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教案

第1课第二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我人生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我人生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我‎人生的启示在半个多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并‎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以及实‎践认识论的思‎想和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我发现不仅在‎我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我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些方法‎,而且通过在未‎来的实践,我还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同时更有效地‎帮助我在学习‎上、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例如,高中时期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我们才会努力‎拼搏,夜夜挑灯苦读‎。

对于当时作为‎考生的我们而‎言,正是为了“优秀的大学”这一物质,我们才会产生‎“要好好复习,进入这所大学‎”的意识。

为了吃饱穿暖‎,为了获得金钱‎,为了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人们才会有“想赚钱”的念头。

因此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取得某一物质‎,产生的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前进。

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

不仅如此,体现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还使我明白了‎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诸‎多限制,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未被我‎们认识的东西‎,但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的东‎西,例如宗教中所‎宣扬的神佛等‎,世界七大未解‎之谜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中‎主要包含了三‎个规律,其中质量互变‎规律是我理解‎最深的一个,同时也大大地‎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天才‎,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难题‎,一开始也许我‎们很多都不会‎做,但是通过多做‎题、多练习、多动脑大量地‎积累做题经验‎后,题目也会由难‎变易,而我们的数学‎水平则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因此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也不会发‎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体现首先是我对世界观问题的见解比以前更深了。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人不能脱离世界,不能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能使我树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法,办事想事既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又敢想敢闯具有创新意识。

这对我今后一生的事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哲学的发展也如同一场伟大的战争一样轰轰烈烈,虽然不见刀光剑影,鲜血淋漓,但也气壮山河,惊天动地。

哲学中有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有很大影响。

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样子。

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维,怀疑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开阔的眼界,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

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种不一样的画面,而知识的真谛也往往蕴于其中。

下面我就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的人生的两点启示。

一、人生中的辩证法哲学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点后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生价值观学院:美术学院指导老师:****名:**学号:************专业:产品设计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生价值观摘要:价值体系是由众多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最大。

任何价值体系都有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一个是劳动观念,另一个是地位观念。

关键词:价值观念/劳动观念/地位观念正文: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由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多种价值观念所构成,体系内部的价值观念在价值方向和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

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特别重要,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为价值体系的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依据。

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只有两个价值观念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这两个价值观念就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

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物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

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既有观念层次上的,也有心理层次上的;既可以表现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人们通常认为价值观念都是观念层次上的,都是人能明确意识到的,其实不然,除了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有许多潜藏于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它们也像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一样可以作为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而且在许多时候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发挥的作用更为强大和持久。

例如,民族精神通常就是由观念层次价值观念积淀而成的心理层次价值观念,它比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流传得更为久远,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

在一个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主导的地位,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从属的地位。

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帅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

人们通常以为人生观是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但是人生观不能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条件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一.哲学是什么?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

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

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

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

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

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

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

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

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

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

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

在学习马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也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哲教导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现象,而应该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其次,马哲强调了人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地积累和发展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世界。

这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变自己和社会。

最后,马哲强调了人的解放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只有当人们摆脱了一切压迫和束缚,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要不断地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魅力,也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
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马哲的思想,不断地追
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经过这半学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并掌握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发觉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处不在,它并不像我以前想得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不断地应用中,逐渐扩大了我的知识面,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特殊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例如,我们努力地在大学里学习各种知识,是为了自己将来毕业后有好的工作,我们为了“好的工作”这一物质性的目标而产生了要“努力学习”的意识。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如更好的生活等,而产生想要获得的意识以及一系列的动作,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

二,在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是我理解得最深的一个。

事物的联系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例如,在我们学习英语当中,单词的积累是是一个漫长过程,在一个个单词的读写之中,我们的英语水平也最终会有从量到质的飞越,因此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也不会发生。

这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循序渐进,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会事与愿违。

三,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一.哲学是什么?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

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

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

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

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

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

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

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

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

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

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1003班王慧勇201000115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我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交给我们的是如何认识世界,为人,处世之道。

其意义就在于结合自身,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活着的姿态。

哲学渗透于生活的诸多方面,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哲学的思想加以解释,所以我想感慨一下自己平时对生活的想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认为大道理谁不会说,谁不知道,当别人对自己讲大道理时,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

你认为自己懂,我认为你不懂,也许道理听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若是让我们自己去阐述,恐怕没有这个本事,也就是说,所谓的懂,太过浮浅。

