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合集下载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与北方地区一样,本节教材也设计为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该特征不仅与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自然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对比南方的水田农业与北方的旱作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在叙述式课文中首先描述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特点,如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等。

接下来,教材通过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这种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

教材用南方地区的位置图、地形分布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成因,即南方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东部、南部均靠近海洋,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对气候类型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和南部小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南方地区内部的自然环境也存在差异。

本节教材选用了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带的“滇西地区的高山深谷”“鄂中地区的平原”“浙西地区的丘陵’三幅景观图片,旨在揭示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差异。

教材还设计了阅读材料,以我国西南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例,说明这两个地形单元自然特征的形成,都是当地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用课件展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
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
提问农产品的种类及分布。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归纳小结:
(1)主要农业产品:水稻、油菜、棉花、茶叶等
(2)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 耕地类型为水田;河湖众多,淡水渔业发达。
2、师生共同规划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完成学案。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规划方案,
并说明理由。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培养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课堂检测
设置有趣的检测环节
回答问题
提高学习兴趣,检验知
识掌握情况
课堂总结
南方地区的农产Leabharlann 图片展示,同时教师结语。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候。
流湖泊图)
得出(1)南方的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最显著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2)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总结:“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水源充足”
3、(用课件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形图)
引导学生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并比较东西部地形的差异。
结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平原低山和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知道其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3、通过“农业规划”活动认识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培养科学的人地观。
【重难点】
1、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自然特征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四季温暖,适合农业生产。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河流众多,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南方地区也存在一些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这些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以下是一堂适合高中地理课堂的农业教学设计:1.课堂引入通过放映一段南方地区丰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成果,同时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疑问。

2.知识讲解2.1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水域资源、湿地资源、土地肥沃程度以及植被状况等。

2.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简介介绍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成就,包括农作物种植、渔业、畜牧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农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农作物或者一个农业发展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每个小组需要探究所选农作物或者农业发展项目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展示给全班。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源和原因。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南方地区的实地考察,选择农业发展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考察。

学生需要观察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自然环境特征进行比较,探究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总结讲解将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并邀请一位农业专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总结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解答学生关于农业发展的问题。

6.课堂小结通过复习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思考南方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特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研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七章第1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七章第1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案

车村一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课前导入】 根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认识了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首都北京,从这节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七章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1、记住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预习指导】1、读课本44-48页内容,并根据白板上展示的学习目标圈画知识要点;(5分钟)2、识记基础知识(15分钟);3、识图。

【预习检测】对照课本第45页图,寻找并指图识记下列内容(C 、D 号同学只识记带下划线部分)1、地形区: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东南丘陵2、山脉和河流 E 秦岭 F 淮河 H 巫山3、临海①黄海 ②东海 ③南海4、岛屿: ④台湾岛 ⑤海南岛5、城市(在图中填出):上海广州澳门香港【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1、课本46页活动题3,将答案写在书本上;2、课本48页活动题2【课堂小结】1.南方大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被称为“红土地”。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水果:柑橘、香蕉、菠萝【当堂检测】完成练习册26-28页【教学反思】。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如水稻、茶叶、柑橘等。

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特色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及其发展特点。

4. 南方地区的农业技术及其创新。

5. 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农业产业及其发展特点。

2.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产业为例,深入剖析南方地区农业特色。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引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业,如水稻、茶叶、柑橘等,探讨其发展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家乡的农业特色,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产业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认识。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其对家乡农业特色的调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的提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程》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南方地区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的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关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农业实地考察,加深对当地农业特色的了解。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章: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1.1 地理位置与范围1.2 气候特征与分区1.3 地形地貌特点第二章: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2.1 水资源丰富2.2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2.3 生物资源多样性第三章: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3.1 农业产业结构3.2 水稻种植业发展3.3 农业科技与应用第四章: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区4.1 华南产区4.2 华中产区4.3 西南产区第五章: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5.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5.2 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5.3 农业扶贫与乡村振第六章:南方地区农业灾害与应对措施6.1 水稻病虫害防治6.2 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应对6.3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特色农业与农产品7.1 茶叶、丝绸等传统特色产业7.2 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种植7.3 渔业发展与水产品加工第八章:南方地区农业旅游与农村经济8.1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8.2 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8.3 农村电商与农产品营销第九章:南方地区农业政策与法规9.1 农业支持政策与发展规划9.2 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9.3 农业执法与监管第十章:南方地区农业的未来展望10.1 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10.2 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0.3 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解析:对于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理解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对于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至关重要。

