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作业

合集下载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分类、鉴定、整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文献的内在规律和价值,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2. 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古代书籍的各种版本及其差异、源流、价值等问题,旨在确定古籍的真伪、年代、作者和内容等信息。

3. 校勘学:校勘学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文本的错误和遗漏,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和史料,进行文字修正和补充,以恢复原文的真实面貌和意义。

4. 编纂学:编纂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编排和出版文献资料的方法和原则,包括选题策划、素材搜集、体例设计、编辑加工、审稿出版等环节。

5. 档案学: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性质、分类、管理和利用的一门学科,旨在揭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填空题1.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书籍、手稿、碑刻、档案、电子文献2. 古籍版本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鉴定版本、研究版本源流、评价版本价值3. 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4. 编纂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题策划、体例设计5. 档案学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内容?A. 文献的产生和发展B. 文献的分类和鉴定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D. 文献的整理和利用答案:C. 文献的创作和构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A. 稿本B. 刻本C. 抄本D. 印刷本答案:C. 抄本(抄本也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3. 下列哪种校勘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来发现和纠正错误?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答案:A. 对校法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素材搜集B. 内容创新C. 体例设计D. 审稿出版答案:B. 内容创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答案:C. 创作和发表档案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书籍B. 手稿C. 碑刻D. 档案E. 电子文献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校勘学的基本方法?A. 对校法B. 他校法C. 理校法D. 综合法E. 归纳法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编纂学的工作环节?A. 选题策划B. 素材搜集C. 体例设计D. 编辑加工E. 审稿出版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档案学的主要功能?A. 收集和保管档案B. 整理和编目档案C. 鉴定和评价档案D. 利用和开发档案E. 创作和发表档案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A. 鉴定版本B. 研究版本源流C. 评价版本价值D. 比较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E. 分析版本的装帧艺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献学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与实际应用无关。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一. 解释下列词语1. 文献: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或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又叫典籍,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上资料。

(按内容分为: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民族文献、政治文献、方志文献、语言文字文献,科技文献。

村代上著,可分为古典文献[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又:文献包括古典文献、现代文献、多指古典文献。

包括清代及清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

2.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目的),辑录各门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类书是辑录古籍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加以编排,以供人们检索或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起源于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类书始祖。

现存较早而又较完整的一部类书是唐虞世南的《北堂书钞》3. 帛书:写在绢帛等丝织品上的书叫帛书。

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4. 古典文献:所谓古典文献,主要是指先秦至辛亥革命期间所产生的各种不同载体、不同文字文献的总称。

在这众多的文献中,古籍图书数量最大,是古典文献的主体。

在古籍图书中,又以汉语言文字文献最多,所以,古典文献主要研究和讨论汉语言古籍文献的有关问题。

5.四部分类法:是指我国历史上对文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文献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再分若干大类。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对古典文献分类的主要方法。

6.经折装:经折装是唐代末年出现的一种装帧方式。

它是把一幅长长的卷子向左右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一叠,再在其前后各加上一硬纸作为封面,这样就可以从头至尾翻阅,比卷轴装翻阅起来就方便多了。

7.蝴蝶装:蝴蝶装简称蝶装,它是把每张印好的书叶,以有字的一7面为准,面对面地折齐。

集数叶为一叠。

文献检索习题 提示 文献学作业

文献检索习题  提示 文献学作业

文献检索习题☆A1 查阅最近一期《全国新书目》,选出三种与本学期所学课程有关的书籍,写明书名、著者、出版年。

若《书目》附有提要,一并写上。

A2 列举我国自本世纪初至1980年出版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著作六种。

☆A3 《四库全书》收录了哪几种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理论著作?此外,南北朝的书画理论著作是否有作为“存目”著录的?(均须写出书名、卷数、著者)A4 俄国果戈理的《死魂灵》,有哪几种中译本?(至少列出两种,写明译者、出版社、出版年)A5 杜甫诗的注本极多,《书目答问》推荐了哪些注本?这些注本解放后是否重新整理出版?☆B1 我国有关书法研究的报纸、杂志有哪几种?B2列举1949年以来我国报刊发表的研究南北朝作家江淹的论文四篇。

(写明篇名、作者、出处、下同)B3列举五四以来我国报刊发表的研究《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论文十篇。

B4列举1957年以来我国报刊发表的“把”字句的论文八篇。

☆B5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辑最近几期中,找出与目前所学专业课程内容有关的论文五篇。

C1列出国外名人论改革或改革者的格言三则。

☆C2指出“居利思义,在约思纯”一语出处(写明书名、篇名),并解释其意义。

C3指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写明作者、书名、篇名):(1)势利之交,古人羞之;(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C4在《论语》中,“此”字和“兹”字分别出现多少次?分别包孕在什么句子中?《论语引得孟子引得》上海古籍1986年11月版“此”没有“茲”有一例 P16:论语第九章子罕第五条:子畏於匡。

曰。

文王旣沒。

文不在茲乎。

天之將喪斯文也。

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C5在《文心雕龙》中,“性情”共出现多少次?分别包含在什么句子中?C6在《韩非子》中,哪些篇章提到乐器竽?请列出包含“竽”字的句子,并注明见于何篇。

