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细解-九歌之-东皇太一
楚辞《东皇太一》翻译注释赏析

楚辞《东皇太一》翻译注释赏析吉日兮辰良,①正逢吉日时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②恭敬肃穆娱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③手抚长剑玉为环,璆锵鸣兮琳琅。
④佩玉声轻彩色鲜。
瑶席兮玉瑱,⑤华贵祭席玉压边,盍将把兮琼芳。
⑥满把香花供神前。
蕙肴蒸兮兰藉,⑦蕙草裹肉兰做垫,奠桂酒兮椒浆。
⑧桂酒椒浆齐敬奠。
扬枹兮拊鼓,⑨高举鼓槌将鼓敲,疏缓节兮安歌,⑩拍节疏缓歌声悠。
陈竽瑟兮浩倡。
(11) 竽瑟齐奏放歌喉。
灵偃蹇兮姣服,(12) 神巫起舞美服装,芳菲菲兮满堂。
(13) 香气四溢飘满堂。
五音兮繁会,(14) 众音交会动四方,君欣欣兮乐康。
(15) 上皇欣喜赐安康。
【注】①吉日: 吉祥的日子。
辰良: 辰,时辰。
辰良,即良辰,因要与下文押韵而倒置。
古代以天干纪日;地支纪时 (辰) 。
②穆: 恭敬肃穆。
愉: 同“娱”。
此即指楚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现作乐,歌舞以娱神” (朱熹语) 。
娱神,使神灵得到娱快、欢乐,以降福于人。
上皇: 即东皇太一,为诸神之中神位最高的神。
③珥: 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即剑环之类。
④璆 (qiu):即璆然,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
锵(qiang) : 锵锵,象声词,此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琳(lin) 琅(lang) : 琳、琅皆美玉名。
琳,青碧色玉,班固《西都赋》: “琳珉青莹” 。
琅,即琅玕(gan) ,珠形玉。
《急救篇》注: “琅玕,火齐珠也。
一曰石(按古称玉为美石) 似珠者也。
”琳琅,在此指各种色彩鲜明和各种形状的美玉。
⑤瑶席: 瑶,美玉。
此指无尚珍贵华美的席垫。
玉瑱(zhen):琪,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
⑥盍: 同合,聚集在一起。
琼芳: 琼,赤色玉。
此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
⑦蕙: 香草名。
肴 (yao) 蒸: 亦作“殽烝”,大块的肉。
藉: 垫底用的东西。
⑧椒浆: 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⑨枹(fu浮) : 鼓槌。
拊:敲击。
⑩安歌: 歌声徐缓安祥。
(11)陈: 本有宣扬的意思。
《礼记·表记》: “事君欲谏不欲陈。
《九歌》“东皇太一”祭祀渊源考论

第 8卷 第 2期 20 0 9年 4月
为 方 士 崇 拜 的 至 上神 , 终 进 入 楚 王 室的 郊 祀 大 典 。 最
[ 键 词 ]东 皇 太 一 ;郊 祀 ;方术 ;伏 羲 关 [ 图分 类 号 ] 3 中 K 2l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6 16 7 (0 90 —0 20 1 7—9 32 0 )20 7 —7
A t d n Or g n o he W o s p t n a iYii ne S ng S u y o ii ft r hi o Do g Hu ng Ta n Ni o s
ZH AO a — i , S U i g n n Xio b n H Jn — a
Ke y wor s Do u n a i S c ii ilCe e on M a ii n; d: ng H a g T iY ; a rfca r m y; g ca Fux i
《 歌 》 的“ 一 ” 祀 , 直 是 《 辞 》 究 中 九 中 太 祭 一 楚 研
一
念” [ 。因此 , 正 确 揭 示 “ 皇 太 一 ” 祀 的渊 要 东 祭 源, 离不 开 多 角 度 的 综 合 考 察 。笔 者 不 揣 浅 陋 , 试
a is t fr t,bu n t a e W a rng S a e rod,i i ly b c me a go r h p d by t e Ta it ti he lt r i t t sPe i tfna l e a d wo s i e h o s . As a r s t Tayi i a l n e e he s c iii lc r mon fChu Ro 1 e ul ,” i ”fn ly e t r d t a rfca e e y o ya .
东皇太一神性多样性解读的成因探析

