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毕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
毕节,曾是红色区域的代表之一,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革命战争和建设的历史事件,
因此毕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过程中,毕节
的红色文化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淡化,一些人可能关注的并不是遗产的保存,而是快速的发
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保存和发扬这些红色文化,将会失去它带给我
们的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他们代表着毕节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民
族精神。
红色文化可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和正面价值观,这对于毕
节及其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
毕节的石阡夫妇山、遵义会议旧址等红色文化景点,都可
以为游客们提供体验历史和文化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向往。
同时,红色文化还
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永修县的“红色地下铁”纪念馆中,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旅游
收入。
对于毕节,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可以通过建立红色
文化主题博物馆、纪念碑和拓展红色文化故事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毕节的历史和文化,使这些历史都能保存下来。
此外,也可以通过红色文化产业的拓展和培育,发展文化旅游,这也是一种能够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方式。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1. 引言1.1 了解毕节红色文化毕节红色文化是指毕节地区特有的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化现象,是毕节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了解毕节红色文化,首先需要了解毕节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毕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黔西南州,毗邻四川、云南和重庆,地处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毕节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战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许多英雄人物在此留下了光辉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毕节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记忆,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毕节红色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过程,感受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情怀。
毕节红色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励人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2 红色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红色文化是指以红色为主题,以革命斗争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形式。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和伟大事迹的集中体现,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光荣传统、弘扬英雄主义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抗战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红色文化富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红色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光荣革命传统、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毕节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毕节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对毕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的 6.5%, 这 一 部 分 投 资 大 部 分 用 于 修 教 比较单一, 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表 现 为 红 编制 《毕节市 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纲 要 》,
学楼、卫生医疗设备, 投资于开发 红 色 资 色旅游资源开发, 基本上还是 原 始 的 图 使 毕 节 市 红 色 旅 游 工 作 得 以 正 常 开 展 。
国 家 实 施 “红 色 旅 游 ”的 战 略 决 策 , 为 革 块富绕的土地上, 映证着毕节 市 的 革 命 大同盟”、“毕节县抗日救国会 ”及长 春 、 第
2007 2
期
试验区建设
Experimental Region Construction
朱昌等 44 支游击(团)队。中华苏维埃川 地(毕 节 烈 士 陵 园), 4 处 被 列 为 省 级 爱 国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 据 统 计 , 2005
政治基础和毕节成为“三省红色故 都 ”的 中华苏维埃 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 革 命 委 一定成效, 但是毕节市红色旅游刚 起 步 ,
历史地位。3、党和红军处于危 急 关 头 召 员会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 旧 址 、 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 的 “遵 义 会 议 ”改 组 了 中 央 领 导 机 构 , 红 六 军 团 政 治 部 旧 址 、 夏 曦 烈 士 墓 ), 7
二 次)、王 恩 茂 、廖 汉 生(先 后 二 次)等 分 别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对发 展 红 色 而藏于 大山深处, 人迹罕至, 长年失 修 而
来毕节旧地重游, 为当年 红军留 下 的 革 旅游的总体思想、总体布局、和主 要 措 施 消失……总之, 毕节市红色 旅 游 资 源 因
命遗址题名题词, 这又进一步加深了红 的规定, 坚持科学发展观, 依托我市丰富 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濒临消失的危
关于贵州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调查与思考——以毕节市为例

艺术文化交流2013年07月下半月刊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用红色文化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观念渗透,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拼搏进取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发展正能量,激励和引导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因此,研究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广义上讲,红色文化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三个层面。
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族解放、自由及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物、文献、图片、雕塑、音像、文学艺术作品、革命战争遗址、实物、纪念地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是红色文化的实体形式和物质载体;红色文化的制度形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规章制度、作风纪律等;红色文化的观念形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红色风情等,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红色文化的精神载体。
