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加批注带解析和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加批注带解析和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带解析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豪们的茶缘①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饮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

②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鲁迅在《喝茶》中写道:“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但鲁迅最后还是回归他的本色,说:“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

”③林语堂先生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

他常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他在《谈茶与友谊》中写到,茶有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境界里去。

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

林先生还说,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所以茶的享受还是与露的芬芳发生联系的。

④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

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

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

⑤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

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胡子宏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

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绣眼与芙蓉赵丽宏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黑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

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

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

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乌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橘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

它的呜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

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

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

它们用不同的呜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儿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

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

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

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

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

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

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

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

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

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1)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1)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实验①一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

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芬克城的著名医生。

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

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实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实验?”③“在格芬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死人重新活起来。

这种实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

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

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

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_______ 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

他们同人们____________ ,_______ 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⑤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

首先是那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实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

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

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

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

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

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

”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

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

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

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

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张小萌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

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

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

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

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

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

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心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

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嫰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仲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

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祝师基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

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

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

”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

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

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

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

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

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

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

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

果然,色香味俱佳。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

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

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养鸭丰子恺①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

但畜生倒有八口:一狗,两猫,两鸽和两鸭。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②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

来由是这样的:一吟买了一对小鸭回来。

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

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粱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

、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

、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

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

全家人都起来,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③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

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

新屋旁有篱笆围着,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

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

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

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

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

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

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

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

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

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呜,“嘎嘎”之声,竟日不绝。

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

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她“毕竟是禽兽”。

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

④雌鸭一连三四日“嘎嘎”地哀鸣,东张西望地寻觅。

后来也就沉静了,但样子很异常,时时俯在地上叩头,同时“咯咯”地叫。

邻人周婆婆来,看见了,说它是需要雄鸭。

我们托周婆婆做媒,过几天,周婆婆果然提了一只雄鸭来,身材同它一样大小。

雄鸭一到地上,立刻跟着雌鸭悠然而去,直到屋后篱角,花荫深处盘桓了。

他们好像是旧相识的。

⑤这一对鸭就是我所喜欢的畜生。

我喜欢他们,不仅为了上述的一段哀史,大半也是为了鸭这种动物的性行。

许多人说,鸭步行的态度太难看。

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

狗走起路来皇皇如也,好像去赶公事;猫走起路来偷偷摸摸,好像去干暗杀,这才是真难看。

但我之所以喜欢鸭子,主要是为了它们的廉耻。

人去喂食的时候,鸭一定远远地避开。

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地走近来吃。

正在吃的时候,倘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一定立刻舍食而去,绝不留恋。

虽然鸭子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不食嗟来”之志。

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

喂食的时候,人还没到,狗已摇头摆尾地先到,而且把头向空盆里乱钻。

所以倒下去的食物往往都倒在狗头上。

猫是上桌子的畜生,其贪吃更可怕。

不管是灶头上,柜子里,乘人不备,到处偷吃。

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从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

一旦抢到了美味的食物,若有人追打,便发出一种吼声,其声的凶狠,可以使人想象老虎或雷电。

凡此种种丑态我们的鸭子全然没有。

鸭子,即使人们忘了喂食,仍是摇摇摆摆地自得其乐。

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有删改)(1)第①段写“但畜生倒有八口”,作者为什么使用量词“口”,而不用“只”?(2)结合划线的一组同义词,赏析下列句子。

①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②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

(3)第⑤段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猫和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章结尾说“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联系全文概括文中的鸭子的可爱之处。

【答案】(1)“口”作为量词时,可以形容人,而“只”不可以。

这里作者说“但畜生倒有八口”是因为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家人,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胸怀。

(2)“尽日”和“竟日”意思是整天,从早到晚。

①句突出了鸭子在池塘游泳时悠闲自在的样子,体现了鸭子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以及作者对鸭子的喜爱。

②句突出了雄鸭被害后,雌鸭焦虑、慌张、痛楚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鸭子的怜悯之情。

(3)写猫和狗,主要是和鸭子形成对比。

用猫狗的走路姿态衬托鸭子走路的天真自然;用猫狗的贪食丑态衬托鸭子不贪食、知廉耻的形象。

作者写猫和狗其实也是写人,以动物性观照人生,表达了作者对如猫狗般不知廉耻之人的鄙视,以及对如鸭子般质朴、知廉耻之人的赞赏。

(4)①雄鸭被害后,雌鸭痛楚不安的表现表明鸭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②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天真自然,有一种“滑稽美”;③鸭子知“廉耻”,有“不食嗟来”之志;④即使人们忘了喂食,鸭子仍摇摇摆摆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口”是用来形容人的量词,用来形容动物,体现了动物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家人。

“只”一般用来形容动物,不如“口”亲切,从“口”字可以看出作者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胸怀。

