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简)

合集下载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及常⻅病辨治⼀、中医脉诊⼊⻔中医脉诊,也称为切脉,是中医学中⼀种独特的诊断⽅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跳动情况,来诊断⼈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和⽅法。

1.脉诊的重要性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切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脏腑功能等情况,从⽽为治疗提供依据。

脉诊还可以帮助医⽣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脉诊的基本⽅法切脉时,医⽣会将⻝指、中指、⽆名指并排放在患者的⼿腕动脉搏动处,这⾥的⽳位称为“⼨⼝”。

医⽣会⽤指腹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观察其强弱、快慢、节律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弦、滑、沉、细等不同的脉象。

3.常⻅脉象与意义(1)浮脉:脉象浮在⽪肤表⾯,表示病在表,病情轻浅。

(2)沉脉:脉象沉在深处,表示病在⾥,病情较重。

(3)弦脉:脉象绷紧如弦,多⻅于肝胆疾病、疼痛等。

(4)滑脉:脉象滑利如珠,常⻅于痰湿、⻝积等。

(5)细脉:脉象细⼩如线,常⻅于⽓⾎虚弱、阴虚等。

⼆、常⻅病辨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案。

以下将介绍⼏种常⻅病的中医辨治⽅法。

1.感冒感冒是常⻅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寒或⻛热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浮脉或数脉,伴随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应以解表散寒或疏⻛散热为主,常⽤⽅剂有麻⻩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2.咳嗽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由肺⽓上逆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滑或细数,伴随咳痰、喘息等症状。

治疗咳嗽应以宣肺⽌咳或降逆⽌咳为主,常⽤⽅剂有桑菊饮、杏苏散、⽌嗽散等。

3.胃痛胃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脾胃不和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紧或沉缓,伴随胃胀、嗳⽓、泛酸等症状。

治疗胃痛应以和胃⽌痛或健脾和胃为主,常⽤⽅剂有⾹砂六君⼦汤、健脾丸、保和丸等。

4.失眠失眠是神经系统的常⻅疾病,中医认为失眠多由⼼神不宁引起。

古中医脉法通俗讲义

古中医脉法通俗讲义

古中医脉法通俗讲义陈余粮著自勉寄篱躬耕业继农,苦心医道皱重重。

但求世间少疾苦,几度寒晓报喜鸿。

序古云:望而知者神,闻而知者圣,问而知者工,切而知者巧,故后多有世人妄言切为四诊之末,诸工之尾,故轻脉而重问,舍望闻切而独从于问也。

其甚者竟谓脉不可学,学之则于医学倍加糊涂,哀哉!大凡言脉不足学,或言脉不为重者,皆畏其“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不知医道不精乃杀人无形之刀刃,不求精进则为挂壶之屠夫。

