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对照表

合集下载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A、0。

14 河南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20g:第一组:新乡(4 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 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 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郑州(6 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第一组:洛阳(6 个市辖区),焦作(4 个市辖区),开封(5 个市辖区),南阳(2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一组:商丘(2个市辖区),信阳(2 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 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内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驻马店,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正阳,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A。

0、15 湖北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竹溪,竹山,房县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05g:武汉(13 个市辖区),荆州(2 个市辖区),荆门襄樊(2 个市辖区),襄阳,十堰(2 个市辖区),宜昌(4 个市辖区),宜昌县,黄石(4 个市辖区),恩施,咸宁,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枝江,松滋,江陵,石首,监利,洪湖,孝感,应城,云梦,天门,仙桃,红安,安陆,潜江,嘉鱼,大冶,通山,赤壁,崇阳,通城,五峰*,京山*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强度和影响范围,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地震监测和研究工作。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描述地震的强度和危害程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指地震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值,通常用“g”表示,其中1g等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照表可以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化为地震烈度,从而更好地评估地震对人们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大量地震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总结而成的。

下面是一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的示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地震烈度(罗马数字)0.01 I0.02 I-II0.04 II0.08 II-III0.16 III0.32 III-IV0.63 IV1.25 IV-V2.50 V5.00 V-VI10.00 VI20.00 VI-VII40.00 VII80.00 VIII160.00 VIII-IX320.00 IX630.00 IX-X1250.00 X根据对照表,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1g时,地震烈度为I级,即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地震的存在。

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g时,地震烈度为I-II级,人们可能会感觉到微弱的震动。

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地震烈度也相应增加,地震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地震烈度的增加不仅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有关,还与地震的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同样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破坏。

因此,在评估地震危险性和制定地震安全标准时,除了考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量化地震强度和危害程度的手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地震的威力。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

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

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

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作者:————————————————————————————————日期: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地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

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050.05 0.1 0.15 0.2 0.3 ≥0.4 <Ⅵ Ⅵ Ⅶ Ⅶ Ⅷ Ⅷ ≥Ⅸ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

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

震级与烈度对照表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烈度表——精选推荐

地震烈度表——精选推荐

地震烈度表地震(earthquake)⼜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地震波的⼀种⾃然现象,⽬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1度:⽆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在完全静⽌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在静⽌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多数⼈,室外少数⼈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作响;5度:惊醒-室外⼤多数⼈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出现裂纹;6度:惊慌-⼈站⽴不稳,家畜外逃,器⽫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量崩塌,⽔⾯⼤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量倒塌,路基堤岸⼤段崩毁,地表产⽣很⼤变化;12度:⼭川易景-⼀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新中国成⽴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2010年04⽉21⽇:全国降半旗为⽟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树2064⼈遇难同胞默哀2010年04⽉14⽇09时25分许:青海省⽟树藏族⾃治州⽟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6.3级地震。

2010年04⽉14⽇07时49分许:青海省⽟树藏族⾃治州⽟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

2010年3⽉4⽇8时18分50秒:台湾⾼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6.7级地震。

2009年12⽉19⽇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海域发⽣6.8级地震。

2009年8⽉28⽇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治州(北纬37.6度,东经95.8度) 发⽣6.4级地震。

地震级别对照表

地震级别对照表

地震级别对照表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强度可以用地震级别来衡量。

地震级别是根据地震的震级大小来划分的,它是一个用于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地震级别对照表。

1. 震级1-2级:这种地震一般只能被地震仪器检测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地震的存在。

2. 震级3级:这种地震可以被人们感觉到,但是一般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3. 震级4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轻微的损失,如房屋的轻微震动、窗户的轻微摇晃等。

4. 震级5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房屋的轻微破坏、墙体的裂缝等。

5. 震级6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房屋的严重破坏、桥梁的倒塌等。

6. 震级7级:这种地震可以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如城市的大面积破坏、道路的塌陷等。

7. 震级8级及以上:这种地震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如城市的毁灭性破坏、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等。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地震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人们的地震意识,做好地震应对准备工作,以减少地震对人们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地震预警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

地震峰值加速度与烈度对照表地Array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输入下,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将有不同的振动位移反应,这种反应的时程曲线是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叫谱取对应于不同固有周期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最大值作为纵座标,取所对应的固有的周期为横座标,由此绘成曲线,供抗震设计中选用在设计周期下的相应振动幅值。

所谓地震反应谱,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于地震的作用,建筑物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人们把不同周期下建筑物反应值的大小画成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反应谱。

一般来说,随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的曲线;速度反应谱比较恒定;而加速度的反应谱则大体为下降的曲线。

一般说来,设计的直接依据是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周期很短时有一个上升段(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一般不在这一区段),当建筑物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出现峰值时的周期与场地的类型有关:I类场地约为0.1~0.2s;Ⅱ类场地约为0.3~0.4s;Ⅲ类场地约为0.5~0.6s;Ⅳ类场地约为0.7~1.0s;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性。

一般来说,随建筑物周期延长,地震作用减小。

衡量地震作用强烈程度目前常用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作为标志,它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时的基础输人最大加速度,其单位为重力加速度g(9.81m/s)或Gal(gal=10mm/s),大体上,7度相当于最大加速度为l00Gal,8度相当于200Gal,9度相当于400Gal。

在地震时,结构因振动面产生惯性力,使建筑物产生内力,振动建筑物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地震力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与刚度有关。

在同等的烈度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的重量越大,受到地震力也越大,因此减小结构自重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抗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