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话——无事抒怀及《南明史》读后感之史可法篇

合集下载

史可法:草莽时代的孤臣孽子

史可法:草莽时代的孤臣孽子

史可法:草莽时代的孤臣孽子作者:李洁非去年(2010)晚秋,为访弘光朝事旧迹,我曾至扬州,在梅花岭谒史公墓。

入院,即见两边游廊壁上嵌满碑刻,多为1962年纪念史可法诞辰三百六十周年所立,而尽出于耆老宿将,如邵力子、蔡廷锴、陈叔通、郭沫若、赵朴初、张爱萍、胡厥文等。

其中,蔡廷锴所撰碑文使我驻足良久:率孤军守孤城,临难不苟,宁死不屈。

寥寥一语,既是史可法殉难扬州的再现,也令人想起蔡廷锴本人1932年率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往事,碑文内外,古今辉映。

岁月如轮,距蔡将军撰此碑,转眼又将半世纪。

值此2011岁尾,我终于要动笔写一写史可法。

不知怎的,临笔之际,反而觉得心头有些空乏,不复如访史公祠时昂奋。

试析原由,发现可能是一年来于案头间形成了一些感受。

照预先设想,围绕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一定有丰富的著述可资借鉴和利用,然而很出意表。

以传记论,迄今似乎只有一本朱文长所作《史可法传》,而它的问世,已是七十年前(民国三十二年)旧事。

这且不说,难以置信的是,直到眼下连史可法的生年都还是个问题。

旧史中,官方的《明史》未载,私撰例如《小腆纪传》等等也不曾明言,近人则普遍持生于1602年之说——但我肯定地说,这是错误的。

而这一类基本事实层面的错误,在史可法研究中屡见不鲜,有些简直非得形容为粗枝大叶。

魏斐德教授的《洪业——清朝开国史》,算是有关明清鼎革之际的名著,它在写到史可法的时候说:1620年,他通过县试。

1626年中举人。

1626年中进士。

我不知道他的根据是什么,或从哪里看来的说法。

1626年,旧历为丙寅年。

是年,中国不可能举行殿试——没有殿试,又如何中进士?这涉及明代科举制度,《明史》“选举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

中式者为举人。

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

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很明白的,乡试以上考试,三年一次,而乡试、殿试相连——头年乡试,次年殿试(殿试前头有会试,从结果论,会试是殿试的“前奏”,简便起见我们将它略而不谈)。

闲来无事聊聊明朝作文

闲来无事聊聊明朝作文

闲来无事聊聊明朝作文闲来无事,聊聊明朝作文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有关明朝时期内阁与皇帝的“爱恨情仇”,不得不说还是有不少地方是值得吐槽的。

其实这是一本书,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那些事》之所以说它是一篇文章,实在是因为本人一口气读完,时间与看懂一篇科学论文相差不大。

我很佩服“当年明月”的写作水平,居然能将一个十分枯燥的'政治内容,说得跟一个颇为玄奥且难解的思维题一样令人费解,但又始终处在云里雾里的状态,佩服!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政治家是这个星球上最坚忍的动物,他们从不轻举妄动,只有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才会发动最后的猛击。

”但在我看来,言官都是最为恐怖的“杀人利器”(准确地说是所有上疏过的人),海瑞的《治安疏》我曾经看过,虽是文绉绉的文言文,但是根本拦不住它的杀气。

从嘉靖修道炼丹骂起,一直讲到皇宫夫妻感情不合;看到最后我都有点奇怪,人家皇帝的家庭情感与海瑞有什么关系?但不得不说,看完后,我感觉背上寒毛都要站起来跳迪斯科。

那一句“嘉者,家也;靖者,净也。

嘉靖,家家净也”这句话当真是无与伦比!不过内阁不一定只有忠臣,严嵩与严世番这对活宝父子,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

都说权力会让人内心膨胀,但是他们的欲望貌似可以连起来绕地球3圈。

虽说没干过什么大事,但是他们实在是为清朝百姓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无数趣谈。

据说,严嵩抄家时,花费一月有余,抄出百银三百万两,黄金三万余两,名人书画不计其数。

后来还有人将他们的抄家清单出版,名曰《天水冰山录》。

恐怕百年后的和坤也没有他那出书的壮举。

看得我一阵汗颜,那书画的质量可不可小觑呀!不过以上的内容仅仅是我的“吐糟”,切莫认真。

不过明朝的故事确实十分精彩,我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政治细胞和创意思想的朝代,虽然有“点”民不聊生。

