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福耀玻璃(600660.SH)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而南方玻璃(000767.SZ)是中国颇具实力的玻璃制造企业。
在2006年,福耀玻璃以89亿元的价格完成对南方玻璃的收购,使得福耀玻璃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他们通过收购,获得了南方玻璃在进口原材料供应链和国内市场份额上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此举还有助于福耀玻璃进一步巩固在汽车玻璃领域的市场份额。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首先是价格协商的问题。
由于两家企业规模相对接近,双方在价格上的谈判非常激烈。
最终,双方通过多轮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
其次是整合后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使两家企业的团队能够高效协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福耀玻璃通过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积极主动地进行了管理和组织的整合,使得整个并购过程顺利进行。
在收购完成后,福耀玻璃将南方玻璃的管理和运营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福耀玻璃获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福耀玻璃收购南方玻璃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优势与挑战。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获得资源整合的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但同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价格谈判、管理整合等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并购重组的目标,实现双方的共赢。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市场化并购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主协商和自由竞争,以市场价格进行的并购交易。
以下是十个市场化并购案例:1. 平安银行收购麦格理信托:2018年,平安银行以约21.6亿元收购了麦格理信托,进一步完善了其金融服务链条,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强化了腾讯在全球游戏产业的地位。
3. 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2017年,阿里巴巴以145亿元收购了菜鸟网络,进一步加强了阿里巴巴在物流行业的布局和优势。
4.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股份:2015年,京东以约28亿元收购了苏宁易购的部分股份,形成了电商行业的两大巨头,提升了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地位。
5. 海尔收购日立电器家电业务:2012年,海尔以约29亿美元收购了日立电器的家电业务,进一步扩大了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的份额。
6. 茅台收购习酒:2007年,茅台集团以26亿元收购了习酒,加强了公司在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力。
7.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电信:2008年,中国移动以公司股份交换的方式收购了中国电信,形成了中国通信行业的两大巨头。
8. 中国石化收购中石化:1998年,中国石化以公司资产置换的方式收购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形成了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9. 宝洁收购吉列:2005年,宝洁以约57亿美元收购了吉列,形成了全球消费品行业的巨头。
10.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约18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进一步扩大了联想在全球电脑市场的份额。
这些市场化并购案例充分展示了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并购交易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市场化并购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资源整合,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竞争的活跃。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或实现战略目标。
下面是一些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1. 案例一,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在2011年,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orola Mobility,这是谷歌迈出的重要一步,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获得了其在移动设备领域的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2. 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在2005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这是阿里巴巴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获得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资源,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3. 案例三,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
在2019年,迪士尼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这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例之一。
通过收购21世纪福克斯,迪士尼获得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在全球娱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4. 案例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在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这是亚马逊进军实体零售市场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全食超市,亚马逊获得了其在食品零售领域的实体门店和供应链网络,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的业务范围。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不同情景和目的。
吸收合并可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获取新的技术或专利、实现战略目标等。
然而,吸收合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整合难度、文化冲突、法律合规等。
因此,公司在进行吸收合并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合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

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以下是十个以上的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案例:1.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地产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香港一家知名地产公司。
这次收购使中国平安扩大了在香港地产市场的影响力,并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规模。
2. 腾讯收购游戏开发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国际知名的游戏开发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地位。
这个收购案为腾讯带来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和技术,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 阿里巴巴收购物流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物流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其电商生态系统。
这个收购案使阿里巴巴能够更好地掌握物流环节,提高了商品的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
4. 中国石化收购国际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数十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石油公司。
这个收购案扩大了中国石化在全球石油行业的影响力,并增加了公司的石油储备和产能。
5. 贵州茅台收购白酒企业:贵州茅台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数亿元收购了一家白酒企业。
这个收购案使贵州茅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白酒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增加了公司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
6. 中国移动收购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互联网公司,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
这个收购案为中国移动带来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技术,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7. 京东收购线下零售企业:京东集团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线下零售企业。
这个收购案使京东能够进一步拓展线下市场,提升了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8. 华为收购通信设备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收购一家通信设备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这个收购案为华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人才,提升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
9. 中信银行收购证券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证券公司。
这个收购案使中信银行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领域,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
