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___肺痿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 肺痿

中医内科学 肺痿

痿久悲 。,则
可气 肺消 络, 失悲 充忧 为日
病因病机
• 1.基本病机
• 基本病机有上焦虚热、肺中虚冷及邪壅阻肺,其中肺津不足贯穿疾病发展 的始终。
• 2.病位
• 病位在肺,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脾肾关系密切。
• 3.病性
•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包括气虚阴虚津伤,标实以痰瘀阻络为主。
肺痿病因病机演示图
的转归亦作了探讨。
• 4.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肺痿门》明确提出该病分为热在上焦和肺中虚冷, 在治疗上概要为虚寒可用生姜甘草汤、甘草汤;虚热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 白虎加人参汤。
• 5.清.叶天士《叶选医衡》亦有“患此必十死八九,最为难治”的论述。
范围
西医学中的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属 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浮数、滑数
鉴别诊断
肺痨
• 肺痨是由于痨虫入侵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主症 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与肺痿以吐涎沫 为主症有别,但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
肺痈、肺痿、肺痨对比
分类 主证 病机
肺痈
肺痿
肺痨
咳则胸痛,吐痰腥臭, 甚则咳吐脓血
咳吐浊唾涎沫
咳嗽、咯血、潮热、 盗汗、身体逐渐消瘦
肺痿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张珊珊
定义:
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其 他肺系疾病(如久咳、久喘等)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后, 耗伤肺气、灼伤肺津,致使肺虚,津气亏损失于濡养, 导致肺叶痿弱不用而得,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历史沿革:
• 1.肺痿病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 2.晋·葛洪《时后备急方》治肺痿有四方,总以益气温阳、滋阴润燥为法。 • 3.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明确“邪实”在肺痿发病中的作用,对该病

中内讲稿-肺痿

中内讲稿-肺痿

第八节肺痿定义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释义肺痿,又名肺萎。

清尤在泾曰:“痿,萎也。

如草木之枯而不荣”。

(《金贵要略心典》)。

说明肺痿,肺叶痿弱是主要特征。

历史沿革1.肺痿,首见于张仲景《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病位——肺,是肺自身之病病因——外感热邪,肺叶为邪热熏灼所致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呼吸喘促2.隋·巢元方重申肺痿之因系“伤于风邪”,“劳役大汗之后,或经大下而亡津液”。

预后:肺痿见“欲咳而不能咳,唾干沫而小便不利者,难治”。

治疗:应用气功导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门》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二类,治疗分虚寒以生姜甘草汤,虚热以炙甘草汤治,并同时用针灸、气功治疗。

4.王涛《外台秘要·咳嗽门》、《证治准绳·诸气门》、《外科正宗·肺痈论》均认为肺痿为肺系病久咳不愈引起。

5.清张璐玉《张氏医通·肺痿》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风热”七个方面。

脂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

6.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对肺痿的用药宜忌作了补充:宜——养肺、养气、养血、清金、降火;忌——升散、辛燥、温热范围慢性肺实质性病变——肺纤维化,肺不张(肺萎陷)、肺硬化等病因病机一、病因1.久病损肺咳嗽、肺痨、肺痈、消渴、热病→日久不愈→耗伤阴津→虚热内生→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润养→日渐枯萎大病久病、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虚热肺痿日久→肺气日耗,渐伤阳气→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化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萎 2.误治津伤误治—滥用汗、吐、下→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肺痿二、病机1.基本病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枯萎2.病理性质有寒、热之分(肺燥津伤、肺气虚冷)(1)虚热肺痿——本脏自病所转归;或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①热在上焦→耗伤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肺失清肃→脾胃上输之津液转从热化→煎熬而成涎沫脾胃阴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肺叶枯萎→肺痿(2)虚寒肺痿——①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气虚导致津亏②阴伤及阳,气不化津→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布散脾胃上输之津液→反聚为涎沫肺失治节→“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于约束→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3.病位——在肺,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脾气亏虚→不能生化、布散津液胃阴耗伤→胃津不能上输养肺→土不生金→肺燥津枯,肺失濡养久病及肾→肾气不足,气不化津;肾阴亏耗,肺失濡养→肺痿4.转归预后肺痿属于内伤虚证——病情较重——迁延难愈治疗正确,调理适宜——病情稳定改善——带病延年,或可治愈治疗不当,调摄失当——病情恶化——以至不治张口短气,喉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预后不良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主症——咳吐浊唾涎沫:唾呈细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或竞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2.兼症——面色恍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3.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二、相关检查1.X线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观察病变程度、范围,明确病因。

