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治疗的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第一章引言创面修复科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健康和美观的学科,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旨在修复和恢复人体的创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美丽外貌的追求,创面修复科学在医学、美容和整形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现状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创面修复方法主要依赖自然愈合和简单的手术技术。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效创面修复方法被开发出来。

例如,皮肤移植、皮瓣移植和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创面修复效果更加理想。

此外,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目前创面修复科学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创面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其次,创面修复方法的效果和耐久性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和研究。

此外,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还受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技术推广的限制。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创面修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方向未来,创面修复科学将朝着更加精准、个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首先,基于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的创面修复方法将得到更多应用。

通过精确编辑人体基因,使创面修复更加符合个体特点和需求。

其次,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应用将提高创面修复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恢复。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虚拟现实和远程医疗等。

第四章创面修复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创面修复科学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和美丽,提升生活质量。

创面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修复受伤或畸形的部位,使人们重获自信和幸福。

其次,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医学和美容行业的进步。

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慢性创面临床防治的现状与思考

慢性创面临床防治的现状与思考

慢性创面临床防治的现状与思考廖文强,詹剑华,罗锦花,许志俊,黄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南昌330006)摘要:慢性创面不仅危害个人心身健康,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会消耗社会医疗资源,其形成因素多而复杂,常见类型为创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代谢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缺血性溃疡等.临床防治需注重整体观念,改善创面局部环境,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去除病因,改善营养和代谢,选择适合创面愈合的外用药,同时加强临床防治的网络建设,建立临床防治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基因疗法、干细胞移植、内镜技术等新技术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慢性创面;溃疡;创面修复;临床防治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21)02-0083-07DOI:10.13764/ki.lcsy.2021.02.025Pres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Clinical 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Chroncc WoundsLIAO Wen-qiang,ZHAN Jian-hua,LUO Jin-hua,XU Zhi-jun,HUANG Kai(Department of Burn 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06,China)ABSTRACT:Chronic wounds not only harm pers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increase family economic burden,but also consume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There are many complex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ronic wounds.The common types of chronic wounds include traumatic ulcer, compression ulcer,metabolic ulcer,venous ulcer,ischemic ulcer,and so on.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houldpaya t entiontotheovera l concept,localenvironmentalimprovement,internal andexternaltreatment,integrated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etiologicalremoval,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amelioration,and selection of external drugs suitable for wound healing.Further-more,thenetworkconstructionofclinicalpreventionandtreatmentshouldbestrengthenedand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should be established.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gene therap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endoscopy ar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chronic wounds;ulcer;wound repair;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慢性创面又称慢性伤口,伤口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无法按照正常愈合的三期进行,而是进入持续的病理性炎症状态,这些创面经过1个月以上正规治疗仍不能愈合甚至无法愈合,这可能与糖尿病、感染、缺血等特定病因有关.一般情况下,正规治疗1个月以上创面不能缩小一半,就可以称为慢性创面[13].慢性创面具有发病率高、疾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过程复杂、治疗费用贵、复发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对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就慢性创面的特点、危害、临床防治现状、临床防治及其创新性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慢性创面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慢性创面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分类1.1流行病学特点相关文献⑷报道,发达国家慢性创面发生率为收稿日期:20200612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1BBG70061)作者简介:廖文强(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慢性创面及烧伤感染的研究.通信作者:詹剑华,教授,主任医师,E-mail:*****************.2%左右,糖尿病足、压迫性溃疡及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外科住院患者中慢性创面患者占1.5%〜3.0%,其中创伤创面、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列为慢性创面的前3位. 1.2临床分类慢性创面形成的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见5大类型:创伤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代谢性溃疡、静脉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其它还有感染性溃疡、恶性溃疡、神经性溃疡以及放射性溃疡等类型归.1.2.1创伤性溃疡指因动物咬伤、严重烧伤、外伤骨折、化学腐蚀伤等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病变基础上发生的溃疡.创伤性溃疡由于组织损伤严重,出现血管、肌腱、肌肉、骨质等重要组织裸露,常伴有严重感染导致创面修复困难[7].1.2.2压迫性溃疡(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软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形成的皮肤溃疡.在枕骨、骶尾骨等骨突部位易发生,与体位密切相关.软组织溃疡深浅不一,可分为四期,I期(红斑期):局部受压皮肤完整,具有不褪色红斑,2d内解除受压部位压力症状消失.I期(水疱期):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受损,局部有水泡,表皮脱落形成溃疡;皿期:受压部位浅表皮肤坏死,呈黑痂状,甚至可见皮下脂肪;期:表皮及皮下组织均可能坏死,可深达肌肉及骨质,往往伴有大量渗液、恶臭.1.2.3代谢性溃疡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足部溃疡.糖尿病足是指由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神经异常、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坏疽、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导致截肢致残⑷.有文献9报道,1/6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截肢人数占截肢总人数的28.2%,是非创伤性截肢人数的33.8%,具有一期愈合率低、小截肢率高等特征.1.2.4静脉性溃疡由于静脉瓣功能不全导致静脉压升高,进而下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局部组织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障碍等病理改变,最终形成创面溃疡[10],多见于下肢.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有瘙痒感、皮肤色素沉着,溃疡创面形态多样,创面深浅不一、大小不等,创面周围皮肤变硬[11].1.2.5缺血性溃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最后组织坏死形成溃疡[12].患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干燥、苍白或发绀,抬高患肢时疼痛加剧,下垂时疼痛缓解,遇冷时疼痛可加重,夜间痛明显.溃疡创面基底苍白、深浅不一,可深及肌腱或骨骼.1.2.6感染性溃疡由细菌、真菌、结核杆菌等感染形成的溃疡.细菌性感染溃疡表现为红肿热痛,创面加重后出现皮肤质地变硬,后变软形成脓液,皮肤破溃形成溃疡。

