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条件
受力条件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或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条件
物体具有初速度,且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相关物理量及单位
位移(s)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单 位为米(m)。
加速度(a)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零, 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例题2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2s 内位移为4m,求物体的速度。
解析
根据位移公式 $s = v_0t$,代 入数据得 $v_0 = frac{s}{t} =
frac{4}{2} = 2m/s$。
04
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
用
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01
02
03
汽车匀速行驶
在公路上,汽车经常需要 保持匀速行驶,以确保安 全、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火车匀速运动
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时,也 需保持匀速运动,以确保 乘客的舒适度和列车的准 时到达。
飞机巡航
飞机在空中巡航时,通常 会保持匀速直线飞行,以 节省燃料并确保飞行安全。
工业生产线上应用
传送带运输
在工业生产线上,传送带通常以 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式运输物料或 产品,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和
高效。Biblioteka 机械臂操作匀速直线运动规律
• 匀速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 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 实验探究:测量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时的速度和位移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目录
01
匀速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恒定不变;
02
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 相同或相反。
0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 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几个重
要公式
总结
速度公式
v = v0 + at;
速度位移公式
v^2 - v0^2 = 2as。
位移公式
s = v0t + 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 应用,如汽车紧急刹车、跳伞运动员 在空中下落等。
车辆动力学研究
车辆动力学研究涉及车辆的加速、刹车、操控稳定性等方面。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研究车辆动力学特性的 重要基础之一。
体育运动领域
短跑比赛
短跑比赛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经历匀变速 直线运动才能达到最高速度并冲刺过终点。
跳远比赛
跳远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式起跳,并在空中 形成抛物线轨迹,以便准确着陆在目标位置。
汽车加速和刹车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加速和刹车是常见的操作。加速时,汽车需要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以逐渐达到所需的车速。刹 车时,汽车则需要经历匀变速减速运动,以逐渐降低车速并停车。
高速公路行驶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需要保持稳定的车速并避免频繁的加减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助于减少车辆的波动和振 动,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公式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位移公式 h = v0t - 1/2gt^2 ,速度 公式 v = v0 - gt ,其中 h 是位移,v0 是初速度,g 是重 力加速度,t 是时间。
0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01
定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是 指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等于物 体的位移与发生此位移所用时
关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课件

八、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
的 位移 都相等的运动,运动规律为: s=vt .
匀速直线运动:a不变且沿直线运动
• 题型一:对概念的理解
题型一:对概念的理解 例1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乒乓球 男团决赛中,中国队以3∶0轻 取韩国队.王皓作为第一单打
首个出场,以3∶0完胜吴尚垠.王皓在比赛中强拉 出的弧圈球令对手难以招架.关于乒乓球的运动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击球的瞬间时可以把球看做质点 B.研究球的飞行路线时可以把球看作质点 C.研究球飞行旋转时不可以把球看做质点 D.球在空气中飞行的过程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 题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 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 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
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
关于描述运动的基 本概念匀速直线运
动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改变 ,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二、运动是 绝对的 ,而静止则是 相对的 . 三、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 不动 的物 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 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动
D.若Δv<0,则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直线运
动动
【解析】解(一)若Δv=0则a=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所以A正确,若Δv>0,则相等位移内物体的 平均速度在增加,所用时间在减小,而在这个时间 段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加速度在增加,所以C正 确,若Δv<0则相等位移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在减小, 所用时间在增加,而在这个时间段内速度变化相等, 所以加速度减小,所以D不正确.
