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硫酸硝酸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教案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教案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讲]由这段新闻,我们可以推测氨气有什么物理性质呢?
[板书]
1、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动手参与
[投影]喷泉实验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先打开止水夹,挤压胶状滴管,少量的H2O既可溶解大量的NH3(1:700),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H2O压入上面的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讲]计算表明,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7时,该气体既能形成喷泉实验,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产生喷泉现象。
1、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4、极易溶于水
(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2、与酸反应
NH3+HCl==NH4Cl(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NH3)
[思考与交流]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讲]CO2、H2S、NO2、Cl2等在H2O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但若将H2O改成NaOH溶液呢能否出现喷泉实验呢?这些气体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大,从而形成喷泉。此外,若改变喷泉实验装置,也可使某些本来不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形成喷泉实验。因此,要以形成喷泉的条件来认识形成喷泉的本质,具体的设计方案同学们现在可以思考,我们可以在探究性实验课上亲自操作去验证我们的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硝酸和硫酸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硝酸和硫酸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引入]硫酸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它在化学、冶金、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盐酸、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只作简单的介绍。

现在通过填写表格我们来回想一下[交流讨论]酸的通性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98%的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的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能与水任意比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问题]如何稀释浓硫酸?在稀释时要注意什么?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的注入预先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分组实验1]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烧杯)五分钟后观察现象学生描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1)吸水性原理:可以吸游离的水(空气中的水、物质中的水分、结晶水合物中的水)[应用]实验室利用浓硫酸的这一性质干燥气体。

(但显碱性的和还原性的除外)[问题]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浓盐酸呢?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呢?(分组实验2)“黑面包”实验(蔗糖、浓硫酸、蒸馏水、烧杯、玻璃棒)[现象]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白雾。

[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蔗糖中加入的蒸馏水,并放出热使温度升高。

在此浓硫酸与蔗糖有表现出很强的脱水性,将蔗糖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形式脱去变黑。

氨,硝酸 ,硫酸经典教学设计

氨,硝酸 ,硫酸经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从酸的氧化性分类的角度回顾盐酸、硫酸、硝酸的特性。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H2SO4、HNO3、HCl分类。

[分析]共同点: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H+HCl==H++Cl-H2SO4==2H++SO42-[讨论]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从分子组成上认识浓硫酸与稀硫酸。

[结论]浓硫酸中的大量的硫酸分子决定了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稀硫酸中的SO2-4不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表现在H+上。

Zn+H2SO4==ZnSO4+H2↑浓度存在微粒稀硫酸较小H+、SO42-、H2O、浓度浓硫酸c=18.4mol/L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少量水分子[板书]一、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实验:火柴;无水硫酸铜)2.脱水性(实验:蔗糖)C12H22O11 (浓硫酸)== 12C+11H2O3.氧化性(1)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

[思考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猜测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有哪些?[思考2]根据反应的条件和预测的产物,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思考1、2的答案)2H2SO4(浓)氧化剂+Cu还原剂==CuSO4+2H2O+2SO2↑[思考3]反应中浓H2SO4表现出什么性质?蔗糖被浓H2SO4脱水炭化后为什么体积会增大?(2)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CO2↑+2H2O+2SO2↑(3)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2篇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2篇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sulfuric acid, nitric acid and ammonia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2篇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2、篇章2: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篇章1: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酸、硝酸和氨》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工具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1、NH3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氨硝酸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熟悉氨硝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
3. 掌握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氨硝酸和硫酸实验检测方法的掌握。

教学内容:
1. 氨硝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3. 氨硝酸和硫酸的化学反应;
4. 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氨硝酸和硫酸的用途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
3. 实验示范:进行氨硝酸和硫酸的实验检测方法演示;
4. 练习和讨论: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进行讨论;
5. 总结反思:总结氨硝酸和硫酸的特点和重要性,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来评价;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 化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氨硝酸和硫酸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掌握其化学反应和实验检测方法,从而提升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氨硝酸和硫酸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的教案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十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实验注意事项:思考:CO2 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气体:HCl CO2 CO2 NO2 Cl2 NH3液体:H2O H2O KOH KOH NaOH HCl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氨水成份:分子:离子: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化学性质:(1) 与水反应:NH3+H2O—【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2)跟酸的反应:NH3+HCl— NH3+HNO3— NH3+H2SO4—(3) 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例:NH3H2O+MgCl2==== NH3H2O+Al2(SO4)====(2)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 ==== NH3↑ + HCl↑(NH3 +HC l= NH4Cl)NH4HCO3 ==== NH3↑+H2O +CO2↑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变化,后者是变化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教案章节:第一章氨的性质与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3. 能够运用氨气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氨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氨气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氨气的合成原理。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氨气制备装置,氨气测试剂,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课件介绍氨气的历史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问:什么是氨气?氨气有什么特殊的气味?二、氨气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讲解氨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2. 演示氨气的溶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三、氨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讲解氨气与水反应氨水的化学性质;2. 演示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四、氨气的制备方法(10分钟)1. 讲解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包括固体加热法和液体反应法;2. 演示氨气的制备实验,让学生操作并观察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总结氨气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并能够运用氨气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教案章节:第二章硝酸的性质与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3. 能够运用硝酸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硝酸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硝酸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硝酸的合成原理。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硝酸制备装置,硝酸测试剂,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课件介绍硝酸的历史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问:什么是硝酸?硝酸有什么特殊的气味?二、硝酸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讲解硝酸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2. 演示硝酸的溶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氨硝酸硫酸教案_硫酸硝酸及氨的化学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案_硫酸硝酸及氨的化学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案_硫酸硝酸及氨的化学教案第2课时[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