孙吴王婷内容摘要:本文试从东皇太一的名称解读方法多样性、《东皇太一》的篇目位置重要性与文本内容解读的丰富性、楚地巫风悠久性与民俗神秘性、出土文物的层出翻新等四个方面,来探析造成对“东皇太一”的神性多样性解读的成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我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东皇太一神性多样性成因“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神性最难考证的一个神,有天神说、伏羲说、太阳神说、大火星说等对东皇太一神性的解读。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东皇太一”神性多样性解读的成因。
一.名称可解读的多样性“东皇太一”这个词具有丰富的可解读性是导致引发对“东皇太一”的神性出现各种解说的重要原因。
从语言文字出发,可以有“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三种读法。
第一种,“东”是东南西北的方位中最显要的位置的方位词和具有时序意义的词。
譬如《诗经》中有“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之句中的“东”一般与“旦”相联系,表示一天的开始,由此引申为一年的开始。
另外古代的位置安排,有主人一般坐在东边,谓之东道主,以东为尊。
“东”在《九歌》中就有可能暗含东皇太一是祭祀的主祭祀神之意。
王逸注:“上皇,谓东皇太一也”,题中的“东皇”中的“东”即“上”的意思,以表示对神的崇敬。
而“皇”一般被解释为“美、大”之意,它从专门用于作为赞美之词的性质转变为用以称神的专有名字,所以“东皇太一”就有“东皇”、“上皇”之称也未尝不可行。
再谈“太”和“一”。
“太“也作“泰”,如“泰初”、“泰始”。
表示造化天地,化成万物之始之意。
“太”另也写作“衤太”、“大”。
关于“一”的解释,有云:“‘一’字太平凡了,万不足以表示这个‘道’,于是请来了一项荣耀的王冠,加在它的头上,名曰‘太一’,或‘大一’。
”第二种,即东皇太一等于东皇加太一,这可以理解为“东”修饰“皇”字,也可表示“东皇”即东方的大神“东帝”。
“皇”做“帝”解,在《吕览》、《淮南子》等中有“帝”即东南西北中的五帝。
《九歌·东皇太一》篇题解

Title AnalysisofEast Emperor Tai Yi inNine Songs 作者: 张鹤
作者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出版物刊名: 衡水学院学报
页码: 94-9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九歌》;“东皇太一”;“东皇”;“太一”;颛顼帝;高阳氏
摘要: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
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于水,是至高无上的天神。
而“东皇”之名与楚国祭祀的方位、氏族发展源流及择日有关。
再联系楚国历史与屈赋文本,东皇太一实则应指楚之始祖天帝颛顼高阳氏。
楚辞·九歌

• 湘夫人是先秦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楚辞· 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 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 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 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 心情。
(四)九歌· 湘夫人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登白薠[fán]兮骋[chěng]望,与 佳期兮夕张; • 鸟何萃兮苹中,罾[zēng]何为兮 • 木上? • 沅[yuán]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 • 兮未敢言; • • •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chán yuán]; •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shì ]; •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 • 筑室兮水中,葺[qì ]之兮荷盖; • 荪[sūn]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 堂; 桂栋兮兰橑[lǎo],辛夷楣兮药 房; 罔[wǎng]薜荔兮为帷,擗[pǐ]蕙 櫋[mián]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qì ]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yí ]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 云; 捐余袂[mèi]兮江中,遗[wèi]余 褋[dié]兮澧[lǐ]浦; 搴[qiān]汀洲兮杜若,将以遗 [wèi]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九歌· 东君》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 一篇楚辞,祭祀对象是东君,也就是太阳 神。诗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 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 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 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很 好的表现了太阳神的特点。
(七)九歌· 东君
• 暾[tūn]将出兮东方,照吾槛[jiàn]兮扶桑; •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 驾龙辀[zhōu]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dān]兮忘归; • 縆[gēng]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jù]; •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kuā]; • 翾[xuān]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九歌原文及翻译

九歌原文及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歌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楚辞·九歌作者:刘向东皇太一【原文】吉日兮辰良,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①。
抚长剑兮玉珥②,缪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③。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④。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⑤,陈竽瑟兮浩倡⑥。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⑦。
五音纷兮繁会⑧,君欣欣兮乐康。
【注释】①辰良:即良辰的倒文。
穆:肃穆恭敬的样子。
②抚:抚摸。
珥:耳饰,此指古代剑柄的顶端部分,又称剑镡、剑鼻子。
③瑶:美玉名,这里形容坐席质地精美。
一说“瑶”,“营”的假借字,香草名。
“营席”,用营草编织的坐席。
玉瑱(zhèn):压席的玉器。
瑱:通“镇”。
盍(hé):发语词。
将:举。
把:持。
将把:指摆设的动作。
琼:美玉名。
琼芳:形容花色鲜美如玉。
④肴蒸:祭祀用的肉。
藉:衬垫。
奠:祭奠。
“桂酒”、“椒浆”,指浸泡香料的美酒。
⑤枹(fú):鼓槌。
拊:击。
节:音乐的节拍。
安歌:安详地歌唱。
⑥陈:列。
竽:笙类吹奏乐器,有三十六簧。
瑟:琴类弹奏乐器,有二十五弦。
⑦灵:楚辞中“灵”或指神,或指巫。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谓巫曰灵,谓神亦曰灵。
盖群巫之中必有像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所凭依,故谓之灵,或谓之灵保。
”这里指女巫。
偃蹇(yǎn jiǎn):舞貌,谓舞姿袅娜。
姣服:美丽的衣服。
芳菲菲:香气浓郁。
⑧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
繁会:音调繁多,交响合奏。
【译文】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东皇太一的神话传说故事简介

东皇太一的神话传说故事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东皇太一的神话传说故事简介【导语】:东皇太一是上古时候的神,关于东皇太一的传说你又了解多少呢?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东皇太一时代的神话故事传说,了解上古时代的传奇。
说《九歌》与《东皇太一》

