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2008年南方特大雪灾自然成因及其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2008年1月,我国遭受了一场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广大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本文将对此次灾害的气候特征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气候特征分析1. 降温幅度大在这一时间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降温现象。

尤其是北方地区,甚至出现了极低温度,比如东北地区的-40℃左右。

这种降温幅度之大是罕见的,直接导致了大范围低温灾害的发生。

2. 大范围降水同时,这段时间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主要以雨雪形式出现。

尤其是南方地区,不仅遭受了降温,还遭受了大面积的雨雪天气。

这种天气现象相当罕见,且持续时间较长,直接导致了南方地区的冰冻灾害。

二、影响评估1. 农业受灾严重这次灾害对我国的农业影响巨大。

在南方地区,由于大面积的雨雪天气,使得作物死亡率增加,农田被冻坏,农作物受灾严重。

特别是水稻、菜类和其他农作物遭受较大破坏,给农民的生活和粮食供应都带来了重大困难。

2. 交通运输受阻由于大范围的冰冻,道路、铁路及航空交通运输遭到了严重阻碍。

很多地区的公路和铁路线被冻结,无法通行,航空公司也纷纷取消了航班。

这导致无数的旅客滞留在车站、机场等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 生活用水问题由于大面积的冰冻天气,很多地方的水源也出现了冻结的情况。

这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带来了问题,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

许多地方的居民不得不面临水源紧张的情况,生活困境愈加严重。

4. 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场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交通运输、农业受灾以及水资源问题,很多人面临困境。

生活物资短缺、供暖不足、断电等情况普遍出现,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综上所述,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气候特征上呈现了明显的降温和大范围降水的情况。

这次灾害给农业、交通运输、水资源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冰雪灾害的成因

冰雪灾害的成因

与往年同一时间相比,08年一二月份的平均降水 量仅次于57年和98年,位于历史第三高。而08年 的持续降雪量则开创了历史新高。
大气环流异常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 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对 我国的降水有明显影响。 08年 1 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稳 定维持在我国东南的海洋上空,并向西伸展,有 利于西北太平洋的暖湿空气不断向华南地区输送, 这种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极为有效地阻止了冷 空气进一步向南推进,使得冷暖空气的主要交汇 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气环流异常
与此同时,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均比 常年偏强,环流异常形势显著。这样的环流异常 形势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 断入侵我国,与此同时与偏南暖湿气流汇合,并 长时间维持。 正因为这样的大气环流的异常,使得1月份南 方地区的降雪强大且持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 难以估计的灾难。
一般降雪的成因
云的种类: 高空中的云有两种,一种是水云, 一种是冰云。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而冰云则 是由小冰晶形成的。
降雪的形成:在冰云中,小冰晶相互碰撞、融 化并重新冻结,同时由于水汽凝华的作用,小冰 晶慢慢增大,最终下落,形成降雪。 综上所述,降雪一般在冷锋过境的时候形成,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也就是阳历的9月~次年2月这 段时间。
冰雪灾害的成因
国殇
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普降 暴雪。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我国河南、湖南、 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14省区,约 有7786万人遭受灾害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约220亿元。 这场雪灾是对全中国人民的考验!在抗击雪 灾的过程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最大限度地保护祖国人民 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赢得了这场抗击雪灾的战 争的胜利。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第一篇: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一、背景1、时间:2008年1月10日—2008年2月2日。

2、地点:我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1个省(区、市、兵团),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雨雪持续日数超过百年一遇,贵州、江苏、山东等地达到50年一遇。

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3、先导事件:08年正处于“拉尼娜”年,因而大气环流情况异常。

我国西南暖湿气流的三次加强带来三次较大的雨雪天气。

二、事故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华南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难以回旋。

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

三、反应 1、2008年1月10日:长江中下游出现明显降雪。

2、2008年1月1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雨雪低温,交通受到很大影响。

3、2008年1月17日: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百姓生活,各地采取措施加紧防范。

4、2008年1月20日:铁路春运客流增长迅猛,各地提前启动应急方案。

5、2008年1月21日:冰雪严寒导致部分地区电力农业等设施严重受损,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6、2008年1月23日: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各地以民生为重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7、2008年1月24日:南方气温骤降,电厂用煤告急,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煤电紧张。

8、2008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考察春运工作,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各地积极抗灾减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9、2008年1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最新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精品

最新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精品

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
一、全国性雪灾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到南岭之间出现长时间、大面积、大强度的降雪和冻雨等灾害天气,造成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

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

南方雪灾损失62亿
湖南:30万人被大雪围困武汉:小白菜每斤3.5元
贵州:18个县曾完全停电安徽:积雪最深50厘米
二、人民币汇率首都“破七”“奔六”
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