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3Cu+8HNO3=3CuNO32+2NO↑+4H2O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

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

C+4HNO3浓4NO2↑+CO2↑+2H2O 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③铜在不断溶解。

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

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

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

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4Zn+10HNO3=4ZnNO32+5H2O+N2O↑ 。

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

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

[例题分析]: 1。

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 A. 0.8 B. 0.72 C. 0.1 D. 0.036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4NO2 -----O2 , 4NO ------ 3 O2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 (一) 氨的物理性质
与 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板 2、氨水密度比水小
书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设 4、极易溶于水
计 (二) 氨的化学性质
1、与 H2O 反应
NH3+H2O

NH3·H2O

NH3·H2O
NH3↑+H2O
2、与酸反应
NH4++OH―
[板书]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 一、氨(ammonia) (一) 氨的物理性质
[讲]新闻阅读: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XX 年 4 月 20 日上午 10 时,杭 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 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 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讲]由这段新闻,我们可以推测氨气有什么物理性质呢?
[讲]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德国化学家哈
伯因为合成氨巨大贡献,获 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直至今天,化学工
业上仍旧采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
高温高压
[板书]合成氨工业:N2 +3H2 催化剂
2NH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讲]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饥饿和死亡问题,这 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当年哈伯并没有将 NH3 为人类造福,而是被德国纳粹所利用,制造了 危害性非常大的毒气弹。那么,NH3 究竟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来 学习 NH3 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情感 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 的
态度 发展的巨大贡献。
价值观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重 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难 点 氨气的还原性
高温高压

合成氨工业:N2 +3H2
催化剂
2NH3

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
结 一、氨(ammonia)
4、氨气的还原性

(1) NH3 还原氧化铜:2NH3+3CuO
3Cu+N2+3H2O
(2) 与纯氧的反应:4NH3+3O2(纯) 点燃 2N2+6H2O
(3) 与氯气的反应:
若 NH3 不足,则 2NH3+3Cl2 == 6HCl+N2
若 NH3 充足,则 8NH3+3Cl2 == 6NH4Cl+N2

1、实验原理:2NH4Cl+C a ( O H ) 2 CaCl2+2NH3 ↑+2H2O 2、干燥剂:碱石灰
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4、检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
5、棉花团的作用:防止试管内的 NH3 与管外空气形成对流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NH3+HCl==NH4Cl (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 NH3)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 ( N H 4 ) 2 S O 4 (吸收 NH3 的方法)
NH3+H2O+CO2==NH4HCO3 (俗称碳铵)
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案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一)------ 授课班级

课时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
知识
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教与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技能
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 过程
与 目
方法
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2NH4NO3 === 2N2↑+O2↑+4H2O (加热到 500℃)
(2) 与碱反应

( N H 4 ) 2 S O 4 +2NaOH Na2SO4 +2NH3 ↑+2H2O (3)NH4+的检验

原理:NH4++OH― NH3↑+H2O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四)实验室制 NH3
[板书] 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极易溶于水
[讲]NH3 有刺激性气味,对人有刺激性作用,因此 NH3 有毒。密度比 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NH3。因为氨气易液化,所以氨气常用 作致冷剂。氨气极易溶于水,1 体积水能吸收 700 体积氨气。因此可以 设计喷泉实验。 [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讲]喷泉是一种宏观的液体喷涌现象,既有天然的,也 有人为的,现在以 NH3 的喷泉实验为例,说明喷泉实验的 相关问题。
(三) 铵盐
1、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无色晶体。
2、化学性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CO2 ↑

NH4Cl
NH3 ↑+ HCl ↑

(NH4)2SO4
2NH3 ↑+H2SO4

5NH4NO3
2HNO3 +4N2↑+9H2O
NH4NO3 ===N2O ↑+2H2O (撞击或加热)
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言]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 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 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但我 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投影]
[讲]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氮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但植物只能吸 收化合态的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 这种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投影] 氮的固定(fixation of nitrogen):将游离的氮(N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的过程
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动手参与
[投影]喷泉实验 (1)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由于 NH3 极易溶于水,先打开止水夹,挤压 胶状滴管,少量的 H2O 既可溶解大量的 NH3(1:700),使烧瓶内气体 的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 H2O 压入上面的烧瓶,形成 美丽的喷泉。 [讲]计算表明,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17 时,该气体既能形成 喷泉实验,故 NH3、HCl、HBr、HI、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产生喷泉 现象。 [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操作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