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新人教选修
选修四第四章导学案doc

班级姓名第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学习目标】1. 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基础知识】一.原电池1.原电池定义将直接转变成的装置。
2.原电池原理(1)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实验4—1】教材P71实验现象:①有盐桥时电流计指针偏移。
②锌片溶解。
③铜片增重。
④取出盐桥后,电流计指针回到零点。
(2)锌半电池锌原子失电子,被氧化。
锌为负极,即电子流出极,电极反应式为。
(3)铜半电池Cu2+从铜片上得电子,被还原为铜。
铜为正极,即电子流入极,电极反应式为。
注意:①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②盐桥的作用A.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
B.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
【思考题1】所有化学反应的化学能均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吗?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反应(1)电极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通常是不活泼金属或石墨材料电极。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通常是活泼金属一端。
(2)电极反应正极:。
负极:。
4.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思考题2】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一定是负极吗?(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负极。
(4)根据发生的反应来判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6.原电池形成的条件(1)电极材料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与石墨构成两极或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等)。
(2)两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形成闭合回路(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7.原电池的基本类型(1)负极参与反应的原电池活泼金属作电极构成原电池,被腐蚀的金属为负极,如:Cu—Zn原电池。
高三复习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导学案无答案-word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4-1、原电池【学习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课前回顾】《全优课堂》P55-56原电池原理 (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电子流向、能量转化)] 【课堂学案】 实验探究【题型例析】例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aq) + Cu(s)=Cu 2+(aq) + 2Ag(s)设计的盐桥原电池如下图1所示,试回答:(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1)电解质溶液:M 是 ,N 是 ;(2)Y 电极发生 反应;X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
(3)盐桥(琼脂-饱和KCl 溶液)中的K + 移向 溶液。
(4)若电池工作时共转移了0.1mol 电子,则正极的质量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g (不变时不用填) (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Ag-108) 例2.《全优课堂》P58-典例1 【课堂训练】教材P73页习题1-6题 【跟踪训练】电流表盐桥(M 溶液) (N 溶液)电流表盐桥图1训练Ⅰ:《全优课堂》P60:课堂巩固(1-6题) 训练Ⅱ(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08广东)用铜片、银片、Cu(NO 3)2溶液、AgNO 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 3的U 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 ++e - =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 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把铜片和铁片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 .把等质量同颗粒大小的粗锌和纯锌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粗锌放出H 2的速率快C .镀锡铁表面有划损时,铁很快应会被氧化腐蚀,而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则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D .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3.将X 、Y 、Z 、W 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X 、Y 相连时,X 为负极;Z 、W 相连时,电流由W 流向Z ;X 、Z 相连时,Z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 、Y 相连时,W 极发生氧化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案选修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能够根据要求设计原电池。
1.构成条件(1)具有两个错误!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合适的错误!电解质溶液。
(3)形成错误!闭合回路(外电路用导线相连或两电极互相接触并将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或使用盐桥)。
(4)能自发地发生错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续表电子流向流出流入反应类型错误!氧化反应错误!还原反应错误!Zn—2e—===Zn电极反应式Cu2++2e—===Cu2+总反应式错误!Zn+Cu2+===Zn2++Cu盐桥内盛放的是什么物质?其作用是什么?提示:盐桥内通常装有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离子在盐桥中能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并维持两个半池区的电荷守恒,可使电流持续传导。
另外使用盐桥将两个半电池完全隔开,使副反应减至最小程度,可以获得单纯的电极反应,便于分析放电过程,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原电池的设计从理论上讲,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际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外电路负极(还原性较强的物质)错误!正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2)内电路将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定向移动。
(3)闭合回路特别提示:电子只在外电路移动,不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 极上有气泡产生。
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出a是负极,b是正极,因此,金属活动性a>b。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例证: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通常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原理:锌与置换出的铜及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使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3)设计原电池以Cu+2AgNO3===Cu(NO3)2+2Ag为依据,设计一个原电池。
2020版高中化学第4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原电池目标与素养: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宏观辨识与变化观念)2.会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3.了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一、原电池工作原理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其反应实质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装置与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极名称Zn电极—负极Cu电极—正极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电子流向流出流入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Cu2++2e-===Cu总反应式Zn+Cu2+===Zn2++Cu(1)成分: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2)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负极区,K+移向正极区。
微点拨:盐桥作用:①通过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使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导。
②将两个半电池完全隔开,使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可以获得单纯的电极反应,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提高原电池效率。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二、原电池的设计1.原电池的组成: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如锌铜原电池是锌半电池和铜半电池通过盐桥连接。
