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典故--薄荷
薄荷———合理试药的本意

薄荷———合理试药的本意【性味】味微辛苦,性温,归于肺、肝、胆经。
【功效】解表解郁,明目利咽。
【药论】薄荷不是《神农本草经》里面的药物。
至于其性味的论述,那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雷公炮炙论》说它茎燥,《医林纂要》载其辛寒,孙思邈谓其性平,张元素说它性凉,陈士铎论其性温。
这种现象不要说是被西医同道笑话,即便是我们搞中医中药的也觉得太乱了点,真正的科学,不应该是这样,至少误差不会这么大。
张锡纯则走折中路线,认为薄荷少用则凉,多用则热。
并解析说:“如以鲜薄荷汁外擦皮肤少用殊觉清凉,多用即觉灼热。
”我们并不同意张氏的说法。
因为,中药的性能,并不能靠直接的感知来确定。
譬如,酒精涂在手上也是觉得很凉快的呀,难道酒精的药性属凉不成?我们平时吃荔枝时,根本就不觉得它是热的,如据感知来推理,难道荔枝肉的药性属凉不成?众所周知,薄荷善治风热之疾。
《内经》曰:热者寒之。
就功效而言,薄荷之性当属寒凉之列。
倘若仔细推敲,似乎亦可认为其性属凉。
包括李时珍在内的多数医者都认为薄荷是性凉的。
但在实证科学看来,薄荷味辛微苦,其内富含挥发油,其性浮而升,按理其性当属温才是。
问题是,倘若薄荷性温,为什么如此善治风热之证?薄荷性温,入于风热之内,因与邪之性相同,故能融为一体,又薄荷较为轻清,能牵引风热之邪由里而散于外,此乃从治之道。
故薄荷治风热,非以寒凉而直折之,而以轻清而宣透之。
所以,张锡纯谓少用薄荷则殊觉清凉,一方面是因为薄荷油的挥发带走人体热量,再者就是其内也确实含有性属寒凉的苦味物质,由于苦(火)克辛(金)的缘故,苦味物质先发挥作用,所以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感觉是清凉的,但这种作用不会持久,因而不能作为薄荷性能的主要依据。
在现代药理看来,这种清凉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此物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的。
至于薄荷多用即觉灼热,这是气有余便生热的缘故,更是其辛温之性持续作用的结果。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
【古文探奇】薄荷-李时珍

【古文探奇】薄荷-李时珍
薄荷
薄荷,人多栽莳。
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
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
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菜。
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
《物类相感志》云:凡收薄荷,须隔夜以粪水浇之,雨后乃可刈收,则性凉,不尔不凉也。
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似。
作者简介
薄荷可入药,此乃医家所知,故作者对其介绍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即突出对其药效的说明:一,何处薄荷入药效果最好? 作者介绍了苏州、江西、川蜀诸地品种,认为“以苏产为胜”;二,如何收割薄荷才不致影响其药效? 作者引经据典强调了两点,即隔夜浇粪和雨后收割。
由于薄荷“人多栽莳”,所以作者介绍的重点是人们自己栽种的薄荷,甚至细致地描绘了薄荷茎叶的形状,使人如见一幅插图;而对野生薄荷只用一句——“茎叶气味都相似”,一笔概括;亦可见出本文之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李时珍(1518年- 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
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博物学家、著述家。
李时珍对道家医学的继承是多方面的,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关于薄荷的中药小故事

标题:薄荷中药小故事
在中国古代,薄荷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草药。
据传,薄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而关于薄荷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下面这个了。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小月的村庄,村子里的居民都过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然而,突然有一天,村子里爆发了一种严重的疾病,许多人都因此病倒了。
村子里的医生们竭尽全力,但却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这个危难时刻,一个名叫薄荷的年轻女子站了出来。
她向村子里的长者们建议,将她种植的一种具有独特香气的草药用于治疗这种疾病。
村子里的长者们半信半疑,但眼见着病患越来越多,他们只好同意让薄荷试试。
薄荷带领着村子里的妇女们,开始大量种植那种具有独特香气的草药。
她们将这种草药熬成汤药,喂给那些病患。
令人惊奇的是,那些病患喝了这种草药汤后,病情竟然逐渐好转了。
不久之后,村子里的疾病终于得到了控制。
村子里的人们对薄荷感激不尽。
他们将薄荷视为村子的英雄,并将那种具有独特香气的草药命名为“薄荷”。
从那以后,薄荷便成为了村子里最重要的草药之一,人们也开始广泛使用薄荷来治疗各种疾病。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传颂着。
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生活中的小细节也许就是解决大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薄荷作为一种神奇的草药,也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药用价值。
『趣闻中药』传说中药薄荷原先是美丽的精灵

