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等各种形式的诈骗活动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诈骗行为,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反诈工作。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反诈工作的效果。

二、主要问题1. 缺乏全民参与感:在反诈工作中,缺乏全民参与感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人觉得只是靠警方就足够了,忽视了自己也是被骗对象之一。

2. 预警机制不完善:现有的预警机制相对薄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警示人们可能接触到的新型诈骗手段和风险。

这导致很多人掉入陷阱前毫无察觉。

3. 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各个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存在障碍,沟通协调不畅。

这使得防范措施无法及时推进,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4. 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反诈骗工作中,存在一些缺陷的法律法规,尚未能满足新型犯罪手段的打击需求。

这给了犯罪分子留下了漏洞可钻。

5. 教育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于网络诈骗等新型骗术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技巧。

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难以覆盖所有人群。

三、对策1. 加强全民参与感教育:通过开展社区宣传、媒体曝光以及网络平台推广等形式,加强全民参与感教育工作。

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也是被骗对象之一,提高警惕性和主动性。

2.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增设更多网络安全专家团队,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诈骗信息收集和发布系统。

同时,在网上银行、支付平台等关键领域加大预警力度,并向用户提供即时通知服务。

3. 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例如,警方、银行等重要机构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及时交流有关反诈信息。

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出现的情况,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提高监管力度和打击效果,确保反诈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5. 加强教育宣传:加大对全民防范骗术的教育宣传力度,发挥媒体的影响力和社区的辐射力。

反诈骗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反诈骗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反诈骗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一、问题分析1.诈骗手段翻新尽管反诈骗工作一直在不断加强,但是诈骗分子们也在不断地研发新的诈骗手段,使得反诈骗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通过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身份信息盗窃等手段,诈骗分子可以轻易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和财产。

2.预防措施不够全面反诈骗工作在预防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普及诈骗知识和加强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警示方面。

许多人缺乏对诈骗手段的认识,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受害者。

3.协作机制不够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反诈骗协作机制不够完善,使得诈骗案件的侦破和打击变得更加困难。

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协作配合不够。

二、建议1.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诈骗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反诈骗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网络和社区等,普及诈骗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诈骗手段和预防方法。

2.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诈骗案件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诈骗案件。

将监测和预警机制纳入到反诈骗工作中,提高对各种诈骗手段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3.提高办案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案件侦破的效率。

建立跨部门联合打击机制,加大对诈骗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打击的效果。

4.增加惩罚力度加大对诈骗分子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让犯罪分子付出沉重的代价。

同时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帮助他们追回自己的损失。

5.开展专项整治针对特定类型的诈骗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和打击,重点打击那些对社会和群众造成严重危害的诈骗行为。

例如,开展网络诈骗专项整治,加大力度打击网络诈骗犯罪。

6.强化监管责任加强对金融、电信和社交平台等领域的监管责任,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严厉打击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

7.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赔偿机制,帮助受害人维护自身权益。

8.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长效反诈骗机制,持续开展反诈骗宣传和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构建一张紧密的反诈骗防护网。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也逐渐增加。

为了保护公众的财产安全,各地政府、执法机构和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了反诈骗工作。

然而,在反诈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1. 报案渠道不畅通:许多受害者在发现自己受骗后想要报案,但由于报案渠道不畅通而无法及时获得帮助。

一些报案电话常常处于忙音状态,使受害者无法及时与警方取得联系。

2. 缺乏专业人员:在许多地区,缺乏具备反诈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执法人员。

由于网络犯罪形式多样化且技术含量高,非专业人士往往无法有效应对这些犯罪行为。

3. 反应迟缓:在接到报案后,一些警方机构对于处理网络诈骗案件的速度较慢。

这导致了犯罪分子有更多时间转移资金和销毁证据,进一步影响了案件的侦破。

4. 缺乏跨部门合作:网络诈骗案件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警方、银行和通信管理部门等。

然而,在现实中,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较少,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制约了案件的侦破效率。