2024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1.1 背景创面修复药物市场是医疗领域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美容的追求,创面修复药物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创面修复药物是指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创面的药物,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和修复,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目的本文旨在对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投资者、医药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2. 市场规模分析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规模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X%。

3. 竞争格局分析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主要参与者。

以下是市场上几个重要的创面修复药物企业:3.1 企业A企业A是市场上的领军企业,其占据了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该企业以其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势地位。

3.2 企业B企业B是市场上的一家新兴企业,虽然目前份额较小,但其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备受认可。

预计未来该企业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3.3 企业C企业C是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传统厂商之一。

尽管在技术创新方面较为保守,企业C凭借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仍能在市场上保持一定优势。

4. 消费者需求分析4.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创面。

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为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4.2 对美容的追求除了医疗需求外,对美容的追求也是推动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在手术后使用创面修复药物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美化。

5.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5.1 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创新技术在创面修复药物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2024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伤或手术后的创面修复变得越来越重要。

创面修复药物作为创面修复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市场规模、主要产品以及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整个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价值达到了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继续保持增长。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创面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人们对外科手术和创伤修复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主要产品创面修复药物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生物膜、胶原蛋白制剂、生长因子制剂等。

1.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可以盖住创面的特殊材料,有助于创面愈合。

生物膜主要由细胞外基质和纤维蛋白等组成,能够提供创面所需的结构支持和生长环境。

2.胶原蛋白制剂:胶原蛋白制剂是一种来源于动物的蛋白质产品,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和再生。

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创面修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3.生长因子制剂:生长因子制剂是一类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再生的蛋白质。

这些制剂可以通过刺激创面周围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加速创面的愈合和修复过程。

发展趋势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在未来几年里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且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创面修复药物的技术不断创新。

新型的药物和材料不仅在创面修复效果上更加出色,而且在使用方便性和成本效益上也有所提升。

2.多学科合作:创面修复药物市场越来越注重多学科的合作。

医生、药剂师、研究人员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创面修复药物,并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家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竞争激烈,致力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结论创面修复药物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并且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

慢性伤口综合处理的医护实践(汇报)