若果能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法,方可为明医也。

若可日日著心于此,何来习医之难,临证之险?何来药后狐疑,方后祈祷欤?可叹者,繁华盛世多刁钻孔方之人,少淡泊宁静之心也。

夫脉法分境界,若天地有高下,昼夜有温差。

论气化则百千脉象无非一气,论纲领则百千万人无非虚实,论脏腑则千丝万缕无非生克,论运动则变化多端无非升降出入而已。

既知气化则明阴阳,既知虚实则明攻补,既知生克则明辨证,既知升降则明用药,此脉法之精粹,不传之心法,千古毕竟之道也。

医者果能精熟本草、医理、天道、脉法,必少临诊之狐疑也。

道生一,一者太极。

一生二,二者阴阳。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天为气,地为形。

人以天为父,地为母。

天精地血,天气地味而成人,故人有气有形,脉亦有气有形。

形气相交,则变化万千,故脉有千百无非形气阴阳而已,此执简驽繁之术也。

形气于人便是动静,于脉便是气血。

能知形气之理,次晓持脉之道只在晰类、别殊、定名、测证、昭治、观应、洞生死,必可登堂问奥,洞明昭达。

医者当层层张罗,步步为网,务求清明治病。

余少年习业,偶有生慧之时,后世事繁杂气形不调,于不调中体悟病气之变化,故亦有所得,唯叹天心不明,世心日重,性光被遮,不能彻悟医道,通达秘奥。

修习医学中,或有感触,或得明师,不惭集录,感当世之士,多携家技,或有一得,暴敛财物,伤害天理,予故作此书,非求待善贾也,但求抛出之一砖尔。

然虽名为书,实不足言,不求篇幅鸿且巨,但求启迪后学,授人以渔,上无愧于国手教育之恩,下无咎于黎庶托生之情。

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简介内容

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简介内容

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简介内容
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独到的诊断和治疗手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特色诊疗技术简介:
1. 脉诊: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之一,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体内的疾病情况。

中医认为,脉搏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和病症变化,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等特征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认识病情、辨识病因、作出诊断。

2. 舌诊:通过观察舌苔、舌色、舌形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中医认为,舌象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状况,并且不同的舌象与不同的疾病有关,因此舌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3. 面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面色、眼神等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分都与脏腑经络相通,面部的气色、肌肤状况等可以反映脏腑功能和疾病情况。

4. 刺络疗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来调节和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能量运行通道,根据不同经络流向和穴位的特点,通过刺激经络来恢复人体的正常气血运行。

5. 中药汤剂疗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之一,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配制中药汤剂来治疗疾病。

中药汤剂疗法以中药的药性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综合调理和疾病治疗的作用。

总体而言,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应用的,它强调人体整体、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注重调理人体的内部环境,以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脉诊寻法循法

脉诊寻法循法

脉诊寻法循法
脉诊寻法有两层含义。

首先寻即寻找,是指医生手指用力可轻可重,左右推按,仔细体察脉象,寻找脉搏跳动最明显的部位。

其次是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取脉的方法,即“中取为寻”。

而循法是指用指目沿着脉道的轴上下移动来取脉,主要是体察脉搏的长短。

脉诊是中医看病的常用手法,脉诊主要包括患者体位、医生指法、平息和切脉四大环节。

其中,脉诊指法主要包括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而运指就是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

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

在切脉时,每次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一则有利于仔细辨别脉象变化,再则切脉时初按和久按的指感有可能不同,对临床辨证有一定意义。

所以,切脉的时间要适当长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中
医医师。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概述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确认识和掌握如何简单而准确地进行脉诊,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脉诊,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技巧。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脉诊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脉诊的准确性。

首先,确保环境安静舒适,以便能够专注地观察和诊断。

其次,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将手放在患者的脉搏处。

最后,确保自己的手指干净并保持温暖,这有助于更好地感受患者的脉搏。

第二步:触诊脉搏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搏动,通过触诊脉搏,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脉象情况。

触诊脉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节触摸脉搏,避免使用拇指来触摸,因为拇指自身带有脉搏,可能会干扰触诊结果。

2.轻轻地按下脉搏,逐渐增加压力,直到能够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3.注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

脉搏的频率指的是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节律指的是脉搏的规律性,力度指的是脉搏的有无力量感,形态指的是脉搏的形状和强弱变化。

第三步:判断脉象脉象是通过触诊脉搏,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陈脉:脉搏缓慢、弱,节律不齐。

2.实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张。

3.虚脉:脉搏弱,节律不齐,形态较平。

4.滑脉:脉搏顺滑、有力,节律规律。

5.弦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绷。

根据不同的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四步:辨别脉象所代表的意义在判断脉搏的类型以后,我们需要根据脉象所代表的意义来进一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脉象可能与身体的各个脏器有关,具体而言:1.陈脉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较差有关,建议注意饮食调理。

2.实脉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3.虚脉可能与体力衰弱、营养不良等有关,建议适当休息和调节饮食。

中医执业医师:脉诊试题(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脉诊试题(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脉诊试题(最新版)1、单选下列哪一项脉象不具有节律不齐的特点()A.结脉B.促脉C.代脉D.散脉E.动脉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脉体短而在指下摇摆,滑数有力的脉象.它的脉象节律是整齐的。

