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句的基本类型
句子复习二(造句仿句复句修改病句)

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动作。 • 3、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 4、因果关系: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
结论或结果。 • 5、选择关系: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 6、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 • 7、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 8、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例题一
• 1、模仿例句的写法,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原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 比句。表达你对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的深情。
•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青岛不息的浪涛; 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画笔来描绘青岛迷人的景色 ; •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用诗句来表达青岛无限的深情 。
我都爱看。 2.我和杨小博约定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3.灿烂的阳光淡淡地照耀着大地。 4.他在外语学院工作,会说三、四国英语。 5.花园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黄菊花。 6.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7.东方明珠电视塔、万里长城、南京长江大桥都是 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8.他的家乡是北京人。
考 点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对一些顺序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
梳 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顺序错乱的句子,往往叙述
理 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我们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
排列。
返回目录 返回栏目导航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
考点 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 梳 顺序进行排列。
(完整版)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实词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的资料一、拼音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
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 Beijing”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1、笔画与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4)(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含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年级语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五年级语⽂怎样读懂⼀篇课⽂ 学⽣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及时到位。
对课⽂内容进⾏充分的预习,便于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课堂学习中有质效地领略知识的重要性。
⼩编整理了五年级语⽂怎样读懂⼀篇课⽂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五年级语⽂怎样读懂⼀篇课⽂ 在我们的⽣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法,认识思考、⼯作劳动、体育运动、⽣活起居也讲究⽅法。
学习是⼿脑并⽤,⾝⼼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法。
法国⽣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天赋的才能,⽽拙劣的⽅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古⼈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
”⼤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个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Y(⽅法正确)+Z(不说空话)。
这⾥也强调了使⽤正确⽅法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科教⽂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存》⼀书中指出:未来的⽂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是不会学习的⼈。
因此,我们从⼩就应该培养⾃⼰成为能运⽤学习⽅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
⽽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
①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②理解句⼦,特别是反映⼈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句⼦。
③认识结构,即给课⽂分段和概括段落⼤意。
④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认识中⼼,即弄明⽩课⽂的中⼼思想是什么。
⑥体味技法,即⽂章的写作特点。
5种分段法: a、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分段。
b、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分段。
c、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分段。
d、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分段。
e、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章结构去给课⽂分段。
概括课⽂的段落⼤意: 主要抓住段中说的是"谁"或"什么",再分析其"怎么样"、"是什么"或"⼲什么",去归纳段落⼤意。
复句新授

• 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并列复句) (2)学习既要有一股钻劲,又要有一股巧劲。(并列复句) (转折复句) (3)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5)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选择复句) (6)要是到了夏天,那座高山上的积雪就会融化。 (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 (7)我们即使再盖一间库房,也装不下这些稻谷。 (递进复句) (8)说实在的,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也不想去搞懂它。 (9)既然他处处为集体着想,就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因果复句) • (10)多一点翻译的技能还在其次,更主要的,还是受一点美英华文化的熏 陶。 (递进复句) • (11)他宁可少睡些,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选择复句) • (12)你要是踩着那些窝儿下去,到17米的地方就会发现井壁的一旁有一条 隧道。 (假设复句) • • • •
• 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 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了 一层。例如: 1.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 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 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很受欢迎,况且还污染 环境!
(2)递进复句常用关联词
• • • • • • • 不但(不仅)……而且…… 不但(不仅)……还…… 更 而且 并且 甚至 况且
复句的类型(6)假设复句
• 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 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 结果。例如: 1. 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 远学不会思考。 2.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 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 血沸腾。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句段(要点)归类

语文基础知识:句段(要点)归类一、句子的构成句子是由词或者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它至少需要具备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需要陈述的对象,表示“谁”或者“什么”,为主语部分;后一部分是需要陈述的内容,表示“是什么”、“做什么”或者“怎么样”,为谓语部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行为、动作的后面增加行为、动作的对象,为宾语部分。
这些被称为句子的“主干”。
为了使句子能够表达得更具体,往往在句子的“主干”中增加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则被称为句子的“枝叶”。
按其结构可将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1、单句:指不可以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常见的结构类型及例句如下:①主谓式:今天的天气特别寒冷。
②双宾式:张丽送给我一本童话书。
③连动式:他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
④兼语式:班长叫我们赶快进教室。
⑤主谓宾式:小弟弟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⑥非主谓式:(一)禁止吸烟! (二)嘿! (三)好漂亮的衣服呀!2、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所组成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例句如下:①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由两个单句组成)②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
(由三个单句组成句子的几种类型)二、句子的几种类型1、常见的单句2、简单的复句三、句子的变换1、变换原则:句式之间在互换时,不得改变句子原意或随便在句子中增减一些词语。
2、变换要点:变换类型及变换的具体方法见下表说明:四、句子的缩写缩句就是把句子的辅助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等)全部或者大部分都去掉,只保留“主干”部分。
即保留主干,去掉枝叶,以便更好地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原则是:不得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缩句举例:五、句子的扩写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限制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扩句的原则是:句中不管加上多少修饰、限制成分,都不得改变句子的结构,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复句的基本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⒈并列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
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
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关系的复句。
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⒋递进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
前一
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
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复句的分类与关联词语的分类基本相同,你可以进一步学习怎样用关联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