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丹柯的故事》》教学指南》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丹柯的故事》》教学指南》是一本专门为六年级学生编写的教学指南。
本教案不仅涵盖了《丹柯的故事》的内容,还提供了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有趣的故事。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本教案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丹柯的故事》2.作者:肖一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4.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5.出版年份:2009年6.版本号:第二版7.课时数:3课时8.内容简介:《丹柯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丹柯在父母离婚后生活的故事。
丹柯是一个聪明、勇敢、善良的女孩,她不仅顽强地生活着,还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丹柯的故事,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无私的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学习一些生词和词组;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分析2.关键词语学习和解释3.阅读技巧教学和实践活动4.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四、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通过问答交流和互动课堂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2.讲授法教师通过结合图文讲授和实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故事的内容和主要思想。
3.观察法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幻灯片等视觉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借鉴别人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实践法教师以课内小组活动和课外阅读任务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为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2.关键词语学习和解释教师将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分组,让学生根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猜测词义并进行记忆和操练。
《丹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能够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容;(2)通过分析、讨论,掌握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表达技巧;(3)通过创作实践,提升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丹柯》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教学难点:掌握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作品《丹柯》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表达技巧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讲解。
5.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可以是写作或者绘画等形式。
6.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他评,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丹柯》。
2. 参考资料:关于《丹柯》的背景信息、相关评论和解析等。
3. 创作材料:纸张、笔、颜料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丹柯》课教案

《丹柯》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民间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丹柯》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民间故事《丹柯》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丹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丹柯》的故事情节。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丹柯》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民间故事《丹柯》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勇敢、智慧、奉献等品质的体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故事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民间故事的魅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理解。
教学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教具:资料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二、自读体会1.丹柯为拯救族人掏出自己火热的心照亮黑暗的举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课文中描写丹柯与族人走出黑暗时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3.在族人不信任丹柯的时候,丹柯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三、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那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2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
在网上看有关电影。
六、作业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板书设计:丹柯的族人被赶到条件恶劣的林子深处丹柯的故事丹柯为了救族人用心照明黑暗走出绝境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等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丹柯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学习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名阅读。
师引导学生按自学指导的要求自学本课,时间8分钟。
(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以学生为主) 小组内交流3分钟四、汇报点拨1、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师适当点拨,指导朗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师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为习作课做铺垫)五、小结布置作业。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书屋三《丹柯的故事》教案-文档资料

丹柯的故事教材说明〔解题〕课题是一个偏正词组,表明本课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丹柯”。
这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94年出版的《伊则吉尔老婆子》中。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生于一个木工家庭。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从此登上文坛。
1898年,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了文坛,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群众示威游行,创作了著名的诗篇《海燕》,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大智大勇搏风击浪的海燕的形象,受到列宁的热烈称赞。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峰。
1934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逝世。
高尔基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他在各种文学样式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母亲》《海燕》《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
〔结构分析〕本课讲述丹柯用自己的心照明,把集体引出绝境的故事。
故事塑造了一个集体主义英雄的典型,歌颂了丹柯的勇气、责任感和坚毅、果断的行动,赞扬了勇于战斗、追求自由、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战士。
课文共19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顺序划分,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丹柯的族人被另一强族赶入条件恶劣的林子深处。
第二部分(第2~18自然段),写丹柯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照明把族人领出绝境。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丹柯为族人的福祉而献出生命。
〔语意理解〕“那儿很阴暗,而且到处是泥沼;要是阳光照在泥沼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会因此而接连死去。
……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好像要把他们压碎似的。
更可怕的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这些人,在给他们唱葬歌。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的教学指导》教案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丹柯的故事》更是历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一传统故事,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们能够:1、了解传统神话故事并学会分析探究神话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2、认识中国古代传说人物丹柯,了解他的生平和主要故事情节。
3、掌握基本的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学会欣赏和解读神话故事。
4、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龙飞凤舞的神话世界里感悟人生。
二、教学内容1、传统神话故事定义和特点2、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简介3、《丹柯的故事》介绍和主要情节4、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5、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三、教学过程1、学习传统神话故事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展示相关图书、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们了解传统神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讲解神話故事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让学生们发掘过去和现在社会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
2、介绍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通过展示图书、故事片段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基本类别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异同。
同时,以相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例,让学生们进一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丹柯的故事》介绍和主要情节通过教材、图书、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讲述丹柯的生平和主要故事情节。
在讲座中,教师应着重强调丹柯这一古代儒士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以及丹柯美德的品质和内涵。
并让学生们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精神内核,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和情感感受。
4、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在教授文学阅读和分析技巧时,教师应明确阅读顺序和关键步骤。
应具体介绍阅读方法和解读要点的含义和影响。
帮助学生们掌握分析技巧和阐释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5、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在教授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们掌握具体方法。
例如,通过开展文学创作、讲述个人经历、举办文艺温馨夜等活动,加强学生们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提高文字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丹柯》经典教案