2.原电池设计关键 (1)外电路负极(还原性较强的物质)――→e-导线正极(较稳定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2)内电路将两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使阴、阳离子做定向移动。
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自发的放热反应均可设计原电池反应。
( )(2)原电池反应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在不同区域同时进行。
( ) (3)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正极区域,使正极区溶液呈电中性。
( ) (4)Fe —CuSO 4(aq)—Cu 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Fe -3e -===Fe 3+。
( ) [答案] (1)× (2)√ (3)× (4)×2.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 B .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 .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 .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 [答案] C 3.有下列装置A BC D其中是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04章电化学基础专题4.1原电池导学案新人教选修41126328.doc

4-1 原电池【学习目标】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熟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会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3.学会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自主预习】一.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2.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
其本质是原理的应用。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1.知识回顾—以 Cu-Zn-硫酸铜原电池为例,如右图锌片:极,_________ 电子,发生________ 反应。
铜片:极,_________ 电子,发生________ 反应。
外电路:电子从极流入极内电路:________向负极移动,______ 向正极移动思考:如果用以上装置作电源,能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吗?怎样进行改进?2.探究活动—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阅读课本P71页有关【实验4-1】的论述,结合图4-1,和上述“题1”的Cu-Zn原电池装置对照,实验装置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填写下表:【思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教材P72)【结论】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再以适当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可以获得电流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2)有溶液;(3)形成回路;(4)能自发地发生反应。
四.原电池的设计方法—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进行原电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1、根据电池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以2Ag+(aq) + Cu(s) == Cu2+(aq) + 2Ag(s)为例。
把以上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从而确定电极反应。
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2.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
一般电池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往往以负极反应为依据确定电极材料,这里选用为负极。
正极与负极之间只有产生电势差,电子才能定向移动,所以正极和负极一般不用同一种材料,且正极材料的活动性比Ag弱,多采用惰性电极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导学案

ZnCu×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原理;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重、难点】:原电池原理【学习过程】一、原电池组成及结构1、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讨论: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3、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时: Zn 电极是____(填“正”或 “负”)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 电极是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该反应是 反应。
4、小结: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思考】:1.理论上应看到只在铜片上有大量气泡,而实际上锌片上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实验发现该装置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为什么?3.如何设计实验来避免和克服1和2中的问题呢?解决办法:如右图所示●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即(有或无)电流通过电路。
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说明(有或无)电流通过。
【思考】:改进后的原电池有哪些优点?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盐桥的使用突破了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的思维模式,使氧化剂和还原剂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
(2)将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堵住管口即可.【练习】:利用Zn+2Ag+===Zn2++ Ag设计盐桥原电池小结:设计原电池的思路【巩固练习】【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基础达标】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工作时总是负极溶解,正极上有物质析出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2.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6H2O===3Mg(OH)2↓+2NH3↑D.NaCl+AgNO3===NaNO3+AgCl↓3.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为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4.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
化学选修4 电化学基础导学案

化学选修4 电化学基础导学案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原理;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基础知识预备:1、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
其本质是原理的应用。
2、判断下列装置为原电池的是:镁铜稀H 2SO 4 稀H 2SO 4 稀H 2SO 4稀H 2SO 4 稀H 2SO 4 稀H 2SO 4 NaOH溶液E F G小结:构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是: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图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规律,小结:①负极产生阳离子或消耗阴离子,〉产生阴离子或消耗阳离子②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在电极反应式两边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化学电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21学年)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化学电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化学电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北票市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化学电源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化学电源[考纲解读] 1。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1.碱性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总反应式:Zn+2MnO2+2H2O===2MnO(OH)+Zn(OH)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银电池--一次电池负极反应:Zn+2OH--2e-===ZnO+H2O;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是________,正极材料是________。
