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1.李金昌,男,1964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统计学教授。
浙江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委员,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统计研究》等刊物编委。
浙江省重点学科(统计学)和浙江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统计学)带头人。
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重点资助对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浙江省首届“五个一批”人才,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先后主讲《统计学》、《抽样技术》、《统计理论研究》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曾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教师。
主要从事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抽样调查,政府统计,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等研究。
先后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个、省级基金项目10个(含重点重大项目),主持研究其他项目10余个。
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统计思想研究》、《抽样调查与推断》等5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抽样技术》、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统计学》等5本,主译统计史名著《统计探源——统计概念与方法的历史》。
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二、三等奖。
曾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省青少年英才、全国优秀统计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电子邮箱:tjljc@2.苏为华,男,1963年9月生,统计学教授,经济学博士。
1984年7月毕业于杭州商学院计划统计专业,分别于1991年、2001年在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与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原院长,现任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何国庆教授
卢林
邓少平
基于交互感应信息矩阵的智能感官表征算法研究——以大米食味为例
赵广英傅玲琳
何国庆教授
曹操
陈忠秀
拥挤环境中脂肪酸自催化水解的生成及其与血清蛋白结合过程研究
赵广英朱军莉
何国庆教授
徐淑臻
陈忠秀
环糊精对阿斯巴甜和糖精的甜感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朱军莉傅玲琳
何国庆教授
杨剑
陈忠秀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脂质体制备及可逆性电穿孔实验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答辩人
指导导师
论文题目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主 席
龚双林
邓少平
电子舌甜味传感器的研究
赵广英朱军莉
何国庆教授
蔡雯雯
邓少平
人工甜味剂长期暴露引起葡萄糖耐受性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赵广英傅玲琳
何国庆教授
鲁晓
邓少平
反演法提取智舌响应信号特征值研究
赵广英傅玲琳
何国庆教授
王建
张虹
甲壳类水产中呋喃西林及氨基脲的研究
朱军莉赵广英
何国庆教授
杨阳
张虹
鹅鱼皮胶原蛋白与硫酸皮肤素的同时提取及其结构、活性研究
傅玲琳朱军莉
何国庆教授
张婷婷
张虹
极性脂质的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赵广英傅玲琳
何国庆教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吴艺影
韩剑众
不同屠宰应激对生猪血液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
赵广英朱军莉
何国庆教授
徐新萍
韩剑众
猪肉生产链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调查研究
傅玲琳朱军莉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1.唐代剑,男,教授、博士。
研究领域: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文化。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过广西、浙江、江西、江苏、贵州、安徽、山东等省的各类旅游规划132项,完成了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6部,在《旅游管理》、《理论探讨》、中国旅游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67篇,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世界休闲创新奖1项。
代表作有《旅游开发地生态风险评价与对策研究》、《旅游规划原理》、《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杭州市旅游资源研究》,“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中国旅游业面对SARS 的思考与对策”、《杭州西溪湿地旅游策划》等,在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文化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入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旅游专家。
海外阅历:在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旅游高校、企业游学一年。
电子邮箱:djtang@2.郭鲁芳,女,1966年1月出生,浙江诸暨人;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省旅游管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休闲中心主任。
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旅游局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受浙江省旅游局、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富阳市运动休闲委员会等单位之托,曾主持过“浙江省省旅行社发展蓝皮书”、“杭州市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规划与行动计划”、“富阳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蓝皮书暨五年行动计划”等课题12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浙江大学学报》、《旅游学刊》等众多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多文章被收录、引用和摘登。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
目前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1)休闲产业发展;(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行社经营管理;(3)闲暇配置与居民幸福感;(4)区域治理与旅游企业战略管理;(5)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管理。
人体肠道中多雷拟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2 方法
1 2 1 粪便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选择 4 位 1 个月内
没有药物、 抗生素、 益生菌使用史的健康成人作为研究
对象ꎬ 其中男性 2 人、 女性 2 人ꎮ 研究对象自行采集晨
起第一次排出的新鲜粪便中间段没有接触空气和地面的
序列比对ꎬ NG01 菌株与 Bacteroides dorei 175 的 16S rRNA 相似度达到 98 96% ꎮ 结论: 分离得到的 NG01 菌株在细菌
形态、 培养特性、 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符合拟杆菌属特征ꎮ
关键词: 肠道菌群ꎻ 多雷拟杆菌ꎻ 分离鉴定ꎻ 16S rRNA 测序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ꎬ
第8 期
苏晓明等: 人体肠道中多雷拟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63
图 1 NG01、 NG02 血平板菌落形态
2 2 菌体形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镜检
NG01 和 NG02 菌液于显微镜下镜检如图 2 所示ꎬ 均
呈小棒杆状、 无芽孢、 排列无规则ꎬ 常单独存在ꎬ 少见
群集ꎮ 革兰氏染色后ꎬ 菌体镜检结果呈红色ꎬ 如图 3 所
序: ①94 ℃ 预变性 3 minꎻ ②94 ℃ 变性 30 sꎻ ③55 ℃ 退
火 30 sꎻ ④72 ℃ 延申 1 minꎻ ⑤将上述 3 个步骤循环 30
次ꎻ ⑥最后在 72 ℃ 延伸 5 minꎮ PCR 反应结束后ꎬ 取 5
μL 反应液在 60 V、 90 min 条件下进行 5% 琼脂糖凝胶电
氧化酶试纸、 厌氧培养袋、 厌氧产气包、 氧气指示剂ꎬ
中国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 TIANamp Bacteria DNA Kit
核磁共振的实验教学与仪器管理的与实践

总第237期2013年3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237March2013(C)核磁共振的实验教学与仪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王奎武(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35)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075-02摘要核磁共振仪是当今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重要大型仪器设备,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核磁共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为例,阐述了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成效。
