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实词虚词专题复习试题 (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含答案)(2022年)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43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
阐释不是披沙拣金,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_______。
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________,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________不同的观点。
A.跋涉共识催生B.旅行共识衍生C.旅行见解衍生D.跋涉见解催生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许多粉丝觉得某明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一看法不免太________了。
②七夕情人节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超过1 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_价值100元的鲜花一捧。
③在会晤中,中俄两国领导人就疫情防控阶段的双边经济交流进行了________,且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A.果断敬赠磋商 B.果断惠赠商量C.武断敬赠磋商 D.武断惠赠商量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大众阅读折射了社会的变迁。
1949年到2022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不断________着“场景”和“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批红色文学作品讴歌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与此同时,苏联文学被广泛引入及阅读,其巨大的辐射力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青年中很少有人没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苏维埃经典”。
改革开放后,受时代大潮________,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比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无不成为当年甚至持续几年的畅销书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性图书的需求较大;但2 000年以后,读者的阅读内容从娱乐类书籍逐渐转化为知识类书籍,阅读目的已经从娱乐休闲逐渐转化为自我价值提升。
5G时代,戴上增强现实设备,读者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传播+阅读+沉浸式”的________出版将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实词、虚词参考答案

• 19、B [解析](1)“其间”指某一段时间,可单 用,也可说“这其间”;“期间”是某个时期里 面,前面通常要加上特定的时间概念,如“春节 期间”“高考期间”。(2)“申冤”主要指自己 申诉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伸冤”则指 洗雪冤屈。(3)“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 表因果关系。 • 20、C [解析] “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 “从而”,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结 果.目的等。“尽管”, 连词,前句表示如且承 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 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不管”,连词, 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 “都”等副词与它呼应。“失之”与贬义词相关; “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 21、C [解析] “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 职或免职的人员,现也泛指提拔任用新人, 它涉及的对象是“人”。 句中应改用 “启用”(开始使用,涉及对象大多是 “物”。 • 22、C [解析] A项“虽然”应改为“即 使”;B项“行迹”应改为“形迹”;D项 “做客”应改为“作客”。 • 23、B [解析] A项滥用介词,“对于”多 余,掩盖了主语;B项“关于”引进事物的 关系者,使用正确;C项介宾搭配失当,”应改为“自”。
• 9、A [解析] “契合”有“符合,合得来,意气 相投”之意;“符合”指(数量、形状、情节等) 相合。“契合”较之于“符合”,更突出两者相 合程度之“切”。“诉求”意为诉说理由并提出 请求;“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 到满足或实现,或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在这 里“诉求”更符合提供的语境。“异化”指“相 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 “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 “异化”比“变化”带有贬义。 • 10、C [解析] “雇用”侧重于主动雇人做事, 常带宾语;“雇佣”侧重于受雇于人,一般只作 定语。“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察访”指 通过观察和访问了解情况。“评估”指评议估计; “评定”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常考文言虚词练习(共18个,对应教材重点句子)(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虚词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2.宗受而藏之于庙。
《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
《论语》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5.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1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1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1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1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1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种树郭橐驼传》)()17.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2.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3.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孔雀东南飞》)()6.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8.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难》)()9.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0.何以战?《曹刿论战》11.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3.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含答案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含答案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别有洞天: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浑成B.匠心饱满C.匠心浑成D.用心饱满C[匠心:巧妙的构思。
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浑成:天然形成。
饱满:丰满;充足。
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奇绝”等语境,第一空应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应填“浑成”。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多姿多彩,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顽固框定B.滋养稳固锁定C.滋润稳固框定D.滋养顽固锁定D[滋养:①供给养分;补养。
②养分;养料。
滋润:①含水分多;不干燥。
②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③舒服。
句①第一空是说荆楚文化对湖北的国画创作的影响,应填“滋养”。
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指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不易制服或改变。
稳固:安稳而巩固。
句②第一空强调故乡的味道在脑海中的根深蒂固,应填“顽固”。
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紧紧跟定。
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根据“定位系统”等语境,句②第二空应填“锁定”。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2024高考备考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实词 即学即练)(上)-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典例剖析】 【例1】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披沙拣金, 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____。 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______,另一个时代的阅 读又可能________不同的观点。 A.跋涉 共识 催生 B.旅行 共识 衍生 C.旅行 见解 衍生 D.跋涉 见解 催生