(1)放电时的反应①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2)充电时的反应①阴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阳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酸性和碱性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电池[考纲解读]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考点一原电池1.概念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由Zn沿导线流向Cu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3.原电池构成条件(1)两个______________的电极。
(2)将电极插入________________中。
(3)用导线连接电极构成__________。
(4)能自发进行的____________。
4.正、负极判断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1)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2)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3)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
(4)原电池电极的“正”极与“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程序1.“加减法”书写电极反应式(1)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
(2)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
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则水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且O2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则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O2生成水。
(3)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
若已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例1】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
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
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铝空气海水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桥原电池的专题突破1.盐桥的组成和作用(1)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2)盐桥的作用: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2.单池原电池和盐桥原电池的对比图1和图2两装置的相同点:正负极、电极反应、总反应、反应现象。
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总反应:Zn+Cu2+===Cu+Zn2+不同点:图1中Zn在CuSO4溶液中直接接触Cu2+,会有一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又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装置的温度会升高。
图2中Zn和CuSO4溶液在两个池子中,Zn与Cu2+不直接接触,不存在Zn与Cu2+直接反应的过程,所以仅是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电流稳定,且持续时间长。
关键点:盐桥原电池中,还原剂在负极区,而氧化剂在正极区。
【例3】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负极反应:2H++2e-===H2↑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例4】已知反应AsO3-4+2I-+2H+AsO3-3+I2+H2O是可逆反应。
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Ⅱ.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 NaOH溶液结果发现电流表指针均发生偏转。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操作中指针为什么发生偏转?(2)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相反?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之。
(3)(Ⅰ)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Ⅱ)操作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烧杯溶液(填“A”或“B”)。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是用于制取、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如表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XY Z A 食盐、浓硫酸 HCl 碱石灰 B CaO 、浓氨水 NH 3 无水CaCl 2 C Cu 、浓硝酸 NO 2 碱石灰 D电石、食盐水C 2H 2含溴水的棉花A .AB .BC .CD .D2.含铬(227Cr O)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NH 4)2SO 4·6H 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 FeO·Fe y Cr x O 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 .处理废水中的物质的量为2nxmol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 D .在FeO· Fe y Cr x O 3中,3x =y3. “拟晶”(quasicrystal)是一种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
Al 65Cu 23Fe 12是二十世纪发现的几百种拟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
下列有关这种拟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法确定Al 65Cu 23Fe 12中三种金属的化合价B .Al 65Cu 23Fe 12的硬度小于金属铁C .Al 65Cu 23Fe 12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D .1 mol Al 65Cu 23Fe 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65 mol 电子4.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错误的是A .加热③时,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又变红色,体现SO 2的漂白性B .加热②时,溶液红色变浅,可证明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 .加热①时,上部汇集了NH 4Cl 固体,此现象与碘升华实验现象相似D .三个“封管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不全是...可逆反应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6.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 A .Al -Al 2O 3-Al(OH)3-NaAlO 2 B .N 2-NH 3-NO 2-HNO 3 C .Cu -CuO -Cu(OH)2-CuSO 4 D .Na -Na 2O 2-Na 2CO 3-NaOH7.有关海水提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水晒盐后的卤水是提溴原料 B .可以利用氯气氧化溴离子 C .可用高温水蒸气将溴从溶液中吹出 D .吹出的溴蒸气冷凝后得到纯溴8.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47.87是丰度最高的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 .钛原子的M 层上共有10个电子C .从价电子构型看,钛属于某主族元素D.22为钛原子的质量数9.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小Al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 溶液可以用Ba(OH)2溶液来代替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C.溶液b 中只含有NaCl D.向溶液a和沉淀a中滴加盐酸都要过量10.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 与NH4Cl 的反应C.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D.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供氧剂。
W、X、Y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常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Z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B.化合物Y2X2和YZX都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C.原子半径大小:W>X;简单离子半径:Y<ZD.W与X能形成多种化合物,都能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发生反应12.没有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3+和淀粉检验I-B.氯水和CCl4检验Br-C.新制Cu(OH)2、加热检验醛基D.硝酸和AgNO3溶液检验Cl-13.关于常温下pH=2 的草酸(H2C2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溶液中含H+为0.02molB.c(H+)=2c(C2O42-)+c(HC2O4-)+c(OH-)C.加水稀释,草酸的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D.加入等体积pH=2 的盐酸,溶液酸性减小1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gCl2溶于足量水中,Cl-的数量为N AB.46g乙醇中含有共价键的数量为7N AC.25℃时,1LpH=2的H2SO4溶液中含H+的总数为0.02N AD.标准状况下,2.24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素异形体B.H2与T2互为同位素C.甲醇与乙二醇互为同系物D.乙酸乙酯与丁酸互为同分异构体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