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年级地理下册《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农 业
重要的 湖密状布元成才路 ,灌溉条件良好 水田农
业区 耕地类型:水田
农作物: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随堂练习
1. 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植物,最适 宜其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C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 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 的是( B ) A.平原面积大 B.水热条件优越 C.降水偏少 D.耕地集中连片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新课导入
状元成才路
南方地区面积约
状元成才路
占全国的25%,人口约 占全国的55%。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课文梳理
南方地区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 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
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广布,降水充沛,水网 发达,树木常绿,山水景观秀丽。
观察:你能够区分上 面的景观最常出现在哪个 地区吗?
南北方地区乡村人文景观的差异:
北方地区
农耕 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旱田为主 小麦、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 车、马车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传统民居 传统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状元成才路
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 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莲藕、竹笋、柑橘、香蕉等。原因是我国南方 地区水热条件配合好、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十分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地形多样,有利于种植多 种农作物。
2.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 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在下图中, 完成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 线,并解释原因。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自然特征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四季温暖,适合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河流众多,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南方地区也存在一些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这些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以下是一堂适合高中地理课堂的农业教学设计:1.课堂引入通过放映一段南方地区丰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成果,同时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疑问。
2.知识讲解2.1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水域资源、湿地资源、土地肥沃程度以及植被状况等。
2.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简介介绍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成就,包括农作物种植、渔业、畜牧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农作物或者一个农业发展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每个小组需要探究所选农作物或者农业发展项目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展示给全班。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源和原因。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南方地区的实地考察,选择农业发展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考察。
学生需要观察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比较,探究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总结讲解将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并邀请一位农业专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解答学生关于农业发展的问题。
6.课堂小结通过复习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思考南方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特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研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是指我国的江南、西南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农业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南方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因此,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首先,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南方地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充沛,温度适中,是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在南方地区,水稻是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其生长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南方地区的多雨气候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水稻产量较高。
此外,南方地区还适宜种植茶叶、桑蚕等作物,这些作物对气候和土壤要求较高,在南方地区得到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南方地区的地形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地形多样,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此外,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最后,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还适宜果树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由于气候湿润,适合果树生长,南方地区种植了许多果树,如柑橘、香蕉、菠萝等,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的水果,也成为了出口的重要农产品。
此外,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适宜畜牧业发展,牛、猪、羊等家畜在南方地区得到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
总的来说,南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物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江南、华南、西南地区,这里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产区之一、本文将以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题,探讨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一、自然特征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暖湿润的气候,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方地区常年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
1.水资源丰富:南方地区众多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雨水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作物生长的需水量。
2.气候温暖湿润: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冬季气温较高,不易受冻,有利于一些热带作物的种植。
3.土壤肥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中富含矿物质和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
二、农业特点南方地区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物产:南方地区农业物产丰富,主要包括稻谷、茶叶、糖料、水果等。
其中,稻谷是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南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稻米产区之一2.多种农作物种植:南方地区气候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除了稻谷,南方地区还种植茶叶、糖料、水果、蔬菜等,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3.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特别是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比较完善。
南方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农业绿色化发展:南方地区注重农业的绿色化发展,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问题与挑战南方地区的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水资源短缺:尽管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渐显现。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水资源的短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土地资源紧张: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 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合作组织 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其稳定性和可持续 发展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业资源压力
土地资源紧张
南方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 对紧张,土地利用压力较大。
水资源短缺
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 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经济快速发展 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 突出。
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南 方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农 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养殖业发展
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发展优质畜禽和水产品养殖业 。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 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农业科研 机构和高校开展研究。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农 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 农业
目录
•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 •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 • 南方地区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0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01
位于中国东南部,东临太平洋, 南接南海,西邻云贵高原,北与 长江流域接壤。
02
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区。
水文特征
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水网密布, 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均流经 此地。
湖泊和水库众多,主要分布在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地 区。
地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考点30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和长江三角洲(解析版)

考点30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和长江三角洲考点梳理考点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自然特征(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考点2 南方地区的农业1.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②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①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考点3 长江三角洲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考点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1.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①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②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教学课件-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南方农业种植技术的特点
01
02
03