中医内科学——肺痿

中医内科学——肺痿
大发汗后,因复下之,则亡津液,而小便反利者,此为上 虚不能制于下也。虚邪中于肺,肺痿之病也。
欲咳而不能,唾浊涎沫,此为肺痿之病也。
历史沿革
《千金要方》
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两类,认为“肺痿 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
还提出虚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虚热肺痿可用炙 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历史沿革
——预后不良
预防调护
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咳喘等肺部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转变 慎起居,生活规律,视气候随时增减衣服 安心养病,不可急躁, 注意耐寒锻炼,适应气候变化 戒烟 饮食宜甘淡,忌寒凉油腻 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
THANKS
2021
肺痿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定义
肺痿是以咳吐浊唾 涎沫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病症 多由其他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 耗伤肺气、灼伤肺津,致使肺虚,津气亏 损失于濡养,导致肺叶萎弱不用而得,为 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历史沿革
《金匮要略》
该书最早将肺痿列为专篇,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 因、病机、辨证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病因

痰热久咳 耗伤阴津



大病久病 耗伤阳气
误治伤津
津气严重耗伤
阴肺 损失 及濡 阳养
肺叶枯痿
病因


邪从口 入里
伤津

鼻而入 犯肺
耗气









内伤七情
脏腑 气机逆乱
劫伤肺络 之气
病机
01
津气亏损
02
肺失濡养
病因
本脏自病 失治误治 他脏之病
虚热肺痿
病机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报告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报告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进一 步加强研究与实践,以提高肺 痿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 量。
中医在治疗肺痿方面具有独特 的优势和经验。未来可以进一 步推广中医治疗肺痿的方法, 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病机
肺痿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肺燥津 枯,肺叶失养,逐渐萎弱不用。其病 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02
肺痿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咳嗽
咳嗽频繁,痰少或无痰,或痰中带血。
气短
活动后气短,甚至静息时也有气短感。
乏力
全身乏力,易疲倦。
舌脉异常
舌质淡红或紫暗,脉细涩。
诊断标准
病史
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 或反复肺部感染史。
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乏 力等症状持续存在。
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 音,或伴有杵状指(趾
)。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 肺部病变,如肺不张、
肺纤维化等。
鉴别诊断
肺胀
肺胀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表现为肺部胀满、气短,而肺痿则无肺部胀满感。
肺痈
肺痈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咳吐大量脓痰,而肺痿则无高热、胸痛 等症状,咳痰量少或无痰。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探讨肺痿的发病机制
开展多学科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
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推广中医治疗肺痿的方法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肺痿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 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其 具体机制,为治疗提供更有针 对性的方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涉及 到多个学科领域,如中医、西 医、生物学等。未来可以开展 多学科交叉研究,从不同角度 深入探讨肺痿的病因、病理机 制和治疗方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必背心得趣速笔记忆歌诀顺口溜打印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必背心得趣速笔记忆歌诀顺口溜打印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证治歌诀本文经过博采众长而归纳总结的,是基于《2017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部分)》的中医内科学部分而编排的。

我认为本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口诀烂熟于心,中医内科学笔试部分可以得到80%以上的分值。

努力吧!加油吧!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一、肺系病症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香,气虚参苏阴蕤汤。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寒拗热菊风燥桑,痰湿二三痰火清,肝火白黛阴参麦。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包青风子虚固本,肺脾六君肾水地。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痰桑浊陈气痹五,肺虚生补肾虚匮,正虚喘脱附送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肺系病证-肺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肺系病证-肺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肺系病证-肺痿一、A11、治疗肺痿之肾虚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麻黄升麻汤B、甘草干姜汤C、清燥救肺汤D、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E、麦门冬汤2、肺痿的治疗原则是A、疏风解表B、温肺化饮C、补肺生津D、纳气定喘E、止咳化痰3、肺痿上热下寒证的治疗方剂是A、清金化痰汤B、麻黄升麻汤C、小青龙汤D、泻白散E、麦门冬汤4、不属于肺痿虚热证的症状是A、气急喘促B、午后潮热C、皮毛干燥D、舌质淡E、舌红而干5、治疗肺痿虚寒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七味都气丸B、麦门冬汤C、麻黄升麻汤D、甘草干姜汤E、清燥救肺汤6、下列关于肺痿治疗的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重视调理肝肾B、以补肺生津为原则C、不可妄投燥热,以免助火伤津D、忌苦寒滋腻碍胃E、慎用祛痰峻剂7、肺痿的病位在肺,与( )密切相关A、脾、心、肾B、脾、胃、肾C、脾、肝、肾D、脾、肾E、脾、胃8、肺痿的特征性症状是A、咳大量脓血痰B、胸胁饱满,咳唾引痛C、咳吐浊唾涎沫、气短D、胸部膨满,憋闷如塞E、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二、A21、王某,男性,75岁。

