例,让人们看到了4PL的发展前景,很多公司都想在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由于4PL的商标已经被埃森哲公司注册,因此,人们只好另“辟”新名,一时间叫“领衔的物流公司”的有之,叫“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有之,还有的自称为集成商、总承包商的,其实都是在做着第四方物流的事情;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第四方物流公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埃森哲公司为代表的4PL公司认为,4PL有着3PL不能比拟的好处;首先是中立,他们认为,3PL公司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会存在私心,使客户不能尽量节省成本;而4PL公司因为没有这些资源,因此会站在一个绝对公正的立场上;其次,4PL公司还认为3PL不具备流程重组的能力和缺乏持续改进的能力;被埃森哲公司攻击了的大型3PL公司也开始作出反击;他们认为物流服务本身就是要为客户降低成本的,第四方物流的出现分明就是增加了一个环节,增加了客户成本,这样做只是为了抢占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在这方面,中国国内对第四方物流的看法也有类似;有一部分人认为,在当今物流链中,买卖货物双方分别为第一、第二方,物流公司被称为第三方,所以叫做第三方物流;因此,所谓第四方物流显然是一个多余的角色;但是,在田学军以及他所代表的“海归派”的观点看来:所谓第一方物流1PL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的概念;第二方物流2PL是指生产企业聘请车队、仓库来做仓储、货运的概念,属于功能性的服务;第三方物流3PL则是整个供应链提供整体管理服务的概念;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环境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供应链的全球化、复杂化;由互联网兴起带来的透明化;市场需求个性化,也即同步化,使传统的第三方物流已经不适应、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而4PL在此时的出现,显然带有某种应运而生的意味;“因此说,从第一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事实上是个概念延伸的过程,事实上都是在提供物流服务;”田学军说,“学术界一般用3个坐标值来进行衡量,即复杂性、信息技术和增值服务;而物流服务从一方、二方、三方发展到现在的四方,事实上就是对这三个坐标值的不断突破;将来也许还能够对这四个坐标值进行突破,到时也许会出现第五方物流5PL甚至XPL;”这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判断标准,即关键是要看这种服务形式有无价值;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4PL出现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指出了3PL的局限性,4PL 的出现是对现有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的一种挑战;学术界的这一论点,使许多大型3PL公司得到了启示,他们认为,事实上他们所掌控的资源也能做4PL服务;现在来看,4PL公司可以是多种来源,包括咨询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物流软件公司、中小型物流公司通过合资或者联盟成立的公司以及供应商联盟;但不管其来源如何,关键是要看能否做到全程的惟一性,成为客户惟一的合作伙伴;其次要看是否有自己的资源,又具备整合别人资源的能力,即整合性;三是要看是否确实达到上文提到的三个坐标值的标准;在田学军看来,尽管很多不同性质的公司都能够成为第四方物流公司,但是只有UPS、TNT这种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向第四方物流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才会成为主流;其次,真正需要4PL的客户将主要是汽车、IT、手机、医药等具有鲜明行业特征和超大企业规模,并且是供应链比较复杂的企业;。

小岛共富帮扶的4个典型案例

小岛共富帮扶的4个典型案例

小岛共富帮扶的4个典型案例案例1: 统战资源下沉服务海岛一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悬水小岛数量多、分布广,导致海岛资源共享性差、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由于全市各统战力量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和沟通协作,无法发挥“1+1>2”的放大效应,一定程度也制约了海岛共富进程。

统战部门把解决小岛共富帮扶力量分散问题作为调研破难的重点课题,统筹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服务资源,实施“主委进小岛”活动,选择蚂蚁岛、秀山岛等12 个悬水小岛进行“解剖”,努力探索推动统战资源下沉服务海岛一线的优化路径和实施举措。

深入解剖情况:着眼“海岛共富症结”“统战力量分散缺少整合”“为民服务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进行解剖调研。

