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信息处理专题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处理方向课程设计

信息处理方向课程设计

信息处理方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的能力;3. 了解信息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学科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合作中共同处理信息;3.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处理方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息处理基本概念:信息、数据、信息处理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信息技术工具: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及其功能,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3.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数据采集、存储、分类和排序等方法;4. 数据分析与呈现:掌握图表、报表、演示文稿等数据分析与呈现工具;5. 信息处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实例,如购物、学习、工作等;6. 信息安全与道德: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习信息道德规范。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信息处理基本概念及信息技术工具介绍;第二周: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的学习;第三周:数据分析与呈现工具的掌握;第四周:信息处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信息安全与道德知识的学习。

电信课程设计

电信课程设计

电信课程设计引言电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电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在电信领域的专业能力。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电信课程设计的任务主题,涵盖不同层次的标题和有序列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课程设计的内容和重要性。

电信课程设计的背景电信行业的发展1.电信行业的重要性逐渐上升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信课程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2.满足电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电信课程设计的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电信行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掌握电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了解电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技能目标1.能够设计和实施基本的电信网络2.具备电信系统的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3.能够使用电信设备和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态度目标1.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2.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意识电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课程内容1.电信行业概述–基本概念和定义–行业架构和组织结构2.电信系统基础–信号与系统理论基础–通信原理和调制技术–传输介质和网络架构3.电信设备和工具–交换机和路由器–传输设备和光纤通信–无线通信设备和技术4.电信网络设计与优化–网络规划与布线–链路容量规划和调度–无线网络覆盖和容量规划5.电信系统安全与管理–安全威胁和风险评估–网络安全技术和策略–系统监控和故障排除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信系统设计和优化项目4.实地考察:参观电信运营商或相关企业,了解实际运营环境和技术应用电信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成效评价方式1.考试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评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项目成果评价: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2.实际操作能力3.问题解决能力4.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成效1.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2.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3.学院电信专业的声誉提升总结电信课程设计是电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电信行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信专业课设

电信专业课设

专业课程设计题目:1.含噪声的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设计语音信号处理是信号处理技术最早涉及的应用领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的很多方法都可以在语音信号处理中得到应用。

设计内容:1)选择一个语音信号作为分析对象,或录制一段语音信号;2)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画出采样前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3)利用MATLAB中的随机函数产生噪声加入到语音信号中,使语音信号被污染,然后进行频谱分析;4)设计用于处理该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器,给出滤波器的性能指标,画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5)对被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进行滤波,画出滤波前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并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比较和分析;6)回放各步骤的语音信号,给出相应处理程序及运行结果分析。

2.基于图像处理方法的液晶显示器表面缺陷检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很多方面均可得到应用。

在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及环境的原因可能导致液晶显示屏的某些显示缺陷;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性,研制有效的液晶屏自动检测系统十分必要。

设计内容:1)选择液晶显示屏有缺陷的图像作为分析对象,或自行模拟相应图像,缺陷种类应至少包括点缺陷、线缺陷;2)完成液晶屏图像表面缺陷的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滤波等;3)完成图像的分割、边缘提取和目标提取等;4)完成图像的特征提取和识别实现;5)给出相应程序,并给出每一步的仿真处理结果及分析。

3.基于Cool-Edit / Praat的语音信号音频文件制作Cool-Edit或Praat是常用的功能强大的多轨录音和音频处理软件,且均是非常出色的数字音乐编辑器和MP3制作软件,在实际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设计内容:1)了解、熟悉Cool-Edit和Praat软件,试选择其中的一种软件,完成本课程设计;2)录入语音信号或读入歌曲,使用该软件完成音乐的基本特性分析、格式转换、音频“绘画”和多种特效制作等功能,记录和分析相关结果;3)掌握同时处理多个音频文件,实现在多个文件中进行剪切、粘贴、合并、重叠声音等操作,记录和分析相关结果;4)使用该软件,完成一首自己的MP3音乐歌曲的制作;5)使用该软件,仿照完成一个广播电台某专题节目用的片头音乐(含背景音乐及人声等)的音频文件制作。

电子信息处理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处理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编码、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相关知识;2. 掌握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3. 了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电子信息处理实验,设计简单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电子信息处理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电子信息处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2.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电子信息处理有一定的好奇心;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处理基本概念: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信息编码与解码;2. 数字信号处理:采样与量化、数字信号表示、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3. 图像处理:图像基本概念、图像数字化、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与识别;4. 音频处理:音频信号基础、音频信号数字化、音频处理技术、声音合成与识别;5. 电子信息处理应用:数字通信、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6. 实践操作:使用电子信息处理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信息处理基本概念及信息论基础;第二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第三周:图像处理技术;第四周:音频处理技术;第五周:电子信息处理应用案例分析;第六周:实践操作与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电子信息处理》的章节内容相对应,涵盖了第一章至第六章的核心知识点,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子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电信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电信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电信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方案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时:36学时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电信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电信信息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数据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为将来进一步从事电信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电信信息工程概述- 电信信息工程的定义和内容- 电信信息工程的发展历程- 电信信息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2. 信号与系统- 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3. 通信原理-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 多址通信技术4. 数字通信-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卷积码和纠错码技术- OFDM技术5.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蜂窝网络和移动通信系统- LTE和5G通信技术6. 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控制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7. 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的特点和技术- 音频和视频编解码技术- 实时传输和流媒体技术8. 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结构和协议- 互联网技术-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电信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包括听课态度、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课程设计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实践项目,并撰写完整的报告;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2017电信15京江15matlab与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打印版