『趣闻中药』传说中药薄荷原先是美丽的精灵薄荷是常用中药之一,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同时薄荷也是餐桌上的野菜,食之清爽可口。
关于薄荷,还有一段如神话般的历史传说。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
全株青气芳香。
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
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
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关于薄荷,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冥王哈迪斯爱上了美丽的精灵曼茜,引起了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的嫉妒。
为了使冥王忘记曼茜,佩瑟芬妮将她变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长在路边任人踩踏。
可是内心坚强善良的曼茜变成小草后,她身上却拥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凉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浓烈。
虽然变成了小草,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人们把这种草叫薄荷。
罗马人与希腊人都很喜欢薄荷的味道。
在节庆时,他们还会把薄荷纺织成花环佩带在身上。
埃及人则有把一包包薄荷与大茴香、小茴香充当赋税的做法。
美洲印地安人会用薄荷来治疗肺炎。
薄荷有极强的杀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气清新。
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预防口臭。
用薄荷茶雾蒸面,还有缩细毛孔的作用。
拿泡过茶的叶片敷在眼睛上会感觉到清凉,能解除眼睛疲劳。
据说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
人们不妨用薄荷自制一杯茶饮,清热解毒。
中药---薄荷

中药---薄荷薄荷【性味】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
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症,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等。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内服少量薄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 通过末稍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促进汗腺分泌, 增加散热, 有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少量内服, 同样有发汗、解热和中枢兴奋作用.但也有报道, 薄荷有中枢抑制作用.薄荷提取物1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30%~60%, 其有效成分为薄荷醇.左旋薄荷酮也有较强镇痛作用.2.局部作用:薄荷制剂局部应用可使皮肤粘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反射, 引起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薄荷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并可慢慢渗透入皮肤内, 引起长时间的充血.薄荷油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 具有清凉、消炎、止痛和止痒作用.薄荷油的主成分薄荷脑对皮肤有相似的作用.3.解痉作用:薄荷及其有效成分均有解痉作用.薄荷的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或组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 薄荷还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功能主治】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薄荷

性状鉴别
易折断,断面白色,中空。
要点:方茎,带紫,具节棱, 断面白或中空;叶具腺点,上 部轮伞花序,清凉,芳香。
1、茎方形,淡绿色或紫棕色。节和棱明显,被柔毛,角棱处较密。质脆, 2、叶对生,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上表面深绿色, 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 3、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形,5齿裂,花冠淡紫色。
薄
荷
Herba Menthae
宣散风寒,清头目,透疹
历史
本品始载于《唐本草》。苏颂谓:“薄荷处处有之。茎叶似茬而尖长,经
冬根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 《本草纲目》“薄荷,人多栽莳……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 及长则尖……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 产者为胜。” 可知明代,我国苏、赣、川省已有薄荷栽培。至今江苏省等地已发展成 为我国薄荷的主要产区。 综上所述,古今药用薄荷品种一致。
化学成分
茎叶含挥发油 l.3~2%,称薄荷油,油中主含 l-薄 荷脑77%~87%,其次为 l-薄荷酮,约10%及薄荷酯3~6
%等。温度稍低时即析出无色薄荷脑结晶。
我国薄荷脑产量为世界首位,颇有声誉。 叶尚含苏氨酸等多种游离氨基酸。 叶含油量以盛蕾期为最高,原油含脑量则以盛花期为 最高。
理化鉴别
要点:类方形。表皮、腺鳞、腺 毛、非腺毛,厚角组织,内皮层, 木质上下表皮细胞1列,上表皮细胞呈方
要点:表皮有腺鳞、腺毛、
非腺毛;叶肉细胞橙皮苷结 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形,有腺鳞、非腺毛。腺鳞头部8细
胞,柄单细胞;非腺毛多细胞。下表 皮细胞较小,均扁平,有直轴式气孔 2、栅栏组织为1列柱状细胞,少为2列; 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细胞含淡黄 色橙皮苷结晶。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 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 3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常 2~6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狭小。薄壁 细胞和少数导管内有簇针状橙皮苷结 晶。
薄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薄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薄荷(学名:Mentha)是一种长在湿地、河岸、溪边和温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以其清新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而闻名,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种植和使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薄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带您了解这个古老而迷人的植物。
薄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古代埃及。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古埃及人将薄荷用于宗教儀式和日常生活。
他们相信薄荷具有神奇的疗效,并将其用作药物、食物和香料。
薄荷的香气被认为可以清凉、提神,并帮助消化。
自古以来,薄荷一直被广泛用作草药。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薄荷被认为是一种治疗消化问题的良药。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罗马自然学家普林尼(Pliny)都推崇薄荷的药用价值。
他们认为薄荷能够缓解胃部不适、舒缓紧张情绪,并减轻头痛和呼吸道感染。
在中世纪,薄荷在欧洲的使用进一步扩展。
它被广泛种植,并用于制作酒精饮料、糖果和口香糖等食品。
薄荷的清新香气能够改善口腔气味,并提供一种令人愉悦的口感。
同时,人们还发现将薄荷用于护肤和浴室用品可以带来清凉和放松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薄荷的种类也不断扩展。
目前已经发现了大约25到30种不同的薄荷品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薄荷(Mentha piperita)和薄荷(Mentha spicata)。
根据品种的不同,薄荷的香气和味道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薄荷的香气更加清新辛辣,而薄荷则更加清凉柔和。
薄荷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除了传统的药用和食用外,人们还发现薄荷在化妆品、口腔护理产品和芳香疗法中有广泛应用。
薄荷精油被提取出来,用于制作口腔漱口水、洗发水、肌肤护理油和香薰蜡烛等产品。
这主要归功于薄荷中所含的主要成分薄荷腙(menthol),其具有抗菌、镇痛和止痒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薄荷的保健功能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研究表明,薄荷有助于缓解胃肠道问题、舒缓呼吸道疾病和缓解头痛。
此外,薄荷还被认为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健康、改善消化系统和促进健康呼吸有益。
中国薄荷的传说故事