慢性伤口综合处理的医护实践(汇报)
麻省总医院在病房开展的“院前-院中-院后”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 每天管床医生、护理专家、康复理疗师、责任护士共同参与,商讨 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延续服务要点,切实落实好医疗 护理措施,以获得良好的结局。
探索新型的医护一体化伤口合作模式: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首,广东省华侨医院、中大 肿瘤医院等模式。 国内医护合作模式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医护小组协同化(疾病诊疗/共同查房/病人管理/术前讨论等) 2、优化门急诊住院流程(门诊-急诊-入院一体化的模式) 3、医护科研联合化(举办讲座/收集临床资料/科研思路/信息共享)
右下肢 足背见两创面,分别为 3.5*3.0*1.0cm、2.0*2.0*1.5cm, 小腿中下段胫前有约直径3cm溃烂 伤口 向8点到12点潜行5cm,1点到7点 潜行1cm 大量脓性分泌物
恶臭
红肿、皮温高
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下肢触 觉、痛温觉正常。毛细血管再充 盈减慢。
Autar评分 营养 NRS2002 评分/BMI Norton评 分
合作错开安排 每周两天
2018年
• 伤口护理门诊 • 烧伤科门诊
医护一体化 每周四天
伤口门诊出诊安排
出诊时间
表星期一(8:00-12:00)
星期二(8:00-12:00) 星期三(8:00-12:00) 星期五(8:00-12:00)
出诊人员 伤口造口治疗师 主任医师 子主治医师 伤口造口治疗师
开展专科门诊
医生、病房资深护士、伤 口专科护士共同制定方案
医务社工介入
个案一 下肢溃疡治疗
患者 女 41岁 诊断: 狼疮性血管炎伴溃疡 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4年 伤口评估 左下肢伤口40×20cm,深至肌腱骨头, 触痛明显。伤口基底25%坏死组织,75% 肉芽组织。 大量渗液,有异味。 入院时间:2013-5-1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降低治疗成本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寻求降低治疗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增强信心与自我效能
通过成功案例分享、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等方式,增强 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家属参与及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 识,使家属能够成为患者的有力支持者。
家属沟通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治疗
止血措施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应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或填塞 止血等。
植皮术和皮瓣移植术应用
创面评估
根据创面大小、深度、部位和周围皮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 皮或皮瓣移植方法。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操作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确保移植组织的成活和创面的良好愈合 。
治疗配合教育
向患者说明治疗计划、药物使用、创面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焦虑与抑郁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采取倾听、 安慰、鼓励等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疼痛管理
教授患者疼痛自我评估方法,提供疼痛缓解技巧,如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创面分类标准
急性创面
由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通常在短时间 内可愈合。
慢性创面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创面修复临床研究进展