☆C7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中,哪些卷、页论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1、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对于宗教从来都没有采取“一棍子打死”或“几句话骂死”的简单态度。

文献学

文献学

文献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_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5、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永乐大典》________。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罗振玉_________、__王国维_________、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金石__________时代、__竹木(简牍)_________时代、缣帛时代、_纸张(纸质)_________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六分法________,________四分法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9、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10、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

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

12、古代版本主要有_____刻本______和_写本__________两种。

13、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_______纪昀____(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4、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_子_____部。

15、,___书名____、____叙录___、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16、东汉著名学者__许慎__著有__《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文献学作业

文献学作业

一、指出下列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使无大过矣。

错误类型:讹。

将“使”改为“以”。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错误类型:颠倒。

此句话的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本有误,应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为“贫”与“均’是指财富,“寡”与“安”是指人口,下文所说“均无贫”与“和无寡”可以为证。

3、无代马走,使尽其力;无代鸟飞,使弊其羽翼。

错误类型:衍文。

即在传抄过程中误加的字,“使弊其羽翼”中的“羽”字是多余的,将“羽”去掉。

4、景公将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

错误类型:衍文,即在流传过程中后人误加上“将”字,因为“与晏子闲立”就已经“观于淄上”了,“将”是错误加上的,因此应将“将”去掉。

5、制有小大,度有长短。

错误类型:颠倒。

前面的内容“制有小大”,后面应与之相同,即“度有短长”,而不是“长短”。

二、指出以下例子使用了哪些校勘方法:1、、《管子·小匡》:“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案下文云:“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左传》庄公九年《正义》引“戮”下有“于”字。

今本脱。

本句话所用的校勘方法是他校,即通过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从而达到校对目的的校对方法。

例子中引用《左传》中的词义进行校勘,正体现了他校的特点。

2、《后汉书·蔡邕传》注:“玉生于山,制则毁焉,非不宝也,然失璞不完。

”校记:“汲本“失”作“夫”,殿本作“大”。

按:此谓玉经雕琢,失去其璞,则不完也,以作“失”为是。

”本句话的校勘方法是对校、理校。

对校又称死校,即用同一书的各种版本互相对校,挑选一种较好的本子作底本,再以其它本子参校,把不同之处注于其旁。

(完整word版)文献学

(完整word版)文献学

文献学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在现存古书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2.关于“文献”的最初定义,东汉郑玄把“文"解释为文章,将“献”解释为贤才。

3.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它是由陈梦蕾等编纂的。

4.陈垣所提出的“四校法"是指对校法、他效法、本校法、综合考政法。

5.《四库全书》之“四"部指的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6.文献错讹的类型主要有讹、脱、衍、倒 .7.《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编选者分别是蘅塘退士和朱孝臧。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纸 .9.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是《铁云藏龟》刘鹗。

(作者、书名)10.《史记》三家注是指____《史记集解》(刘宋。

裴骃注)、《史记索隐》(唐。

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_。

(注者和书名)11.“南钱北纪”中,“南钱"是指__钱大昕____,他的一部有关校勘的代表作是__《廿二史考异》____.12.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有卷子装、经折装__ 蝴蝶装_、___包背装_、___线装。

13.刘向是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刘氏父子有关目录的两部著作是__《别录》___和__《七略》___。

14.王氏父子在文献校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王念孙的代表作是____《读书杂志》___;王引之的代表作是__《经义述闻》。

5.四大书”中,其中类书是《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选集为《文苑英华》。

7.丛书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和纸 . 10.“春秋三传”是指__《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11.杜泽逊在《文献学概要》中认为,文献的来源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著、述、编和译。

12.一部典型的目录应当由_书名、篇卷、撰人及朝代、版本__、___提要___、大小序六个部分构成.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VIP专享】中国文献学作业

【VIP专享】中国文献学作业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库全书》收录的?A. 《史记》B. 《资治通鉴》C. 《红楼梦》D. 《左传》答案:C2. “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学者的著作中?A. 司马迁B. 班固C. 郑樵D. 王充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文献的分类B. 文献的版本C. 文献的翻译D. 文献的校勘答案:C4. “四分法”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献分类方法?A. 郑樵B. 王夫之C. 刘向D. 荀子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A. 《说文解字》B. 《康熙字典》C.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D. 《尔雅》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文献7. 文献学中的“校勘学”主要研究文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文字、内容8.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答案:百科全书9. 郑樵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史、子10.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_________”。

答案:艺文志》####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学研究对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产生、发展和流传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同时,文献学的校勘、版本比较等工作,确保了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12. 论述“四分法”在文献分类中的作用。

答案:“四分法”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由郑樵提出。

它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涵盖了古代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便于对文献进行系统化管理,便于学者检索和研究,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分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七分法”演变为“四分法”的过程及原因
摘要:中国古籍分类以四部分类法为主,从初创至完全成熟,大致经历了由七分法到四分法以至最终确立四部分类法的阶段;刘向、刘歆父子不仅校理群书,而且给群书分类编目,在我国目录学史上首创分类目录,刘向父子的《七略》开我国图书七分法的先河;唐初官修《隋书·经籍志》以首次用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的方式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清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总目》集古代四部分类成果之大成,类目更为细密,使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达到高潮。