13楚辞研究(二)经典重读Classics甘肃 赵逵夫说《九歌》与《东皇太一》《东皇太一》是《楚辞·九歌》的第一篇。
《九歌》共十一篇。
旧说多以为是屈原流放于沅湘流域(即当时所谓“江南之野”)以后见到民间祭祀歌舞,以其辞鄙陋而更定其辞作成。
王逸《九歌序》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其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弗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此言《九歌》之作受沅湘一带民间祭祀舞词的影响,但为屈原的独立创作。
至南宋时朱熹,大约觉得作为创作了《离骚》《天问》和《九章》那样作品的诗人,感情沉郁而激烈,却在被放逐的情况下写这些或显得轻松,或情感缠绵,突出地表现出男女情思的作品,难以解释,因而认为是屈原被放逐沅湘之间,见到民间祭祀歌舞,“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恋恋不忘之意”(《楚辞集注》)。
此后学者们多取朱熹之说。
但也有个别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拉开《九歌》同屈原的距离,认为它是屈原之前写作的作品。
胡适在1922年发表的《读〈楚辞〉》一文中说《九歌》是“最古的南方民族文学”。
陆侃如1923年出版《屈原评传》对胡适之说稍做修正,说《九歌》“是《离骚》等篇的前驱”,“是楚语古诗与《离骚》间的过渡作品”,推断其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
游国恩的《楚辞概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就取其说,在所介绍的屈原作品中没有《九歌》,而列专章另做论述。
陆、游二位从作品的形式和文学进化的角度来考虑《九歌》的作者与时代,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将《九歌》同屈原完全脱离关系,则过于武断。
故1956年出版的《楚辞选》的“前言”中又向朱熹之说靠了一下,说:“《九歌》本来是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的楚国各地的民间祭歌……后来可能经过屈原的加工。
”马茂元《楚辞选》也取此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细解九歌之东皇太一《九歌》是一组神话诗,《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第一篇。
东皇太一,是楚人对天帝的尊称。
称天帝为东皇是因为他的祠坛立在东边。
本诗并没有具体描绘天帝神,只是叙写了迎接天神的隆重场面、祭祀陈设的精美、祭品丰盛芳洁和歌舞盛大,表达了人们对神的虔诚和美好的祝愿。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吉日:吉利和日子。
辰良:“良辰”的倒装。
古代以甲乙等十干纪日,以子丑等十二支纪时辰,所以说“吉日良辰”。
穆:温和静敬之意。
将:而且。
愉:喜悦。
上皇:指东皇太一。
抚:持,按。
长剑:主祭者之剑,即灵巫所持之剑。
珥:剑环、剑柄和剑身相接处两旁的突出部分,即剑鼻。
玉珥,指用玉装饰而成的珥。
实际指剑柄。
璆锵:佩玉撞击发出的声响。
璆,美玉名。
琳琅:美玉名,谓佩玉也。
瑶席:瑶,指美玉,瑶席指华美如瑶的坐席。
瑱:读如“镇”。
玉镇,以玉压席。
这里是指以玉制的器具来压住坐席。
盍:集合之意,指将花扎在一起。
将把:奉持。
琼芳:色如美玉的芳草鲜花。
蕙:香草。
肴蒸:肴为切成块的肉,蒸是把块肉放在祭器上。
蕙肴蒸:即用香草蕙来包裹祭肉。
兰:兰草。
藉:用......衬垫。
奠:祭
献。
桂酒:玉桂泡的酒。
椒:花椒。
浆:淡酒。
以上蕙、兰、桂、椒四者皆取其芬芳以飨神。
扬桴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扬桴:举起鼓槌。
桴:鼓槌。
拊:敲。
疏缓:疏疏缓缓。
节:指音乐的节拍、节奏。
安歌:徐徐缓缓地轻歌。
陈:陈列、摆列。
竽: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也较多。
瑟:弹拔乐器,类似筝,二十五弦。
陈竽瑟,意谓吹竽弹瑟。
浩倡:高声歌唱,倡通“唱”。
灵:神灵,此指所祭之神东皇太一。
一说指降神的巫师。
偃蹇:踯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姣服:华丽的服饰。
姣:美好。
菲菲:香气馥郁。
五音:指古代五声上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大体相当于现代乐谱上的1、2、3、4、5、6。
纷:犹“纷纷”,众多的样子。
繁会:错杂,指众乐一起演奏。
君:谓神,指东皇太一。
欣欣:喜悦的样子。
康:平和、安乐。
楚辞通俗版译文:
吉利日子美好时光将要恭敬地祭太一上皇。
手握长剑玉饰剑柄,佩玉琳琅锵锵作响。
华美洁白的铺席玉镇压,献上如玉鲜花郁郁芬芳。
蕙草包裹祭肉兰草衬垫,进上桂花酒和椒浆。
高举鼓槌击起鼓,节奏
疏缓轻歌飞扬,吹竽弹瑟放声歌唱。
神灵华服徘徊云端,香气浓郁飘满厅堂。
五音纷纷相交响,上皇安乐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