地理位置与范围决定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明显差异,气候特征直接影响了农业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周期,地形地貌则对农业产业布局和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重点环节: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解析: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是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

水资源对于水稻种植业的依赖极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则为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篇: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2024年《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2024年《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说出其地形特征。

2、运用有关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知道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一元、十元、二十元人民币纸币背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上面展示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它们都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那个地区?学生回答,南方地区。

教师:我们从图中就可以发现,南方地区与我们所在的北方地区景观大不相同,这里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感受南国风光的独特韵味。

学生自学出示学生自学指导,指导学生结合导学案在课本中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气候特征、农业生产等简单知识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课本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学生展示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地理区域了,那我们回想一下,要了解一个地区,我们一般首先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位置和范围。

教师:那谁能来展示一下你通过自学知道的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呢?学生上台,在投影地图上分别指出南方地区的四至和范围。

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说清楚东面临黄海和东海。

教师:知道了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那么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又是如何呢?学生展示。

教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分别在哪里呢?学生上台,在老师绘制的南方地区轮廓图上填写出主要地形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名称和位置。

合作探究教师:课前通过图片的展示,我们知道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密布,这与它的气候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结合导学案认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小组合作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原因是什么?(在投影上展示我国冬季寒潮侵袭路径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巡视,随时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课标
课程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程具体目标:
1.通过地图对南方地区进行定位,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运用实例分析说明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

难点: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95%学生能够掌握。

2、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5%学生能够掌握。

3、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描图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特征,比较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北方地区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分析说明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运用南方农产品分布图,说出水田的分布地区,通过联系地形、气候条件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动场】展示南方地图的景观图片,直观感受区域特色。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位置与自然特征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对比“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利用“南方地区地形图”,动手描画南方地区的范围。

(2)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形:圈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分析地形特点。

气候:出示气候分布图、干湿区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归纳气候特征。

2.【交流探究】出示冬季风示意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
解释现象:(小组讨论)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交流探究】——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片展示我国土壤和植被景观图片,观察土壤特点和植被特点,感受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活动策略:
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展示为主,气候差异及成因分析采用小组交流探究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目标评价:
通过读图、描图,同位间相互检查、纠正,正确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归纳出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内部气候差异。

活动二:认识农业发展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农业特点
出示南方农业景观图,观受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2.【交流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特点
(1)出示“南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观察农业分布的差异。

(2)联系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学生读图讨论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展示交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先组内交流完后给全班展示,教师适当指导纠正补充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与农业分布,加深对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理解。

活动策略: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补充相结合的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目标评价:
通过让学生读图,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学生补充完善,教师指导小结等方式,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

【综合建模】
【当堂检测】
1.下列地形区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2、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
B.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面濒临南海和东海
C.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红色土地上长着茶树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3.,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A.A B.B C.C D.D
4.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等
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等 D.青稞、小麦、棉花、葡萄等
5.外地客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大致应提供()
A.柑桔、香蕉、荔枝等 B.苹果、杏、梨、桃等
C.西瓜、葡萄、石榴等 D.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6..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为我国东部油菜花开花时间,图B阴影为我国油菜主产区)
(1)读图A,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

(2)读图B,图中A是____省,安徽省的简称是_____。

(3)读图C,武汉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

(4)读图B,归纳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分布特点 ____。

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