【审答题眼】本题题眼是“词语”“最恰当”。 【思路分析】“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旅行”,远行;去 外地办事或游览。从语境中分析可知,“阐释学”的概念曾经经历过 漫长的理论探讨的过程,因而此处应选“跋涉”。“共识”与“达成” 搭配,而“见解”与“达成”不搭配。“催生”,因为某些原因,被迫 形成当前状态。“衍生”,实际上或理论上从母体物质得到的“物 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演变而产生。语境分析可知,对一部作品的 阅读,不同的时代,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观点。因而这里应选“催 生”。 答案:A。
举例
①“冷僻”与“冷落”,前者侧重指“偏 僻,不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 情”。②“陡峭”与“峻峭”,前者侧重 指“陡直”,后者侧重指“高峻”。
“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 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义轻重程度不 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语义较轻;“讥 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义 较重。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实词虚词练习(有答案)

高中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词语实词虚词练习(有答案)实词虚词课后练习(1)1.解释下列句中的“矣”字。
A.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B.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C.小敌去,大敌来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E.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F.亡无日矣。
G.太后曰:“诺,年几何矣?”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领导的作用。
②银监会正在研拟延期还贷细则,一旦细则出台,中国政府等于宣布继美债欧债危机后,我国债务危机正式。
③近日,央视的李连杰依旧戴着鸭舌帽,但掩盖不了操心过度的疲态,其称壹基金已向国家民政部提交公募注册申请多时,但始终未被批复。
A.启迪爆发做客 B.启发暴发作客 C.启迪暴发作客 D.启发爆发做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②“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③30多公里道路大多在高山峡谷之间,由于强烈地震,地裂、桥断、车翻随处可见;垂直上百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仅把路封死截断,且滚石飞落,生死体验,! A.从而坚忍动人心魄 B.进而坚忍惊心动魄 C.进而坚韧动人心魄 D.从而坚韧惊心动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浙江奉化滕头村荣获“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美称,他们一直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孜孜追求生态文明。
B.我国自主研制的自吸式无压汽油切割机具有节能效果好、安全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特点,它的面世被专家称为“火焰切割领域的一场革命”。
C.国家游泳队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之初,不少队员出现了胸闷、头疼等高原反应,在随队医生的精心调理下,不日便恢复了正常状态。
高中语文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_词语_实词虚词_练习(17) Word版含答案.doc

实词虚词课后练习(17)1.“体认”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之一。
请解释该词在下列语段中的意思。
(1)“一方面在深入思考这场浩劫的深层原因时,周国平更多地从哲学角度去思索,而余秋雨则更多地从文化角度去剖析。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从自己与受难者的关系影响中体认自我,但其结果却迥然不同,而这种体认差异又反过来影响到他们的记忆,甚至影响到文本的价值质量。
”(中国江西网)( )(2)中新社厦门三月十五日电(记者杨伏山) 代表在厦门两千多家台资企业的厦门台商协会上,对大陆最新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充满体认。
( )(3)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访问团访问大陆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成果可概括为“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
(人民网)(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意境来自诗人的抱负。
作者正因为忧国伤时,所以仅用“”十字就更为开阔宏丽地描绘出洞庭湖的气象来。
②“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推断词义时,须看上下文。
切不可断定。
③被媒体称为经贸之旅、和平之旅和缅怀之旅的连宋大陆之行,有利于和缓两岸的关系并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发展,这是的。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遽然无可辩驳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贸然毋庸置疑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贸然无可辩驳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遽然毋庸置疑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易(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采掇者易辨识耳( )(4)地形险易尽知之( )(5)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6)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7)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 )4.活水源记【明】刘基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①。
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②,多松;其鸟多竹鸡③。
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④,华阳外史弘景⑤之所隐居。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虚词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类试题专项练习1、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何陋之有”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对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为”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①/②④/③⑥/⑤B.①⑤/②④/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⑤/②③④⑥/⑤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妇人载以过朝厚敛以雕墙B.谏而不入问其名居,不告而退C.公嗾夫獒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子为正卿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4、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5、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
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与而B.者与其C.之所其D.者所而6、指出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之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②由是观之③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以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焉"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C.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D.复驾言兮焉求8、下列对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以:介词,拿,用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介词,凭借C.大块假我以文章以:介词,把D.开琼筵以坐花以:连词,表承接9、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B.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故将吊而更以贺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1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1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13、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①静:定而后能静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安:静而后能安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虑:安而后能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④格物:致知在格物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⑤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⑥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⑦端:仁之端也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⑧达:泉之始达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胡不归②奚惆怅而独悲——“胡”“奚”的意思都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1级语文专题——实词虚词检测题1.(2010年济南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高三教学进入冲刺阶段,部分语文教师________字词教学,以为这是小儿科,将其交给学生自学,这是教师认识不到位的一种表现。