《丹柯》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勇敢、无私的精神品质。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要素,探讨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多元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丹柯在困境中挺身而出,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手法,如族人的懦弱与丹柯的勇敢、森林的黑暗与丹柯的心光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丹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英雄人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古代的岳飞、现代的雷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丹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简单介绍高尔基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的作品风格,为学生理解《丹柯》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奠定基础。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提问: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丹柯带领族人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四)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引导学生关注丹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丹柯的勇敢和坚定。
(五)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森林环境的语句,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教师总结:森林的黑暗、阴森、恐怖,不仅烘托了紧张的气氛,也象征着族人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恐惧,同时与丹柯心中的光明形成鲜明对比。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书屋三《丹柯的故事》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书屋三《丹柯的故事》教案丹柯的故事教材说明〔解题〕课题是一个偏正词组,表明本课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丹柯”。
这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94年出版的《伊则吉尔老婆子》中。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生于一个木工家庭。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从此登上文坛。
1898年,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了文坛,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群众示威游行,创作了著名的诗篇《海燕》,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大智大勇搏风击浪的海燕的形象,受到列宁的热烈称赞。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峰。
1934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逝世。
高尔基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这些人,在给他们唱葬歌。
”这一段话写出丹柯族人被赶进林子深处后的恶劣而严重的局面。
作者是从两方面写的:其一,写恶劣的环境给人们肉体带来的伤害。
人需要阳光。
有阳光,人的生活才方便,身体才健康,才能获得食物。
然而“那儿很阴暗”,丹柯的族人失去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到处是泥沼”,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且泥沼里有大量的腐烂物,其湿热蒸腾起的恶臭的瘴气,能使人得传染病。
其二,写恶劣的环境给人们精神带来的伤害。
黑暗无边无际,无法驱逐,死死地锁在人们的周围,另外,风吹树林的响声,阴森恐怖,让人毛骨悚然,感到死亡的到来。
这是写心理上的感觉,心理特别压抑、恐惧。
这一段环境描写,在于说明丹柯族人要生存必须走出树林,此外别无选择。
这是丹柯英雄壮举的动因。
“泥沼”,烂泥坑。
“葬礼”,殡葬仪式。
“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走一步都碰到泥沼张开那些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想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理解。
教学教法:
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教具:
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丹柯为拯救族人掏出自己火热的心照亮黑暗的举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丹柯与族人走出黑暗时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3.在族人不信任丹柯的时候,丹柯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那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四、积累内化
认识课文中的2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
在网上看有关电影。
六、作业
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板书设计:
丹柯的族人被赶到条件恶劣的林子深处
丹柯的故事
丹柯为了救族人用心照明黑暗走出绝境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等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丹柯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学习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名阅读。
师引导学生按自学指导的要求自学本课,时间8分钟。
(给学生
充足时间自学,以学生为主)小组内交流3分钟
四、汇报点拨
1、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师适当点拨,指导朗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师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为习作课做铺垫)
五、小结
布置作业。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三
教学目标: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朗读课文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教具:课件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今天我们来共同读一篇伟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通畅。
2、小组合作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
3、小组汇报读文情况及问题。
三、精读体会:
1、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大家遇到了什么危险?
2、你对“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气力浪费在悲哀和恐惧上呢?走,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话怎样理解的。
3、“因为在他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力量和火一样的光芒”中“坚定的力量”是什么?“火一样的光芒”又是指什么?
4、找出人们对丹柯愤怒、不满的句子。
讨论该怎样读呢?
(随机指导朗读)
5、面对人们的质问、怀疑、愤怒,丹柯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丹柯处境的艰难、他的勇敢和坚强。
)
6、最后,丹柯怎样拯救族人的,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哪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五、积累内化: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