开展清单摸排。

结合各统战团体职能特点和资源特长、各小岛实际情况,制定调研摸底情况清单、结对意向清单、结对帮扶清单,动员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赴各结对小岛深入调研30 余次,发现社会服务资源零敲碎打不成体系、文旅产品开发不足、海岛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42 个。

开展会商研判。

建立市委统战部牵头的四方会商机制,牵头召开“群众所盼·统战所能”恳谈会12 次,深入研究名医义诊入海岛、文旅场景升级等实施举措。

开展专题研究。

统筹党派所长、海岛所需,针对统一战线社会服务资源零散分散、各自为战等问题,实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等五大类帮扶项目,通过建立科技产业帮扶基地、打造名医工作室等措施,指导各统战力量充分发挥界别优势,精准帮扶海岛发展。

成果转化情况:一是构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构建“下岛调研、需求对接、清单生成、基金保障”统一战线为民办实事闭环,协同市文旅、农业农村等单位召开恳谈会12 场,与普陀山佛协基金建立常态合作机制,推动海岛养老设施提升等各项帮扶清单精准落地。

目前已使用资金2370 万元,助力清单60 余条。

二是打造统一战线服务阵地集群。

依托九三学社九舟水产养殖科技帮扶基地、农工党普陀山同心健康服务基地等17 个海岛服务基地,打造统战服务基层阵地集群,推动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跨界合作,持续导入市内外统战资源,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50 余次,惠及海岛群众5.6万余人次。

2023年度团队合作案例精选4篇

2023年度团队合作案例精选4篇

2023年度团队合作案例精选4篇案例1:公司内部跨部门合作的成功案例背景:该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由许多部门组成。

之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和信息分散。

挑战:主要挑战是建立一个跨部门合作的框架,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解决方案: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协作团队,由每个部门派出代表组成。

团队成员定期开会,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并制定项目的协调计划。

此外,公司还引入了协作工具和技术,如在线协作平台和实时沟通工具,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合作。

成果:通过团队的合作,项目的进展加快,信息共享更加高效,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个成功案例为公司内部的跨部门合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案例2:跨国合作伙伴间的成功协作背景:两家公司分别位于不同的国家,打算合作开发一款新产品。

双方之间存在语言、文化和时区差异,需要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成功合作。

挑战:主要挑战是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此外,需要解决文化差异和时区问题,以提高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解决方案:双方公司成立了一个跨国合作团队,由代表双方的员工组成。

团队成员定期举行视频会议,使用共享文档和在线协作工具进行沟通和合作。

此外,双方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会议,解决重要问题和做出决策。

成果:通过跨国合作团队的努力,双方成功地开发了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这个案例展示了跨国合作的潜力和成功策略。

案例3:学术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背景:一支跨学科的学术团队致力于解决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需要团结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和技能。

挑战:主要挑战是协调多个团队成员的研究工作,并确保各自的成果能够相互补充和整合。

解决方案:团队成员定期开会,分享彼此的研究进展和发现,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同时,团队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整合各种成果,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国际公法案例讲解4

国际公法案例讲解4

国际公法案例讲解(四)十三、苏联间谍马尔琴柯等五人被中国驱逐出境案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一等秘书维·伊·马尔琴柯夫妇,三等秘书尤·阿·谢苗诺夫夫妇及其武官处翻译阿·阿·科洛索夫在中国进行间谍活动。

1974年1月15日晚,他们在北京市郊区与苏联派遣特务李洪枢等秘密接头,交接情报、文件、电台、联络时间表、密写工具和伪造的边境通告证等间谍用品,以及活动经费等,被我国公安人员和民兵当场抓获。

人赃俱在,罪证确凿。

对苏联驻华大使馆人员的间谍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各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并于1月19日宣布维·伊·马尔琴柯夫妇,尤·阿·谢苗诺夫夫妇和阿·阿·科洛索夫为不受欢迎的人,立即驱逐出境。