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

三、股市暴跌,CPI高涨
沪深股市一度暴跌,连创历史最大跌幅,后来政府降低印花税,又给外国投资者给抄底,哎~无奈。

四、全国多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安徽阜阳3月以来已有上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管理,要求各地加强防控。

目前,北京、重庆、广东、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均发现疫情。

五、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
六、北京奥运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希望本文2008看他们——影响中国能帮到你。

2008年雪灾灾害系统分析

2008年雪灾灾害系统分析

2008年雪灾灾害系统分析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摘要2008年年初南方爆发的冰雪灾害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尤其是湖南,其地形特征以及当时大的气候背景加剧了本次灾害的严重程度,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同时,冰雪灾害的发生也引发了人们对灾害认识的重视,加强灾害防御不容忽视。

关键词雪灾灾害,灾害防御,2008年引言2008年1月10日起在我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自然灾害使多个省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湖南省最为严重。

此次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

另外,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某些重灾区甚至面临断粮危险。

那么,如此严重的冰雪灾害是怎样形成的以及面对越来越多的灾害我们需要做出怎样的行动等相关问题及举措将在本文中列出。

一、南方雪灾灾害形成机制(一)地形地貌格局的影响湖南位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为大陆性特征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m之间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是湖南省交通的屏障和东西自然条件的分界线。

湘南有南岭山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m以上,向东西方向延伸。

湘东有幕阜、连云、九岭、武功、万洋、诸广等山,海拔500—1000m。

湘中为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台地分布。

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

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的不规则马蹄形。

按地貌全省分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等六个地貌区,并在地形结构上形成了湘潭盆地、衡阳盆地、洞庭湖平原区等典型地貌。

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特征,加之大气环流的影响,为此次雪灾灾害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因子。

(二)大气环境异常的影响湖南冰雪灾害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关系密切。

首先,南下冷空气滞留在长江以南。

0808年雪灾事故分析

0808年雪灾事故分析
08年雪灾事故分析
建工4班 2011(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 月10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 害。中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 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0个省(区、 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截至2 月24日,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 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 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 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1]。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 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2];受灾 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 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我国雪灾预防现状
我国部分地区冰雪灾害频发,低屋面的积 雪分布系数有必要调大。关于屋面的高差设计, 我国规范规定低屋面积雪分布宽度为高差的两 倍,限于4米和10米之间。当屋面高差过大时, 积雪将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存在,局部堆积荷载 不大;当屋面高差过小时,风的漂积作用不大, 雪堆积效应也不显著。因此建筑结构设计时屋 面高差的数值可取两个极端数值,要么放大高 差要么缩小高差,避开2~5米之间的高差范围, 在此范围内雪荷载堆积效应最大。
屋面高差积雪效应对于高低跨屋面或有 局部高差屋面,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较 高屋面的雪被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 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在某些场合这 种积雪荷载非常严重,最大可出现三倍于地 面积雪荷载的情况。低屋面上这种漂积雪的 分布与屋面的高差有直接关系。当高差不太 大时,漂积雪将沿墙根在一定范围内呈三角 形分布,当房屋高差较大时,靠近墙根的积 雪不十分严重,积雪将分布在一个较大的范 围。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057726619/2008/66(3)20405222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气象学报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Ξ王东海 柳崇健 刘 英 魏凤英 赵 南 姜智娜李 英 陈菊英 王亚非 施晓晖 徐祥德WAN G Donghai L IU Congjian L IU Y ing WEI Fengying ZHAO Nan J IAN G ZhinaL I Y ing CHEN Juying WAN G Yafei SHI Xiaohui XU Xiangde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12008204201收稿,2008205209改回.W ang Donghai,Liu Chongjian,Liu Ying,Wei Fengying,Zhao N an,Jiang Zhina,Li Ying,Chen G uying,W ang Yafei,Shi Xiao2 hui,X u Xiangde.2008.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snow storm event over the Southern China in Janu ary 2008.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66(3):405-422Abstract The four successive freezing rain/heavy snowfall processes were undergon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from11January to 2February2008,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ng2term lasting blocking in the middle2higher latitudes of the Euro2Asian continent (named“0801S outhern Snow2Disaster”hereafter).This severe weather ev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al features of broad range,strong intensity,long duration and serious disaster.During this event the blocking situation in the higher latitudes is kept quasi2steady with minor changes,the weather systems in the lower latitudes are so active that the sufficient vapour supplies can be guaranteed,the favou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to the formation of ice storm are met in the wide region within the southern China and so forth.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large2scale event itself might be,as a whole,traced back to the planetary2scale sys2 tems.The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in the polar vortex anomaly and its change with time,show that changes in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stratosphere precede those in the troposphere,especially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stratospheres in early December before this event commenced to gradually strength whil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troposphere delayed dramatically with its rapid strengthening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middle of January and early February.This implies that ind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severe weather events associated might be contained within the stratoposphere,which is very mean2 ingful to improving the10-30days’extended forecas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unusu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us this severe weather event include:(1)the very active Arctic Oscillation(AO)that benefits the per2 manent maintenance of the planetary2scale waves;(2)transferring continuously of negative vorticity into the blocking area from its upstream around50°N so as to cause repeatedly the blocking high on the verge of disintegration to reintensify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blocking conditions can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3)the active southern branch of currents in the lower latitudes south of the Tibet plateau that ensures the abundant vapour supplies to the southern China;and(4)the favourable synoptic2dynamic2physical con2 ditions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ce storm and so forth.“0801S outhern Snow2Disaster”lasted for a longer period with an extremely severe icing.The data from the Cloud2Profile Radar on the satellite CloudSat are used in order to make the synoptic2dynamic2physical analyses of the typical cloud series during this ev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rm and humid southwestern currents climbing along the front form a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wo air mass2Ξ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3016),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2DIA20013)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