二、建议1. 建立健全报案渠道: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报案电话的设备水平并增加接听人员数量,确保受害者能够及时报案并获得帮助。

同时,在社区和单位中设置反诈骗咨询点,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

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相关机构应建立起与网络诈骗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体系,并加强对执法人员、金融从业人员以及普通群众的培训。

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有效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3. 提升反应速度:警方机构应当加大力度改善反诈骗工作的效率。

建议增加警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反诈骗技术支持和协助调查的人员配备,提高案件调查和侦破速度。

4. 加强跨部门合作机制:应建立起完善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在反诈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不同部门间需要设立专门的沟通协调机构,加强信息交流,形成有力合力,并且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动机制,提高跨部门合作效率。

5.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形式,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然而,在反诈工作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法律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法律对于网络诈骗的定义不够明确,导致刑事处罚不够严厉,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同时,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劲,难以形成威慑。

2.技术手段有限。

随着网络犯罪技术和手法的不断更新,反诈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许多警方在技术手段上缺乏足够的投入和研究,无法及时发现和打击网络诈骗活动。

3.宣传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反诈宣传的广告和宣传片大多雷同,缺乏新颖和吸引人的方式,难以引起社会和个人的重视。

同时,宣传内容也太过简单化,无法让人充分了解网络诈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4.监管体系不健全。

网络诈骗往往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层级,但缺乏相应的协同配合机制,导致多头监管、责任不清等问题。

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够顺畅,无法形成合力。

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法律制度。

加大对网络诈骗的刑事惩处力度,对于重大案件要追究刑事责任,严惩不法分子。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法律定义,明确各种网络诈骗行为的罪名和处罚,为执法提供明确的依据。

2.加强技术投入。

提高执法部门对于网络犯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挖掘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反诈的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防范网络诈骗的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3.创新宣传方式。

创造有趣、新颖和生动的反诈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微电影、短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网络诈骗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和社会群体,进行精准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建立联动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网络诈骗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网络诈骗活动的监测和打击。

同时,加强地方间、部门间的联动合作,形成合力,打击跨地区、跨部门的网络诈骗。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日益猖獗。

为了保护用户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各个机构纷纷加强反诈工作。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我们也不可忽视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现存问题分析1. 缺乏足够教育宣传:许多人容易受到欺骗是因为缺乏基本认知和警惕心理。

对于常见的网络欺诈手段以及如何防范都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教育宣传。

2. 不同部门合作不畅:在打击网络诈骗方面,涉及到公安、银行、通信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

然而由于信息孤岛和沟通不畅,导致很难共享资源与情报信息,限制了整体效果。

3. 技术手段滞后:伴随着网络欺骗方式层出不穷,黑客手法日趋复杂,并且更加高度智能化。

相比之下,防控方法却进展迟缓,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网络欺骗。

4. 过于依赖用户自我保护:一些机构过于强调用户个人责任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这种理念虽然重要,但过于简单化会给受骗者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并无法解决整体问题。

三、改进建议1. 加大教育力度应从小学开始,将网络安全纳入课程中。

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来提高人们对网络风险、网络欺诈手段以及防范知识的认知水平。

此外还可以借助宣传广告等方式普及相关常识和技巧。

2. 建立联合反诈机制各部门需建立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

例如在银行和公安之间设立专门部门,并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完善数据库供多方参考使用。

同时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预警能力。

3. 推动科技创新针对反欺诈领域特殊需求,政府应鼓励企业推动科研创新并投资研发先进技术产品。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来提高反诈的识别准确性和处理速度。

4. 深化机构合作为了打击网络欺骗,各个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政府部门应建立一个统一平台,让各方共享数据和情报信息,并形成实际行动措施。

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上升到跨国境防范领域。

5. 引导企业社会责任除了侧重用户自我防范能力的教育培养外,相关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尽可能保障用户权益。