本案涉及国际法的问题有:(一)外交人员享有特权与豁免根据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外交人员享有特权与豁免,这是为了保证外交代表的正常外交活动而给予的一种特殊的权利和待遇。

由于外交人员职务上的需要,给予使馆人员以外交特权与豁免,才能使他们在履行职务时不受任何干扰和压力。

正如该公约的序言指出的:“确认此等特权与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给个人以利益而在于确保代表国家之使馆能有效执行职务。

(二)外交人员的活动是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并遵守驻在国的法律外交人员虽然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受到驻在国的尊敬和享有优厚的礼遇,根据国际惯例,使馆及其外交人员在享受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同时,其行为和活动必须是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必须遵守驻在国的法律,对驻在国负有一系列的义务,如果外交人员的行为严重地危害当地的社会秩序或驻在国的安全,如行凶打人、酒后开车肇事、或进行政治阴谋和间谋活动等,驻在国可以在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监视现场,临时拘捕等予以制止。

苏联驻我国使馆的马尔琴科等人进行的特务活动,已经超出了国际法所允许范围,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是对我主权的严重破坏,也是对国际法准则的粗暴残踏。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文规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此后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都有同样精神的条款,可时至今日,体罚、甚至严重体罚学生的事件在一些中小学校仍时有发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小学体罚学生现象的屡禁不止?怎样才能有效地制止并最终消除这一不良现象呢?本文选取四则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探求这个现象内后的原因,希望能找到有效办法消除这一不良现象。

一、案例四则案例一:某位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将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同学叫起来进行体罚,体罚的方式为拧学生上臂内侧最嫩的皮肤,并且十分有技巧,先将薄薄的一层皮揪起,再使劲向旁边旋转,直到拧青为止。

案例二:2000年5月22日星期一上午,陕西澄城县庄头乡柳池小学某班级上第三节数学课,班主任李某检查作业时发现,她星期五中午布置的56道数学应用题,班上有8名同学未完成,于是,这些同学被老师叫上讲台站成一排,让做完作业的18名同学上去,每人打这8名同学10个耳光,挨了180记耳光之后,这8名二年级的小学生都哭了,脸也被打得肿起来,8名被打同学中,有3名男生,5名女生,其中部分孩子因为疼痛和羞愧下午没有去上课。

案例三:2000年4月3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小学六一班的学生正在上早自习,一位任课老师来到班上检查学生作业,当他发现学生张某及另外两名学生没完成作业时,便将三名学生叫到黑板前罚站,好动的张某与坐在第二排的一名同学用粉笔头互相打闹,这位老师一怒之下便上前连扇张某几巴掌,张某被扇倒在地,当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该老师认定其有意装死,火气更大,抓着头发将张某拎起又狠狠扇了他两个耳光,张某又一次栽倒在地,从此无法起来,晚上9时,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四:2003年4月12日,重庆市某学校学生丁婷(化名)因未按时到校,被其班主任汪宗惠用木板打了,还被当着某同学的面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4:金钱的力量——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拜物教
一、案例名称:金钱的力量——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拜物教
二、案例来源:深圳商报2001年10月8日现代化陷阱204~205页
三、案例适用:关于商品拜物教理论
四、案例内容:
资料1:早就超越了富裕阶段的葛优,在金钱观上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与自己的铁杆朋友谢园一起到牛群家接受牛嫂“拷问”时,他口出惊人之语——“钱这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

葛优的这个断语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充分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的。

说起钱这东西,葛优毫不隐讳“钱多招祸”的观点:“从嘎纳回来就有人问我:…听说你(这个奖)拿了2000万美金?‟我一听就急了:哥们儿,拜托了,出去给我辟谣去!2000万美金,什么概念?一个多亿呀!可以(够资格)绑架一下了——不用多劫,给1000万吧……这纯粹是瞎说,就没这事儿! 拿自己现身说法之后,葛优爆了一回猛料:“最近我琢磨着吧,有钱也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呀?钱一多,欲望就高,不安分,买房子、装修、买车,还有别的。