史可法

史可法

史可法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清高宗追谥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任右参议(军职),受命驻守安徽池州、太平一带,秋任卢象升(崇祯时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当时任佥督御使)副使,负责安庆、池州一带防务,指挥江北军队。

崇祯十年晋右佥督御史,巡抚安庆、卢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山,湖广蕲州、广济、黄梅及江西德化、湖口等地,督导各地军务,有兵万人。

史可法重信义,能与部卒同甘苦,行军中总是等士卒都吃到饭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换棉衣,所以很得军心,都愿为他效命。

在临近扬州陷落近二年间,由于朝廷昏聩,权臣当道,南明王朝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可法竭尽全力,苦心支撑,无奈权臣只知勾心斗角,将帅各霸一方,不听调遣,以致疆土日削,大局终难挽回。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日,清兵围攻扬州,史可法调兵不至,城内守将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城孤势单,史可法亲率部属分段拒守,决心与城共存亡。

他写信给母亲和妻子说:“死,葬我高皇帝陵侧”。

围城期间,清将多铎多次诱降,均被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二日清兵陷城,史可法自刎未死,命副将史德成补他一刀,德成痛哭,不敢仰视。

部属拥他潜出小东门,不幸被俘。

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奋然高呼:“我史督师决无降理”,遂被害,时年45岁。

清兵血洗扬州长达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一年后扬州人民及其家人以袍笏招魂,葬在扬州郊外梅花陵,人称“史阁部”,南明赠谥“忠靖”。

清乾隆帝南巡至扬州,赠谥“忠正”。

乾隆四十九年(1786年),他的玄孙史开纯汇集他的遗稿,刊成《史忠正公文集》四卷。

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

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

论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2013-07-08 13:38:03)转载▼标签:文化史可法[注: 史可法(1601—1645),宇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样符(今开封市)人。

崇恢进士。

初任西安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金都御史,在安庆、他州等地堵截起义军,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是明末著名的爱国将领,从仕途取士到疆场驰骋,他的一生只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匡扶明王朝[注: (1368-1644)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元终在一片的农民起义中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怜的中华民族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

]!关于他的出生,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注: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入其舍,生可法。

”⑴从中我们可以预想到,他将是汉家天下的股肱之臣,必将拯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子的骨气,又有忠诚大夫的贞节,更有心系百姓的胸襟。

他所具有的宝贵精神恰是反映了中国人不屈的脊梁和崇高的追求,将同祖国的壮美河山一样永放光芒!㈠传统读书士子的勤勉和无限尊崇老师的精神为了科举及第、报效国家,史可法抛开安逸的生活,总是选择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砥砺心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左光斗[注: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

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

汉族,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五。

],并得到了他的赏识。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明史本纪读后感

明史本纪读后感

明史本纪读后感目录一、内容概要 (4)1. 对《明史》及其本纪部分的简要介绍 (5)2. 个人阅读本纪的初衷和目的 (6)二、朱元璋本纪 (6)1. 朱元璋的出生背景与早年经历 (8)2. 建立明朝的过程与历史贡献 (8)3. 作为皇帝的统治思想和政治手段 (10)4. 对明朝初期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影响 (12)三、永乐帝本纪 (12)1. 永乐帝的出生与成长环境 (13)2. 永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15)3. 对外扩张与对外关系的建立 (16)4. 永乐帝的晚年政治风波与驾崩 (17)1. 洪熙帝的即位背景与政治改革 (19)2. 洪熙年间的政治局势与社会经济状况 (20)3. 对外政策的调整与表现 (21)4. 洪熙帝的早逝及其影响 (22)五、宣宗本纪 (24)1. 宣宗的即位过程与早期政治举措 (25)2. 宣德时期的军事征伐与外交事务 (26)3. 文化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实施 (27)4. 宣宗晚年的政治危机与去世 (29)六、英宗本纪 (30)1. 英宗的即位背景与早年政治经验 (31)2. 正统时期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活动 (32)3. 景泰革命与复辟的经过 (33)4. 英宗在位期间的政治失误与争议 (34)1. 宪宗的即位与早期政治建设 (37)2. 成化时期的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 (38)3. 对外战争的参与与结果 (40)4. 弘治时期的政治整顿与改革尝试 (41)八、孝宗本纪 (42)1. 孝宗的即位背景与政治改革理念 (43)2. 弘治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 (44)3. 武宗的即位与孝宗遗命的政治斗争 (46)4. 武宗时期的政治乱象与孝宗遗命的恢复 (47)九、武宗本纪 (48)1. 武宗的即位过程与早年政治举措 (49)2. 正德时期的政治、军事与外交活动 (51)3. 对外政策的调整与表现 (51)4. 武宗的早逝及其影响 (52)1. 世宗的即位背景与政治改革理念 (54)2. 靖康之恥后的政治局势与变革 (55)3. 嘉靖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成就 (57)4. 永寿、万历时期的政治纷争与改革尝试 (58)十一、神宗本纪 (59)1. 神宗的即位背景与早期的政治改革 (61)2. 万历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 (63)3. 国本之争与矿税风波 (64)4. 天启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熹宗的驾崩 (65)十二、熹宗本纪 (66)1. 熹宗的即位背景与早期的政治举措 (67)2. 天启时期的政治局势与宦官专权 (69)3. 徐鸿儒起义与辽东战事 (70)4. 崇祯帝即位后的政治努力与明朝灭亡 (71)1. 对《明史》本纪部分内容的总结 (73)2. 个人对本纪人物和历史的理解与感悟 (74)3. 对明朝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75)一、内容概要在阅读《明史本纪》我被这部著作所展现的历史画卷深深吸引。