关键词:四部分类法、七分法、四分法、四库全书总目
一、简述中国古籍分类由初创至成熟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沿袭着从“七分法”到“四分法”以至最终确立四部分类法的发展轨迹:
1、汉刘向、刘歆父子在我国目录史上首创分类目录,他们的《七略》开我国图书七分法的先河,此后《汉书·艺文志》、《七志》、《七录》采用了七分法。

2、魏晋时期,开始改六略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对应《七略》各部分。

3、东晋李充编成《四部书目》,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

4、唐初官修《隋书·经籍志》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

5、直到清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总目》,集四分法之大成,类目较之以前,更加细密,分合也更趋合理,达到了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的高潮。

二、在整个演变过程中,七分法、四分法成为主流分类法,《四库全书总目》被视为四分法的代表,以下具体分析两种分类法:
(一)七分法
七分法以刘歆的《七略》为开端,此后南北朝宋王俭的《七志》、梁阮孝绪的《七录》纷纷沿袭七分法,形成了目录学中七分法的一大系统。

1、《七略》
《七略》分群书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详目如下: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医方,房中,神仙。

这种分类的原因:魏晋以前的史学并不发达,史籍的数量较少。

所以说魏晋以前出现了有史籍、无史部的特殊情况。

从魏晋时期开始,为适应实际的需要分类改革应运而生:一方面汉魏之际的动乱导致图书的散乱分离,从而产生重新整理和编目图书的需求;另一方面史学的发达和史学著作的增多与原来的附目地位不相适应,分类编目有重加调整均衡的必要。

《七略》奠定了我国图书馆目录的基础,开我国图书七分法的先河,对我国的目录学、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后的公私藏书,都纷纷效法,编制藏书目录。

2、《汉书·艺文志》
《汉书》东汉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历时二十余年写成。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目录书,是班固依据《七略》编成的。

它不仅著录了西汉官府的藏书,而且还分析了学术源流和派别,
是我国目录学史上一篇杰出的代表作。

全书分六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和方技六略。

班固删取《七略》中原有的第一部分《辑略》改称为“序”,所以《汉志》虽无《辑略》之名,却存《辑略》之实。

班固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开始了史书收入书目的办法,并创立了又一种目录类型——史志目录。

3、《七志》
继承刘向父子《七略》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期王俭的《七志》。

王俭仿《七略》体裁,分《七志》为七类和二附:经典志,记六艺、小学、史记等;诸子志,记古今诸子;文翰志,记诗赋;军书志,记兵书;阴阳志,记阴阳图纬;术艺志,记方技;图谱志,记地域及图书;道经,记道教经籍;佛经,记佛教经籍。

《七志》相比较与《七略》增加图谱一类,成为七分法,又附道经佛经二录,实际为九类。

4、《七录》
《七录》梁阮孝绪著,《七录》自序称“斟酌王(俭)刘(刘向父子)”,表面分为七类: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记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纪诗赋;五曰技术录,纪数术;六曰佛法录;七曰仙道录(仙道类)。

《七录》以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合为内篇,佛法录、仙道录为外篇。

(二)四分法
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由魏徵、李延寿和敬播等编著。

《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开中国古代图书著录四分法经史子集命名的先河,确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

《隋书·经籍志》分类框架如下:
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
史: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楚辞、别集、总集;(以上共四部四十类)
道经(附):经戒、饵服、房中、符箓;(均不列书目)
佛经(附):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

(道佛共十五类)
《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首先以经、史、子、集定部类之名,而此前以四部分类的著作,只称甲、乙、丙、丁,自《隋志》始有部类之名。

《隋志》还附有儒道二家,所以也不是完全的四分法,确切说应该算是六分之法。

它是四部分类法目录现存较早的一部,其分类框架是参照两晋南北朝各家目录拟定的。

其后我国图书分类基本上沿袭四部分类体系。

四部分类法发展至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成而渐趋成熟和完善,故可将《四库总目》视为四部分类法的代表。

《四库全书总目》分四部四十四类,有些类下增析三级目录: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诏令,奏议),传记类(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职官类(官制,官箴),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目录类(经籍,金石),史评类;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推步,算书),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术类(书画,琴谱,
篆刻,杂技),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类,小说家类(杂事,异闻,琐语),释家类,道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全目著录古籍共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另有四百零一部无卷数。

《四库全书总目》可说是一部篇帙巨大、体例较完备、内容丰富和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而为前代所未有的目录学巨著,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中国封建社会目录著作的集大成者。

《四库全书总目》集古代四部分类成果之大成,使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达到高潮。

三、总结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渊源久远,无论是七分法还是四分法,每个分类方法都有着其特有的特点,从七分法到四分法,整个演变过程不断借鉴、改进,发展,由繁到简、为适应新矛盾而不断调整,使我国古籍的分类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为当今的图书分类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使图书分类更加系统完善。

2010级中文三班
2010011403
冯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