(2)“尽日”和“竟日”的意思是整天,从早到晚。

①句写鸭子整天在池塘游泳,悠闲自在,体现了鸭子给作者带来的乐趣,②句写雄鸭被害后,雌鸭整天哀鸣,突出了鸭子的焦虑、慌张、痛楚。

(3)由文中写猫狗的句子“狗走起路……这才是真难看”“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从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可看出作者对猫狗的嫌弃,猫狗的丑态与鸭子的可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对鸭子的赞美。

(4)文中第⑤段写“我喜欢他们,不仅为了上述的一段哀史,大半也是为了鸭这种动物的性行”,从上文和下文中找出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由第③段中雄鸭被害后,雌鸭痛楚不安的表现可知鸭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天真自然,有一种“滑稽美”;第⑤段,通过和猫狗的对比,体现了鸭子的天真自然、知廉耻。

故答案为:⑴“口”作为量词时,可以形容人,而“只”不可以。

这里作者说“但畜生倒有八口”是因为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家人,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胸怀;⑵“尽日”和“竟日”意思是整天,从早到晚。

①句突出了鸭子在池塘游泳时悠闲自在的样子,体现了鸭子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以及作者对鸭子的喜爱。

②句突出了雄鸭被害后,雌鸭焦虑、慌张、痛楚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鸭子的怜悯之情;⑶写猫和狗,主要是和鸭子形成对比。

用猫狗的走路姿态衬托鸭子走路的天真自然;用猫狗的贪食丑态衬托鸭子不贪食、知廉耻的形象。

作者写猫和狗其实也是写人,以动物性观照人生,表达了作者对如猫狗般不知廉耻之人的鄙视,以及对如鸭子般质朴、知廉耻之人的赞赏;⑷①雄鸭被害后,雌鸭痛楚不安的表现表明鸭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②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天真自然,有一种“滑稽美”;③鸭子知“廉耻”,有“不食嗟来”之志;④即使人们忘了喂食,鸭子仍摇摇摆摆自得其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结合内容即可作答;⑵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理解对比写作手法的作用,在结合文章内容即可作答;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主旨和内容的理解。

选定关键段落的关键句即可做出解答,注意答案的简洁性。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的法律三问“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机器人?”索菲亚回答:“你不必担心我们机器人,你们人类又怎么知道自己就是人类呢?”去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成为全球首位被赋予法律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当前,科学技术巨大进步推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

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给法律制度带来哪些挑战?现行法治体系又该如何调整和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知识产权?“微明的灯影里,我知道她的可爱的土壤,使我的心灵成为俘虏了……”这段诗句的创作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而是人工智能产品“微软小冰”。

2017年5月“微软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它的出版带来一个新问题——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知识产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认为,根据现行法律,知识产权成果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成果”,人工智能并不能成为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权利主体。

”但是,如果将‘人工智能’创造活动类同于科学研究的‘电脑’,即把人工智能生成物视为通过人工智能创造的智慧成果,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物又确实具备‘知识产权作品’的某些属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定性。

”曹新明表示,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主要有“工具”和“虚拟人”两种观点。

“工具”即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的创造物和权利客体;“虚拟人”是法律给人工智能设定一部分“人”的属性,赋予其能够享有一些权利的法律主体资格。

“即便承认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知识产权,其权利归属也是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曹新明认为,如果将人工智能视为“工具”,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可归属于设计开发者,或者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以及多个权利人共有。

如果将人工智能视为“虚拟人”,则可以把人工智能生成物看作民法意义上的“孳息”,比如将人工智能视为“母鸡”,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物就是“母鸡”下的“蛋”,“蛋”自然归“母鸡”所有者拥有。

此外,创造人工智能生成物,往往会通过一些程序进行“深度学习”,其中可能收集、储存大量的他人已享有的知识产权信息,这就可能构成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害。

曹新明认为,在这种涉嫌构成侵害知识产权的情形下,究竟应当由谁承担责任,也是一个新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司法者吗?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2016年12月,名为“睿法官”的北京法院智能研判系统上线,为法官提供办案规范和量刑分析等精准信息,用大数据推进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的统一;2017年5月,全国首个“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在上海诞生,在对上海几万份刑事案件的卷宗、文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后,已具备初步的证据信息抓取、校验和逻辑分析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司法者得到类似案件的全部先例以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裁判规则,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负累、促进准确适用法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综合,人工智能在促进司法者依法、全面、规范收集和审查证据,统一司法尺度,助力司法公正等方面,的确大有可为。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替代司法者,实现独立断案?显然不可以。

人工智能只是实现司法正义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看来,如果过分依靠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判决、根据大数据矫正法律决定的偏差等,难免形成审判主体的多重结构,事实上形成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数据处理商等主体和司法者共执司法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