反复咳喘30年多。

现症: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

其治疗应首选( )A、麻黄升麻汤B、生姜甘草汤C、清燥救肺汤D、七味都气丸E、麦门冬汤三、B1、A.竹茹、竹叶B.天花粉、川贝母C.沙参、玉竹D.地黄、当归E.银柴胡、地骨皮<1> 、肺痿虚热证,出现虚烦、呕逆者,应加用A B C D E<2> 、肺痿虚热证,出现津伤甚者,应加用A B C D E2、A.咳吐涎沫,咽干,下利泄泻,形寒肢凉B.咳吐涎沫,短气,呼多吸少,动辄尤甚C.咳吐黏稠涎沫,口渴咽燥,午后潮热,皮毛干枯D.咳吐涎沫,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唇面青紫E.咳吐清稀涎沫,形寒,小便频数或遗尿<1> 、肺痿虚寒证的特点是A B C D E<2> 、肺痿虚热证的特点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肺痿之肾虚血瘀证证候主症:咯吐涎沫,喘促短气,呼多吸少,动辄尤甚,唇面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虚而涩。

中医知识:肺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中医知识:肺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中医知识:肺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本病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发展而成。

其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凡西医学中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硬变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辩证论治。

病因病机1.久病损肺如痰热久嗽,热灼津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

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肺气日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

2.误治津伤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

本病发病机理总缘于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

因津伤肺燥,燥盛则干,肺叶弱而不用则痿。

病理性质有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之分。

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①虚热肺痿: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

②虚寒肺痿: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或阴伤及阳,气不化津以致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不用。

其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治疗原则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虚热证,治当清热生津,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

治疗时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中内03——肺痿、肺痨

中内03——肺痿、肺痨

中内03——肺痿、肺痨轮考点每日推送研习中青竹基考点肺痿1、概念【肺痿】:指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或肺阴耗伤所致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患。

2、治疗原则总则:补肺生津[虚热→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治疗时应该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

3、病证转归[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4、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虚热、虚寒。

2.证治分类【注】a.柴胡疏肝散:胸痹[气滞心胸];胃痛[肝气犯胃];腹痛[肝郁气滞];胁痛[肝郁气滞];黄疸[消退后—肝脾不调/归芍六君子汤];积证[气滞血阻+失笑散];鼓胀[气滞湿阻+胃苓汤];郁证[肝气郁结];阳痿[肝郁气滞]。

b.麦门冬汤:呕吐[胃阴不足];肺痿[虚热+清燥救肺汤]。

肺痨1、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2、病证鉴别[肺痨&虚劳]3、治疗原则①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2011.166]②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证者,则当同时兼顾。

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③《医学正传·劳极》提出“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的两大治则。

4、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①辨病变脏器②辨病理性质。

2.证治分类☆月百秦保参补天——在第一百个月圆之夜,秦国要保住千年人参用来补天,耗费了大量的劳[痨]力。

【注】参苓白术散:肺痨[气阴耗伤/保真汤]、痿证[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肥胖[脾虚不运+防己黄芪汤]。

测试真青竹题真题集(点击选项查看答案)1、2011N60A 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咳声不扬,口渴咽燥。

