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0924191750)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俄重大改革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③思想:“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 高潮,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俄重大改革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2)具体原因 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东方各国,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献公立志改变长期落后的状况,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俄重大改革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俄重大改革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俄重大改革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2.内容——秦国的崛起 (1)经济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 卖。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了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鼓励贵族 建立军功。
选修一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俄重大改革
抓主干·考点突破 悟考向·题源揭秘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例 1] 材料
(2017· 全国卷Ⅲ)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 《大律》 “凡二十五篇”, 制罪“二
十五等”,定罪 1537 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 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 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 《开皇律》 。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 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在各路设“将”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监督制造兵器
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
废明经诸科,改革进
士科;设明法科 编成设绩纂专优教门异科学书校者,直太接学为生官,有 有 于利利 扩于于 大选推 统动 治拔改 基和革 础培;养有人利才;
重改革、破成规
知能强化训练
谢谢观看
国之 法(改 变积 贫局 面)
农田水 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募役(免 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 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方田均 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 赋税,官僚、地主也 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 实惠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 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措施
奖励 军功
内容
实行二十等爵 制,废除“世 卿世禄制”
思想 “燔诗书而明 控制 法令”
改革 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 年兄弟同室居 住;强制推行 一夫一妻小家 庭政策
影响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 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 失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 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 统治
考点 二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 太后主 持,重 点建立 各种新 制度
推行均田 制与租调 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 抑制了土地兼并;
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有利于国家征收赋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课件选修1-1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8张ppt)

3. 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社会危机
①北宋统治者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导致冗官、冗 兵、冗费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②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里 、党三 三长 设邻、___ 制 长,直属州郡 俸禄制 ,制 整顿 实行______ 吏治 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迁都 洛阳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 权,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 宗主督护制 ,保证了国 的_________ 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吏治有所好转
移风 易俗
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日 495年,正式迁都洛 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 阳 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 敌柔然的骚扰,巩固了政权 易服装、讲汉话、 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 改汉姓、变制度、 族融合 通婚姻、改籍贯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古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系统整合
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 (1)经济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推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政治
新兴地主 和自耕农等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_
西夏 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③辽和_____
(2)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___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内容 项 目 目的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限制了高利贷 对农民的剥 削,增加了政 府收入 保证灌溉;防 洪抗灾 有利于经济发 展,增加了政 府收入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近几年,深化改革的声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涌现出来。
习近平主席也呼唤改革促进派--- 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中国的改革古已有之,正是那些积极进取的改革家的不懈努力,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华图教育特为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其内容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主要变法(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重点知识汇总

高考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重点知识汇总商鞅变法一、变法背景1、经济:生产发展,井田制瓦解2、政治:战乱频繁,分封制难以维系3、文化:政局动荡,礼崩乐坏公元前356年,第一次颁布变法令;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下达变法令二、变法内容1、经济(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2)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3)统一度量衡: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2、政治(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2)设县制:集小都乡邑聚为县,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3)户籍制:为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3、军事军功爵制: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4、社会(1)连坐法: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
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2)小家庭: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5、文化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1)秦律中的刑罚:①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②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③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④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⑤笞刑,即鞭笞之刑⑥赀罚,让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2)“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掉诗书,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以法为令三、变法影响利:1、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2、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增强国家实力3、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4、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5、打破了贵族世袭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弊:1、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严刑峻法,容易造成统治者暴政,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3、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4、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改革背景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2、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3、北魏统治前期,社会矛盾激化,面临统治危机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二、改革内容1、前期新制——冯太后主持(1)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为加强官僚队伍建设,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2)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高中历史选修一《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单元 总结升华 高考 探究讲座 素养 学科提能 单元提升强化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内容 (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 356 年。 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C目录 ONTENTS
1.背景 (1)经济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高效技能演练
(2)根据材料“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 党为州,一州二千五百家”,加强了对基层人口的控制;根据 材料“人人得负担军赋,服兵役……晋国‘甲兵益多’”,增 加了士兵的来源,解决了军费的不足;根据材料“中军元帅既 是行政首脑,又是三军统帅”“以军功免除奴隶藉身份”极大 地提高了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根据材料“成为春秋时最强大 的国家”,实现了晋国的富强。
高效技能演练
答案:(1)背景:诸侯割据争霸;吴国力量薄弱。 内容:选用对改革有用的人才;修改法制。 (2)简评: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集团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秩序 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为吴国进行争霸战争奠定了基础。
高效技能演练
2.材料 公元前 645 年,晋国“作爰田”将国家控制的土地 分赏给国人,使无地、少地的人 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者 对所获得的土地具有长期的使用权。此后,晋国接着“作州 兵” ,以州为单位负担一定量的军赋。古时国中设乡,乡以 下的行政单位是州、党、族、 闾、比,五家为比,五比为闾, 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一州二千五百家。晋国“州” 的规模与齐国“乡”规模相近,管仲整顿军制在乡,晋国在 “州”,都是对旧制度加以整顿,使其健全起来,人人得负担 军赋,服兵役,因此晋国“甲兵益多”。 公元前633年,
高三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规律:一般说来,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 功,而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大多数失败。
• 改革有成有败,究其成功的原因,从根本 上讲,主要取决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 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 建制转变时,就显示出其对国家宏观管理、振兴 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至于封建时代的改 革,无论它发生在王朝的什么时期(前期、中期、 后期),都是对当代或前代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 创新的产物。封建社会 的阶段性繁荣与改革有关, 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如北宋中期的经 济回升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至于王朝后期所出现 的有作为的改革,也有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后 周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数例。这些改革 由于使经济由衰败转向繁荣,因此其改革的积极 意义也充分显示出来。
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改革成功的原因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 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
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 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
革措施 • 改革者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
决心。
改革失败的原因
• 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 他们的强烈反对。
历史的重大改革
古代重要改革的分类
• 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 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改革(地
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商鞅变法 •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北周武
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 •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并有封建化性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目的和原因
• 目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 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 国强兵。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⑸地位: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
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