创面修复临床研究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创面修复、临床研究、 进展
一、情节展开
1、慢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改 善创面微环境、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等方面促进创面愈合。一项研究 发现,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敷料可以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 量。另外,高压氧治疗也被证实能够通过增加组织氧含量,促进创面愈合。
1、深入探讨创面修复的机制:目前我们对创面修复的机制仍知之甚少,需要 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其过程和调控机制。这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技 术。
2、临床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遵循严格的研究设计和 数据分析方法,以确实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还需要进行多中 心、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2、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创面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其原理 是通过提高组织氧含量,促进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加速创面愈 合。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们发现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加快创 伤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同时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展望与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敷料的应用、生物治疗方法以及细胞疗法等多个领域。这些 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结果。然 而,这些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 全性。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2、急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在急性创面的治疗方面,早期清创、控制感染和防止 再次损伤是关键。一项关于创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新型的生物敷 料可以降低感染率,减轻疼痛,并加速创面愈合。此外,还有研究如何通过改 善护理方式、增加换药频率等措施来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口清创术
创面床准备(Wound bed preparation,WBP)是对创面 全身性情况、创面局部情况、创面分期系统的评估,着重 去除创面的细菌性、坏死性和细胞性负荷,应用敷料、生 长因子和酶等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创面微环境,加速创面 愈合或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做好准备的一系列过程。
WBP理论对于重点考虑了影响创面愈合的四个方面的 问题,即TIME: T(Tissue nonviable)坏死组织、I(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感染或炎症、M(Moisture imbalance)湿性 平衡、E(Edge of wound)创面边缘。
湿性愈合理念,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溶解;能 够创造低氧环境与促进毛细血管生成;有利于肉芽组织生 长;能够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 移行;能够减轻疼痛与创面换药时的机械性损伤;与外界 隔离,降低感染的机会。
湿性愈合的理念在国外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种伤口如 手术切口、烧伤、压疮、感染性伤口以及慢性难愈合性伤 口的护理中。
渗液量评估
很多因素均会影响渗液量,包括局部性及全身性因素。 渗液量增加的原因 1、全身性因素:营养不良、白蛋白低,导致的水肿 ;因肝肾功能衰竭或心脏病变导致的水肿;内分泌系统病 变;使用激素类药物。 2、局部性因素:伤口感染或严重污染;伤口处于急 性炎症期阶段;足部水肿,多见于静脉性溃疡,由于静脉 回流受阻,引致大量渗液由毛细血管渗出到足部组织及伤 口;慢性伤口,因细菌积聚而致使伤口长期处于炎症期; 伤口有异物,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分泌增加;瘘管的形成 。
1962年科学家Hinman与Maibach,在人体上进行伤口 的干性和湿性愈合的对照实验研究,证实了在伤口愈合的 环境下比干性环境下愈合快。
湿性愈合理念的优势
干性愈合理念(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频繁更换 敷料,保持干燥),再换药过程中,可能因伤口与敷料粘 连导致疼痛和肉芽组织损伤,不利于伤口的生理愈合(出 血期、炎症期、增生期、重塑期)。
东阳市人民医院
创面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崔飞飞
2014-03-12
目录
• 创面湿性愈合理论 • 伤口渗液告诉我们什么 • 伤口清创术 • 压疮分期及预防措施 • 压疮的健康指导
不是所有的压 疮都是可以避
免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有关伤口的处理,古代就要历史记载,唐朝医学家孙 思邈著作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朝著名医学 家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中都对传统的中药处理和治 疗伤口进行了阐述。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发展
18世纪末,伤口处理以预防感染发生的干性愈合为主 ,直到20世纪60年代,伤口干性愈合逐渐被伤口湿性愈合 理论所取代。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认识和 国外新型敷料的引进及伤口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国内 的伤口的护理方法也发生着变化。
1962年,英国的动物生理学家乔治.温特用小猪做实验 ,发现聚乙烯膜覆盖保护的伤口愈合时间较暴露伤口疗法 缩短50%,并与1971年将这一研究的论文发表在《Nature 》杂志上。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新型密闭型敷料引进中国,伤 口愈合理论在中国才开始被一部分医护人员所认识,但由 于干性愈合观念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伤口湿性愈 合理论被患者及其结束接受仍需要时间。
伤口渗液告诉我们什么
伤口渗液:是伤口渗出来的液体分泌物。成分是水分 ,溶解物,营养,白细胞,蛋白消化酶,生长因子,废物 ,炎症中间物。
渗液量减少的原因 1、全身性因素:患者的整体情况差,如休克、失水
、动脉血管病变等。
2、局部性因素:正常伤口处于表皮细胞生长阶段, 提示伤口即将愈合;伤口有干痂形成;伤口因动脉、毛细 血管病变而致缺血;敷料使用不正确,如用高吸收性敷料 与微量渗液伤口。
在评估伤口渗液与敷料的关系时要注意: 1. 若伤口有异常大量渗液,应评估伤口有无感染; 2. 对于在足趾或手指的缺血性干性坏疽应保持伤口干涸 3. 保持伤口湿润或潮湿是处理渗液的最终目的。
伤口渗液与敷料的关系 渗液量的多少决定敷料使用是否恰当
渗液量评估
很多因素均会影响渗液量,包括局部性及全身性因素。 渗液量增加的原因 1、全身性因素:营养不良、白蛋白低,导致的水肿 ;因肝肾功能衰竭或心脏病变导致的水肿;内分泌系统病 变;使用激素类药物。 2、局部性因素:伤口感染或严重污染;伤口处于急 性炎症期阶段;足部水肿,多见于静脉性溃疡,由于静脉 回流受阻,引致大量渗液由毛细血管渗出到足部组织及伤 口;慢性伤口,因细菌积聚而致使伤口长期处于炎症期; 伤口有异物,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分泌增加;瘘管的形成 。
伤口形成时,炎症反应会释放组胺等因子,组胺能够 增加毛细血管的渗透压,渗出更多的液体,使白细胞能够 到达伤口,促进伤口的愈合。
伤口渗液的作用
渗液对支持伤口的愈合占有极重要的角色。 1. 渗液可促进自体溶解,帮助分解腐肉或坏死组织;
2. 帮助细胞移行,协助修补受损组织;
3. 提供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
4. 帮助生长因子及其他促进伤口愈合的因子及酵素扩 散。
伤口渗液的评估
更换的敷料能够提供重要的线索(渗液的颜色、粘稠度 、臭味、渗液量)
新鲜的肉芽组织:清澈、血清、稀薄的渗液
渗液稠度评估
渗液异味评估
伤口渗液有异味,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感染; 大量细菌污染伤口; 泌尿系统瘘管; 肠瘘; 腐肉或坏死组织溶解
错误观念:认为伤口是需要干爽才能愈合,伤口有渗 液分泌即表示有感染,更认为渗液是阻碍伤口愈合的因素 。除了感染伤口外,正常伤口渗出液有助于伤口愈合。
伤口渗液的形成
正常生理情况下,类似血清的液体会从毛细血管渗出 至身体组织内,这些渗出液有90%会被毛细血管再吸收如 血液循环系统内,而约有10%被淋巴系统吸收。
WBP的总体要求是识别和清除创面愈合的屏障、促 进创面的愈合。清除坏死组织(清创)、治疗和预防细菌 负荷(处理感染),控制渗出液(湿性平衡),是必不可 少的因素。
清创是清除伤口内无生命或受污染的的组织,直至 周围健康组织暴露出来,为伤口的愈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 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