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药材种植地理分区是怎样的

合集下载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为了解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划分为9个区域,探讨适宜各区域栽培的药用植物。

一、寒温带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大叶龙胆、东北延胡索、北五味子、草麻黄、关黄柏、兴安升麻、关苍术、毛百合、岩败酱、兴安杜鹃、百里香、红花鹿蹄草、短瓣金莲花等。

二、中温带温带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吉林、辽宁中部、辽宁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人参、关龙胆、刺五加、知母、平贝母、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大叶柴胡、草麻黄、草苁蓉、辽细辛、黄芪、关黄柏、关防风、天麻、甘草等。

三、暖温带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怀山药、半夏、党参、北沙参、黄芩、怀牛膝、防风、怀地黄、白芷、忍冬、款冬、红花、薏苡、枣、山楂、枸杞、菊花、连翘、栝楼、紫草、茯苓、灵芝等。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绝大部分。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天冬、太子参、玄参、远志、半夏、桔梗、杜仲、荆芥、明党参、何首乌、麦冬、栝楼、厚朴、石斛、牡丹、前胡、甘遂、菘蓝、玉竹、芍药、薄荷、木瓜、白术、钩藤、茯苓等。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当归、浙贝、丹参、黄连、党参、黄柏、川芎、枳壳、川续断、附子、麦冬、白芷、牛膝、大黄、蔓荆子、杜仲、泽泻、红花、延胡索、巴豆、天麻、灵芝、薄荷、厚朴等。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地区主要包括台湾省大部分以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福建和广东,广西中部,广西南部,云南的中部、南部。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摘要:主要介绍了湖北省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和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概况。

通过对恩施州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主要代表科的总结,与其他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中药材品种数量的调查以及这些药用植物由于受地理条件(例如气候、土壤类型等)的影响而表现出的明显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分别对北部长江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恩施州西部和东部山区、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和河谷盆地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是恩施州的主要药源区以及西部和东部山区是恩施州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的结论。

关键词:恩施州;药用植物;分布概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华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10°31′,北纬29°05′~31°30′,是云贵高原植物区系向东过渡和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北过渡的交汇地。

地貌复杂,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幽谷平川,河流密布,真可谓山高水长;气候多样,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有些地区长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十分丰富的植物区系,蕴藏着包括水杉、巴东木莲、珙桐、马蹄香等中国特有植物在内的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中国具有东亚特色的植物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笔者在本所从事近30年的资源调查、征集、保存与开发利用研究,深感恩施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1 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药用植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地域性,它的生长、繁殖和发展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恩施州境内蕴藏的丰富药用植物资源是与该州的自然条件的优势密切相关的。

州内自然条件优越,植物成分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也多种多样。

1.1 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知全州药用植物共205科881属2258种(见表1),可见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属的密度也较大。

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草本植物的属、种占绝大多数,而木本和蕨类植物占比例较小。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中药研究基金项目:重庆市万州区重点攻关课题(编号:02308)。

作者简介:沈力,男,1966年3月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品质鉴定与资源开发。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沈力付绍智易东阳(万县中医药学校,重庆万州404000)摘要: 提出了“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的概念,对其地理范围、区划及各区中药资源特点、保护与开发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建议在全国中药区划等级系统中增设一个二级中药区,使“三峡库区中药区”与“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的生态区划相对应。

该区可以定名为“三峡库区山地丘陵黄连、独活、天麻、腊梅花、五倍子、乌梢蛇、枳壳、杜仲、黄柏、厚朴区”或“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生态区”。

关键词: 三峡库区;中药区划中图分类号: R28114;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5)022******* 长江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资源丰富,是世界公认的物种起源地和种质资源库,中草药种类多、分布广、藏量大,素有“中草药王国”之称。

由于三峡工程的新建,国家已经确立了将库区建设成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库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生态农业,中药材生产作为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库区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的基础,也是库区各级政府确立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库区生态建设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在对该地区的地理、气候和中药资源分布特点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三峡库区中药区划”的研究。

1 研究参考依据2002年7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中,首次将长江三峡库区划为“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中药区划等级系统和命名》;国务院于2004年9月发布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 研究范围与分区方法211 研究范围有关三峡库区的概念很多,本研究借助三峡移民库区的范围,以三峡库区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和中草药资源分布特点为主导因子,根据区域相关、相似性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三峡库区中药区的区域范围,与国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中药区划等级系统和命名》中的区划相衔接,以三峡库区宜昌———江津长江河段、乌江酉阳以下河段及嘉陵江合川以下河段为主干,以干流及其支流集雨面所涉及的区县为核心,兼顾植被、山脉等生态的完整性。

中国中药种植省份

中国中药种植省份

中国中药种植省份中国中药种植分布广泛,涵盖了全国各个省份。

但是,由于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有些省份比其他省份更适合中药种植。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中药种植省份,以及各省的中药种植特色。