2008年南方冰灾及其成因分析

2008年南方冰灾及其成因分析

Ie Dia tr a d IsC阻礴鸭 . e h lCh c s se n t m S utm 岫 . a t to mol fmee ̄n ge ld t n eifn t no h uh rt rn h,tec n iino O 8 iedsse o te n to oia aaa dt no m i ftea toi ba c h o y h o dt f2 0 c iatri suh r o n n
dsse ,a d tedrc c n mi o sw sa o tl5 6. minYu n. h i cu e fti c iatrweea eo :tec l iatr n h i t o o cls a b u 1 5b o e e a 1 er n a sso hsiedsse m r sb lw h odwaeti ee h u— v rg rdteo t g b rto h iedsse ;tesa l odhg rsuema etecl i n jgsuho n tIl,a dtesblpe l ih pesr nwetP cfcOca u s fte c i tr h tbec l ihpe sr a d h od arwidn o t 0 saly n h u l ia g rsuei l o h s ai i en Wa t ne n i ten rh。w ih rsse tec l i on o Ssr g ra d n h ot o hc e itd h od argigd wnt te suh r o sln n ma e i sa i te Slh m ato o h o te ca t da d n a d t ty n h Ol e p r fChn fra ln t ia o o g t i me.T esa l t p ei i uain stainmanan dteiedsse .Suh h tbeal ms h r cr lt i t e c o u o itie h c iatr o t dt n o h c iatr hep w ru n eso ae rvd d io sfrte iedsse .1 o e livrin lyrpo ie i f Ke r s y w0 d w ih mo e a tadfe u nl rvd d ede srifl el hc v de sw r rq e t po ie n ls anal O1 y . cn io sfrsp ro ldwae rpes. o dt n o u ecoe trdo lt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南方特大雪灾自然成因及其影响的研究
杜玲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 64112
摘要: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中国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冰雪灾害,部分省市电网瘫痪,农业大面积绝收,京广大动脉一度中断。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2月底,129人因灾死亡,16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

此次冰雪灾害涉及范围广、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大,已被列入世界上重大典型的“极端性气候事件”。

本不可能出现雪灾的地域却发生了“奇迹”,我们有理由去寻找导致发生此次雪灾的自然因素。

关键词:我国南方地区;造成雪灾的自然因素;雪灾影响
0引言
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雪灾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降雪量强度大,在湖南、安徽地区常常是暴雪,一小时降雪量就超过14mm,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到200mm以上,最深处达到500mm以上。

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广东、贵州、广西、云南13个省区。

从2008年1月1日下雪开始计算,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

1南方地区正常的冬季气候状况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方大陆部分除台湾省南部部分地区、海南省、广东省南部部分地区和广西省南部部分地区、云南南部部分地区受热带季风控制以外其余地区都位于北温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造成这些地区的这一气候特点主要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极地大陆性气团是发源于西伯利亚地区,性质干燥的冷气团,这一气团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移动,影响着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在它的影响范围之内。

即使是在这一极地气团的控制之下,南方地区难以出现下雪的情况因为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度在15℃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度在0℃以上,在这两种气候条件下说是不可能出现降雪天气的,即使出现了极端的降雪天气,也仅仅存在一两天,不能可能造成雪灾,而且还是特大雪灾。

2造成雪灾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1 拉尼娜的影响
2008年的全球大的气候背景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1]“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容易造成我国冷冬热夏的天气状况。

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从2007年6月,赤道西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暖且范围明显扩大,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偏低趋势。

2007年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10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状态己完全建立。

[2]至2008年1月,已连续7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C以上,虽远在太平洋的东海岸,却对我国造成极大影响。

