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2016年1月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我国月球探测取得非凡成就主要归功于大力发展了()A.机械工业B.高新技术产业C.冶金工业D.飞机制造工业3、在我国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4、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水稻、油菜、甘蔗、棉花C.小麦、花生、甜菜、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5、小明乘火车沿途看到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成群的牦牛.火车经过的铁路线是()A.沪杭线B.哈大线C.青藏线D.陇海线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7、下列各组铁路干线中,全为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的是()A.京沪线、包兰线、焦柳线B.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京广线C.京沪线、陇海线、焦柳线D.京广线、沪杭—浙赣线、京九线8、下列数据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是()A.2 .1%,1 .7%B.3 .5%,1 .5%C.1 .5%,1 .7%D.1 .0%,0 .8%填空题9、农业部门:________、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10、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____实力和____国力的重要标志。

11、纵贯我国南北铁路运输大动脉——________线、京九线、________线,与黄金水道交织,便于________联运。

解答题12、读中国地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解读课件: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共4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解读课件: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共44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 业
农照劳 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农(种植业)、林、牧、渔等部门。其中,种植 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畜牧业不仅指我国在草原上进行放牧活动,而且农耕区以饲养家禽 和家畜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也属于畜牧业。
精确农业 所谓“精确农业”,指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连续数据 采集传感器、遥感、变率处理设备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 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 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 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分区 域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1)“株洲”“满洲里”的“洲”;“徐州”“郑州”“兰州” “广州”“柳州”的“州”,两者易混淆。 (2)“京包线”的“包(包头)”与“宝成线”的“宝(宝鸡)”易混淆。
京哈线、京沪线经过天津,京九线、京广线和京包线不经过天津。 京哈—京广线是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铁路线。 京九线是经过省区最多的铁路线。
青藏铁路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这条举世瞩 目的铁路还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 (2)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3)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 (4)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5)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6)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7)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工业 基地
相同 条件
优势 条件
辽中南 京津唐 均位于我国东
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长江三 部沿海地区,水 角洲 陆交通便利,物
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
珠江三 角洲
资流通方便 邻近港澳、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工业的发展差异,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中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工业分布特点的成因。

2.理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1.教材、地图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数据等。

3.新闻报道、案例资料。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中国工业的总体情况。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工业分布图,总结分布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发展的条件和问题。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现代化工厂生产的视频。

2.提问: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工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的重要性。

3.引出课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

2.新课教学1.工业的概念和分类1.讲解工业的概念,强调工业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2.分类:1.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如钢铁、机械、化工等。

2.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如纺织、食品、家电等。

2.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工业分布图。

2.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密集:1.原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等。

2.举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工业基地。

3.中部地区工业分布较多:1.原因: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等。

2.举例:武汉、郑州、长沙等城市的工业发展。

4.西部地区工业分布较少,但一些重要工业中心崛起:1.原因: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课件

由于能杀死细菌和自动去除污物的新材料的出现,房 屋内所有的表面都能永远保持清洁。例如,“自清洁”玻 璃利用阳光中紫外线的能量激活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分解 污染物中的有机物分子。
由于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由以前的 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通过网络体系处理各种 资料和信息。在生活方式上,人们的访友、购物、会议、 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工业的发展不断推动 社会进步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
板书设计
工业
定义及重要性 工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的工业成就 四大工业基地 我国工业的分布 中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 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主要高新技术产业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随堂练习
1.社会经济各部门与现代工业之间的关系密切。下列叙述错误
工业基础
水陆交通便利
④_珠__江__三_角__洲__工业基地
沈阳、鞍山、抚顺、本溪、
工业中心 _Leabharlann __连_等广州、深圳、澳门、香港等
经济特色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_轻__工_业__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丰富的煤、铁和石__油__资源; 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
发展的有 利条件
便利的海陆交通;雄厚的
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离 不开工业提供的交通 工具、设备和材料。
工业为科学研究提供 精密仪器和设备。
工业是国 民经济的 主导力量
活动 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了解 沙发这种工业产品的“追根溯源”。
纺织厂
发电厂
家具厂 (沙发)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农业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中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发展面临的问题。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提出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农业的主要部门和分布特点。

2.影响中国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教材、地图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数据等。

3.案例资料、调查报告。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概念、分类和中国农业的总体情况。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农业分布图,总结分布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农产品的图片,如粮食、水果、蔬菜等。

2.提问: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

3.引出课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

2.新课教学1.农业的概念和分类1.讲解农业的概念,强调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分类:1.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

2.林业: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3.畜牧业:饲养牲畜和家禽。

4.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水生生物。

2.中国农业的主要部门和分布特点1.种植业: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结合中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进行分析,说明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甘蔗等)。

