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词虚词复习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词 3、形容词的活用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实词 二、古今异义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虚词 5、以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 于转折关系。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 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
实 一二三四 、、、、
词 通古一词 假今词类 字异多活 义义用
实词 一、通假字
•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虚词 2、乃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虚词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如: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 免成役。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如:“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如:“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 示程度。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 于地而已矣。 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通“耐”、“能”〗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①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 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
〖副词〗译为:就。例释:再而衰,三而竭。
2.【何】
【记忆】何表疑问定宾谓,什么哪里为什么。副词动 前表反问,形前程度译多么。
5) 表转折,译为:却、但。 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6)表修饰,译为:着、地。 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 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 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
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 如,①“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②“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③“大王来何操?”
〖疑问代词〗 1)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③阁中帝子今何在? ④丞相祠堂何处寻? 2)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 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它们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高考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
安:安定、安宁;
奉:侍奉、供奉;
间:间隔、缝隙;
就:完成、实现;
视:看、注视;
出:出现、露出;
生:生命、生存;
坐:坐着、受罚;
鄙:轻视、鄙视;
操:节操、操守;
信:诚信、信任;
之:的、助词;
以:用、因为;
薄:轻视、不厚道;
恶:厌恶、不好;
病:疾病、痛苦;
顾:顾虑、考虑;
策:计策、策略;
独:独自、特立独行;
伐:进攻、讨伐;
盖:遮盖、覆盖;
故:所以、因此;
好:喜好、喜欢;
劳:劳力、勤劳;
就:完成、实现。
虚词:
以、于、则、而、若、所、之、焉、也、乃。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高考复习之实词虚词

考题热身
考点分解
板块对练
解析
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A.“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
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B.“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 《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 82 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 古稀之年”。C.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 连不断地到来。 答案 D
考题热身 考点分解 板块对练
解析
海选: 这个词早就存在, 多见于我国一些基层民主选举实践中, 2005 年, “海
选”被超女选拔赛发扬光大了。恶搞:恶意搞笑之意。恶搞之风因“馒头血案”而 起,风靡各个领域。这是一个解构一切经典、一切神话的时代,塑造了多年的神话 轻易被一一消解得无影无踪。山寨:据说源于广东方言,盗版、仿制之意,是一种 由民间 IT 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最初以“山寨手机”之名闯入了公众视野,其后, 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等衍生品层出不穷,一时间神州无处不山寨。草根: 本意是指山野里默默无闻的一朵花、一根茎、一株草甚至一块折断的枝桠,总之是 浅显、平常和普通的意思。如果说 2005 年还没人知道“草根”具体指什么,但到 了 2006 年当网民数字呈几何级递增开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网络上找回了自信, “草根”们形成了一股巨大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考题热身
考点分解
考题热身 考点分解 板块对练
高考对“词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这一层面上,因此正确使用实词, 考生须要具备两种能力: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对语境的确切领会。也就是说,不仅 需要懂得词语的准确含义,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灵活运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高考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考 查形式一是对近义或同音实词进行单独考查,二是把实词与虚词、熟语综合在一起 进行考查。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初一 刚刚开始
向前行进, 思想进步
相如前进缶,…
用不着, 不需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理解事物的能 力
可谓智力孤危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何苦 哪怕;怕什 么;怎怕。
不值得做,犯不 着。
何苦而不平
长者 有德行的人 年长的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以为 把…当做 认为
以为神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从,跟随; 连词 而,而且。
祖父
祖辈和父 辈。
爷爷
吾从而师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具体
具,具备; 体,形体。
明细确致,不抽象,亦雁荡具体面微者
前进 走上前; 进献。
不必 不一定
智力
智谋; 力量。
或者
有的人, 有些人。
系的关联词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绝境 与外界隔绝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无论
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的关联词 汉,无论魏晋
往往 处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用心
思想意识的 活动
读书用功或 肯动脑筋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鱼肉 鱼和肉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实词: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难:(nán)困难(nàn)①灾难:奉命于危难之时(出)②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方:①方圆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语:(yǔ)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yù)告诉:不可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 法 点拨
例4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解析
句中的介宾短语“对于……现象”不能 作主语,应删去“对于”。
8
方 法 点拨
(2)滥用连词 关联词是用来表达句意关系的,如果没 有某种关联,却使用关联词,或者多用了关 联词,就是滥用了连词。