10. 中国太平收购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十亿元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典型例子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已有近20年的实践,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资本市场贡献了大批优质资产,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篇1*ST铜城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202X年第40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ST铜城今年9月披露的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浙江富润等四家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峰建材100%股权以及铜陵上峰35.5%股份。
重组完成后,*ST铜城将“变身”为水泥企业。
据了解,此次重组拟置入*ST铜城的资产作价为22.1亿元,202X年、202X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36亿元、5.56亿元,盈利性强,在水泥行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ST铜城因202X年、202X年、202X年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202X年5月11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至今已经五年有余。
202X年1-8月公司净利润亏损237万元。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篇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议上,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ST吉药000545.SZ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获有条件通过。
根据*ST吉药此前公布的重组方案,*ST吉药将截至基准日202X年9月30日持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第二大股东金泉集团。
同时,*ST吉药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金浦集团、王小江和南京台柏投资管理咨询中心合计持有的南京钛白100%股权。
两项交易同时生效,互为前提。
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ST吉药的总股本将扩大至3.07亿股,而南京钛白的控股股东金浦集团将持有*ST吉药1.42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6.16%,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ST吉药的主营业务也将变更为钛白粉的生产和销售。
*ST吉药在202X年5月7日暂停上市,此前公司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X年度公司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70万元左右,而202X年同期,公司亏损556万元。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案例市场化并购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的并购活动。
下面将列举10个市场化并购案例,以展示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
1. 阿里巴巴收购盛大游戏:2014年,阿里巴巴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盛大游戏的70%股权。
这一并购使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在互联网娱乐领域的市场份额。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股权。
这次并购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游戏产业的领先地位。
3. 中国太平收购小天鹅:2018年,中国太平以11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小天鹅集团的控股股权。
这次并购使中国太平进一步拓展了家电产业,并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4. 中化集团收购先正达: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的全球股权。
这一并购使中化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
5. 拼多多收购微众银行:2020年,拼多多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微众银行的5%股权。
这一并购使拼多多进一步拓展了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
6.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
这次并购使美团进一步扩大了在出行领域的市场份额。
7. 百度收购91无线:2013年,百度以19.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91无线的100%股权。
这一并购使百度进一步巩固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8.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2021年,京东以100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苏宁易购的70%股权。
这一并购使京东进一步扩大了在电商行业的市场份额。
9. 华为收购荷兰NXP半导体:2017年,华为以2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荷兰NXP半导体的100%股权。
这一并购使华为在半导体领域增强了核心技术能力。
10.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1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一并购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a股重组案例

a股重组案例
a股重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合并、分立、收购、兼并等方式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实现经营战略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是10个关于a股重组的案例:
1. 中国石油重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合并,形成一个综合性能源公司,整合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宝钢集团收购武钢集团:宝钢集团通过收购武钢集团,实现了资源整合,提升了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
3.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并: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并,实现了资源整合,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整合了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资源,提升了业务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5. 海尔集团与海信集团合并:海尔集团与海信集团合并,实现了家电产业链的整合,提升了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
6. 中国平安收购太平洋保险:中国平安收购太平洋保险,扩大了保险业务规模,提升了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7. 中国国航收购东方航空:中国国航收购东方航空,整合了航空资源,提升了国际航线网络和市场份额。
8. 中国建设银行收购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收购兴业银行,实现了银行业务的整合,提升了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
9. 中国石化收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石化收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实现了能源和航天产业的融合发展。
10.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整合了银行业务和邮储网络,提升了服务能力和市场份额。
这些案例都是在a股市场中发生的重组事件,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经营战略,上市公司实现了业务的升级和发展。
这些重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格局,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相关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
———————————————————————————————— 日期:
ﻩ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一、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东航、上航两个难兄难弟实在有太多的相似点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寒流中都分别披星戴帽,而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均立足上海,放眼全国,业务上存在颇多重叠之处,重组是个双赢的选择。但实际中,由于东航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上航属于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两个属于不同娘家的国有企业最后能够走上重组之路,这与上海对局部利益的放弃和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需求是分不开的。
二、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均为上海国资委下属从事百货超商类业务上市公司,友谊股份由友谊复星和百联集团分别持有20.95%和6.31%的股份,同时发行有B股。百联股份由百联集团持有44.01%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百货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
(一)交易结构
1、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八佰伴36%股权和投资公司100%股权
2、在日常业务中,有几个优先权需要充分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差错,股东优先购买权,承租方优先购买权等。
3、2009年11月4日,发审委审核通过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5亿股A股股票事宜,2009年11月30日,重组委审核通过关于吸收合并事宜。这两次审核独立分开办理。这里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回避了,东航发行股票吸并上航,发行股份的数量已逾十人,构成公开发行A股,这种情形下是否仅由重组委审核而无需发审委审核即可发行?