反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

反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

反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出高发态势。

针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都加大了反诈工作力度,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目前反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主要问题描述1. 反诈宣传不够精准全面:目前的反诈宣传仍然倾向于笼统宣传,缺乏专业化技巧和个性化定制内容。

往往只是简单地发布一些常见骗局案例和注意事项,无法及时覆盖新型网络欺诈手段。

2. 教育培训力度不足:部分团体或机构在进行反诈教育培训时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内容。

学员通常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缺乏真正理解和掌握防范技能的能力。

3. 组织协调不畅:缺乏有效组织协调机制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相关数据难以共享,使得犯罪活动更难打击。

同时,反诈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和流程,导致不同机构的防范策略存在差异。

4. 缺乏科技手段支持:当前的反诈手段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无法有效应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欺诈技术。

缺乏创新、高效的科技工具限制了反诈工作的进展。

三、整改措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精准全面宣传:在迎合公众需求和关注热点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定制的宣传活动。

通过分析大数据和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特定社交媒体平台向潜在受众准确推送相关防骗信息。

同时加强针对重点群体(如老年人)的专题宣讲,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 深化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反诈教育培训体系,并引入先进科学教育理念,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与应变能力。

将培训纳入学校教育,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整体反诈意识。

3. 强化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

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情报信息及时有效地流转和交换。

同时,各级政府应制定统一的反诈工作标准与流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力。

4. 创新科技手段:加大对科技手段研发投入,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分析网上骗局方面取得突破。

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反诈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科技快速发展,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诈骗宣传和打击工作。

然而,当前反诈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反诈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助长诈骗犯罪的发展。

本文就主要是探讨当前反诈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反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执法存在缺陷在反诈骗工作中,由于执法力量的不足,导致公安机关难以对涉案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抓捕。

同时,目前涉案金额较高的诈骗行为多采取“假冒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方法”,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社会敏感点、突出公共安全事件等来实施诈骗,因此,对于复杂的网络诈骗案件,警方的侦破难度越来越大。

2. 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意识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尚未完全提高,很多人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常常存在着很多安全漏洞和盲点,比如一些人对于关键信息的保存、公共场所上网和网络虚拟货币交易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会给不法分子制造可乘之机。

3. 诈骗犯罪罪行更为隐蔽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分子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犯罪分子通过不断变换IP地址以及使用黑客攻击等手段,让跟踪和控制他们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反诈刑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反诈工作需要采取的对策1. 完善法律体系反诈工作首先需要完善法律体系。

对于相关的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需要出台更加详细、科学和切合实际的法律条款,并加大相应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执法力量,提高警方的查处率,对恶意犯罪分子进行高压打击。

2. 加强宣传教育反诈工作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互联网安全知识讲座、发布性质广的网络反诈宣传广告等方式,向人民群众讲解网络诈骗的危害,教育群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 强化规范管理反诈工作还需要加强规范管理。

就是在网络金融和移动支付等领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企业和机构的规范管理,完善其安全防范技术和流程。

反诈骗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反诈骗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反诈骗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反诈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反诈骗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反诈骗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具体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问题分析1.反诈骗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反诈骗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素质和丰富经验的工作,但是目前一些从事反诈骗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开展反诈骗工作。

2.缺乏配套技术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和变化,但是目前反诈骗机构和人员缺乏配套的技术手段,无法对抗这些新型的诈骗手段。

3.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很多人还存在对反诈骗工作的认知不足,缺乏相关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导致容易受到诈骗的侵害。

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防范技能。

4.法律监管不严一些诈骗分子不仅作案手段狡猾,而且躲避法律的制裁,导致反诈骗工作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二、建议和改进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对于从事反诈骗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针对不同的诈骗手段和情况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打击。

2.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反诈骗机构和人员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加强对诈骗行为的监测和侦查,提高反诈骗的效率和成功率。

3.宣传教育工作的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反诈骗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防范诈骗的常识和技能,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4.加大法律监管力度对于诈骗分子,应加大法律监管力度,提高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诈骗犯罪的立案和审判,形成有效的震慑效果,减少诈骗犯罪的发生。