9
方 法 点拨
例5 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 数学很喜欢。
解析
“进而”用于递进关系,上述语句前后 是因果关系,应当使用“从而”。 18
方 法 点拨
例1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组是 (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 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 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中的电子元件要 小得多, 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 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 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19
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第 4 节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2)
1
方 法 点拨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1.明确虚词位臵 虚词位臵是否恰当,关系到句子句意是 否准确鲜明。 (1)副词的位臵 一般来说,副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 在“把”字句中,表达否定意义的 “不”“没有”等否定词必须放在“把”字 前。 2
方 法 点拨
方 法 点拨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句间关系 ,从句中 “将”“可”二字可以明白整个句子是 假设关系,排除A、B、D,正确答案是 C。
20
方 法 点拨
②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往往成对搭配使用,不可随意组合。
例14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解析
“既然”和“也”,不能配套使用,应 将“也”改为“就”。
21
方 法 点拨
24
方 法 点拨
例17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 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 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 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毕竟 究竟)
25
方 法 点拨
解析
“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 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究竟”,副 词,一般用在问句中。这是一个陈述句, 所以应选“毕竟”。
方 法 点拨
例11 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 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解析
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要恰当, “以”应和“为”搭配,“把”应和 “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 “作为”搭配在一起,搭配错误。
17
方 法 点拨
(2)关联词的误用 ①错用连词 使用连词应当与句意关系相符合。 例12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 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 益。
另外,在复习中也要考虑副词、助词语意 理解是否准确,未然、已然事实是否清楚。
例15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 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 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解析
“再”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又”表 示已经重复的动作,这里的“再”应当 换成“又”,并移到“用”之前。 22
方 法 点拨
26Leabharlann 解析“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上 述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10
方 法 点拨
例6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 坏的影响外……
解析
“之所以”表原因,与后面的“的原因” 重复,应删去一个。
11
方 法 点拨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3.避免虚词误用 虚词误用主要是指介词和关联词的误用。 (1)介词的误用 ①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会使 语意表达不清。
12
方 法 点拨
例7 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 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 的严重影响。
解析
应在句首加上“从”。
13
方 法 点拨
②该用甲介词的用成了乙介词
例8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 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 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解析
“ 在 …… 中 ” 用 来 表 示 时 间 或 空 间 , “ 从 …… 中 ” 表 示 来 源 或 由 来 , 应 将 “在……中”的“在”改为“从”。 14
5
方 法 点拨
例3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 高。
解析
“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的 关联词语,这里,前一分句的主语是 “质量”,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成本”, 因此“不是”要移到“质量”前面。 6
方 法 点拨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2.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 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多余,使表达啰嗦, 造成语病。 (1)滥用介词 不该使用介词却使用了就会造成句子成 分残缺。 7
例1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 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解析
“不”应移到“把”之前。
3
方 法 点拨
例2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 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 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解析
“没有”应移到“把”之前。
4
方 法 点拨
(2)关联词的位臵 关联词语的使用位臵有一定的规律。前 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 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 语前。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4.辨析近义虚词的差别 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与熟练掌握 虚词的习惯用法是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
例16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 上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难免不免)
23
方 法 点拨
解析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 都有“不容易避免”“免不了”的意思,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 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 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结合语境应选“不免”。
方 法 点拨
③介宾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 介词宾语。 例9 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 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解析
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15
方 法 点拨
④介词与其他词语搭配不当 例10 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 的生活环境。
解析
“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 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