装修吧,操心,生气,本来我想装成这个样式,愣给你装成那个样式,生气;开车吧,让人蹭了、刮了、撞了,心疼,生气、打架,还得索赔、修车,找保险公司,烦;有车了,到处去,应酬要喝酒,酒后开车碰见警察了,罚款,开快了,车祸——我认识的人有5个死于车祸,都是钱闹的。

所以我觉得,钱这东西差不多就行了,够花就行了(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不能太贪,而且据说这
人啊,一辈子挣的钱是有定数的,早挣够了早死,晚挣够了晚死。

那就慢慢挣,最好挣到90岁,你钱正好挣够了,也正好到(死的)时候了……”
资料2:太平洋中卡罗莱群岛中有一个小岛叫雅普岛,岛上有许多洁白如玉的石头。

在雅普岛居民的心中,那些石头就是是金钱、就是财富。

当狡猾的德国人把雪白的石头刷上小黑十字时,雅普人顿感财富丧失,一贫如洗。

德国人后来把小黑十字洗掉,雅普人立刻为财富的失而复得欢呼雀跃,并出于感激帮助德国人筑路。

资料3:在这20多年的商品大潮的强力冲击下,商品拜物教观念已渗透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意识深处,以至教养、文化水准很不相同的社会各阶层,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其行为方式之不道德在本质上竟没有多大差别。

这种状态用民谚来表示,比任何学术语言都来得直观和生动。

80年代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80年代中:“抬头向钱看,低头向钱看,一切向钱看。


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犯大法挣大钱,犯小法挣小钱,不犯法不挣钱。

”“捞它几十万,最多判它十几年。

”前者是对社会现实的概括,后者是对铤而走险赚钱者心态的概括。

五、案例讨论:
1、“钱蔑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2、请你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关商品拜物教几种现象,并加一评析?
五、案例评析:
1、在商品生产社会中,价值本身是隐藏在物的外壳下内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由此会产生商品拜物教。

人们将物化在商品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颠倒地看成是物与物的关系,于是对商品产生了一种神秘观点,就好像在宗教世界中人们崇拜人脑的产物——上帝一样,在商品世界中,人们崇拜人手的产物——商品,认为商品具有决定人们命运的力量。

同时,商
品交换的存在又决定了货币的存在,货币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商品,是社会财富的象征,引发了人们对货币的追求,从而产生了货币拜物教。

2、在本案例中,人们对金钱的不同认识都在不同程度地带有货币拜物教的烙印。

葛优认为钱多了不是什么好事,认为他认识的5个人死与车祸,“都是钱闹的”。

雅普岛的居民将白色的小石头(小岛上的货币)视为财富,还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这是思想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在商品经济中,各个商品生产者都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目的是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人们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

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它的社会性决定了商品生产者必须生产对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另一方面,它的社会等一性即作为劳动力的耗费或抽象劳动,使完全不同的劳动能够相等,特别在市场经济中,价值量的变动和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造成了人不能支配物,反而被物支配的幻觉。

当货币成为财富的一般代表时,人们对物的崇拜便转化为对货币的崇拜。

“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等等社会流行语都反映出人们的货币拜物观念。

3、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存在,又会促使人们将自己的一切活动目的归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如果人们的经济活动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并不是不允许的。

但应该看到,这种拜物教观念会引发人们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不讲社会公德,在经济活动中,投机倒把、贪污盗窃,有些人为金钱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我们应该认识到:拜物教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生产,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要消灭商品拜物教和社会拜物教的性质只有在消灭商品生产之后。

但由商品生产的拜物教性质所导致的人们的拜物教观念却可以通过各种办法逐渐消除的。

这就是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利己主义、惟利是图的观念,逐步消除拜物教观念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