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6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及练习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400( ).
一张贺卡的面积约是200( ).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500( ).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6( ).
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44( ).
一张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2.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4米=( )厘米
40平方米=( )平方分米2000分米=( )米
(2)这个果园一年大约产多少千克苹果?
4.如图,用40米长的篱笆围了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变式题)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宽度为8米,这辆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洒多少平方米的路面?
6.(变式题)把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3.用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分别写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5.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45平方米,如果长是9米,宽是( )米.
6.用2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
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第1课分一分(一)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会读写。
教学难点: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认识1/21、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学生思考,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 引导学生用1/2表示。
3、 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确定用1/2较简便。
)4、 谁能结合刚才分苹果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学生互相说,汇报交流,说的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5、 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1、 请同学们从学具中任选一种,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组长取出学具,每位同学任选一种图形,用折、画等方法找出1/2,并涂出来。
涂完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折法,要求说出是怎样得到的,指出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2、 电脑出示判断题。
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吗?(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完整的思考过程。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知道把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们的1/2。
3、 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电脑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分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2018长沙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 面积÷宽宽= 面积÷长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周长÷2-长长= 周长÷2-宽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月日1 年、月、日

每年的2月份天数不一样,2019 年是28天,2020年却有29天。
探究新知
2019 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20 31 29 31 3300 31 3300 31 31 3300 31 30 31 根 据 表 格 (1)一年有(12 )个月。 回 答 问 题 。(2)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1天。
课堂练习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2.小华说:“我爸爸是4月31日才从北京回来”。(×)
3.一年中有3个大月是相连的。(× )
一年中大月 只有7月、8 月是相连的。
4月是小月, 有30天。
课堂练习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明明的生日比“八一”建军节早一天,他的生
日是( B )。 7月是大月,有31天。
A. 7月30日 B. 7月31日 C 8月2日 2.7月有( B )天,9月有( A )天。
A. 30 B. 31 C 28 7月是大月,有31天,9 月是小月,有30天。
课堂练习
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连一连。 我的生日比教师节早一天。 我是一年中第一个小月的第一天 出生的。
课堂练习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 出几天?
方法1:数一数 星期日开始,星期六结束,一共展出7天。
课堂练习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 出几天?
方法2:算一算。(不跨月) 同桌交流:第二个算式 20-14=6(天) 6+1=7(天) 为什么要“+1”? 答:星期日开始,星期六结束,一 共展出7天。 经过的日期=结束的日期-开始的日期+1
2021春青岛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习题课件

6.某年的7月2日是星期二,是暑假的第一天,你能求 出这年暑假的最后一天8月31日是星期几吗?
31-2+31=60(天) 60÷7=8(周)……4(天) 2+4=6 答:这年暑假的最后一天8月31日是星期六。
六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阶段小达标(9)
QD 三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月( 1 )日,劳动节是( 5 )月( 1 )日,教师节是 ( )9月( 1)0日,元旦是( 1 )月( 1 )日。 (3)一年有( 365)天,有时是(366 )天。
(4)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 7 )个大月,(4 )个小 月。大月有( 31 )天,小月有( 30 )天。还有( 2 ) 月的天数比较特别。
6.
晚上9时就是21时。 6时30分-0时0分=6小时30分 24时-21时+6小时30分=9小时30分 答:小明每天睡9小时30分。
六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第3课时 年、月、日的认识
QD 三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8
知识点 1 认识年、月
1.我会填。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 1 )年。 (2)每年的国庆节是(10 )月( 1 )日,建党节是7( )
最后把两段时间加起来就是火车的运行时间
规范解答:
24时-8时40分=15小时20分 12时31分-0时=12小时31分 15小时20分+12小时31分=27小时51分 答:火车运行了27小时51分。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1
2 计算不在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3
4 计算不在同一月内的天数
5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六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分一分(一)教学内容:分一分(一)(教材第67、68、6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但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不准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表示行吗?(1)问题一: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个)(2)问题二(课件出示):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指名一个学生看图提问题,一个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2.师:刚这两个同学表现真棒,老师手里1个苹果,准备奖励给他们,应该先怎样?(板书:分一分)分苹果:把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半,当学生有疑问时,趁机说明要平均分。
3.师:同学们可以用手势告诉老师答案吗?为什么大家都不出手势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5.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这个符号和整数、小数一样是数字家族中的一员,它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研究分数吧。
(在课题分一分后板书:分数)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呢?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我们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并不可能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得那么精准,课堂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案1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感受估算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顾与反思的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三、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说下面各数的近似数583接近()百718接近()百192接近()百219接近()百583接近()百()十718接近()百()十192接近()百()十219接近()百()十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积极动脑,学会判断一个三位数接近哪个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个本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向阳小学组织学生去看巨幕电影,我们一起来看看。
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你想怎么解决这道题?(估一估,算一算)下面就解决一下这道题。
2、汇报交流。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能坐下吗?说说怎么想的。
预设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坐下。
预设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1年月日2年历的每月天数新人教版