(2)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________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3)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________,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A.忽略偶尔许诺 B.忽视偶然许诺C.忽视偶然承诺 D.忽略偶尔承诺2.(2010年济南一模)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被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________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2)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________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3)《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________,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________教科书。
A.质疑贯注施行审定 B.质疑关注实行审订C.置疑关注施行审定 D.置疑贯注实行审订3.(2010年临沂一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2)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3)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筹办督促 B.熏陶筹措督促C.熏陶筹办敦促 D.熏染筹措敦促4.(2010年潍坊期末质检)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________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________增添新的活力。
③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________,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A.渗入机体安适 B.渗透肌体安适C.渗透机体安逸 D.渗入肌体安逸5.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________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②谁想要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________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进精神危机。
③传统________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________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A.变幻阻挡不是/甚至 B.变换阻挡不但/而且C.变幻阻挠不但/而且 D.变换阻挠不是/甚至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到山东曲阜参访孔庙,引起中外媒体高度关注。
专家认为,福田此举意在寻找中日共同的文化纽带,表达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________。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________就业。
③人的体质需要锻炼,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
________不管是在野外,________在厂房里劳动,都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调剂。
A.意愿拉动可是/或者 B.意向拉动因为/还是C.意愿带动因为/还是 D.意向带动可是/或者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从法律上讲,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我负,我一定要向法院________。
②日本最近推出一款会洗碗的机器人,据悉,这种机器人可于5年内________。
③国家粮食局局长表示,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政策与去年________相同。
A.申明面世大约 B.声明面市大约C.申明面市大体 D.声明面世大体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________,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的推崇。
②流入长江中游的汉水________着巨大的电力资源,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在陕西石泉建成了石泉水电站。
③《华尔街日报》的新闻报道通过________的笔锋净化着商业市场,正是它的舆论监督使上市公司不能为所欲为。
A.器重蕴藏尖厉 B.倚重蕴藏尖利C.器重贮藏尖利 D.倚重贮藏尖厉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________可爱。
②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________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④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特警们反应迅速,出击果断,身手敏捷,让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A.尤其清静从而演练 B.非常清静进而演习C.非常清净从而演练 D.尤其清净进而演习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无意间,有一种隐隐心动的心绪却似乎依然________心头,不曾随南燕归去。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
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________呢?④没有人比我更________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
A.缭绕推托作壁上观佩服 B.萦绕推托袖手旁观钦佩C.萦绕推脱作壁上观钦佩 D.缭绕推脱袖手旁观佩服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恰当的一组是①9月10日夜间,两座“光塔”________了巴黎夜空,法国当局称,他们想借助这两座形似世贸双塔的巨大光束,向“9·11”受害者致敬。
②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________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③为减少恐怖分子作案的机会,巴黎市政府决定用透明塑料袋代替金属垃圾箱和硬塑料垃圾箱,袋里的东西外面看得很清楚,看上去很不________。
④吴先生的画作《鸡》,爪形、爪动态准确到位,用笔果断,炭笔画出了国画笔法________之意韵,其构图之大胆奇特,尤其令人过目难忘。
A.照亮揭示雅观灵动 B.照耀提示文雅优美C.照耀揭示文雅灵动 D.照亮提示雅观优美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座________渤海的小城,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②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________,终至孤单。
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________,亟须加以规范。
A.濒临疏离权限 B.毗邻疏远权限C.毗邻疏离权利 D.濒临疏远权利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每天入睡前读一篇短篇小说,________三五分钟,或者被感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怅怅然,如有骨鲠在喉。
________读出这样的味道,说明这短暂的阅读时间都没有浪费,培养这样的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________于辉煌,多么好!A.体味一旦终止 B.玩味如果终止C.体味如果中止 D.玩味一旦中止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具有悠久文明________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还是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________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吸烟等因素有关。
③人们________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A.并且尚不但 B.并且尚且不单C.而且尚且不单 D.而且尚不但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 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 D.申诉食言不过/也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③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______,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______。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________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______。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______我承认它很有价值,______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 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18.(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 D.国事况且荣誉1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根据专家考证,晋祠难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______至商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