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它包括理论内容的大众化和理论受众的大众化两个层面。
理论内容的大众化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具体化、通俗化,采取一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理论受众的大众化则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从党内普及走向社会认同,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并逐渐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者的关系而言,有学者提出:一、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二、红色文化是从理论内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践载体;三、红色文化是从理论受众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现实路径;四、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结合有利于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毕节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红色历史地区之一。
毕节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红色旅游的热门地区之一。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毕节红色文化的现状和时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毕节红色文化的现状毕节作为革命老区,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城市内有许多红色旧址、纪念馆、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如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贵州省妇女的解放纪念碑、遵义会议会址等,这些都是毕节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毕节,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红色文化遗迹,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情怀,感受红色文化所带来的深刻文化内涵。
除了红色旧址和纪念馆,毕节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毕节地处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许多红色历史事件在这里上演。
城市内有许多英雄人物的陵墓和纪念馆,如杨杰、黎平包公馆、牛车水会议纪念馆、遗址等等,这些都是毕节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
毕节的红色文化不仅包括了革命历史事件,还包括了革命英雄、革命先烈及其家属的事迹和精神。
毕节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毕节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社会上也兴起了一股弘扬红色文化的热潮,许多文化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建立起来,不断加强对毕节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毕节红色文化现状较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
红色文化在毕节的传承和弘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支持,这对于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具有积极的意义。
毕节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财富。
毕节作为革命老区,承载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和了解革命历史,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于,它是革命历史的活教材,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提几条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合理建议

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合理建议红色资源是指我国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革命文物、革命文献等具有红色革命历史教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资源。
这些资源承载了我国革命斗争的历史记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开发利用不当等,影响了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其价值和效益,有必要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一、加强保护意识,保护红色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红色资源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其保护是我们的责任。
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些遗址、陵园往往受到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修复受损部分,维护其完整性和原真性。
二、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价值,能够通过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具有观赏性和教育性的红色旅游景点。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规范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在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一些单位或个人往往存在违规开发利用、滥用资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价值和形象。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法规,严格规范开发利用行为,打造积极健康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
四、培育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新业态,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
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注重其教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也要兼顾其经济效益。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不断培育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新业态,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资源的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五、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红色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红色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对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

浅析毕节红色文化现状及时代价值作者:李鹏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4期摘要:毕节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当前红化文化资源缺少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所以要结合毕节自身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这对于毕节经济发展,提升毕节的城市影响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现状分析;时代价值红色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价值,还体现出影响力。