午后潮热,舌红而干,脉虚数,应选用的方剂A清金化痰汤合桑杏汤B桔梗杏仁煎合泻白散C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D加味桔梗汤合桑白皮汤真题解析【答案解析】C肺痿-虚热证临床表现:咳吐浊唾,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病理性质有虚热、虚寒之分。
• 热在上焦,津枯则肺燥,清肃之令不行
• 脾阴胃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 • 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
肺虚津伤——虚热肺痿
• 阴伤及阳,气不化津,
肺失濡养——虚寒肺痿
肺痿病因病机示意图
肺燥伤津
肺痨久咳 热病伤津 他病误治
热在上焦 虚热
重亡津液
久病之后 肺气虚冷
性质 实
症状
咳剧、胸痛、吐脓 血痰、有腥臭味。
肺痿 热在上焦 肺叶枯痿不 虚 肺中虚冷 用
咳轻,胸不痛,吐 浊唾涎沫,而无腥 臭味。
• 2、肺痿与肺痨的鉴别
• 肺痨主证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等 与肺痿有别。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重 证。
• 三、相关检查
• (一)X线检查 可观察病变程度和范围, 且常可查出病变的某些原因。
• 5、常用药: • 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
甘缓补中; • 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 • 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 • 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
降逆。
• 6、加减:
• 如火盛,出现虚烦、咳呛、呕逆者,则 去大枣,加竹茹、竹叶清热和胃降逆; 如咳吐浊痰口干欲饮,则可加天花粉、 知母、川贝母清热化痰;
• 二.治疗原则 • 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 虚热证—生津清热以润其枯; • 虚寒证—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 治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
肾。
• 三、证治分类 • (一)虚热证 • 1、症状: • 主症: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或咳
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嘎, • 兼证: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
• (二)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肺痿门》将肺痿分为热在上 焦及肺中虚冷二类。
• 认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并提出治疗虚 寒肺痿可用生姜甘草汤(即生姜、甘草、人参大枣)、甘草 汤(即甘草一味);虚热肺痿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 (三)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 常与相关疾病合并叙述。
五味子,另吞蛤蚧粉。
肺痿辩证论治简表
证型
虚 热证
虚寒证
病 机 肺燥津伤
肺气虚冷
咯痰 咯吐浊唾涎沫,质较粘稠或带血。 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
症 咳嗽 咳声不扬或音嘎
不咳或少咳
呼吸 气急喘促 其它 潮热,消瘦,皮毛干。 状
渴 舌脉 治法 主方
口渴咽燥 舌红而干,脉虚数。 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虚热肺痿
内伤久咳 伤阳气 喘哮频发 久延阴伤及阳
肺中冷 虚寒
肺津肺气亏损 肺叶干枯萎弱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一)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唾呈细 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 或竟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 (二)常伴有面色 白或青苍,形体瘦削, 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
形体消瘦,皮毛干枯。 • 舌脉:舌红而干,脉虚数。
• 2、证机概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肺 失肃降。
• 3、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 4、主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 咽喉干燥不利,咯痰粘浊不爽。后方养阴 润燥,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 咳痰少,咽痒气逆。
• 4、主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 方则以补脾助肺,益气生津为主。
• 5、常用药: • 甘草、干姜—温肺脾; • 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
气生津。
• 6、加减: • 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加煨益智; • 肾虚不能纳气,喘息、短气者可配钟乳石、
• (三)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 二、病证鉴别
• 1、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 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而肺痈以 咳则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 主证。虽然多为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 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 痿。
肺痿、肺痈类证鉴别表
病名 病因 肺痈 风热舍肺
蕴结不解
病机
热壅血瘀, 成痈化脓。
• (二)肺功能检查 反映肺脏功能的状况, 动态观察肺功能对诊断、疗效评价、病情 进展和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三)其它如肺核素扫描、支气管肺泡灌 洗、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原发病 的鉴别。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主要辨虚热虚寒。 • 虚热—易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 • 虚寒—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 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肺津;
• 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退蒸。
• (二)虚寒证 • 1、症状: • 主症: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
短气不足以息。 • 兼症: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
便数,或遗尿。 • 舌脉:舌质淡,脉虚弱。
• 2、证机概要: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 反为涎。
• 3、治法:温肺益气。
肺系病证 第八节 肺痿
【概说】
• 一、概念
•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 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以释其义。
• 二、沿革
• (一)《金匮要略》列有专篇,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 病机、辨证均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一)久病损肺 1、肺虚热
痰热久嗽 肺痨病久 肺痈余毒未清 热壅上焦,消灼肺津 消渴津液耗伤 热病之后
• 2、肺虚寒
大病久病 内伤久咳 冷哮不愈 肺虚有寒,气不化津 肺虚久喘
• 二、病机
• (一)发病机理总属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
• 以上诸因,致肺脏虚损,津气耗伤,津伤则燥,燥盛则干,肺 叶弱而不用则萎。清·喻嘉言《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总 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于是肺 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
• 提示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成为肺痿的 可能。
• (四)清·张璐提出治疗要点。
• 在《张氏医通·肺痿》将肺痿的治疗概括为:“缓而图之, 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等七 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
• 三、讨论范围
• 凡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 硬变、肺不张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 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