薄荷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既具有药用价值,也具有食用价值。
在中国,关于薄荷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个: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薄荷的姑娘,她非常美丽善良。
有一天,薄荷姑娘在山上采草药时,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鹿。
她非常心疼这只小鹿,于是便用自己采来的草药为它治疗。
不久后,小鹿的伤口痊愈了,它非常感激薄荷姑娘,于是便送给她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一颗种子。
薄荷姑娘把这颗种子种在了自己的花园里,不久后,种子发芽了,长成了一棵小树。
这棵树的叶子非常清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薄荷姑娘发现这种叶子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疾病,于是她便把这种叶子分给了村里的人们。
从此以后,薄荷姑娘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医生,人们都非常感激她。
为了纪念薄荷姑娘的善良和她发现的这种神奇的草药,人们便把这种草药叫做薄荷。
薄荷的清凉和特殊的香味,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味道之一。
这个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薄荷这种草药的感激和喜爱之情,也展现了薄荷姑娘的善良和智慧。
薄荷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香料,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可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关于薄荷,有这样一个传说。
一、薄荷的传说
话说,冥界之王海地斯(Hades)是拥有一副黝黑身躯的凶猛之神,某日,这神到地面上闲逛,突然看到美丽的精灵曼西(Menthe),便深深地爱上了她,但这件事却被妻子波塞风妮(Persephone)给发现了。
波塞风妮想要对自己所受的侮辱讨回公道,于是运用法术把曼西变成无用的杂草;而曼西虽然变成了草,却依然美丽如昔,不失原本艳丽的姿态与芳香,这个出现在希腊神话中的植物,便是我们所谓的欧薄荷。
薄荷的传说给世人以警示,爱上不该爱的人,很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所以希腊人有一种说法,放两片叶子在眼中间,可以让人头脑清醒,保持眼清目明。
二、关于薄荷的风俗与食用方法
在西方流传着关于薄荷的种种传说,让人们对于薄荷有了更深的热爱,在品味薄荷的同时,寻觅爱的真相。
因此相对于国人,薄荷更多地应用于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香氛文化中。
1、欧洲习俗
在古代,薄荷是一种具经济价值与广泛用途的植物。
例如罗马人与希腊人,喜欢在节庆时,佩带用欧薄荷编织成的花圈;埃及的法利赛人,则以一包包的欧薄荷、大茴香和小茴香,来代替缴田赋税;而美洲土著印地安人,知道如何利用欧薄荷叶子治疗肺炎;另外用欧薄荷的叶子擦拭眼睛的话,会使眼睛产生一阵冰凉,据说对眼疾非常有效,因此也有“眼睛草”的别名。
到了现代,在中东部分地区的人,会奉上一杯热薄荷茶给来自远方的客人,表示对其旅途劳顿奔波的一种慰藉;而德州某些人家的门前,会摆上一瓶欧薄荷叶,象征欢迎客人光临之意。
2、亚洲食用方法
中国料理里,不多用薄荷入馔,最多用来煲药汤,据说有疏肝解郁、治疗感冒的效用。
外国人则爱薄荷如命,什么食物也喜欢加入薄荷叶碎,尤其烤羊肉时,便会涂上厚厚地薄荷茸,上桌时再拌以甜甜的薄荷果冻而食。
至于亚洲菜系里,人们大多以新鲜叶子烹调食物。
越南人爱把薄荷夹在春卷里,或是当成炸春卷、肉丸子的馅料;泰国人常将薄荷拌在碎肉沙拉里,或加入烧烤海鲜中调味,香气四溢。
薄荷是香草世界品种比较繁多的家族。
据资料记载,薄荷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由于生命力强,现已分布世界多地,品种超逾500个。
当中最为人所知的有黑胡椒薄荷和绿薄荷,其余的还有苹果薄荷、橘子薄荷、香水薄荷等,大多是以它独有的香气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