《史可法》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史可法》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史可法》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可法》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名作《桃花扇》传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所谓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明末风云(22)史可法:能力欠佳的民族英雄——有心死节,无意误国,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哀

明末风云(22)史可法:能力欠佳的民族英雄——有心死节,无意误国,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哀

明末风云(22)史可法:能力欠佳的民族英雄——有心死节,无意误国,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哀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只作示意,并非准确配图,如有货不对板请谅解。

---------------------------------------------------------(南明那段日子之二十二)张献忠已死,大西军的故事却还要继续,不过,先让我们转过头来,看一看此时的天下大势。

崇祯十七年,1644年,真是个多事之秋。

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看似发生了很多很多事,其实仅仅过了两年而已。

在最开头讲过,1644这一年天下出现了五个皇帝,分别是大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朝永昌皇帝李自成、大西朝大顺皇帝张献忠、清朝顺治皇帝福临、大明弘光皇帝朱由崧,一年不到,已经挂掉了三位天子。

第一个是殉国的崇祯皇帝,第二个是意外身亡的李自成,大家可能以为第三个就是张献忠。

并不是,第三个死掉的皇帝,是名义上最正统的大明皇帝——弘光帝朱由崧。

称他为大明皇帝,是因为除了清朝统治者,从当时其他所有角度来说,朱由崧都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继承人,没有争议的大明皇帝,不像后来几位,还要为名分彼此大打出手。

朱由崧,其实比张献忠还要早死了一年半左右。

在孙可望奉张献忠之命进取汉中,被李自成大将贺珍击败之后,弘光政权就已经宣告灭亡。

怎么回事呢,我们倒回去说一下。

清军的主力有两路大军,多铎的南路军本来担负的使命就是长驱南下,灭亡弘光政权。

谁知大顺军在河南发动反攻,杀死了怀庆总兵金玉和,围攻怀庆府,河南吃紧,多尔衮紧急命令多铎回救怀庆府,解围之后,多铎并没有南返,而是直接西进,在潼关战胜李自成后,和阿济格在西安会师,直接端掉了大顺朝的老家。

完成了消灭李自成主力的目的后,多铎在西安稍事休整,再次出兵,要完成他未竞的使命——同弘光政权的作战。

弘光政权这时的情况则是一地鸡毛。

左良玉放弃武昌,全军东下号称要清君侧,自己却在九江病死,左良玉之子左梦庚接管军权,继续东征。

《明史·史可法传》述评

《明史·史可法传》述评

《明史·史可法传》述评作者:裴偲宇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2期【摘要】过去历朝历代的新朝君主,罕有褒奖旧朝死难之臣的,而《明史》则为一些忠明反清臣子如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作传并弘扬其忠义精神。

以《史可法传》为例,清修《明史》列《忠义传》以及对忠明反清人物的叙述包含其政治宣传需要,从其叙述手法、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可看出清修《明史》的特点。