5.加强合作协调机制反诈骗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反诈骗工作的整体效能。

6.设立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反诈骗工作,提高反诈骗工作的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刁战颖付鹏程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6年第02期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支付手段越来越便利,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也日益庞大。

而广大用户网络安全意识的缺失,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诈骗犯罪一直处于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公安机关对此类犯罪的破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如何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是公安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当前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和趋势,探讨网安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诈骗案件的侦破工作。

关键词:网络诈骗;问题;对策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yber fraud crimeDIAO Zhanying,FU Pengcheng(Cyber Security Police Corps of Tianjin Public Security Bureau,Tianjin30002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network more convenient means of payment, online shopping users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The absence of the majority of users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but also to the criminal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it. In recent years,cyber fraud using the Internet has been in a high-risk situation,causing huge losses to people’s property. However,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lower detection rate of such crimes,has seriously affected people’s sense of security and satisfaction. How innovative mechanism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combat Internet fraud,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aims to expoun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Internet fraud cases, and to explore how the network security department to carry out detective work online fraud cas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Key words: Cyber fraud; problem; countermeasure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2.70亿,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

数量庞大的网络用户,也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诈骗犯罪一直处于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公安机关对此类犯罪的破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因此,如何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了公安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1当前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和特点2015年1到11月份,天津市共发生网络诈骗案件12214起,涉案金额高达2.94亿元,其中超过百万元以上的25起。

作案手段主要有五种:一是冒充公检法,发案1112起,涉案金额1361万元,占涉案金额34.1%,是涉案金额最高的诈骗手段;二是网络购物诈骗,发案7122起,占发案57.68%,涉案金额9633万元,是发案率最高的一种;三是QQ冒充熟人,发案662起,涉案金额4062万元;四是中奖诈骗,发案601起,涉案金额3098万元;五是短信诈骗,发案564起,涉案金额2048万元;此外,还有网购机票诈骗、股票诈骗、信用卡诈骗、退保险诈骗、网银升级诈骗等。

这些网络诈骗犯罪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1犯罪地域性强,组织实施犯罪呈团伙化通过调查发现,QQ诈骗犯罪嫌疑人大部分为广西宾阳籍;购物诈骗、股票诈骗大部分为福建安溪籍;机票诈骗多为海南儋州籍。

团伙人员以宗族血缘或同学友人为纽带,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作案效率较高。

1.2犯罪成本低,收益高网络诈骗犯罪作案工具简单,仅需电脑、上网卡、银行卡等即可作案。

这些工具均可匿名上网购买,犯罪成本低廉,获得利益巨大,2015年天津单笔涉案金额最高的案件为河北区某案件,涉案金额高达907万元。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开始从事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1.3犯罪形式智能化、科技化网络诈骗属远程、非接触性犯罪。

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案发前不接触,作案时,通过VOIP电话、互联网VPN代理、无线路由WIFI共享、虚拟改号软件、伪基站等技术,利用网络漏洞、受害人疏于防范的心理,使用“黑客”手段实施犯罪,技术含量较高。

作案后,犯罪嫌疑人立即将作案工具停用或丢弃,留下电话号码、网址、银行账号等网上购买的虚假信息,反侦查能力较强。

1.4“洗钱”方式专业化犯罪实施后,涉案资金转移快速专业,通过网银将资金向多个银行卡转账,由专业取款人在全国各地甚至境外取出。

另外犯罪嫌疑人还会通过购买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等方式进行“洗钱”。

2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打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2015年1月到11月,天津市发生的12214起网络诈骗案件中,仅破获1022起,破案率不足10%。

在侦查打击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2.1发现、确定网络犯罪案件困难由于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加之犯罪范围跨度大、证据易毁,所以公安机关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时发现、确定网络犯罪案件困难以致难以顺利立案,如果不能立案,侦查机关就不能及时、迅速地对案件线索深入侦查,开展侦查打击工作。

