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节选(含答案解析)
新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中考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沈从文两人在竹子编成的筏上,沿了河流向下游滑去,混过了四个水面哨卡,在离目的地只差将近五里时,竹筏傍在一些水苇泥泽的河边上,滞住了。
罗易,××的部队通信联络人,在黑暗里轻轻的声音带一点儿嘶哑,辱骂着他的年轻伙伴:“怎么回事,平平,你见鬼了!把事情当游戏,想在这儿搁下,让人家从堤上用枪子来打靶,打穿我们的胸膛吗?”那一个并不作声,先是蹲着,这时站起来了。
“搁浅了,什么东西掯住了。
”从声音上听来这人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照理这一片竹筏是不应当掯在这里的。
罗易带点焦躁埋怨他的年轻同伴:“还有五里,真是见鬼!应当明白,这是危险的地方,人家随时把电筒一照,就坏事的!”那个永远不知恐怖不知忧愁的年轻人,一面默默地听取这种埋怨,一面从腰间取下手枪子弹盒,卷起裤管预备下水去看看。
河水并不深,却有很深的污泥,拔脚时十分费力。
“呀,见鬼,这里就真有个鬼!”“怎么的?”“一个家伙,有意捣我们的乱。
被石磨缚着沉到这水里!”竹筏能转动,却不能流动。
时间不许两人从容打算。
“从旱路走,翻过坳,我们才可以在天明以前赶到。
”“从旱路走,不小心,我们就又得被魔鬼在我们脖子上悬一副石磨。
”两人从一个泥滩上走了许久,才走进了一片泽地,小径四围都是苇子,放心了一点。
进苇林后他们只觉得脚下十分滑泽,十分潮湿,且有一股令人欲呕的气味,越走气味越难闻。
“一定在这路上又躺了一个,小心一点,不要为这家伙绊倒。
”“我忘记摸摸我们筏底那一个身上了,或者是我们的伙计!”“不是我们的,你以为是谁的?”“我知道第七十四号文件是缝在领子上的,十三号藏在一支卷烟里。
还有那个……”“小心一点,我们还在人家笼子里,不然也会烂在这里的。
留心你的脚下。
”“等一等,我算定这是我们第七十四号的同志,我要过去摸摸他,只一分钟,半分钟。
”这伙伴不管那头目如何不高兴,仍然躬着腰迎着气味所在的方向,奋勇地向深密的苇林钻去,还不过三分钟,就又转身回来了。
沈从文《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沈从文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
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
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
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
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溯,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
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自土中茁起。
辰河是沅水支流,在辰溪县城北岸和沅水汇流。
吕家坪离辰溪县约一百四十里,算得是辰河中部一个腰站。
既然是个小小水码头,情形也就和其他码头差不多,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用船装运下行,煤油、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多得把船只停靠在这个地方上“覆查税”。
既有省里委派来的收税官吏在此落脚,上下行船只停泊多,因此村镇相当大,市面相当繁荣。
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但隔河临近数里,几个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吕家坪所有,竟仿佛对之毫无影响。
人情风俗都简直不相同。
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
萝卜溪是吕家坪附近一个较富足的村子。
萝卜溪人以种瓜种菜种橘子为业,村中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园,就中橘园既广大,家道又殷实,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应分得数滕长顺。
滕长顺原来同本地许多人一样,年青时两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饭。
因为年纪青,手脚灵便,对待主顾又诚实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发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来掌舵把子,再后来且作了大船主。
成家讨媳妇,两夫妇强健麻俐的四只手不断的作,积下的钱便越来越多。
这个人于是记起两句老话:“人要落脚,树要生根。
”两夫妇商量了一阵,又问卜打卦了几回,才决心在萝卜溪落脚,买了一块橘园,一栋房子。
2019年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阅读答案word版本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阅读答案篇一:鸭窠围的夜教学课题:鸭窠围的夜(沈从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散文集《湘行散记》的基本情况。
2、体悟文章作者在平凡人生事相中发掘诗意、保持生活原生态的叙写方式。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旨及文章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特色。
2、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生命感喟。
教学难点:文章对生活原生态的叙写和诗意的美学追求。