1. 四川省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中药种植基地之一。

该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具有适合中药种植的环境条件,如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这些条件保证了四川省的中药品质优良。

四川省的中药种植以川芎,丹参,川贝和黄芪为主。

其中,川贝是四川省的特色中药,其生长在川西高原,其根部具有止咳化痰,清热利咽的药用价值。

2. 云南省云南省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

该省的植物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良,特别适合种植中药。

云南省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且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盛名。

云南省最著名的中药品种包括三七、鸡血藤以及当归。

三七在云南省的西部山区广泛种植,具有补血活血作用。

鸡血藤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生长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其根部具有提高免疫力和降低血压的功效。

当归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妇科和补血方面。

3. 湖北省湖北省是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的省份之一。

该省的中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和襄樊地区。

湖北的气侯和土壤条件适宜许多中药植物生长,比如银杏,陈皮和菊花等等。

湖北省最著名的中药品种是黄芪,此外在湖北还生长着不少珍稀植物,如马鞭草、金银花、桑白皮等。

黄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养人体和提高免疫力方面。

4. 湖南省湖南省是中国的中药材产地。

该省的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国家医药领域和出口市场,被国际消费者广泛接受。

湖南省生长的中药品种中,以中南薯蓣、三七、菊花和人参最为出名。

其中,中南薯蓣是一种特产中药材,生长在湖南省的山区中,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5. 广西省广西省是中国的热带植物资源库。

该省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合种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我国15个区域“道地药材”分布状况与分类地图

我国15个区域“道地药材”分布状况与分类地图

我国15个区域“道地药材”分布状况与分类地图目前,我国公认的道地药材约超200多种。

行业内,对道地药材的基本区划,主要是根据相应的研究目的进行的划分方法,划分标准不一,划分结果不同。

比较常见的划分方法是,根据我国的地形、地貌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中心来进行划分,形成道地药材产区,以此形成了关药、蒙药、北药、维药、秦药、藏药、云药、贵药、广药、南药、浙药、海药、淮药、怀药、川药等15个药材区,现示图如下:以下为每个药区的主要道地药材:(1)川药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

如: 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白芷、半夏、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乌梅、黄柏、厚朴、金钱草、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

如: 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毕茇、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海龙、海马、地龙等。

(3)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

如: 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

(4)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

如: 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取义源自四大怀药,现引申为河南所产的道地药材。

如: 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全蝎等。

(6)浙药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

如: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蜈蚣等。

(7)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

如: 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牛蒡子、灵芝、鹿茸、鹿角、哈蟆油等。

(8)秦药指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

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功能区划

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功能区划

第19期第52卷第19期2013年10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52No.19Oct.,2013收稿日期:2013-03-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S047);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研项目(2009018)作者简介:张云清(1976-),男,湖北公安人,硕士,从事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工作,(电话)027-********(电子信箱)109023598@;通讯作者,吴清(1983-),男,湖南涟源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电话)138********(电子信箱)wuqing599@。

随着中医药事业现代化新型战略的推进,国家科技部确立的中医药现代化地位的实施,中医药的地位日趋突出,中药材资源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中药材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意义重大[1]。

植物中药材(以下简称“中药材”)资源的空间区划以及功能定位,对于合理引导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有关中药材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学者仅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空间区域划分以及农业功能定位等方面展开研究[2-6]。

我国对中药材资源的研究理论较为丰富,对中药材资源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中药材空间分布及调查的相关研究[7-10]、关于中药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相关研究[11-14]、关于中药材资源区划的相关研究[15-17]。

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在区划基础之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区域中药材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涉及较少。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颇为丰富,神农架林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鄂东北大别山区的茯苓、桔梗、苍术、杜仲、天麻、黄柏等中药材品位高。

长期以来,湖北省中药材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已有中药材资源尚未得到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

因此,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区划以及功能定位研究有其必要性。

我国中药资源省区分布:各省地道药材一览表

我国中药资源省区分布:各省地道药材一览表

我国中药资源省区分布:各省地道药材一览表东北寒温带、温带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省一部分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部分属于寒温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区和我国北方重要药材产区,有“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之称。

本区药用植物达1600多种,药用动物300多种,矿物类50多种。

植物类药材有五味子、人参、细辛、天麻、党参、赤芍、升麻、北苍术、关防风、黄芪、关龙胆、甘草、地榆、柴胡、黄芩等。

动物类药材有鹿茸、刺猬皮、麝香、蟾酥、哈蟆油等。

黑龙江野生药材:以东部和南部山地较多,蕴藏较大的有哈尔滨(22%)、牡丹江(19%)、伊春(15%)、绥化(11%)和齐齐哈尔(10%)栽培药材:以东部和南部山地较多,产量较大的有牡丹江(40%)、绥化(14%)、伊春(13%)和哈尔滨(11%)。