【关键词】明史;史可法;忠义;南明朝廷【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在历代正史的记载中,凡新朝对旧朝某一人物记以“忠”而大加宣传的记载实属少见。

而明一代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这样的情况实令人深思。

清统治者为何要建构出忠明反清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宣传?明末激于义而死焉者多矣,为何史可法的形象备受宠爱?史书中对他的描述是否准确,史可法真的如史书中所言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爱国将领,对于南明政权的失败是否负有责任?下面的内容将探究以上问题并从《史可法传》中探寻《明史》编修的特点。

一、《明史·史可法传》中对史可法的人物塑造历来不凡人物的出生史书多饰以传奇色彩,史可法也不例外,在《明史·史可法传》开篇即有这样的描述: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这一段字数虽少,然信息颇多。

首先,史可法出生时其母梦到文天祥入其舍,文天祥何许人也,南宋末年民族英雄,领兵抗元,誓死不事二主,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文天祥形象的代入隐含了史可法后来抗清牺牲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人闲话——无事抒怀及《南明史》读后感之史可法篇]
闲人闲话——无事抒怀及《南明史》读后感之史可法篇
不知不觉,大学第二年的时光又匆匆溜走了将近两个月,这两个月间,我过得并不算太好,但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我却渐渐找回了那种充实而明晰的感觉,这于我而言已然是久违了……
关于《南明史》
明清之际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曾经只是寥寥数语的模糊剪影,只是满清贵族风卷残云席卷中华一统江山的顺理成章,闲人闲话——无事抒怀及《南明史》读后感之史可法篇。

曾经在我的眼中,这一段历史是单调的,乏味的,悲凉的,沧桑的,史可法就义,弘光帝被俘,李自成的牺牲,在满清的铁骑面前,一切的抵抗似乎显得毫无意义,而那些被屠杀的生命,就义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也仿佛失却了那种功亏一篑的扼腕与悲凉,他们的生命,仅仅成为了一种改朝换代所必然存在的附属之物。

然而,在一步步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在作者辛勤耕耘的每一个字句面前,我才明白了自己的自负与无知。

而在这段过程中,我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每一段历史,以及曾经出现过的每一段或伟大或渺小人生,都有着属于它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精彩。

历史,是由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而抒写的,既然我们自己的人生都可以充满种种的精彩,那么,每一段过去,都应该是无比的鲜活动人。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坚持,那些无奈。

先来说说史可法吧。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清高宗追谥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以上内容,皆出自百度百科。

曾几何时,我对这类简洁有力的人物小传总是充满着好感与向往,因为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是那一个个令人崇敬向往的伟大背影,是一个个让人无法自拔的人生梦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对自己,对过去的一次次怀疑和反思,这样的文字却愈加令我感到苍白与不真实,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充斥于其中的成功,失败,喜悦,痛苦,挣扎,无奈,都不应是寥寥数语所能尽述的——不论是谁,因为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描述的如此简单,那历史绝对不会如此精彩,如此让人神伤。

史可法——民族英雄?
史可法真的能被称作民族英雄么,在我看来,恐怕是不能的,他只是一个实现了自己生命存在价值的人而已,于国家,于民族,他绝称不上英雄,或许应该称作一个罪人吧……
但是,于他而言,这又如何?他是一个活在儒家大义之中的人,他是一个活在自我编织的世界里的人。

他的所作所为,是尽人事,知天命,也正因此,他也被自己的信念所阻挠,他因为自己的信念而伟大,也因为自己的信念而渺小。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风雨飘摇,身为留都实权人物的史可法,却在“定策”之时畏首畏尾,犹豫难决。

以至于马士英把持朝政,四镇拥兵自雄,以至于朝廷无威,政令不行,直接成为弘光朝迅速覆灭的祸因,联想及此后以大西军为主的西南地区抗清斗争取得的光辉战绩,不得不为史可法的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而感到扼腕叹息。

为何会如此?
在我看来,史可法,作为一个传统的士人,自小受到儒家精神的熏陶,满腹大志,心藏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联想起他的一生,他的确无愧于自己的信念和志向,然而,正因为他的信念与志向如此强烈,这反而成为了他的绊脚石,因为在他看来,君臣大义、儒家精神是支撑着世界运转和历史前进的动力,正因此,他处处谨慎,处处小心,他的思想已然禁锢在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之中,他无法理解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也无法理解人类的行为与历史的前进的根本动力绝不是什么君臣大义,儒家精要,而是人心,是人的欲望,读后感《闲人闲话——无事抒怀及《南明史》读后感之史可法篇》。