关键词核磁共振实验教学探索仪器管理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W-angKuiwuAbstract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istheimportantlargescaleinstrumentinuniversitiesandinstitutesandplayanimportantroleinsciencesresearch.Atthesametime,it'salsotheimportantmethodstocultureinnovativetalents.Inthispaper,themodelandspecialty,effectofexperimentalteachingof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ndevelopingcreativityofundergraduateandpostgraduatestudentsaredescribed.Key wordsNuclearMagneticResonance;experimentalteaching;managementpractice1引言核磁共振仪(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由于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医药、生物、医学、材料等研究领域的样品测试,受到了高等院校的青睐,随着我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高等办学经费和科研项目投入的增加,目前国内拥有核磁共振仪器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非常普遍,有的单位还拥有不止一台。
案例式教学在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摘要食品物性学是食品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型课程。
针对目前该学科常见的术语概念性较强、较为抽象等问题,该文以综合肉丸的品质评价为例构建案例式教学,探索案例式教学在食品物性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丰富和改进传统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食品物性学;教学实践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bas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 ”//HU Xiaoxue,CHEN Yong,ZHU Yang,CHEN Jianshe,WANG Xinmiao Abstrac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course of the food discipline.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 that the terms of this discipline are conceptual and abstract,this paper,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meat-balls as an example,explor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in order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s,improve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and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of the food specialty.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teaching practice“食品物性学”又称“食品物理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与食品化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1.何大安,男,1957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
198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享受国务院津贴,浙江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资深教授。
致力于投资运行机理、产业组织、企业制度、理性行为及其决策等方向的研究。
曾在较高级别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八十多篇。
其中,独立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3篇,独立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5篇。
在学术界提出过“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共异向”、“投资流向陷阱”、“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关联层面”、“投资传导循环”、“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等概念。
接受过《光明日报》之《名家访谈》栏目的专访,接受过《学术月刊》中青年经济专家栏目的教授访谈。
浙江省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连续获奖者。
在投资运行机理和理性、非理性决策等研究领域处于全国的局部领先地位。
主要代表作有:《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经济学文库》系列,2005年1月版。
《选择过程的理性与非理性融合》,《当代经济学文库》,2006年5月出版。
“交易过程中的行为最大化”,《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市场体制下的投资传导循环及其机理特征”,《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投资选择的交易成本”,《经济研究》2003年第12期:“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关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非体制性制约及其启示”,《经济研究》1992年第7期:“论双轨调节方式下的投资传导运行”,《经济研究》1991年第12期。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科学研究方向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科学研究方向简介食品科学▲▲本博士点设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
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中科院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美国Monell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科研平台。
拥有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创新团队和“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等,浙江省食品学会均挂靠本院。
共有教职工1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7人,教授级职称28人,副教授级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2人。
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1.03亿元,在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院教师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
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
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10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下设五个研究方向:1.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和孟岳成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
(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1.邓少平,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授。
在企业工作多年,曾任总工程师、厂长、南昌大学食品工业学院副院长。
曾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分会技术顾问,现兼任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并正在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内品牌企业及高科技公司合作项目多项。
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分别是《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997)和《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食品感官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成功构建了国际第三套商品化的智能型电子舌智舌(Smartongue),完成了电子鼻商品化构建,均已经产业化进入市场。
主要研究领域是食品感官科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性食品感官科学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匹配完整的研究团队,系统建设了优势的实验技术平台,坚持具有特色的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长远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感官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目前的科学兴趣是:(1)摄食消化吸收的味觉调控分子机制;(2)智能感官系统(智舌/智鼻)理论与技术;(3)人工细胞实验构建与物理理论。
特别鼓励:本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非常欢迎鼓励对该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考生跨学科报考,加盟食品感官科学技术研究,像数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类等等,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取跨学科专业或具有跨学科兴趣及能力的考生。
更详细的介绍请见中国食品感官科技网。
电子邮箱:spdeng@2.戴志远,男,1958年6月出生,浙江舟山人,二级研究员;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水产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1982年1月浙江水产学院制冷加工专业毕业,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院长,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加工科研及教学工作,2011年以来,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高含量乙酯型鱼油制备关键技术合作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金枪鱼超低温保鲜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海洋鱼类海上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国家星火重大项目子课题“淡水鱼加工技术提升”等项目。