大宗药材:有人参、刺五加、防风、黄柏、满山红、五味子、黄芪、龙胆、苍术、柴胡、赤芍、知母、车前子、牛蒡子、蛤蟆油、鹿茸及熊胆等。

吉林野生药材:以东部低山丘陵区为多,蕴藏量较大的有吉林市(51%)、白山市(21%)和延边州(14%)。

栽培药材:以东部低山丘陵区为多,产量较大的有白山(32%)、延边州(26%)、通化(17%)、吉林市(10%)和集安市(9%)大宗药材:是全国人参、鹿茸、平贝母、细辛、五味子、关木通等的主产区,另有黄柏、桔梗、党参、刺五加、防风、赤芍、黄芪、蛤膜油及熊胆等。

辽宁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抚顺市(21%)、本溪市(13%)、锦州市(13%)、铁岭市(12%)和朝阳市(11%)。

栽培药材:产量较大的有抚顺市(32%)、本溪市(28%)和丹东市(17%)。

大宗药材:有人参、五味子、细辛、刺五加、关木通、苍术、龙胆、黄芩、白鲜皮等。

华北暖温带区本区包括辽东、山东、黄淮海平原、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区内中药资源丰富,品种多,产量大,平原广阔,药材生产潜力大、生产水平高,有药用植物1 500多种,药用动物500多种,矿物类30多种。

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功能区划

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功能区划

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功能区划作者:张云清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9期摘要: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集中性强等特点;植物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山地区、鄂西南山地区、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功能区可划分为3个大区、7个亚区,并提出相应的功能定位。

最后就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发展提出保障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植物中药材;资源;区划研究;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703-05随着中医药事业现代化新型战略的推进,国家科技部确立的中医药现代化地位的实施,中医药的地位日趋突出,中药材资源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中药材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意义重大[1]。

植物中药材(以下简称“中药材”)资源的空间区划以及功能定位,对于合理引导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有关中药材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学者仅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空间区域划分以及农业功能定位等方面展开研究[2-6]。

我国对中药材资源的研究理论较为丰富,对中药材资源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中药材空间分布及调查的相关研究[7-10]、关于中药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相关研究[11-14]、关于中药材资源区划的相关研究[15-17]。

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在区划基础之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区域中药材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涉及较少。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颇为丰富,神农架林区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鄂东北大别山区的茯苓、桔梗、苍术、杜仲、天麻、黄柏等中药材品位高。

长期以来,湖北省中药材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已有中药材资源尚未得到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

因此,对湖北省中药材资源空间区划以及功能定位研究有其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中药材种植地理分区是怎样的?
湖北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湖北蕲春著名药圣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神龙架素有天然中药材“百草园”之称,恩施自治州有“华中药库”的美誉,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地之一。

那么湖北中药材种植地理分区是怎样的?
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居全国第六位。

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

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如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枝城市)“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巴东玄参、恩施窑归等已形成独特品牌。

湖北中药材向有“黄金”“白银”之说,“黄金”指利川的鸡爪黄连,“白银”则是指罗田九资河的茯苓。

一、湖北的“三大药库”
1.武陵山地区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位于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区域,是古生物的避难所,拥有药用植物2088种。

品种多、产量大,被誉为“华中药库”。

其中恩施州药用植物共202科,881属2258种。

其中最适宜恩施地区种植的地道药材有12种,分别是:厚朴、续断、湖北贝母、三叶木通、川党参、白术、黄连、贯叶连翘、缬草、玄参、竹节参、重齿毛当归(独活)。

建立以黄连、党参、厚朴、白术、黄柏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
2.神农架、武当山地区
这里以植物品种多见长,蕴藏各类中草药20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具有世界知名度。

其中黄姜有“黄金药物”之称。

开发生产杜仲、厚朴、木瓜、独活、
续断、辛夷等传统品种,并对绞股蓝、神农香菊等进行综合开发研究;
3.大别山地区
以黄冈市为主。

这里拥有一些特有品种,如茯苓、苍术、菊花、射干、天麻等。

蕲春县形成规模的药材基地25个,其中狮子大王山万亩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千亩银杏基地,向桥狮子堰千亩山茱萸基地、蕲州邵龙千亩栀子基地等规模大,长势好。

建立以茯苓、桔梗、菊花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
此外,在鄂北岗地襄阳,建立以湖北麦冬(山麦冬)为主的商品生产基地;在江汉平原水网区域,建立以龟甲、鳖甲为主的商品养殖基地。

在宜昌、枝城,建立蜈蚣药材商品基地。

二、湖北中药材基地
在恩施靠近清江大峡谷的一道纵贯东西长约5公里,宽约4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的狭长山梁上,建有湖北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

近3000亩的天然药用植物园,保存活体药用植物标本1400多种。

此外,还建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