多熟制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适合 多种农作物生长,因此南 方农业种植技术具有多熟 制的特点。
高投入高产出
南方农业种植技术需要大 量的肥料、农药等生产资 料,但同时也能够获得较 高的产出。
高效益
南方农业种植技术的高投 入和高产出,带来了较高 的经济效益。
南方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湿润气候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高,大部分 地区属于湿润气候,部分地区属 于半湿润气候。
地形地貌
低山丘陵为主
南方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 面积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沿江和沿 海地区。
土地资源丰富
南方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可用于农业 发展的土地资源较为充足。
水文特征
水系发达
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江河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农业逐 渐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多 种农作物并存的农业生产体系 。
近现代以来,南方农业在技术 和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成为我 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自然条件与农业布局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
南方农业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同时还有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作 物。
不足
南方地区租赁经营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如土地流转不规范、 租金价格不稳定等,会影响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稳定性。 同时,一些农业企业经营模式也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05 南方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南方农业发展问题
农业结构单一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南方地区农业结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缺 乏多元化经营,导致农业整体效益低下。
教学课件-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章: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1.1 地理位置与范围1.2 气候特征与分区1.3 地形地貌特点第二章: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2.1 水资源丰富2.2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2.3 生物资源多样性第三章: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3.1 农业产业结构3.2 水稻种植业发展3.3 农业科技与应用第四章: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区4.1 华南产区4.2 华中产区4.3 西南产区第五章: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5.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5.2 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5.3 农业扶贫与乡村振第六章:南方地区农业灾害与应对措施6.1 水稻病虫害防治6.2 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应对6.3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特色农业与农产品7.1 茶叶、丝绸等传统特色产业7.2 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种植7.3 渔业发展与水产品加工第八章:南方地区农业旅游与农村经济8.1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8.2 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8.3 农村电商与农产品营销第九章:南方地区农业政策与法规9.1 农业支持政策与发展规划9.2 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9.3 农业执法与监管第十章:南方地区农业的未来展望10.1 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10.2 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0.3 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解析:对于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理解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对于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至关重要。
地理位置与范围决定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明显差异,气候特征直接影响了农业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周期,地形地貌则对农业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重点环节: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解析: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是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
水资源对于水稻种植业的依赖极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则为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二:将课本46页阅读材料文字设计成录音,配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大量图片展现给学生。这样就更形象直观地将两地进行对比。学生谈谈两地的地形差异,各自的优势。
以上两个设计可以任选一个。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让地理课堂活跃,让地理上的知识点能够像春天般活性十足和具有生发性。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将此题设计成探究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发思考。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更不是学习的结束,理想的课堂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和社会。
教师承转: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山东省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 刘翠霞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师: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人间天堂/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二:情景设置“来自南方的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人吃南方的水果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你知道(下图)哪些水果是产自南方吗?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设计意图:紧密课本48页活动1: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南方食材,并解释食材丰富的原因。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师:当有寒潮来袭,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
学生:(看图思考得出结论)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
教师:什么山?
学生:秦岭、大巴山。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再观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而同纬度的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学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教师:通过课本45页7.3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大地形区,通过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
学生:(读图)四川盆地海拔200~500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200~500米左右。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教师:我们看题目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学生:讨论。
学生: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稻喜湿热环境,适合大面积种植。
教师:南方地区的气候为什么会是湿热的呢?
学生: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答出了发展水田农业的气候条件,那么地形条件是怎样的呢?
承转: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你知道产自南方的经济作物有哪些?水果呢?
设计一:根据课本47页图7.7,将南方的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柑橘、香蕉、荔枝、菠萝、芒果、椰子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设计成活动在图上找“故乡”。
注意:作物分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本47页“图7.7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下图)来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注意:这部分知识是对中国气候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意引导这些知识时一定要结合我国气温与降水图以及分布规律来进行,以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
承转: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
学生: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课本46页阅读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
学生:有利条件为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条件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教师补充:是的,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明显,像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平原湖泊多,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丘陵较多,有利于发展林业。但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容易受到旱涝、台风等灾害影响;山区丘陵大,平原面积小,不利于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还有红壤是酸性土壤,有些作物不能耕种;红壤的地面附着能力差,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等。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设计:课件展示原阳梯田图片并配上录音:云南元阳县山高谷深,降水丰沛。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梯田,世代在这里休息耕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层层叠叠,秀美迷离,变化万千的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赞为:真正的大地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云南元阳梯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农业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意义;明白只有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世代繁衍生息、绵延不绝的道理。
设计意图:一个区域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方面既有它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可持续发展。
设计本课结构图:
课堂练一练:
练习设计一:
练习设计二:
我国南方地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下面图片中所描述的事物,属于南方的有哪些?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设计一:选取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关于南方食材的几个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
设计二:制作课件动画(如下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设计意图:力求让讲课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兴趣,引发思考。以上设计一和设计二可以任选一个作为教学内容。
思考: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四中学 朱孔树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注意:对四大地形区进行比较,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课本46页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将这个活动题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不要求学生答案多么准确,只要能对四地大体海拔和范围大小进行简单比较即可。
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下图):
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后得出结论。
学生:西部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PPT课件。
镜头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PPt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