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单句和复句
03复句-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原卷版)

初中语法知识精讲与专练之——复句【知识讲解】(一)复句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初中汉语语法教案复句

初中汉语语法教案复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2.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
3. 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法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句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2. 复句的基本类型:(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相互独立,可以用“和、或、但、然而”等连词连接。
(2)递进复句:分句之间有程度、范围、数量等方面的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而且、还、也”等连词连接。
(3)选择复句:分句之间有选择关系,可以用“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许”等连词连接。
(4)转折复句:分句之间有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然而、却”等连词连接。
(5)因果复句: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因而、于是”等连词连接。
(6)条件复句:分句之间有条件关系,可以用“如果、假如、倘若、要是”等连词连接。
3. 复句的运用:(1)正确使用连词:根据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进行连接。
(2)保持句子结构清晰:尽量使句子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杂糅。
(3)注意语意连贯:确保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表达完整的意思。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不同部分,从而引出复句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复句的定义和基本类型,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每组根据给定的句子类型,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复句。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句子中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进行连接。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段含有复句的文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复句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复句进行表达。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于复句的掌握情况。
初中句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句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简单句1. 一般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称为一般句。
例如:小明唱歌。
2. 完全倒装句:谓语动词提前,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过桥来看我,多高兴啊!二、并列句1.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的句子称为并列句。
例如: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还是出去玩了。
2. 竖结构句:两个并列分句的主语和谓语都省略,只使用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例如:早晚要下雨,你别出去。
三、复合句1. 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叫做定语从句。
例如:我喜欢的那本书是《西游记》。
2.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句子叫做状语从句。
例如:我到家后,又做作业。
3. 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担任名词成分的从句。
例如:他说他不会来了。
四、虚拟语气句1. 条件句:表示假设情况的句子。
例如:如果我有钱,我就买一辆汽车。
2. 希望句:表示一种希望或愿望。
例如: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五、比喻句1. 直接比喻:通过“像”、“如”等词或词组表示比较的句子。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
2. 隐喻: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或修辞手法展开的比喻句。
例如:他的笑容是春风拂面。
六、省略句1. 主谓结构省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省略主语或者谓语。
例如:明天去不去?2. 完整句省略:省略一个完整句子,让上下文逻辑关系更紧密。
例如:你说的对。
七、倒装句1. 部分倒装句:谓语动词提前,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上来一位小姑娘。
2. 完全倒装句:谓语动词提前,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西天发白,暮色渐浓。
八、排比句1. 词语排比:同一句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作为修饰成分的句子。
例如:他聪明、勤劳、乐于助人。
2. 句子排比: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句子结构和语法成分的句子。
例如:风轻轻吹,水轻轻流,夜轻轻深。
以上是初中句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掌握这些句式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句式知识,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也叫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1、句子的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一、)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初级中学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复句类型》课件 (共20张PPT)

并 举
合用
既A,也(又)B,又(也)A,又(也)
B 有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一 方面B 一边A,一边A 一会儿A,一会儿
B
单用 合用 单用
也 又 还 同时 同样 另外 不是A,而是B 是A,不是B 而,而是
例:①绿既是美好的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 志。 ②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是应该统一的,也 是可以统一的。 ③我不是要人装傻,而是要人一片天真。 ④她的眼睛里已经不再迷蒙着浑浊的眼泪, 而是流动着明澈的秋水。
1、复句不一定长,单句不一定短。 例句: 你去,我就去。
(复句)
他知道天动学说从亚里士多德建立以 来已经有一千几百万年的历史,又有教会 的保护,如果发表跟天动学说根本对立的 地动学说,一定会遇到种种非难和攻击。
(单句)
2、关联词语并不是复句专用,关联词 可用于单句表示强调。
(1)只有杨新,才对代销店与施工队的关系感 兴趣。 (2)即使过往的大雁那迷人的歌声,也不会扰 乱他们古朴宁静的心。 (3)无论文臣武将,都不得接近。
5、转折复句(p28)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后面分句是说话
人所要表达的正意。
例:①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②天气虽然这么冷,但是我身上还在出汗呢。
常用关联词语: “虽然(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 “然而” “却”
6、因果复句 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例:①因为你的工作不称职,所以习是 无止境的。
(4)只有在铲除愚昧和丑恶的杂草之后,科学 之树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 包含的分句组成。
1、分句:是类似于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即互不作句子成分(都有相 对完整的意思)——与单句的区别。
初中语文语法系列之复句类型PPT课件

典型错误类型
在转折复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 “滥用转折连词”、“转折连词使用 不当”、“前后分句缺乏逻辑联系” 等。
错误纠正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可以采取不同 的纠正方法,如“删除不必要的转折 连词”、“更换合适的转折连词”、 “调整前后分句的顺序或增加必要的 说明”等。
04
条件复句
条件关系及其表达
“由于...因此...”等。
因果关系的逻辑顺序
03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能颠倒。
因果连词使用技巧
01
02
03
正确选择因果连词
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逻辑关 系选择适当的因果连词, 如“因此”、“因而”、 “所以”等。
连词的位置
因果连词一般放在后一分 句的开头,表示后一分句 是前一分句的结果。
避免滥用
不要滥用因果连词,以免 使句子变得啰嗦、重复。
复句的特点包括:分句间互不为结构成分,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复句的分句具有 相对独立性,分句之间互有联系,这是复句的关联特征。
复句分类方法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 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
大类。
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 ,无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内各分 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
句有偏句。
注意连词位置
搭配使用
目的连词可以与其他关联词语搭配使 用,如“为了……而”、“为了……起 见”等,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目的连词一般放在后一分句的句首, 有时也可放在前一分句的句末。
典型错误分析与纠正
误用连词
将目的连词误用为其他类型的连词,如将“为了”误用为 “因为”。
缺失连词
在表达目的关系时,未使用目的连词,导致句子逻辑关系 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单句和复句
单句
1、单句
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主谓句的具体类型有很多种,我
们这里只研究比较常见的主谓宾式和主谓式)
例:我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谓宾式) 他[非常]健康。(主谓式)
(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谓式)
注:主谓宾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这样,后面才有可能带宾语;主谓式的句子
中的谓语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但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
例;飞机! 站住! 哦! 呜!(我们这里不做研究)
结构复杂的单句的分析:
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句子就简单;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个或
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它和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
例:1、(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了”。
巩固练习:用符号标出各种句子成分
1、 严肃地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
2、 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
想、旧习惯坚决斗争的勇气。
复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
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
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
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
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
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
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
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
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
2
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
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
“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
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
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
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
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
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
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
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
(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
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
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
“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
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
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
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
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
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
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
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3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
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
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例子2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
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
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
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例子3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
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
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
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
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
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
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