三、上海医药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这个案例个人认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最复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同时涉及到H股上市的上实控股,被吸并方股东通过现金选择权的行使退出上市公司确实为一个很好的创新。
(一)交易结构
1、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换股价格按照本次重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确定。
2、友谊股份换股吸并百联股份
3、由海通证券向友谊股份异议股东提供收购请求权,向百联股份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4、1和2的股份定价根据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A股股票交易均价经除息调整后确定
5、1、2为资产重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几点关注:
1、友谊股份同时发行B股,同样B股股东也涉及现金选择权问题,由于政策的限制,持有B股的只能是非居民,境内机构不能持有B股,由海通证券的境外子公司向友谊股份B股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一)交易结构
1、东航发行股份吸并上航,上航注销法人资格,所有资产和负债人员业务均并入东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
2、双方的换股价格均按照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对接受换股的上海航空股东给予25%的风险溢价作为风险补偿。
3、方案赋予东航和上航的异议股东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供的现金选择权,包括H股和A股股东,异议股东可以按照换股价格行使现金选择权,无风险补偿。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要求:
2、原百联集团拟作为现金选择权的提供方,但由于本来百联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比较高,应该已经过30%了,如果再因提供现金选择权导致更高的持股比例,而现金选择权的提供导致增持的股份能否豁免要约,《收购管理办法》尚无明确的规定,因此改由海通证券单独提供现金选择权,避免审核上的障碍。
3、友谊股份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与东方航空类似,同样由重组委审核通过。
5、上实医药的控股股东上实控股(HK)通过行使现金选择权退出医药业务,现金选择权的提供方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受让上实控股持有的全部上实医药的股权,股权价值30.60亿元。
(二)几点关注
1、干脆上实控股直接协议转让给国盛和申能即可啊,搞神马滑头行使现金选择权?但是现金选择权的行权对象有限制吗?像你这控股股东都行使现金选择权,让人觉得有点无厘头。不过方案设计者确实挺有意思的,这么操作确实独到啊,省却挂牌,省却评估,一气呵成,这么大块肥肉,想吃的估计不少。
①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
②持续持有股票至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实施日。
4、由于国务院国资委等领导要求东航需要非公发行融资,方案采取换股吸收合并和A+H非公开发行两个项目并行操作,且相互独立,不互为条件,达到"一次停牌、同时锁价"的目标
(二)几点关注
1、上航被吸收合并的资产东航由东航通过其设立全资子公司上航有限来接收原上海航空主业资产及债权债务,并重新领域新的行政许可证照。上海有限为东航的全资子公司,这我就不理解了,为何不干脆直接采取控股合并上航的方式,反而绕了一圈却需要重新办理几乎所有的经营许可证照?难道是吸收合并有强制换股的味道但控股合并可能不能干干净净的换股,可能个别股东因这那原因不会办理换股手续?这可能也是某一个全面要约案例中的原因,在那个案例中,有部分股东就是没有接受控股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控股股东在要约收购取得90%左右的股权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公司注销后重新设立一个公司将相关资产装进去。
2、根据《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定对象以现金或者资产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后,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视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第二条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发行证券文件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对外投资的行为,不适用本办法。"本例中,上海医药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以该等资金向其同一控制下关联方购买资产,从字面上看是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因为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但实际上,上海医药的本次资产重组仅仅由重组委审核通过,未经过发审委审核程序。
2、上海医药向上药集团发行股份,上药集团将其与医药相关的主要经营性资产注入上海医药。
3、上海医药向上海上实发行股份募集资金20.00亿元,并以该等资金向上实控股购买医药资产。上实控股医药资产的评估值即为20.00亿元
4、在上述吸收合并交易环节中,赋予了上海医药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的全体股东现金选择权,现金选择权由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