但是许多地区的红色文化缺少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本文以毕节红色文化为例,分析了红色文化的现状,并探讨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祥和。
红色由于是暖色调,可以烘托出热烈庄重的效果,会产生震撼力。
因此红色用于中国革命也具有象征意义。
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包含的文化体现出“红色”寓意。
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国革命,代表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胜利,红色文化因此也是革命精神的体现。
当前,许多革命老区已意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采取多种方式挖掘利用红色文化,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毕节红色文化的现状毕节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早在1933年,贵州省第一个抗日救亡文艺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就在毕节成立。
1934年1月,毕节建立了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1936年,中央红军长征多次途经毕节,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因此毕节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与史料,这些遗址与史料代表着红色革命的历史,是红色文化符号的代表,是红色精神的体现。
红色文化因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毕节的红色文化缺少深度开发,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不足。
红色文化体现出革命历史事件,凝聚了革命历史功绩,借助红色文化可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毕节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一)是毕节发展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可以体现出精神动力,具有革命性和时代性。
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红色旅游景点的思考与反思

红色旅游景点的思考与反思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方式,通过参观、学习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景点,来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今社会,红色旅游景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我们在红色旅游中应当如何思考和反思呢?一、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题旅游方式,其初衷是为了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在红色旅游中应该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了解红色历史的背景和意义,尊重历史事实,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前辈们的革命意志,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有所思考和贡献。
二、加强红色教育,培养爱国情怀红色旅游景点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的力度,在景区设置相关红色教育展示和解说,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同时,也要注重对红色旅游景点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其历史价值和教育功能的传承。
三、平衡红色旅游与商业开发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平衡红色旅游和商业开发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红色旅游景点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商业开发往往提供了这种支持。
然而,过度的商业开发可能会破坏红色旅游景点的原有环境和文化氛围。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严格监管商业开发,确保其不对红色旅游景点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也应该探索红色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和优化,实现旅游业和红色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培育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经济增长潜力。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支持相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可以通过加大对红色旅游企业的支持和扶持,促进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和推广。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高红色旅游的整体品质和体验。
五、加强红色旅游的监管和管理红色旅游景点通常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国家意义,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毕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
结束了错误路线的统治, 在中 国 革 命 史 月 , 13 处 列 入 毕 节 地 区 红 色 旅 游 重 点 景 在的问题
上可谓是曙光初露 ; 而之后在毕 节 召 开 区(“鸡 鸣 三 省 ”纪 念 碑 、中 华 苏 维 埃 人 民
我 市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 “点 多 、面
3000 多 人 。 红 色 政 权 和 革 命 武 装 的 建 学 旧 址 ), 2005 年 3 月 , 5 处 列 入 贵 州 省 都分别增长 10%以上。从以上数字分析,
立, 奠定了党领导三省人民反 蒋 抗 日 的 红 色 旅 游 经 典 景 区(“鸡 鸣 三 省 ”纪 念 碑 、 毕 节 市 的 旅 游(包 括 红 色 旅 游)收 入 取 得
总 额 的 48.38%, 用 文 教 、卫 生 、科 研 等 项 使 开 发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处 于 无 序 混 乱 状 究协调 解决全市发展红色旅游中 的 重 大
目 投 资 3577.98 万 元 , 占 完 成 投 资 总 额 态, 开发缺乏大局意识; 另一方面 是 产 品 问题和制定重大的政策措施, 拔 出 专 款
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是红军长征 途 中 建 立 主 义 教 育 基 地 或 省 级 文 物 保 护 单 位(“鸡 年 与 2002 年 相 比 , 全 市 接 待 游 客 (包 括
的少有的 省级红色政权, 贵州省 抗 日 救 鸣三省”纪 念碑、中华苏维埃人民共 和 国 红 色 旅 游 人 数 ) 从 33.4 万 人 次 增 加 到
第 中 , 1 处 被 列 为 国 家 级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基 是 毕 节 市 推 行 红 色 旅 游 战 略 的 第 一 年 , 资 , 据 统 计 , 1994—2000 年 , 毕 节 市 完 成
期
2007 2
试验区建设
Experimental Region Construction
(一)因管理不善, 红色旅游资源破坏
上的保证。无可厚非, “鸡鸣三省”会议旧 居、徐健生故居、周素园故居 、 林 青 故 严重。毕节市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但
址是毕节红色旅游的“龙头”。4、红 军 和 居)。
因管理不善, 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
中共毕节地下党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
综上所述, 毕节市红色旅游资源丰 原因是: 一是红色资源长期处于所属不
国 家 实 施 “红 色 旅 游 ”的 战 略 决 策 , 为 革 块富绕的土地上, 映证着毕节 市 的 革 命 大同盟”、“毕节县抗日救国会 ”及长 春 、 第
2007 2
期
试验区建设
