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硝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三)硝酸的用途:用于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
(四)硝酸盐的性质:
1、硝酸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多数硝酸盐为无色晶体。
2、由于硝酸盐在高温时受热易分解出O2,故硝酸盐在高温时是强氧化剂。
3、酸性条件下,硝酸盐有强氧化性。
硝酸盐受热分解规律
(1)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Mg之前的,加热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前面我们遇到什么物质也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能否根据其保存预测硝酸有什么样的性质?
我们学过的氯水以及常见的AgNO3、AgCl等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见光易分解,因此,我们可推测HNO3具有不稳定性。
[板书]2.硝酸的不稳定性
[讲]HNO3在见光和受热时均易分解,而且越浓越易分解,我们看到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变黄色就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HNO3中的缘故。
过量铁粉与浓HNO3:3Fe + 8HNO3(稀) == 3Fe(NO3)2+ 2NO↑+4H2O
[讲]HNO3不仅可以氧化金属,还可以氧化非金属,它可以和C、P、S等多种非金属及某些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投影视频]浓硝酸与C、S、P反应
[板书]C + 4HNO3(浓) 2H2O +4NO2↑+CO2↑
[板书]3、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问]HNO3能不能和Cu发生反应呢?浓、稀HNO3有什么不同,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投影视频]浓、稀硝酸与金属Cu的反应
[投影]实验观察计划:
1、溶液颜色的变化。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本
质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

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化学必修一教学课件:硫酸、硝酸和氨,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工具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板书]二、氨1、NH3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
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分析]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 NH3↑+H2O[板书]NH3+H2ONH3·H2ONH4++OH-[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氨,硫酸,硝酸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第1课时)一氨气的喷泉实验(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二..氨气的物理性质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NH 3+H2O NH 3·H 2ONH 3·H 2O NH4 ++OH-一水合氨很不稳定NH 3·H 2O NH3↑+H2O①NH3极易溶于水。
(1 :700)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NH3·H2O,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 3+H2O NH3·H2O NH4++OH-NH3·H2O NH3↑+ H2O所以氨水显_碱性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红色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变蓝__。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NH3·H2O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和O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NH3+HCl=NH4Cl (白烟)NH3+HNO3=NH4NO3 (白烟)2NH3+H2SO4=(NH4)2SO4氨与氯化氢的反应NH3+HCl=NH4Cl沾有浓盐酸的玻棒沾有浓氨水的玻棒现象:产生大量白烟(3)NH3具有还原性4NH3+5O24NO+6H2O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3、氨的用途: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及制造的原料。
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硝酸吸热降低制冷剂三.铵盐的性质(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都是铵盐。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NH 3· 2O =NH3↑ +H2O H
目录
①NH3极易溶于水。(1 :700),
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 2O, H NH3· 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H NH3+H2O
△
NH3· 2O H
NH4++OH-
NH3· 2O = NH3 ↑+ H2O H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 + OH -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 H+ + CuO = Cu2+ + H2O 与盐反应:2 H+ + CO3 2- = H2O + CO2
-
使指示剂变色: 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一)硫酸的性质
• 1、浓H2SO4的物理性质 A.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B.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C.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 两高:沸点、密度高 • 两大:溶解度、溶解放热量大
强热 微热
2.浓硫酸的特性: 1) 吸水性:能吸收水份
可干燥与它不反应的气体 O2、H2、N2、 Cl2、 CO2、SO2、HCl
讨论:1.能用浓硫酸干燥H2S、NH3气体吗? 2.将硫酸铜晶体投入浓硫酸中,有何现象?
浓硫酸与木屑、棉花、纸屑反应
2)、脱水性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 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和氧元素 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区别?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的第三部分,是必修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硫酸的性质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稀硫酸的相关性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旧知识,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必修一的特点是基础性,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硫元素对应的物质的内在联系,并且浓硫酸是很有代表性的强氧化性酸,因此该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学情分析】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硫酸之前已经学习了硝酸的性质,对于酸的通性有了认识和了解,同时由于已经知道浓硝酸有氧化性的知识基础通过类比思想完成对浓硫酸氧化性的理解,便于学生迁移应用。
【教法分析】本节课从在介绍了硫酸的物理性质之后,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硫酸的性质。
在完成预测后,通过实验探究完成对硫酸性质的确认和了解,最后再对硫酸的性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硫酸的主要性质,对其三大特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了解硫酸的用途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实验探究的过程逐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实验激发探究欲望,通过过程的体验与参与逐渐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则要体现出绿色化学中对环保的要求,提升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性教学、实验法【教学工具】烧杯两个、浓硫酸(98%)、稀硫酸(2mol/L)、试管若干、蔗糖固体、蒸馏水、玻璃棒、CuSO 4·5H 20粉末、Al 片 【教学媒体】 板书、PPT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主板书】硫酸一、物理性质浓H 2SO 4:无色油状透明液体,ρ>ρ水,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最浓:%,浓硫酸溶于水大量放热稀H 2SO 4:无色无味透明液体,质量分数小于%二、化学性质1、 脱水性方程式:C 12H 22O 1112C +11H 2O2、强氧化性(一般体现在加热时)Cu 与浓H 2SO 4反应实验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品红溶液先变的更红然后褪色,原来的浓硫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高一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pptx