2017电信15京江15matlab与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打印版

Matlab与信息处理课程设计京江:Matlab与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后进行的综合性训练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MATLAB技术,而且能够利用MATLAB软件对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存储。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根据设计题目要求,综合利用MATLAB与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能力,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专业方向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为: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2、培养学生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综合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MATLAB 或LabView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概念,使学生基本掌握以下内容:1、学会MATLAB或LabView 的使用,掌握其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在Windows 环境下语音、音乐信号采集的方法。

3、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4、掌握设计FIR 和IIR 数字滤波器的方法。

5、学会用MATLAB或LabView 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1二. 设计要求1、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使用Matlab软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鼓励使用C 语言编程实现;2、根据设计任务写出设计工作小结,对设计过程所进行的有关步骤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完成的设计作出评价,总结自己整个设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收获;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必须按照统一格式打印,装订成册,字数一般不少于三千字;三. 考核及评分标准课程考核分三部分,一部分是上机率,占10%;第二部分是课程设计完成情况验收成绩,最后两次上机为验收时间,占60%;第三部分为课程设计报告,占30%。

电信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信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信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信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传输、网络架构和通信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电信信息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3. 帮助学生掌握电信信息工程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信信息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电信信息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包括网络布局、设备选型和系统优化。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顺利进行交流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信信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信信息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为我国电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信信息工程知识。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信信息工程概述- 了解电信信息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熟悉电信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信号与系统- 学习信号的分类、特性及其在电信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性质和基本分析方法。

3. 通信原理- 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

- 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

4. 网络架构与协议- 了解电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如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

- 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标准,如HTTP、TCP、IP等。

5. 电信设备与维护- 认识电信设备及其功能,如交换机、路由器、光纤设备等。

- 掌握设备维护、故障排查和优化方法。

课程设计电信

课程设计电信

课程设计电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电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解电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电信基本概念时,学生应能够准确地解释电信的定义,了解电信的发展历程。

在学习电信关键技术时,学生应能够理解 modem、光纤、卫星等通信方式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分析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电信的基本概念:介绍电信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

2.电信原理:讲解电信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等基本原理。

3.电信关键技术:介绍 modem、光纤、卫星等通信方式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通信系统设计: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包括传输媒介选择、信号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学生就电信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电信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信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信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任务
任务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
1、仔细分析如图fig1_1_1、fig1_1_
2、fig1_1_3所示图像的缺陷。

求出各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并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fig1_1_1 fig1_1_2 fig1_1_3
2、对图fig1_2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利用各种不同尺寸的空间滤波器模板对图像进行平滑滤波,并比较滤波效果,说明不同大小的滤波器处理产生差异的原因。

(2)利用各种不同尺寸的空间滤波器模板对图像进行锐化滤波,并比较滤波效果,说明不同大小的滤波器处理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利用截止频率不同的频域低通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比较不同截止频率对滤波效果的影响,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4)利用截止频率不同的频域高通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比较不同截止频率对滤波效果的影响,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fig1_2
3.图像还原(图像恢复)
图像复原技术就是将图像退化过程模型化,并且采用相反的过程进行处理,以便复原出原始图像。

例如,原始图像fig1_3_1.bmp 由于退化变成了退化图像fig1_3_2.bmp 。

此图像的退化函数为:5622(2)(2)(,)k u M v N H u v e ⎡⎤--+-⎣⎦=,其中0.0025k =,M=366,N=364。

请采用全逆滤波和不同截止半径的逆滤波对其进行复原,并与原图像fig3_1.bmp 进行比较。

再采用维纳滤波对其进行复原,并与逆滤波结果进行比较。

fig1_3_1
fig1_3_2 图fig1_3_3由于运动引起了图像的模糊变为图fig1_3_4,其退化函数为()
(,)sin[()]()j ua vb T H u v ua vb e ua vb πππ-+=++,其中的参数为a=b=0.1和T=1。