也正因此,他预料不到马士英会因权欲而与四镇相勾结,也预料不到四镇会因私心拥兵自重以至于政令不行而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当然,李定国的悲剧更加令人扼腕叹息),每个人都渴望活着,都渴望要更好的活着,没有谁天生就有义务为你姓朱的人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我只想要活着,只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没有人非要为你史可法的理想而牵就你,而理解你,马士英之所以要联络四镇,以成定策之功,是因为他了解不到局势的危急和紧迫,也正因此,他满脑子的欲望仍然是争权多利,是啊,叫老子听你的,凭什么?凭什么不是然你来听老子的呢?而四镇的拥兵自重,以至于之后除少数将领外的降清自保,也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地位,是啊,锦衣玉食的生活,高高在上的地位,又有多少人能够舍弃它去杀身成仁,舍弃生命呢,叫老子去死,你又凭什么呢?史可法一方面想要中兴南明,另一方面却又认识不倒满清的巨大威胁和内部的摩擦分歧所带来的巨大危害,长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他,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执着,而这种执着,在这样风云变换的时代,在这个群雄逐鹿,人们的欲望在这样动荡的世代而张扬奔放,乃至于能够吞噬无数生命的时候,他的这种执着从某种程度而言只能是一种天真,也正因为他的这种“天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弘光朝廷的覆灭,以及他最后的杀身成仁。

而他的死亡,正是在这种信念破灭之时所带来的万念俱灰的必然结果……
扬州之战时,已知大势已去的史可法,已然惊慌失措,胸中漫无主见,当信念和志向已然无法实现之时,他本能的选择了退缩和逃避,他任凭清军破城,只求一死以全名节……
他,伟大,他,渺小
就实现生命的价值而言,他无疑是伟大的,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始自终作为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士人而活着,殊为不易。

然而,可悲的是,历史的世界,终究是冷酷而绝对理智的,它不会因为某个崇高的理想抑或悲壮的气节而改变,它认可的,只是每一个时刻的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它前进的步伐,不是某一个崇高的理想,所能决定的,而是这世上所有的人心和欲望还有那茫然不可知的自然的力量。

就像在许多年之后,我们可以斥责马士英的权欲熏心,可以鄙视那些没有气节的将领的背叛,
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你无法说服他,无法让他认可你的志向,那么除了用手段让他屈服之外,别无他法(但是,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句话——暴力不能够解决一切,但可以解决你。

)而且当我们在这里鄙视他们之时……我们自己又怎样呢?不也是一次次地沉溺苦海难以自拔么?也正因为这不同的理想和思维模式的存在,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纵然是悲剧,纵然是扼腕,这就是现实,就是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

当我们因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而愤怒之时,或许可笑的,只是我们自己。

所以,史可法,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而我,究竟在害怕什么?
随着手指在键盘上的一次次敲击,我忽然感到了一点点的担忧与恐惧,我是否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太久了呢?过往的十九年,世道虽难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歌舞升平,人人幸福安康,但好歹还算太平,而正因此,喜爱历史但又对时事不屑一顾的我,应是存在着某种的逃避和恐惧吧,恐惧这忙不可知的未来,恐惧那些鲜活但又和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芸芸众生,沉溺于过去,而害怕面对现实么?就仿佛自己一生都不会面临那样的动荡和纷乱。

嗬,总归是太懦弱了。

现在想来,如果那样动荡的世代再一次来临,我又有什么力量去保护自己的信念和尊严,以及那些自己值得珍视的事物呢,这样看来,居安思危,人生或许还有不一样的精彩和无奈,虽然现在,依旧没有那样的魄力…………那么,就在这样的世界中好好的活着吧。

但是,我们的渺小,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不是么?或许,人生的某种意义,正是于渺小中寻求自己的价值吧………史可法或许亦是如此,纵然才具魄力皆难堪大任,但依旧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是,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包括马士英,包括那些为了自保而投降的将领——我又想起了当年明月评价洪承畴的那句话“这样的人,我鄙视,但是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人,我理解,也不鄙视,只是,在我还没投过降之前,允许我感到一点小小的不爽吧,真的,只有那么一点……
寥寥千余字,思绪纷乱,不知所云……
下次,就写写南明历史上那个真正堪称英雄的人物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