教学方法:讨论讲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篇二:201X年浙江省中考语文高真全新模拟卷1(详细答案、分层评价)201X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全新高真模拟试题1(详细答案、分层评价)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青春是一种令人羡mù ① 的资本。
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座wēi ② 峨的高山;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片肥沃的土地;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凭着洋yì ③ 的热情,你可以áo ④ 游无边的汪洋大海。
1.慕、巍、溢、遨2.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1)山光悦鸟性,▲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李白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4)赵翼在《论诗》中表达“各个时代都有其创作引领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这一观点的句子是(6)201X年4月,在中国女排处于低谷时,“铁榔头”郎平再次担任主教练,真可谓“ ▲ ,▲ ”。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填写)2. (10分) (1) 潭影空人心(2)日暮乡关何处是(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5)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名著阅读(6分)(1)简要说说“骆驼祥子”这一叫法的来由。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阅读答案-沈从文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阅读答案-沈从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阅读答案-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沈从文我独自坐到这只小船上,已过了十天。
2024届小说专题训练沈从文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一一沈从文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枫木坳①沈从文到了河坎上眺望对河,虽相隔将近一里路,夭夭眼睛好,却看得出枫木坳上祠堂前边小旗杆下,有几个过路人坐在石条凳上歇憩。
几天来枫树叶子被霜熟透了,落去了好些,坳上便见得疏朗朗的。
夭夭看不真老水手人在何处,猜详他必然在那里和过路人谈天。
她想叫一叫,看老水手是否听得到,因此锐声叫“满满”。
叫了五六声,还得不到回答。
夭夭心不悦服,又把喉呢拖长,叫了四五声“满满”,这一来,果然被坳上枫木树下的老水手听到了,踉踉跄跄从小路走下河边来,站在一个乌黑大石墩子上,招呼夭夭。
人隔一条河,不到半里路宽,水面传送声音远,两边大声说话听得清清楚楚。
老水手嘶着个喉咙大叫夭夭。
夭夭说:“满满,我叫了你半天你怎么老不理我?”“我还以为河边扇把鸟雀儿叫!你怎不上青溪坪赶场?我以为你早走了。
”“早走了?爹不让我去。
我说:'不让我去我要哭的!'爹爹说:'你要哭,好,一个人到河坎边去哭,好哭个尽兴。
'我就到河边来了。
”“真哭够了吗?”“蒸的不够煮的够:为什么我要哭,我说来玩的。
”“太平溪老爷杨金亭,送了我两大口袋油板栗,一个一个有鸡蛋大,挂在屋楼口边风干了半个月,味道又香又甜,快来帮我个忙,把它吃掉。
”夭夭说:“那好极了,我来帮你忙吃掉它。
待一会儿我就来。
”夭夭返身就走。
母亲却叫住了她。
“夭夭,带点橘子送满满吧。
堂屋里有大半要顶好的,你自己背去。
”河边水杨柳叶子黄布龙冬,已快脱光了,小小枝干红赤赤光溜溜的,十分好看,夭夭借刀削砍了一大把水杨柳细枝,预备编篮子和鸟笼。
溪口流水比往日分外清,水底沙子全是细碎金屑,在阳光下烁烁放光,玛瑙石和蚌壳,在水中沙土上尤其好看。
有几个村中小孩子,在水中搬鹅卵石砌堤坝堵水玩,夭夭见猎心喜,也脱了袜子下溪里去端水,和小孩子一样,从沙砾中挑选石子蚌壳。
将近坳上时,只见老水手正躬着腰,用个长竹苕帚打扫祠堂前面的落叶。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文中画线句必须重读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文中画线词“紫色的阴影”如何理解【答案】(1)必须重读的字是“亲”。
强调了“我”一家与于勒有血缘关系。
(2)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解析】【分析】(1)反复阅读,结合文中“我”这个形象,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从而判断必须强调的“亲”字。
(2)叙事文体中的景物描写作用用有,设置情节环境、烘托气氛、衬托人物、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题。
在文中找到具体的描写内容作相应的分析。
首先要点明这是景物描写,然后根据故事情节内容从衬托人物这个角度理解其作用。
2.附加题(10分)【甲】祥子开门见山的问她看见个A没有,她不晓得。
祥子把A的模样形容了番,她想起来了:“有,有这么个人!年纪不大,好露出几个白牙,对,我们都管她叫小嫩肉。
”她在哪屋里呢?”祥子的眼忽然睁得带着杀气。
“她?早完了!”“白面口袋”向外一指,“吊死在树林里了!”“怎么?”“小嫩肉到这儿以后,人缘很好。
她可是有点受不了,身子挺单薄。
有一天,掌灯的时候,我还记得真真的,因为我同着两三个娘们正在门口坐着呢。