2.林业:1.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
基础知识:
1、人们把交通运输业形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 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北京的(中关 村)是我国最早的此类产业开发试验区。
4、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陆、海、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5、主要铁路干线: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其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选择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是(运送货物的性质)、(运送的目的地)、(运费)、(货物的数量)、(运输时间)。一般情况运费最低的是(水运)方式 ,运速最快的是(空运)方式,运量最大的是(铁路)方式,最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西部新干线:青藏线、南昆线
6、枢纽及经过的主要铁路线:北京: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京哈线;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解题技巧总结选择题1、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是()A.辽中南B.京津唐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答案:A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是位于辽宁省中南部的辽中南工业基地,这里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石油等矿产资源,重工业发达,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结合题意,故选A。

小提示: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答案:A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之所以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水平高;故选;A 。

小提示: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

3、水稻在海南岛可以—年三熟,而东北的水稻只能—年-熟,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河流因素答案:A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热量充足,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东北位于北温带,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作物不能越冬,因此只能一年一熟,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A。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人们生产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都能对气候造成影响,因此要结合情况具体分析。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A.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草B.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答案: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要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是对草原的保护,故A符合题意。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答案:C辽中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因此选C。

小提示:2、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气候答案:D我国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有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气温低,主要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故本题选D。

3、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答案:BA选项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桑基鱼塘”生产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内蒙古大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发展粮食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等现象,叙述错误,符合题意;C选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人口众多,在上海市郊发展乳畜业有广阔的市场,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根据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可知,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答案:B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平原,这里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种植喜湿热的甘蔗,故A错误。

②沿海地区可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故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过程与方法:1、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运用地图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2、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3、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4、我国主要交通枢纽,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

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

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

所以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出示板书】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教师承转】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班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教师注意总结交通运输的定义及现代主要交通方式。

(应让学生明确地铁、管道也属于交通运输工具)【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P87的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其说明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教师承转】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引导】读图4.1思考:①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②三阶段的发展说明了什么?③三个阶段,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怎样解决?【归纳小结】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展示投影】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分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联系实际从气候、交通、市场三个方面分析)2.指导学生做P88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对于第⑷题,每条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应是“再多修些公路”)【教师指导】联系实际请再举一些说明交通运输作用的例子。

如:①沂水县城长安路改造工程竣工。

②沂水县积极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

③沂水县第一条铁路──胶新铁路已建成通车。

④沂水热电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第二课时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

教师提问:刚才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展示投影】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

在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级单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1.举例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

(以京沪线为例归纳:⑴以起止点城市命名。

⑵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

⑶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⑷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如北疆线。

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

陇海线中的“海”指历史上连云港有“海州”之称)2.师生一起找的同时,在地图册P30图上或课本P91图上依次用彩笔描一下。

3.注意总结铁路线交汇的城市。

铁路线分布有何特点?图中哪一个城市还没有铁路线相连?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设计】1.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要用火车运往上海,应选择的最合适的铁路线依次是、、。

2.广州一批日用工业品要用火车运往昆明,应选择的合适铁路线依次是、、。

【学生活动】小组对照地图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每位同学对照地图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纸上,画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

【学生活动】略。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指导】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

【教师承转】铁路客运,列车时刻表对旅客显得很重要,请带来列车时刻表的同学解释它的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的疑问先让部分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其解答(如里程的算法、时间的计算、小箭头表示的意义等),教师做最后总结。

【教师承转】我们对铁路干线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公路与内河航线。

【展示投影】“中国主要公路和内河航线”图【教师引导】1.公路线与内河航线分布各有何特点?为什么?(指导学生结合地形与气候知识回答)2.图中高速公路分布有何特点?请走过高速公路的同学介绍它的特点与作用。

(也可指导学生读“阅读材料”和图4.5)【展示投影】“中国主要航空运输图”和“中国主要海港和航海线”图【教师引导】主要航空线和航海线分布有何特点?【教师引导】综合以上几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指导学生结合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资源分布与地形等方面思考)【展示投影】图4.4我国的交通运输网【教师引导】结合该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的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组选1~2名代表发言。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教师总结】我国的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西部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线少,但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

八、评价建议评价时重在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是否形成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的空间分布概念。

引入新课:我国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在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了交通运输枢纽。

它为客运和货运发挥重要的作用。

【出示板书】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教师引导】不同的交通运输线交织的地方就形成不同的交通枢纽。

请同学们对照P89图4.4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对照图分析归纳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

【教师引导】1.对照图说出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枢纽城市各位于哪些铁路的交汇处。

2.分析武汉、青岛的地理位置,说明这两个交通枢纽各有何特点?【归纳总结】由此看出交通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有的是单一的枢纽。

【教师承转】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北京的情况。

【教师指导】读图4.7看北京的交通枢纽有何特点?(人流、物流,有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

可简介国道的命名:从北京出发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以“3”开头。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活动】读P96图4.10讨论比较【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举例分析】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教学反思第二节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3、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初步学会从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3、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继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地理的兴趣。

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1、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2、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学生网络查询。

2、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诗句描写的都是关于农业的,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二)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5、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