Experimental Region Construction
朱昌等 44 支游击(团)队。中华苏维埃川 地(毕 节 烈 士 陵 园), 4 处 被 列 为 省 级 爱 国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 据 统 计 , 2005
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经各 方 面 努 游 经 典 区 ”为 目 标 , 按 照 以 “红 ”带 “绿 ”、 处 , 被 作 它 用 的 2 处 , 无 标 志 物 、没 有 界 乌
蒙 力 , 1998 年 6 月 , 中 共 贵 州 省 委 、省 人 民 以 “红 ”带 “彩 ”的 要 求 , 充 分 挖 掘 市 内 20 定场所的就有 5 处 。这种现状严 重 阻 碍
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 围上主要 是 指 革 作, 编制《毕节市红色旅游规划》, 开 发 红 1949 年 毕 节 解 放 , 中 共 地 下 党 组 织 在 毕
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 但以长征沿线为 色旅游资源, 来推动毕节市经济发展, 已 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活动范
重点。红色旅游资源是伴随着红色旅游 成为亟特解决的问题。
源的少之又少, 这对于保护和开发红色 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 缺乏科学 但是目前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乐观, 仍
资 源 来 说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2005 年 2 月 , 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并且旅游餐 饮 、旅 处于几个人奔走的状态, 部门 之 间 没 有
《2004— ——2010 年 全 国 红 色 旅 游 发 展 规 游商品、旅游娱乐也没有相应发展。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 是 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学
合各方资源帮助老区人民脱贫 致 富 的 需 黔西北的大门。是黔西北政治、经 济 、文 校, 为贵州省的革命发展培养 了 许 多 中
要, 更 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 强 中 化中心, 历来为 兵家必争之地, 特别 是 在 坚骨干。2、1935 年至 1936 年, 红军及红
的 “鸡 鸣 三 省 ”会 议 则 可 谓 是 旭 日 东 升 , 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 址 、 贵 州 广、开发利用价值大”, 但是长 期 以 来 ,
它成功地完成了遵义会议决 定而 又 尚 未 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红六 军 团 政 治 “观 念 落 后 , 经 费 缺 乏 , 交 通 不 便 ”, 成 为
投 资 总 额 54711.28 万 元 , 用 于 非 生 产 性 发展的盘子中。一方面是目前 开 发 缺 乏 重视毕节市红色旅游工作的开 展 , 成 立
建 设 投 资 的 26470.6 万 元 , 占 完 成 投 资 一 个 立 足 于 全 国 、全 省 、全 地 区 的 规 划 , 毕节市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 , 负 责 研
国 旅 游 业 发 展 后 劲 的 需 要 。2005 年 初 , 国家旅游局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要积极行动起来, 认真协调配合各地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建 设 、交 通 、文 化 等 部 门, 在全国“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框架 下 ,
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 红军和中国毕节 地下党组织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 争, 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又一新的篇章, 斗争留下宝贵遗产— ——毕 节 特 有 的 红 色 旅游资源(共有 20 处: 城区 13 处, 农村 7
的 6.5%, 这 一 部 分 投 资 大 部 分 用 于 修 教 比较单一, 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表 现 为 红 编制 《毕节市 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纲 要 》,
学楼、卫生医疗设备, 投资于开发 红 色 资 色旅游资源开发, 基本上还是 原 始 的 图 使 毕 节 市 红 色 旅 游 工 作 得 以 正 常 开 展 。
征时期、抗日战 争时期、解放战争时 期 等 命 老 区 、贵 州 省 13 个 “红 色 旅 游 经 典 景 1934 年 1 月 中 共 毕 节 地 下 党 支 部— ——
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 其 所 承 载 区 ”之 一 , 怎 样 围 绕 市 委 、市 政 府 中 心 工 贵 州 地 下 党 第 一 个 党 支 部 的 成 立 , 到
围扩大到贵阳、安顺和云南省的镇 雄 县 。
经济的兴起而坠地的一种新型资源, 开
一、毕节市红色旅游资源 开 发 价 值 、 其 活 动 之 烈 、影 响 之 深 , 是 全 省 特 有 的 。
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既是弘扬民族文 现状
毕节地下党创立的“邻里小学”是 贵 州 省
化 、振 奋 民 族 精 神 的 需 要 , 也 是 发 展 、整
论 坛
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划定革命
个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 大 力 打 造 红 色 旅 游
着毕节市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
老区的文件精神 , 批准毕节市为 革 命 老 品牌, 努力建设“黔西北红色旅游 区 ”, 以
(二)资金缺乏,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停
区。到目前为止, 20 处红色旅游资源, 其 促 进 全 市 社 会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2006 年 止不前。毕节市历来非常重视 文 化 的 投 年
(先 后 五 次)、王 震(先 后 二 次 )、张 至 秀 (先
2005 年 , 毕 节 市 根 据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乏科学性和远见性, 致使红色 旅 游 资 源
后五次)、谢中光(先后二次)、邓止戈(先后 厅、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印 发 的 《2004— ——2010 因城市建设而被撤除; 三是因 交 通 不 便
试验区建设
Experimental Region Construction
对毕节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余 斌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 是 指 中 国 共 产 党 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 毕 节 市 作 活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 位 : 1、 毕 节 市
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 包括 红 军 长 为红军长征“圣地”、贵州省革命摇 篮 、革 是 贵 州 省 中 共 组 织 的 重 要 发 源 地 。 从
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留下了可歌可泣 富, 历史文化沉淀深厚, 与全国区域性的 明状态, 存在多头管理或无管理的现状,
的红色革命史实。新中国成立后, 当年曾 红色旅游资 源相比, 价值和地位 有 独 特 致使红色旅游资源被作它用, 从 而 失 去
在毕节开展过革命活动的老领导萧克 的一面。
原有的历史内涵; 二是地方城市规划缺
时 期 为 长 征 途 中 “扩 红 ”工 作 的 “黄 金 时 址), 2 处被列为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 3124.42 万元, 增加了 25.6 倍。2006 年与
代”, 仅毕节市参加红军北上的 儿 女 就 达 地(草 原 艺 术 研 究 社 及 活 动 旧 址 、邻 里 小 2005 年 相 比 , 接 待 游 客 总 数 和 旅 游 收 入
色旅游资源的历史蕴味, 丰富了 毕 节 市 的 红 色 旅 游 资 源 , 以 “磅 礴 乌 蒙 , 西 南 红 险。据统计, 毕节市 20 处红色旅游资源,
20 红色旅游的内涵。毕节市历来 比 较 重 视 都 ”为 主 题 形 象 , 以 创 建 “黔 西 北 红 色 旅 保 护 得 完 整 的 只 有 7 处 , 有 标 志 物 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