一年,天数是( 一样 )(填“一样”或“不一样”) 的。
(2)哪个月有31 天,就称为大月,大月的月份是 (1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 )。
点拨:】一年之中有7 个大月,都是31 天,分别是 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据此 填空即可。
略
点拨:根据实际情况,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个月, 然后观察年历卡,确定1 日是星期几,把表格补充完 整。圈出有意义的特殊日子,比如建军节、国庆节等。
5.【新情境】荣老师去西部支教,他支教的时间正 好是连续的两个月,从第一个月1 日开始到第二 个月的最后一日结束,共62 天。你知道荣老师 是在哪两个月去支教吗? 31+31=62(天) 答:荣老师是在7 月和8 月这两个月或12 月和 下一年的1 月这两个月去支教。
(3)哪个月有30 天,就称为小月,小月的月份是 (4 月、6 月、9 月、11 月)。
点拨:一年之中有4 个小月,都是30 天,分别是4 月、6 月、9 月、11 月。
(4)2022 年的2 月有( 28 )天,2023 年的2 月有( 28 ) 天,2024 年的2 月有( 29 )天。
知 识 点 3 用拳头记忆法解题
3.人们常用拳头帮助记忆哪个月有多少天。如图,
梦梦第一次数到“·”的位置时,表示的月份有
( D )天。
A. 28
B. 30
C. 31
D. 28 或29
点拨:由图可知,“· ”在二月和九月的位置,第 一次数到“· ”是二月,二月有可能是28 天,也有 可能是29 天。
提 升 点 会制作月历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后数一数,正好用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进行思考,生生,师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合
作
探
究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先横着摆,一行可以摆( )个,刚好摆了( )行,所以一共可以摆( )×( )=( )个,也就是( )平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
备课人
于成飞
课题
口算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
课时安排
1
审核人
刘春海
使用时间
2013年5月2日
学
习
目
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教学
重点
难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合
作
探
究
交流时,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动手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画出1分米的线段和1平方分米的图形,说说有什么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用1米可以测什么?
(2)用1平方米可以测什么呢?
(3)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猜一猜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应用正方形面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看到数学书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数学书与思品书哪一本书的面积大?
2、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那么正方形面积呢?
你知道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比试一下1平方米的大小。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
展
示
交
流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生,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纠错。
巩
固
练
习
1、出示用报纸拼贴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找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1)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比较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
(3)1厘米指线段的是1厘米长,是单位;1平方厘米指图形的为1平方厘米,是单位。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学生
进行思考,生生,师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3)认识封闭图形。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面积的大小。出示一些封闭图形:
(1)正方形和圆形比,谁大?谁小?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谁大谁小?
(2)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这几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吗?
4、自学教材第78页例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互动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合
作
探
究
1、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这里有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上面摆一摆,你会发现什么?
(2)动手摆一摆。
2、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吗?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并动手试一试。
小红手掌大小约是1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测评反馈,深化理解,及时纠正错误。
盘点
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我在______方面表现的很好,在________表现不好,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
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评价。
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
备课人
于成飞
课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时安排
1
审核人
刘春海
使用时间
5、通过拼摆和计算,你发现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什么关系吗?讨论:要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展
示
交
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师生,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纠错。
巩
固
练
习
1、估计并测量正方形手帕的面积。
2、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自主完成,互动评价,教师及时点评。
(2)找出1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合适呢?
用厘米测量,面积就用厘米
从学具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多少?
点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3)认识1平方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或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教室面积,容易吗?为什么?要用平方的面积单位合适。
2、完成答题卡(做一做)。
学生自主完成,互动评价,教师及时点评。
达
标
检
测
1、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用1平方米的学具量一量。
2、站一站: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吗?
测评反馈,深化理解,及时纠正错误。
盘点
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我在______方面表现的很好,在________表现不好,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
2013年5月6日
学
习
目
标
1、探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拼摆图形,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应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教学
重点
难点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适用范围,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画一画: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说一说: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自学教材第74页例1
学生自主完成,互动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合
作
探
究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评价。
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三年
备课人
于成飞
课题
长度和面积的比较
课时安排
1
审核人
刘春海
使用时间
2013年5月3日
学
习
目
标
1、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
2、会用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3、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会度量物体的面积。
达
标
检
测
1、一张长方形餐桌,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求玻璃的面积实际上是求( )的面积。
(2)试着算一算。
2、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测评反馈,深化理解,及时纠正错误。
盘点
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我在______方面表现的很好,在________表现不好,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
点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4、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展
示
交
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师生,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纠错。
巩
固
练
习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是什么单位?宽是什么单位?面积用什么单位?
(1)你一共摆了几个小正方形?
(2)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长方形的长摆了( )排,说明是( )厘米;宽摆了( )排,说明是( )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怎么算出来的?
进行思考,生生,师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合
作
探
究
3、出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探索面积单位。
(1)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
(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
(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在上面摆一摆。比出哪个面积大。
一种: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只测量长和宽,能得出面积吗?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测量长和宽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观察黑板的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