其它脉象都伴(江南博哥)有节律不齐。

2、单选脉诊的“寻”法是指()A.轻按寸口B.重按寸口C.用力不轻不重按寸口D.三指同按寸口E.一指按其寸口一部正确答案:C3、单选患者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质稀,舌淡瘦薄,其脉象应是()A.沉脉B.迟脉C.细脉D.涩脉E.短脉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患者的表现,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质稀,舌淡瘦薄,为气血虚弱,而营血不能充盈脉道,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则脉体细小而弱无力。

答案选C。

4、单选数脉的特征是()A.一息四五至B.一息五六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六至以上E.一息七八至正确答案:B5、单选代脉的脉象特征是()A.缓而时止,止无定数B.数而时止,止无定数C.缓而时止,止有定数D.数而时止,止有定数E.脉来时止,止有定数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歇止,即止有定数,如每跳五次停一次;或每跳三次停一次,甚至有每跳二次停一次的。

代脉主脏气衰微,其病危重。

有时痛证、惊恐也可出现代脉,那是心气失和,脉气不相顺接所致,其病不一定严重。

总之,代脉多是心气绝,心脏病的表现。

6、单选以下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A.血少B.精伤C.血瘀D.痰食内停E.气虚正确答案:E7、单选患者五更泄泻,下腹冷痛,畏寒,舌淡胖,其脉象应是()A.沉细B.沉弦C.弦滑D.沉缓E.沉迟无力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题目所述为五更泻。

证候表现: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五更泻由于脾肾阳虚所致。

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细脉主诸虚劳损。

这正符合脾肾阳虚的脉象。

诊脉

诊脉

诊脉1、2、大小:管察气。

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

快精虚,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3、硬软:管察火。

硬火多,软火少。

[太简便了]4、浮沉: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5、匀乱:管察安危。

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

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

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

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

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

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

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

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

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

脉诊的原理

脉诊的原理

脉诊的原理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
的性质、病情的轻重以及病变的部位。

脉诊的原理主要包括脉象的判断和脉理的分析两个方面。

首先,脉象的判断是脉诊的基础。

脉象是指脉搏的节律、频率、强弱、滑涩、
沉浮等特征。

通过观察这些脉象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特点。

比如,脉搏的频率和强弱可以反映患者的阳气和阴气的盛衰,脉搏的滑涩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脉搏的沉浮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状况。

因此,通过对脉象的细致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脉理的分析是脉诊的核心。

脉理是指根据脉象的特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舌诊等综合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当脉搏偏弦、滑涩、频数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当脉搏偏弱、涩滑、频数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

通过脉理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病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脉诊的原理是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判断脉象特征,进行脉理分析,从而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脉诊虽然是一门古老的诊断方法,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进行初步判断和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加以调理,促进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劳逸 4、饮食 5、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6、脉位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15
切 诊
病理脉象
16
切 诊
(1) 浮脉
1、脉象特征: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2、临床意义:主表证。瘦人。秋季脉
17
切 诊
(2) 沉脉
1、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30
切 诊
(16) 缓脉
1、脉象特征: 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属常脉。
二是脉势纵缓,缓怠无力。 2、临床意义: 主病多是脾虚,或湿病。
31
切 诊
(17) 濡脉
1、脉象特征:浮、细、软。 2 、临床意义:主诸虚,又主湿。
32
(18) 弱脉
1、脉象特征:沉、细、软。
2 、临床意义:主虚
33
切 诊
1、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特点:脉管细、流速慢、不流畅。
2、临床意义:
主“滞”:气、血、痰、食。----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主“少”:精、血。----伤精、血少。
26
切 诊
(11) 弦脉
1、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2、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等。 老年人
27
亦主虚证
小儿脉较数—常脉
20
切 诊
(5) 虚脉