主持完成的“出口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获得2008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养殖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海洋低值鱼类复合鱼糜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先后获得2010年、2012年和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
2004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度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品保鲜方法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水产品综合利用及功能性食品研究。
电子邮箱:dzy@3.王向阳,男,教授,博士,1966年出生,浙江省高校中青年食品科学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浙江工商大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带头人。
原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本科毕业,原浙江农业大学食品系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果蔬保鲜方向硕士毕业,硕士论文为柑桔枯水机理研究,浙江大学生物所植物病理专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向博士毕业,博士论文为侵染番木瓜和胜红蓟的双生病毒研究。
研究方向为食品保鲜、果蔬加工,生物活性物质开发。
作为技术核心人员参与澳大利亚政府项目“亚洲叶菜货架寿命延长工程研究”和英国政府项目“杨梅保鲜研究”2项国际合作课题,主持和参与“桑功能成分加工稳定性及产品开发”等18项省部级课题,主持“控制腌菜中防腐剂和亚硝酸盐危害的工艺技术研究”等3项杭州市和省教育厅课题。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第2),教育部二等奖1项(第2),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1)、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原内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第1)。
发现两个新病毒。
主编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食品贮藏与保鲜》、国家十一五教材《烹饪原料学》两部书,参加编写五本教材。
主讲博士生课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硕士生课程“植物采后生理病理学”、“农产品贮运进展”,和本科生“食品贮藏与保鲜”(校精品课程)、“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包装学”课程。
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ISTP、一级学报以上论文20多篇篇。
短期到澳大利亚、英国合作科学研究。
电子邮箱:tianyue12001@4.张虹,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2000,2004年先后在浙江大学药学院,理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
曾多次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农业部西部、南部研究中心,加拿大农业部研究中心,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等地进行交流及研究工作。
1985-1995年在北京市化工研究院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此后至今,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
目前承担仪器分析、食品营养学等相关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功能性食品及水产品开发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浙江省重大招标、科技部国际合作、浙江省自然基金、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浙江省科技厅等多个项目。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技术进步二等奖2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技术进步一等奖2次,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现任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保健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食品协会理事。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1.食品营养物质、药物残留及有毒有害成分分析。
利用串联质谱及脂质组学技术,研究食品中脂质的种类、分布及含量;利用GC-MS,HPLC-MS,UPLC-MS/MS及免疫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综合监测食品掺假、药物残留和食品污染物。
2.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筛选及其分类鉴定。
如亚麻籽中抗氧化活性和抗癌活性成分的筛选,并采用HPLC、MS、NMR等方法分离、纯化功能因子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
3.利用低值水产品及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开发新型功能食品及药物。
利用水产品的加工副产物开发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肝素等糖胺聚糖,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技术鉴定糖胺聚糖糖链结构及组成,研究其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研究方向:⑴食品质量与安全;⑵功能性食品;⑶水产品开发。
电子邮箱:hongzh1316@5.郑小林,男,汉,1966年9月出生,湖南永州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
1987年毕业于吉首大学生物系;1993、1997年先后获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7-2008.7在湛江师范学院从事植物生理学科研、教学工作;2001.8-2002.8为美国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3.7-2005.7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11-2006.11为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访问学者;2014.6-2015.6为美国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访问学者;2008年8月调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品质调控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863计划子课题各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以及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SCI核心期刊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1项,200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参编专著2部(其中英文1部)和教材2部。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毛花猕猴桃果实采后维生素C积累的调控机制研究”(NO31371848)、863计划子课题“果蔬产后生物污染物消减与脱除技术”(2012AA101607)。
1998-2008年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2000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南粤教坛新秀”;2007年获湛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现兼任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和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储藏加工分会理事,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
目前重点研究领域: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果蔬营养品质与安全控制。
电子邮箱:zheng9393@;6.韩剑众,男,1963年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动物生理生化专业消化营养生理研究方向硕士,食品科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方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食品学院院长,兼任浙江省食品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肉类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屠宰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家;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 professor)。
先后在政府机关和相应的生化营养公司从事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的管理、研究和产品开发,曾任所长、技术总监和总经理。
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省部级以上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项。
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发表相关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肉品品质及其控制》。
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绿色安全猪(鸡)肉质改进剂、生理调节剂、植物源性抗生素等已广泛推广和应用。
目前研究兴趣为基于人工胃肠系统模型和动物消化道的食品营养生物学研究,探索食品微结构在胃肠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及其与营养安全的关系。
主要研究领域(方向):(1)肉品品质及其控制;(2)兽药(饲料添加剂)在食物链的迁移;(3)食品营养生物学。
电子邮箱:hanjz99@7.梁新乐,男,1969年8月生,教授,湖北荆州人。
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大学毕业,浙江大学生物化工博士。
主要讲授微生物学、代谢调控学等课程。
2000、2010-2011年到英国Cranfield University 和美国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进行研究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