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简要介绍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公式。
一、运动学概述运动学是力学的基本分支之一,关注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研究。
它研究的物体可以是宏观或微观的,包括天体运动、机械运动、粒子运动等,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方向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的过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
2. 特点(1)速度恒定: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始终保持恒定值。
(2)加速度为零:由于速度不发生改变,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3)位移与时间线性关系: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3. 相关公式(1)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2)位移公式:Δx = v * Δt,其中Δ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Δt 表示时间间隔。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方向上速度随时间改变而产生的运动过程。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2. 特点(1)速度变化: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可以是逐渐增加或递减。
(2)加速度不为零:由于速度的变化,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
(3)位移与时间非线性关系:物体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与时间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3. 相关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2)瞬时速度公式:v = lim(Δx/Δt),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的极限值。
四、总结总的来说,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其中涉及到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个重要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变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用一个向量来表示它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行走、开车、自行车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化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变化的量,它是一个向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时间有关,可以用位移公式来计算。
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即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
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表示物体每秒移动的距离。
3. 路程: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所走过的路径长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不变,因此可以用速度乘以运动时间来计算物体的路程。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 时间:时间是物体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可以用路程除以速度来计算物体运动的时间。
时间的单位是秒(s)。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可以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例子1:假设一个人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匀速行走,他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解答:假设家和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那么他需要2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这里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即每小时5公里,因此可以用路程除以速度来计算时间。
例子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它在2小时内能行驶多远?解答:由于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可以用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路程。
这里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指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即每小时80公里,因此它在2小时内能行驶160公里。
例子3:一个自行车手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匀速骑行,他骑了3小时后,离出发点有多远?解答:自行车手骑行的距离可以用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西 C 南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知识要点1.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质点、位移和时间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只是无关因素或是次要因素时,就可把物体看成一个“点”,它不同于数学点,它仍具有原来物体的其它物理性质,如质量,因此称它为质点。
位移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位移,位移是矢量。
路程 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是标量。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两个时刻的间隔 例1、如左图质点由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求:(1)位移,并作出位移的图示,(2)路程。
解(1)s=10km,方向北偏东530(2)路程14km练习:质点作如右图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求:(1)从A 到B 的位移和路程,(2)从A 到C 的位移和路程,(3)从A 到A 的位移和路程,(4)走7/4 圈的位移和路程,并画出位移的图示。
解(1)s=√2R,AB 与AC 夹角450;路程ΠR/2;(2)s=2R,方向A 到C,路程πR (3)s=0 路程2πR (4)s=√2R, AD 与AC 成450角.路程7πR/2(2)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经过的位移s 与所用时间t 之比,叫做这一位移或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 tx v ∆∆= 方向 为物体运动方向,也为位移变化Δx 的方向。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它是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或任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例2、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
已知子弹直径为8mm ,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约为500 m/s ,请你估算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为多少?解:从照片上量得子弹直径约为2mm ,长约8mm ,按比例关系可知子弹实际长度约为32mm ,由照片在曝光的时间内子弹的位移约为5倍子弹长度,所以在曝光的时间内子弹的实际位移约为160mm ;)(102.310516.042s v s t -⨯=⨯==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我们就把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因此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v甲对乙 = v甲对丙 + v丙对乙 ( 矢 性) 量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它是一种 理想化模型 。 物体能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是:在研究的问题中, 物体能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是: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只做 平动, 对研究物体运动无影响, 平动,或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 对研究物体运动无影响,才可 以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以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关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 (1)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 (2)当物体做直线运动,但方向有改变时,由于路程大于 )当物体做直线运动,但方向有改变时, 位移的大小,这时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位移的大小,这时平均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要小于路程,故平均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要小于路程, 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速度的大小要小于平均速率。 例1: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甲、乙、丙相对于同一质点沿同一 :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甲、 直线作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在时间t 直线作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在时间 1内, (1)三者位移关系 ) (2)三者路程关系 ) 甲=乙=丙 乙 丙 甲>乙=丙 乙 丙
例:(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单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物体速度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大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 D、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 2. (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 B.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 .物体有加速度时, C.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物体的加速度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
初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初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初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匀速运动。
本文将对初中匀速直线运动进行详细阐述。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不变,不受外力的影响。
例如,一辆汽车以恒定的速度在直线道路上行驶,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典型例子。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速度恒定: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不受外力的影响。
2.位移相等: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距离是相等的,即位移相等。
3.加速度为零: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位移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通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来计算,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2.速度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恒定,可以通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四、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通常是一条直线,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1.汽车在直线道路上匀速行驶。
2.行人以恒定的速度在马路上走路。
3.钟摆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六、匀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导航系统中,我们可以根据车辆的匀速直线运动来计算车辆的位置和预测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是其他物理概念和公式的基础,如加速度和力的概念。
总结:初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包括速度恒定、位移相等和加速度为零。
我们可以通过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和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导航系统和其他物理学概念的应用。
通过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1课时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成册!) 1.下列说法中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相吻合的是()
A.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取三楼地板为参考系
B.测量井的深度,以井底为参考系,井“深”为0米
C.以卡车司机为参考系,卡车总是静止的
D.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
【解析】在解本题时,很多同学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往往错误地认为参考系只能选地面,其实不然,如A选项,可以选择与地面相对静止的三楼地板为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只要有利于问题的研究,选择哪个物体为参考系都可以.
【答案】AD
2.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右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大
【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路程.线
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火炬手在运动中,忽略其大小,可以看成质点.顶峰的高度大于拉萨的高度,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综上,选C.