2019/11/17
18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性质对比
有 有 无 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有有 有有
浓有 稳定 难挥发 有 有 有 不稳定 易挥发 无 无
2019/11/17
2019/11/17
10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 C+4HNO3(浓)===CO2↑+4NO2↑+2H2O
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碳、硫等)及 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反应条件不 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也不同.硝酸 中的+5价的氮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得 氮的化合物。如: +4+3+2+10-3 NO2HNO2NON2ON2NH3
保存:
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2019/11/17
7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1、产生红棕色气体;2、溶液由无色变为
绿色;3、铜在不断的溶解。
固+液→气
浓HNO3
2019/11/17
NaOH溶液
8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还C原u+剂4H氧N化O3剂(浓)=Cu(NO3)2+2NO2↑+2H2O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必修化学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3课时
2019/11/17
2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二、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硫酸、硝酸和氨3

硫酸、硝酸和氨(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水平目标】观察水平及实验动手水平、形成规律性理解和总结归纳的水平。
【道德情感目标】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水平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知识补充]:介绍氨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
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
如:首都体育馆的制冷设备。
[迁移试问]:NH3和H2O互溶解的情况如何?[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以下问题:(1)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2)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强调指出]:只要能够引起烧瓶内气压迅速下降的情况,都能够产生喷泉。
[深化知识]:氨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即一水合氨,是弱碱,氨水具有碱性。
它能够局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H2O氨与酸反应,演示“魔棒生烟或者空杯生烟”,并加以解释。
NH3+HCl=NH4Cl补充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氨的催化氧化。
铵盐的不稳定性:参照课本内容铵盐的检验:增强碱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方程式训练。
NH3的实验室制法:展示装置,2H4Cl+Ca(OH)2= CaCl2+ 2H3+22O补充实验室快速制取NH3的方法:(1)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在烧瓶中加入2~4 mL浓氨水,加热即可得到氨气。
此法也可用于做喷泉实验。
(2)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教材内容特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易与酸反应生成盐。
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
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
此外,教材还重视环境教育,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反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SO
会造成环境污染。
现在改用铜丝与
2
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自然浓硫酸反应,反应一会儿后,拉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减少了SO
2
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教材前后联系: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
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
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
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吸水的实验。
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知道氨的用途。
2. 通过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通过浓硝酸与铜和碳、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喷泉实验尝试分析产生某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2.通过浓硫酸和硝酸相似的强氧化性初步学会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并加以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硫酸、硝酸以及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氮氧化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五、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媒体:实验、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 氨的化学性质、制取及应用
化学学习任务2: 掌握铵盐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学习任务1: 掌握氨水及铵盐
的化学性质
化学学习任务3: 了解铵盐的用途
板块二:
浓硫酸
和
硝酸的强氧化性
化学教学活动:
演示浓硫酸与铜丝的反应,讲述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化学学习任务1: 感受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化学学习任务2: 感受硝酸的强氧化性
化学学习任务
3: 了解浓硫酸和硝酸的其他性质及其应用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