平时的生活中,我觉得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

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大学生活。

一月在天,万月在江湖,若自己心如明镜,放眼望去,一片明朗。

你需要的就是头顶那轮明澈的月。

个人觉得,它就是你抓住主要矛盾的依据,你行为的主导。

心灵的修炼,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快乐,生活上的自在,身体上的舒适。

最终你的人生模式将不会是虚度了,后悔了,而是幸福了,满足了。

曾经有人多人向我倾诉过诸如孤单,无助,空虚,无聊的好多情绪,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

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上马原课,有些内容我真的很喜欢,特别摘录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东西保存。

老师说过我讲的课可以让你们受用20年甚至更多,我觉得不夸张,有人不予理会,我倒是觉得,人在困难面前做不到勇敢,在真理面前却敢很骄傲,不去虚心。

我倒是觉得哲学和心理学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也买了像《通向心灵旺盛的十堂课》,《通俗哲学》,正准备研读。

学习这门课,我觉得快乐或是忧伤,幸福或是不幸,睿智或是愚钝,乐观或是灰暗,自在或是束缚,轻松或是压抑,坦荡或是虚伪,没有人可以去评判你,但是人应该怎样的活,从哲学中,从普遍真理中,体会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平和的心态,是件幸运的事。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幸福感越来越下降,当我们看到大道理当中那些细致的部分(其实每个道理都可以很细致,很具体),我们就能得到充实。

世界是矛盾的存在,每件事物都是其对立统一的。

事物的矛盾体系,有两个侧面,事物的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起支配主导作用,决定发展。

生活中我们面对很多事情都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多方面思考,取其优。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只存在豁达的心。

这样我们便不再患得患失,才能抉择,才能果断,才不会庸人自扰。

然而生活中诸多烦恼,诸多不顺,这时候,我们需要磨练心智,幽默化解。

乐观不是麻痹自己的痛苦,而是心的强大,不畏惧的优质人格。

我自己觉得,乐观是一个过程,幽默是一种及其具有智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慢慢培养的一个过程,是一件一件解决问题后积累的过程,在困
难面前首先不迷失自己,其次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慢慢的,你就练就了乐观,学会了幽默,心变得强大便不会在被恐惧,被挫折侵蚀。

应激的艺术,同时也是虚构的艺术(我觉得和幽默化解是一个道理),摒弃虚假,但是要懂得幽默。

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要做得事情,我们要走的道路,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每时每刻,我们都那么的被动,上课,下学,等等。

然而怎样从被动中获得主动,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人活在固有的体制中,何来自由。

但是主动基于被动之上,自由源于对必然的认识。

我们清楚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后,我没便会少了很多对生活,对体制的不适应感,面对不公的时候,由于我们认识这个社会,我们也就不会再大惊小怪,去抱怨,去不满,面对社会黑暗,我们也不会举世皆浊独清,而是在纷杂的社会中保持本心。

不再烦躁,不再焦虑,不再愤懑,因为我们的心脏的跳动可以跟着社会不紧不慢的随之跳动。

因为我们在适应。

所谓得道自在,人是可以获得自由的。

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

每晚睡觉前,我都对自己说,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室友会笑我。

然而每天的阳光是多么的明媚,既然起床了,就打起精神,我是这样对自己说的,既然上课了,就不去想上课是多么累人,因为一旦想这些,那上课就不只是身体累,还有思想也累了。

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放下心中的种种情绪,简简单单的去做就好了。

也许有时候感觉到迷茫,然而我非常喜欢知名心理学家岳晓东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烦但不闲着。

人总要有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目前该做的,此时你便是充实的。

善于把社会实践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兴趣,你的奋斗就是快乐的充满斗志的。

化内因为动力。

例如,假如你不喜欢你现在学的专业,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在现在积累,
先学好本职,以后才有选择的资本。

人应活得有计划,有目标,就算目标尚未明确,但是至少目前的计划不会让你迷茫和空虚。

慢慢认清自己,认清自己需要的生活状态,认清追求。

最终,体会到生活的美,充实之美,奋斗之美,心灵之美,与人相处之美,梦想之美,爱人之美,那生活便充满了美感。

我自己把成长阶段的人和生活的关系分为三段,开始是懵懂的心灵观望懵懂的世界,然后是复杂的心理理解思考着复杂的社会,最后是简单的态度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

复杂的思索比不上简单的心态,因为思索中尽是疑惑,简单中充满了智慧。

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巨人的肩膀上,让生活充满从容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