南太平洋的低温如何扩展到了全球?致使洋流发生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风。

由于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温暖的海水从东太平洋被吹水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温暖海水被带走后,主要依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明显比西太平洋地区海温偏低,这就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了气流在西太平洋上的上升运动,削弱了来自西太平洋上的副高,加强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得“拉尼娜”的影响从东太平洋(秘鲁)扩散到全球,尤其是中国。

2.2风带的影响
这里所谈的风带主要是西风带和信风带。

首先谈西风带带来的影响。

中国受西风带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一个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从西路过来的这股冷空气,它借助于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欧亚大陆,由于这股冷空气来自于湿润的大西洋,带来了大量的降雪。

事实证明,2008年因为这股冷空气,极度干旱的巴格达降下了百年以来的第一场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

[3]第二个是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地冷气团,由于该气团寒冷干燥,移动到我国南方地区时会对该地区造成一定影响,比如造成降温、大风天气。

再谈信风带的影响。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4],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比常年还要高。

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

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只是单一地控制全国,全国天气都是寒冷干燥,但2008年的“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与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了大范围的降雪。

2.3 地形的影响
南方地区的地形也为这次雪灾的发生创造条件。

首先,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形,拉尼娜所产生的太平洋西海岸的暖湿气流很容易进入。

其次,从大西洋方向吹过来的西风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而分流,其南支带来大量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进一步增强暖湿气流向我国的输送。

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冷空气随我国西高东低的整体地势特征,从北可长驱直入到南方地区。

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在秦岭、大巴山一带抬升,但由于该地区空气干燥,没有形成大量的降水;冷气团继续南下时,受到南岭的阻挡,再次被迫抬升,与暖湿气流接触,且长时间的停留,形成大量降水。

3雪灾带来的影响及其灾后措施
3.1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
本次特大雪灾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它造成了公路瘫痪。

南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公路设施较为齐全,但在本次雪灾中,各级公路都无一例外的被冰封,交警部门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封路并采取除雪工作。

虽然触出动警力较多,但降雪多,速度快,京广高速、京珠高速等公路还是处于封路状态。

其次,雪灾对机场航班以及港口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长沙市黄花机场数日处于关闭状态,岳阳多处港口由于大面积结冰致使船舶无法进出港口,货物大量积压。

再次,它对电力设施影响十分巨大。

由于冰雪覆盖在电缆上,压垮折断塔桥和电线杆不计其数,许多山区电网在短期内无法修复,加上交通运输被迫中断造成的影响,发电用的煤供应非常紧张,许多火力发电站处于缺煤停机的状态。

最后,此次雪灾还造成灾区居民用水难,由于南方地区水管不像北方地区那样考虑到来冻害影响,所以南方地区的水管不仅具备防冻功能,雪灾发生时,水管因冻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甚至于多地水管设施遭到破坏,这就使得当地人民无法获取水源。

3.2 对居民生活方面的影响
冰雪灾害会对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第一、它会影响居民的出行,由于道路被冰雪覆盖,造成居民出行困难,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道路积雪造成交通堵塞,导致工作人员上班迟到,此外,居民在冰雪路面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比如汽车打滑发生翻车。

第二、它会导致物价上升,影响居民生活水平。

大雪一下,武汉农产品市场一片“涨”声:一市民介绍说:“月初每斤小白菜的价格只有1元多,到本周二涨到每斤3.5元。

[4]广东某市一超市里平日一毛钱一支的蜡烛涨价到一块钱一支,三块五一斤的蒜台飙升到十块钱一斤……尽管如此,还是阻挡不了居民购买的脚步,好多人在超市还未开门就开始排队,一等超市开门就蜂拥而入
进行抢,一般都会屯几天的蔬菜,粮油等生活用品。

第三、在断电的情况下,居民不能使用空调取暖,部分老人和小孩身体不适,致使医院爆满。

3.3 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在我国举足轻重,这里有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工业基地,此次特大雪灾导致南方地区各种交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公路尤为严重,各级公路在冰封中难以承担运输重任,致使各地的基本生活用品和果蔬等货物难以得到基本保障,这不仅影响人民生活,也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由于通讯设备、交通设备的受损,消息不能及时及时传递,使得公司合作等项目被迫取消,加上在雪灾中毁坏的固有财产,国家紧急出动消防官兵抢险救灾等,为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南方地区的防寒措施相对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连续降雪天气,农民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便遭受灭顶之灾。

参考文献:
[1]樊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中国气象报社.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 , [J],2007.9.12
[3]扬州晚报.高考时事大猜想,地理篇.[J]2008.5.28
[4]孙娅萍.对中国南方的特大雪灾的成因分析及思考.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J].2009.1.20 [5]王舜.人才网.关于我国南方雪灾的调查报告[J].2016.1.25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江师范学院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毕业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本毕业论文成果是本人在内江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论文成果归内江师范学院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
2014年4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