名著导读《湘行散记》解读与对应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湘行散记》解读与对应训练考点:1. 《湘行散记》知识点2. 《湘行散记》——作者、篇名、景物特点3. 《湘行散记》《朝花夕拾》——表述正误判断4. 《湘行散记》——名著与配图对应5. 沈从文《湘行散记》——人物判断6. 沈从文《湘行散记》之《老伴》——词语的含义和妙处7. 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人物判断8. 《湘行散记》——填空【考点研究】一、《湘行散记》知识点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湖南凤凰人。
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活动于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3年闯入北京,1924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
1929年,他任上海中国公学讲师,后又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
1937年前,他出版了20多部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4 年,他完成了《边城》,这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39年至1947年他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他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81年,沈从文出版了历时15年创作完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创作背景《湘行书简》由一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记》的母本。
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
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
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
《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
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材料到创作的极好范例。
主题概括1.《湘行散记》是文化的散文,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涉及了湘西地区的地域文化,但并非只作纯客观的介绍,而是从中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评价和鲜明的审美感情,以及心灵体验。
202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练习题——《西游记》【含答案】

202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练习题——《西游记》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创作(人名)的《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的“妖精”是_______________,选段所描绘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
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1)上文中的“那人”是_______________,他在这里展示的是自己的拿手本领_______________。
(2)“真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派来捉拿“那人”的。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_______________。
”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节选)
沈从文
①天既放晴后,小船快要到目的地时,坐在船舱中一角,瞻望澄碧无尽的长流,使我发生无限感慨。
十六年以前,河岸两旁黛色大石头上,依然是在这样晴朗冬天里,有野莺与画眉鸟从山中竹簧里飞出来,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地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又方始一齐向竹林中飞去。
十六年来竹林里的鸟雀,那份从容处,犹如往日一个样子,水面划船人愚蠢朴质勇敢耐劳处,也还相去不远。
但这个民族,在这一堆长长日子里,为内战、毒物、饥馑、水灾,如何向堕落与灭亡大路走去。
一切人生活习慣,又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失去了它原来的纯朴型范,形成一种难于设想的模式!
②小船到达我水行的终点浦市地方时,约在下午四点钟左右。
这个经过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多年的码头,三十年前是这个地方繁华达到顶点的时代。
十六年前地方业已大大衰落,那时节沿河长街的油坊,尚常有三两千新油篓晒在太阳下,沿河七个用青石作成的码头,有一平还停泊了结实高大四橹五舱运油船。
此外船只多从下游运来淮盐、布匹、花纱,以及川黔边区所需的洋广杂货。
川黔边境由旱路运来的朱砂、水银、苧麻、五倍子,莫不在此交货转载。
木材浮江而下时,常常半个河面皆是那种大木筏。
本地市面则出炮仗,出印花布,出肥人,出肥猪。
河面既异常宽平,码头又特别干净整齐,虽从那些大商号里,寺庙里,都可见出这个商埠在日趋于衰颓,然而一个旅行者来到此地时,一切规模总仍然可得到一个极其动人的印象!街市尽头河下游为一长潭,河上游为一小滩。
每当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摇船人泊船近岸,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的歌声!