2.2调查取证困难取证困难是在认定和打击网络犯罪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一是口供印证难。

网络诈骗的诈骗和取款两个环节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团伙实施,难以取得有效的口供证据;二是电子证据难以获取。

一方面,很多重要证据都是以电子形式存在,容易毁灭;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大多使用网上银行、支付平台等进行资金转移,公安机关调取证据手续繁琐,等待结果时间较长,部分记录保存时间有限,很多重要证据无法及时调取;三是受害人难于查找取证。

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不具备足够的警力逐一寻找被害人,对其进行调查取证。

2.3跨区域、跨警种间配合困难网络犯罪跨区域性的特点,使该类犯罪涉案地域范围广,在跨区域办案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再者,公安机关内部对网络犯罪侦查的管辖不明确,有时会造成警种间各自为战的情况出现。

2.4案件侦查困难当前网络安全与防范技术比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发展落后5-10年,不能适应现代网络犯罪的侦查、起诉等司法活动的需要。

尤其是目前无线上网定位技术还不成熟,VPN代理管理混乱,犯罪嫌疑人大量使用“飞线”、无线上网、交互式APP和VPN隐蔽真实IP地址,给案件侦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5打击力度不够目前打击网络诈骗犯罪按照1997年实施的《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执行,适用于当前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缺乏针对性,且各地认识和处罚标准不一。

另外,由于证据易销毁,后期取证经常只能依靠刑侦部门围绕作案银行卡获得。

目前,很多网络诈骗案件因证据链条不完整导致不能顺利移送起诉。

2.6打击网络犯罪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公安队伍警力严重缺乏,长期超负荷运转,而折针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能掌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熟悉网络犯罪流程和勘查取证的专家型民警少之又少,因此在案件侦查打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多,在打击网络犯罪上就显得力不从心。

3防范打击对策3.1建立统一的受案平台由公安部组织统筹,建立全国性的受案平台,全国各地所发网络诈骗案件均统一录入到该平台。

实现网络诈骗案件信息采集、流转、串并、分析、研判等功能,便于串并核破案件。

网络诈骗没有固定的区域,很可能有的正在侦查的案件,外地己破获,服务器、通讯链己被打掉,但由于这些线索中断,破案的证据没有共享,导致正在侦查的案件无法进行下去。

3.2建立快速侦查工作机制结合统一的受案平台,制定全国的统一考核标准。

一个案件的线索,线索归属某地,就由该地区开展落地核查,结果通过统一平台汇聚反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某一线索、环节具备抓捕条件,则由该地立即直接组织抓捕,防止诈骗团伙再进行其他诈骗活动。

3.3协调社会各部门联动,全力应对网络诈骗网络诈骗犯罪不断升级、演进、分工日渐精细化,在实施犯罪的各环节,上下游不同团伙承担着不同角色,团伙运作变成了体系运作,呈现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态势。

公安机关目前还是被动接招,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犯罪,学习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银行卡账号查询、话单查询、VOIP分析等受到相关部门处处掣肘。

如果由国家层面协调组织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诈骗犯罪,将会事半功倍。

3.4建立银行卡管控制度目前,针对银行卡,在刑诉法层面的只有查询、冻结两个手段,对涉案银行卡所有人没有任何处理措施,这也使犯罪嫌疑人使用购买的银行卡实施犯罪肆无忌惮。

如果能将涉案银行卡,开户人纳入诚信体系,给予一定的处理,对网络诈骗犯罪将是一个承重打击。

相关部门联动起来,加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对银行卡的风险核查、暂停止付、原路返还、诚信记录能尽早纳入法律中去,让犯罪分子无卡可用。

3.5加强电子数据勘验能力建设将电子数据勘验检查作为公安大数据的重要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电子数据检验鉴定实验室升级改造,对重大电子设备进行取证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撑案件侦查工作,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技术人才,着手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电子数据勘验鉴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