1、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 是一 切无力脉的总称。
2、临床意义:主虚证。
21
切 诊
(6) 实脉
1、脉象特征:脉来充盛,举按皆有力。
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2、临床意义:主实证。
22
切 诊
(7)洪脉
1、脉象特征:脉大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 涌。
2、临床意义:主阳明气分热盛。 正常人夏季脉较洪。
23
切 诊
(8) 细脉
1、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2、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 湿邪为病。
24
切 诊
(9) 滑脉
1、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 珠。 2、临床意义:主痰饮、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主妇人的孕脉 见于青壮年
25
切 诊
(10) 涩脉
36
二、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 (二)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
37
二、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
38
1、按 肌 肤
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 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 察润燥 肌肤湿润——汗出或津液未伤; 肌肤干燥——无汗或津液已伤。
2
切 诊
一、脉诊原理(脉象形成的原理)
• • • • 1、心 2、脉管: 条件 3、气血:物质基础 4、其他脏腑: 肺 脾 肝 肾
3
切 诊
二、诊脉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 上部(头)天 、地、人 中部(手) 下部(足) 2、寸口人迎诊法 3、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趺阳、太溪
4
切 诊
4、寸口诊法: 见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 于《脉经》
39
按尺肤
“尺肤”: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 肤。 尺肤缓(松弛)—— 主热 尺肤急(绷急)—— 主寒 尺肤热甚 —— 主热病 尺肤凉 —— 主阳虚 尺肤柔润温和 —— 气血调和 尺肤干涩 —— 津枯,气血虚
40
2、按 手 足
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 俱热——阴虚或阳盛。 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
41
3、按胸胁
(1)按虚里:虚里(心尖搏动处)
正常--动而不紧,缓而不急。 异常--微弱:宗气虚; 其动应衣:宗气外泄。
42
4、按腹部
辨疼痛:拒按——实; 喜按——虚;
辨腹胀:叩之浊音-实证
叩之空声-实证
辨肿胀: 有波动感-水臌;无波动感-气臌。 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
43
切 诊
5、按 俞 穴
脉 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
切按患者动脉,体验脉 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 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 种诊察方法。
切 诊
1
切 诊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 3、《难经》“独取寸口” 4、张仲景:“平脉辨证” 5、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6、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7、李士材:著《诊家正眼》,记载28种脉象 8、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记载十怪脉
• 对病位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 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 胃病:胃俞、足三里;
• 肠痈:右下腹压痛,阑尾穴压痛。
44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临床意义:主里证。 肥胖者。冬季脉。
18
切 诊
(3) 迟脉
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一分
钟不满60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实寒、虚寒)
主热结: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常人。
19
切 诊
(4) 数脉
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2、临床意义:主热证(实热、虚热)
切 诊
(12) 紧脉
1、脉象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 索。 2、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食积。
28
切 诊
(13-15) 促脉、结脉、代脉
1、脉象特征:
促脉:数而一止,止无定数。
结脉:缓而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
29
切 诊
2、临床意义: 促脉:主阳盛热实,气血痰食停滞;脏气衰败。 结脉:主阴盛气结。 多见于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代脉:主脏气衰微。 又主痛症、七情惊恐、跌仆损伤。
5
切 诊
寸关尺的定位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6
切 诊
• 寸口分属脏腑
• 左寸口 寸—心、膻中 • 关—肝、胆 • 尺—肾、小腹 右寸口 寸—肺、胸中 关—脾 诊脉时间:
平旦最好---气血平静 随时可诊 病人平静 医生集中精力
• 体位:
病人---坐位、平卧 医生---坐位、站位
8
切 诊
指法 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指形:三指平齐、成弓形,指目着脉 布指: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 疏布适当。
9
切 诊
指力:
举法:轻指力---浮取 按法:重指力---沉取 寻法:中指力---中取
10
切 诊
总按
11
切 诊
单诊
12
切 诊
• 平息 调整呼吸,计算脉数 • 五十次 每次切脉不少于五十动
(19) 微脉
1、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2、临床意义: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34
切 诊
相兼脉
概念:两种以上的脉同时出现称为相兼脉 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浮数脉 浮(表)+数(热) =表热证
35
切 诊
真脏脉
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 无根的脉象。
偃刀脉、弹石脉 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13
切 诊
正常脉象特征
1、有胃:不快不慢,不浮不沉,从容和
缓,节律一致
2、有神: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3、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14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切 诊
性别:女子比男子略快稍细弱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