③如今小船到了这个地方后,看看沿河各码头,早已破烂不堪。
小船泊定的一个码头,一共有十二只船,除了有一只船载运了方柱形毛铁,一只船载辰溪烟煤,正在那里发签起货外,其它船只似乎已停泊了多日,无货可载。
有七只船还在小桅上或竹篙上,悬了一个用竹缆编成的圆圈,作为“此船出卖”的标志。
④小船上掌艄水手同拦头水手全上岸去了,只留下小水手守船,我想乘天气还不曾断
黑,到长街上去看看这一切衰败了的地方,是不是商店中还能有个把肥胖子。
一到街口却碰着了那两个水手,正同个骨瘦如柴的长人在一个商店门前相骂。
问问旁人是什么事情,方知道这长子原来是个屠户,争吵的原因只是对于所买的货物分量轻重有所争持。
看到他们那么气急败坏大声吵骂无个了结,我就不再走过去了。
⑤下船时,我一个人坐在那小小船只空舱里让黄昏来临,心中只想着一件古怪事情:“浦市地方屠户也那么瘦了,是谁的责任?希望到这个地面上,还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驾驭钢铁征服自然,这责任应当归谁?”一时自然不会得到任何结论。
177.请依据上文填写下面表格的空缺处(每处只能填写四个字)。
178.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十六年以前,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依然是在这样晴朗冬天里,有野莺与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簧里飞出来,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地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又方始一齐向竹林中飞去。
(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木材浮江而下时,常常
..半个河面是那种大木筏。
(加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79.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80.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77.示例:破烂不堪示例:无货可载
178.示例:①将野莺与画眉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码头静谧安详,表现野莺与画眉鸟悠然自得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十六年前辰河的美好景致的怀念、赞美之情。
示例:②“常常”是经常、多次的意思,通过写半个河面是那种大木筏,强调了码头昔日的繁荣热闹,货物极多。
179.示例:运用环境描写,描述了日薄西山时码头繁忙的情景,突出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反衬今天码头的衰败没落,以美景衬哀情,在表达对故乡人事风景留恋赞叹的同时,更流露出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和乡土悲悯情怀。
180.示例:①通过辰河码头今昔对比,流露出对今日码头没落衰败的伤感;②“浦市地方屠户也那么瘦了,是谁的责任”,包含着作者对人们生活穷困人们的同情与悲悯;③同时含蓄地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湘西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以及这种丑陋对人性的侵蚀,骨瘦如柴的屠户与两个水手因为货物的分量轻重而相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信消失;④又表达了作者对湘西未来的前途命运充满着希望的情感。
作者“希望到这个地面上,还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驾驭钢铁征服自然”。
【解析】
17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提取。
根据表格提示,找到写码头如今的环境和本地市面的语段,摘录四字短语即可。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如今小船到了这个地方后,看看沿河各码头,早已破烂不堪。
”提取“破烂不堪”;第二空根据第③段“如今小船到了这个地方后,看看沿河各码头,……其它船只似乎已停泊了多日,无货可载。
”提取“无货可载”。
178.①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十六年以前,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依然是在这样晴朗冬天里,有野莺与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簧里飞出来,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地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又方始一齐向竹林中飞去。
”运用拟人手法,写野莺与画眉鸟,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地啭唱悦耳的曲子,赋予野莺与画眉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环境的安适美好,悠然自得,表达作者对十六年以前河岸两旁美景的喜爱赞美。
②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常常”指时常,经常。
表示行
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副词,用来修饰“半个河面是那种大木筏”强调突出码头交货转载,忙碌热闹的场面。
179.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黄昏、落日、余晖”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这样缓缓流淌的生动景致,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的山水长卷。
面对湘西这样一个纷纭、变迁的社会,沈从文于字里行间抒写着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下文写码头的没落,以乐景衬哀情,流露出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和乡土悲悯情怀。
唯美的风景与深沉的忧思交织在一起,留给读者长久的回味与思考。
180.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浦市地方屠户也那么瘦了,是谁的责任?”从前文看,动乱的时代,衰颓的经济,堕落的人心,使湘西健康朴素的人性已发生变异,昔日繁华热闹的码头变成这样,表达对人们生活穷困人们的同情;对码头衰败的伤感;对现状的担忧;“希望到这个地面上,还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驾驭钢铁征服自然,这责任应当归谁?”表达作者期待改变现状,对码头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