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导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导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其对农业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掌握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3.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2.掌握南方地区相应的农业技术和措施。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相关的地理教材和辅助教具;3.南方地区的农业试验田或实地考察。
五、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和农田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自然因素。
2.知识点讲解(40分钟)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和地理教材,向学生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土壤条件等,并解释这些自然特征对南方地区农业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表和数据,向学生展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相关的农业技术和措施。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南方地区的县市进行研究,要求学生收集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情况,并归纳总结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或其他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
4.小组报告(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和归纳总结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情况。
教师及其他学生可以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评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深入思考。
5.拓展活动(45分钟)六、教学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课堂记录或简要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学生的实地考察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质量。
八、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与北方地区一样,本节教材也设计为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该特征不仅与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自然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对比南方的水田农业与北方的旱作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在叙述式课文中首先描述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特点,如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等。
接下来,教材通过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这种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
教材用南方地区的位置图、地形分布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成因,即南方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东部、南部均靠近海洋,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对气候类型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和南部小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南方地区内部的自然环境也存在差异。
本节教材选用了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带的“滇西地区的高山深谷”“鄂中地区的平原”“浙西地区的丘陵’三幅景观图片,旨在揭示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差异。
教材还设计了阅读材料,以我国西南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例,说明这两个地形单元自然特征的形成,都是当地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
提问农产品的种类及分布。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归纳小结:
(1)主要农业产品:水稻、油菜、棉花、茶叶等
(2)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 耕地类型为水田;河湖众多,淡水渔业发达。
2、师生共同规划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完成学案。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规划方案,
并说明理由。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培养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课堂检测
设置有趣的检测环节
回答问题
提高学习兴趣,检验知
识掌握情况
课堂总结
南方地区的农产Leabharlann 图片展示,同时教师结语。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候。
流湖泊图)
得出(1)南方的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最显著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2)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总结:“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水源充足”
3、(用课件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形图)
引导学生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并比较东西部地形的差异。
结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平原低山和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知道其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3、通过“农业规划”活动认识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培养科学的人地观。
【重难点】
1、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自然特征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四季温暖,适合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河流众多,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南方地区也存在一些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这些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以下是一堂适合高中地理课堂的农业教学设计:1.课堂引入通过放映一段南方地区丰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成果,同时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疑问。
2.知识讲解2.1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水域资源、湿地资源、土地肥沃程度以及植被状况等。
2.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简介介绍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成就,包括农作物种植、渔业、畜牧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农作物或者一个农业发展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每个小组需要探究所选农作物或者农业发展项目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展示给全班。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源和原因。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南方地区的实地考察,选择农业发展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考察。
学生需要观察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比较,探究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总结讲解将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并邀请一位农业专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解答学生关于农业发展的问题。
6.课堂小结通过复习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思考南方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特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研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自然特征与农业 (南方地区)》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美景。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红土地、芒果园、江南水乡、水田、桂林山水、三亚海边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教师:你知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学生:南方地区过渡:对,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新知讲解】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南方地区政区图”。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1)说说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学生交流讨论,个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价,做出总结:(1)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省级行政区的全部或大部。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多媒体播放“动画类:南方地区的地形”。
教师:请问南方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南方地区地形图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和山脉。
学生: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课标具体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运用相关地图及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差异成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
4、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难点: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3、综合运用地形图、气候图等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三、学情:(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7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6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1、提取归纳能力不足,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难给出准确的描述。
2、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能力,会通过依据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小组讨论和老师讲解的方式完成,学生讨论结果不会很深刻,不能完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如水稻、茶叶、柑橘等。
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特色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及其发展特点。
4. 南方地区的农业技术及其创新。
5. 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农业产业及其发展特点。
2.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产业为例,深入剖析南方地区农业特色。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如水稻、茶叶、柑橘等,探讨其发展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家乡的农业特色,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产业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认识。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其对家乡农业特色的调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的提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程》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南方地区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的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农业实地考察,加深对当地农业特色的了解。
第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南方地域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能运用南方地域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2.掌握南方地域天气、地形、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点;3.认识南方地域发展水田农业的有益、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育学生的综合剖析、获得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育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地区剖析的方法;3.经过讲堂活动、讲堂练习等方法,稳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讲堂氛围。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南方地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就地取材观;2.经过认识南方地域的自然环境,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育热爱家乡的感情。
3.活跃讲堂氛围,加强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课要点1.掌握南方地域的自然地理特点;2.南方地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课难点剖析南方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课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叙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现台※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展现: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域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指引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域的自然环境。
[导入新课]叙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平时所察看到的,经过南方景观图的赏识,我们对南方地域的环境更为熟习了,今日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域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点与农业活动一:利用教材 45 页图 7.3 南方地域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域的地理范围。
学生达成察看地图并讲话:略教师指导并板书: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活动二:多媒体展现教材 45 页图 7.4 南方地域东西地形差别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 7.3 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概地点;并指引学生思虑概括这三副插图反应的我国南方地域的地形特点,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别是南方地域自然环境内部差别的显着标记和形成基础。
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概括地形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课标
课程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程具体目标:
1.通过地图对南方地区进行定位,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运用实例分析说明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
难点: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95%学生能够掌握。
2、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5%学生能够掌握。
3、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描图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特征,比较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北方地区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分析说明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运用南方农产品分布图,说出水田的分布地区,通过联系地形、气候条件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动场】展示南方地图的景观图片,直观感受区域特色。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位置与自然特征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对比“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利用“南方地区地形图”,动手描画南方地区的范围。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形:圈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分析地形特点。
气候:出示气候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归纳气候特征。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红土地
5植被常绿
对比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列表归纳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 数量较少 土壤 黑土地、黄土地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2.【交流探究】出示冬季风示意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
解释现象:(小组讨论)
(1)冬季 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交流探究】——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片展示我国土壤和植被景观图片,观察土壤特点和植被特点,感受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西双广州珠江
版纳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活动策略:
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展示为主,气候差异及成因分析采用小组交流探究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目标评价:
通过读图、描图,同位间相互检查、纠正,正确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归纳出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内部气候差异。
活动二:认识农业发展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农业特点
出示南方农业景观图,观受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2.【交流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特点
(1)出示“南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观察农业分布的差异。
(2)联系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学生读图讨论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气候湿热,水热充足①平原地区,水田集中分布
②山区的河谷和缓坡,零散分布
粮食作物:水稻
水田的分布:经济作物:油菜、甘蔗、橡胶、茶、柑
橘、香蕉、菠萝等
3、展示交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先组内交流完后给全班展示,教师适当指导纠正补充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农业分布,加深对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理解。
活动策略: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补充相结合的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目标评价:
通过让学生读图,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学生补充完善,教师指导小结等方式,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
【综合建模】
【当堂检测】
1.下列地形区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2、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
B.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面濒临南海和东海
C.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红色土地上长着茶树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3.,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A.A B.B C.C D.D
4.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等
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等 D.青稞、小麦、棉花、葡萄等
5.外地客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大致应提供()
A.柑桔、香蕉、荔枝等 B.苹果、杏、梨、桃等
C.西瓜、葡萄、石榴等 D.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6..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为我国东部油菜花开花时间,图B阴影为我国油菜主产区)
(1)读图A,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
(2)读图B,图中A是____省,安徽省的简称是_____。
(3)读图C,武汉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
(4)读图B,归纳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特点 ____。
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