【答案】 C
3.湖中O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点出发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行驶3 km,则O 点的观察员对小船位置的报告最为精确的是
() A.小船的位置变化了7 km
B.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7 km
C.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5 km
D.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37°方向,5 km处
【解析】小船位置的变化不是取决于其具体的运动路径,
而是决定于它的首末位置,即位移,而位移不但有大小还有方
向.小船虽然运动了7 km,但在O点的观察员看来,它离自己的
距离是42+32km=5 km,方向要用角度表示,sin θ=3
=0.6,所以θ=37°,如右图所示.
5
【答案】 D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速度是否增加,与加速度的正负无关,只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有
关,故A 错;“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Δv t 越大,即加速度a 越大,B 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 =0以后就反向运动,故C 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 =0,速度就达到最大了,故D 错.
【答案】 B
5.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
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物体的相对运动和参考系等相关知识点.由于飞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当物体自由释放的瞬间物体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则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处于飞机的正下方,选项B 错;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选项A 错误;在地面上看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物体做平抛运动,则C 对D 错.
【答案】 C
6.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在50 m 处的瞬时速度是6.0 m/s ,16 s 末到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 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
A .6 m/s
B .6.25 m/s
C .6.75 m/s
D .7.5 m/s
【解析】 由题知该运动位移s =100 m ,时间t =16 s ,则全程平均速度v =s t =100 m 16 s
=6.25 m/s.
【答案】 B
7.2008北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其成就让世人瞩目,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位置时
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
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时间时
【解析】 能否把某物体看做质点,关键要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显然A 、C 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 、C 错;而B 、D 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 、D 正确.
【答案】 BD
8.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 =5+2t 3 m ,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 ,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39 m/s
B .8 m/s,38 m/s
C .12 m/s,19.5 m/s
D .8 m/s,12 m/s
【解析】 平均速度v =Δs t
,t =0时,s 0=5 m ;t =2 s 时,s 2=21 m ;t =3 s 时,s 3=59 m .故v 1=s 2-s 02 s =8 m/s ,v 2=s 3-s 21 s
=38 m/s. 【答案】 B
9.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如下图)的客车容量为50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单程用时10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
A .5 m/s,300人
B .5 m/s,600人
C .3 m/s,600人
D .3 m/s,300人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数据,其平均速度v
=s t
=5 m/s.因单程用时10分钟,则1小时运送6次,其每小时的运能为50人×6=300人.
【答案】 A
10.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 km/h ,若这位旅游爱好者开出1/3路程之后发现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 km/h ,那么他能否完成全程平均速度为40 km/h 的计划呢?若能完
成,要求他在后23
的路程里开车的速度应达多少? 【解析】 设后23
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 ,总路程为s 在前s /3里用时:t 1=s /320
在后2s /3里用时:t 2=2s /3v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s s 60+2s 3v
=40 km/h 解得v =80 km/h
由结果可知,这位旅行者能完成他的计划,他在后2s /3的路程里,速度应达80 km/h.
【答案】 80 km/h
11.火车在甲、乙两站之间匀速行驶,一位乘客根据铁路旁电杆的标号观察火车的运动情况.在5 min 时间里,他看见电杆的标号从100增到200.如果已知两根电杆之间的距离是50 m ,甲、乙两站相距s =72 km ,那么火车从甲站到乙站需要多少时间?
【解析】 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
s =72 km =7.2×104 m.
5 min 内行进位移为
s ′=100×50 m =5 000 m ,
故平均速度
v =s ′Δt =5 0005×60 m/s =503
m/s 从甲站到乙站所需时间
t =s v =7.2×104 m 503
m/s =4 320 s =1.2 h. 【答案】 4 320 s 或1.2 h
12.某高速公路单向有两条车道,两条车道的最高限速分别为120 km/h 和100 km/h ,按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最小间距(m)应为车速(km/h)数的2倍,即限速为100 km/h 的车道,前后车距至少应为200 m ,求:
(1)两条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某一位置的车辆总数)之比.
(2)若此高速公路总长为80 km.则车流量达最大允许值时,全路(考虑双向共四条车道)拥有的车辆总数.
【解析】(1)设车辆速度为v,前后车距为d,则车辆在t=1 h内通过的位移s=v t,
车流量n=s
d ,而d=2v,得n=t
2
,则两车道中限定的车流量之比n1
n2
=1.
(2)设高速公路总长为l,一条车道中全路车辆数N1=l
2v1
,
另一条车道中全路车辆数N2=l
2v2
,
全路拥有的车辆总数N=(2N1+N2)
代入数据解得N=1 466.
【答案】(1)1(2)1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