在退化的
过程中如果加入了噪声,则图像退化成fig1_3_5。

请利用逆滤波和最小均方误差(维纳)滤波对两幅退化的图像进行还原(恢复),比较滤波器参数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

fig1_3_3 fig1_3_4 fig1_3_5
4、形态学图像处理
请利用形态学处理方法对图fig1_4_1进行处理,将字符中的断裂连接上。

同时利用低通滤波对此图像进行处理,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

fig1_4_1
图fig1_4_2显示了被噪声污染的指纹图像的一部分。

这里,噪声表现为在黑色背景上的随机亮像素和指纹较亮部分上的暗像素。

请利用形态学处理方法消除噪声,同时使图像的失真尽可能小。

fig1_4_2
5、彩色图像处理
求图fig1_5的红色分量、绿色分量和蓝色分量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平滑滤波。

求图fig1_5的HIS分量(色调、饱和度和亮度),并利用所求分量对图像进行平滑滤波。

比较两种平滑处理的效果。

fig1_5
任务二、文本图像的字符分割
要正确的进行字符识别,必须要提取文本图像中各个字符(文字)的特征,因此,首先要将图像中的单个字符从整个图像中分离出来,也就是确定每个字符在图像中的位置和大小。

请设计相应的算法进行字符的分割。

为了清楚的表示字符分割的结果,在确定每个字符的位置和范围后,在字符周围加上一个边框。

所设计的算法会有一定的分割错误,对其进行分析。

fig2_1
fig2_2
任务三:文本图像的倾斜校正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可以分为印刷体文字识别和手写体文字识别两大类。

印刷体文字识别过程一般包括6个组成部分:预处理、版面分析、字符切割、特征提取、单字识别和后处理。

其中预处理包括对原始图像的去噪、倾斜校正等,为提高字符识别率做准备。

请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倾斜的横排文本图像进行自动倾斜校正。

fig3_1 fig3_2
任务四:图像融合
多聚焦图像融合是将多幅成像条件相同而且关于同一场景的不同聚焦部位图像,融合成一幅各处都清晰的图像。

编写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程序,实现图像融合。

例如,将图像fig4_1
中的6幅序列图像进行融合,效果如图fig4_2所示。

(a)序列图像1 (b)序列图像2 (c)序列图像3
(d)序列图像4(e)序列图像5 (f)序列图像6
fig4_1 不同部分聚焦的文本图像
fig4_2
任务五:图像压缩
编写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图像压缩算法程序,实现图像压缩。

例如,将图像fig5_1中图像进行压缩,效果如图fig5_2所示。

fig5_1 fig5_2
任务六:基于模板匹配的字符识别
利用模板匹配法识别字符。

fig6_1中给出了几个模板的示例,待识别的字符图像如fig6_2所示。

编写模板匹配法识别字符的算法程序。

(a) (b) (c) (d) (e) (f)
fig6_1
(a)
(b)
fig6_2
任务七: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识别字符。

fig7_1中给出字符样本示例,待识别的加噪字符如fig7_2所示。

编写基于ANN识别字符的算法程序。

要求:不能使用Matlab中ANN工具箱。

注:利用prprob函数获得字母的布尔值。

(a) (b) (c)
fig7_1
(a) (b) (c)
fig7_2
任务八:利用感知准则实现线性分类
编写利用感知准则函数法实现两类问题线性分类的程序,对如下样本进行分类:
w1 = [ 0.1, 1.1; 6.8, 7.1; -3.5, -4.1; 2.0, 2.7; 4.1, 2.8; 3.1, 5.0; -0.8, -1.3; 0.9, 1.2; 5.0, 6.4; 3.9, 4.0] ’;
w2 = [ 7.1, 4.2; -1.4, -4.3; 4.5, 0; 6.3, 1.6; 4.2, 1.9; 1.4, -3.2; 2.4, -4.0; 2.5, -6.1; 8.4, 3.7; 4.1, -2.2] ’;
任务九:K均值聚类
编写程序实现K均值聚类算法(K=2),对如下样本进行分类。

w1 = [-0.44,-0.41; -0.39,-0.48; -0.4,0.58; -0.31,0.27; -0.38,0.055; -0.15,0.53; -0.35,.47; 0.17,0.69;
-0.011,0.55; -0.27,0.61; -0.065,0.49; -0.12,0.054]’;
w2 = [0.83,1.6; 1.1,1.6; 0.047,-0.45; 0.28,0.35; 0.34,-0.079; 1.1,1.2]’;
任务十:综述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之一:
1、描述数字图像处理在某一领域的具体应用。

在这个具体应用中用到了哪些数字图像处理的知识。

2、自己提出利用数字图像处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说明解决的方案。

二、时间安排: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如下:
三、说明:
1.成绩评定:
平时表现:30%;实验报告:50%;答辩及程序演示:20%
说明:答辩采用自愿的原则
2.所有任务须独立完成,如果发现抄袭现象,则成绩评定为不合格。

3.同学们应保证出勤,课程设计时间内严禁玩游戏、看电影。

缺勤1次扣5分,发现1次玩游戏、看电影等扣5分,直至最后成绩评定不合格。

4.实习报告应独立完成,如发现报告抄袭现象,不分抄袭者还是被抄袭者,一律不予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