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众多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已有初步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广,技术更为先进,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和创新为例,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学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了解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和影响。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但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得吗?阅读材料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定义,开始的时间,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显著成就,爱迪生的发明,发电站建立的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发展。
资本:殖民掠夺、商品输出和垄断的出现技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步。
市场:国内市场的统一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原料:亚非拉国家沦为原料产地。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最显著的成就?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4.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推动了工业化经过,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增进了举世贸易和市场的扩大
- 对社会的影响: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对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 提高了生活水平:工业化生产降低了商品价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业化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 形成了摩登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摩登社会的基础,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不仅了解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遥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尽力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够不息思考和探索,发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世界殖民扩张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发明创新更多,对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创新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设计说明本课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上已经有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因此学生能够较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感受发明家非凡的人格魅力,但是,学生可能较难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补充相关史料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教学中,可以采用表格归纳和综合比较等方式;在难点知识教学中,可以采用材料分析和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开始时间、重要标志、特点和影响。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图片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著名发明家及科技成果图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乘飞机出行……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预习检查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重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材料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学生回答:(1)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下册教案 第2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导学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结构、大众教育、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西方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展开了激烈争夺。
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大约从17世纪开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起来,逐渐走向繁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3新人教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如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的推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等。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著名发明家和他们的贡献。
教学重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为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评价。
B.城市化的推进
C.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所有以上方面
4.以下哪位发明家与汽车发明有关?
A.托马斯·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莱特兄弟
D.亨利·福特
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电力和内燃机的发展
B.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C.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突破
D.所有5.A
-在板书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关键词和重点知识点,以增加视觉效果
-在板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插图或漫画,如电灯泡、汽车、飞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一些有趣的问答环节,如“你能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著名的发明是什么吗?”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2.拓展要求:
-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拓展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师可推荐阅读材料,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可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可尝试寻找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实地考察机会,如参观科技博物馆、工业企业等,增强实践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球影响》:阅读材料,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格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教案: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学情分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应从政治、经济和科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
政治上,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科技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
对电的应用,教师应通过图示明确电力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这种新能源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同时结合物理知识,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工作原理明确汽油和柴油等原料的应用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兴起。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师应运用视频、图示、图片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来讲解汽车、飞机等的发明创造,联系现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对我们今天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一则故事:爱迪生从穷苦的工人到大发明家,其一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直很节俭。
未成名前,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在街上看到他一副寒酸的样子,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旧得已经不像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让别人看到也好一些啊。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后来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这样的穿戴,谁相信你是一个大发明家啊!”“用得着吗?这儿人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教师过渡:爱迪生一生有哪些重大发明?为什么“人人都已经认识”他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睹他的风采吧。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并提问:(1)此图是哪一科技成果?是由谁发明的?(2)这一发明成果出现于哪一时期?它的广泛应用有何重大意义?(3)在这一成果发明后,在交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革?(4)这一机器的应用使哪一能源得到了大量的开采?有哪些负面影响?(5)这一发明引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来进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学习难点】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的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何时开始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在哪些国家展开?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磁感应现象是谁在何时发现的?根据这一现象发明发明了哪些机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动机和发电机。
3.何时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70年代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出哪些最新成果?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哪些新发明问世?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6.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电气时代”。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 内燃机的发明
(1)内燃机的发明是哪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在内燃机的发明过程中,先后有哪些成果问世?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3)内燃机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1)汽车是何时问世的?发明者是谁?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美国企业家福特在何时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有什么意义?
1913年
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除了汽车外,还出现了哪些以内燃机为动力发明的发明成果?
轮船、飞机、拖拉机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什么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现代化学工业
2.现代化学工业领域涌现出哪些发明成果?
(1)19 世纪60- 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4)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三方面成果?
(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内燃机的发明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2.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及成果
(1)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2)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3)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4)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6)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7)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8)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9)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课堂小结】
【课堂
练习】
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内燃机的发明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科技成果的发明者
(1)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爱迪生(2)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德国人奥托
(3)1883年,研制成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戴姆勒
(4)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迪塞尔
(5)19世纪80年代,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德国人本茨
(6)1913年,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美国企业家福特
(7)1867年,发明了现代炸药,又研制成无烟炸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8)1869年,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美国人海厄特
(9)1884 年,发明了人造纤维:法国人夏尔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