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智能防丢器设计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探讨

合集下载

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核心趋势之一。

在安全领域,智能防盗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流行的技术。

智能防盗系统利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比如感知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等,来识别可能的风险,预防和减少被盗的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智能防盗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

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性。

我们需要保障智能防盗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防范外来入侵的风险。

第二个因素就是便捷性。

好的智能防盗系统需要满足用户需求,方便使用。

第三个因素则是可靠性。

智能防盗系统应该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二、系统设计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感知部分、处理部分和控制部分。

1. 感知部分感知部分需要负责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

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传感器来收集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等等的数据。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摄像头来获取环境中的图像信息,识别人脸、车牌等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之后才能被传送到后台。

2. 处理部分处理部分需要负责对感知部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过滤等操作。

通过算法模型,我们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和识别。

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人脸、车牌等信息。

3. 控制部分控制部分需要负责对系统的控制。

比如说,当智能防盗系统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它需要及时进行警报和报警,吸引注意力。

同时,它也可以将警报和报警信息发送给业主或者安保人员,让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实现方法实现智能防盗系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以物理实现为主的方案。

对于感知技术部分,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带有分辨率和帧率高、抗干扰等特点,以确保这些传感器可以快速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对于算法模型的实现,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算法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说深度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等。

防丢器设计毕业论文

防丢器设计毕业论文

防丢器设计目录绪论--------------------------------------------------------------------- - 2 -0.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2 -0.2电子防丢器的功能原理------------------------------------------------ - 2 -0.3电子防丢器的特点---------------------------------------------------- - 3 -0.4设计任务与基本要求-------------------------------------------------- - 3 -0.4.1基本要求------------------------------------------------------- - 3 -0.4.2 扩展功能------------------------------------------------------ - 3 -1.研究系统方案设计--------------------------------------------------------- - 4 -1.1系统结构图---------------------------------------------------------- - 4 -1.2 方案比较与论证------------------------------------------------------ - 4 -1.2.1 编码译码电路-------------------------------------------------- - 4 -1.2.2 发射电路------------------------------------------------------ - 4 -1.2.3 接收电路------------------------------------------------------ - 5 -1.3收发电路的通讯方式比较---------------------------------------------- - 5 -1.3.1 红外线无线通讯方式-------------------------------------------- - 5 -1.3.2 蓝牙无线通讯方式---------------------------------------------- - 5 -1.3.3超短波无线通讯方式--------------------------------------------- - 6 -1.3最终选择方案-------------------------------------------------------- - 6 -1.5主要器件介绍-------------------------------------------------------- - 6 -1.5.1 PT2262/PT2272 简介-------------------------------------------- - 6 -1.5.2 PT2262/PT2272 芯片说明---------------------------------------- - 7 -1.5.3 PT2262编码格式---------------------------------------------------- 91.5.4振荡电阻---------------------------------------------------------- 121.5.5 LM311P电压比较器集成电路----------------------------------------- 122.系统模块设计---------------------------------------------------------------- 142.1 发射电路模块设计------------------------------------------------------- 142.1.1 发射电路原理与分析----------------------------------------------- 142.1.2 发射模块设计与参数计算------------------------------------------- 152.2 接收电路模块设计------------------------------------------------------- 162.2.1 接收电路原理与分析----------------------------------------------- 162.2.2 接收模块设计与参数计算------------------------------------------- 172.3 编解码电路模块设计---------------------------------------------------- 192.3.1 编码电路工作原理------------------------------------------------- 192.3.2 解码电路工作原理------------------------------------------------- 192.3.3 编解码模块设计与参数计算----------------------------------------- 202.4 总体电路图------------------------------------------------------------- 212.5 通讯协议和工作模式设计------------------------------------------------- 222.5.1通讯协议---------------------------------------------------------- 222.5.2 工作模式设计----------------------------------------------------- 223.系统调试与结果与分析-------------------------------------------------------- 233.1 调试方法与仪器--------------------------------------------------------- 233.2调试步骤与测试数据----------------------------------------------------- 233.2.1 高频收发信号的调试----------------------------------------------- 233.2.2 报警距离的调试--------------------------------------------------- 253.2.3 多套系统ID识别的调试-------------------------------------------- 263.2.4 系统功耗调试----------------------------------------------------- 263.2.5 系统创新部分的调试----------------------------------------------- 263.3 低功耗方案的改进------------------------------------------------------- 273.4 测试结果分析与总结----------------------------------------------------- 284.程序附录------------------------------------------------------------------------------------------------------------------------32绪论0.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外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常常会丢三落四,常常会记不清楚把手提包放在那里,或者把电话弄丢,更要命的是有时候带孩子上街,稍不留意孩子就跑丢了,随身带的提包有时候也不免被小偷盯上,在等车等船时,稍不留意,小偷就会拎走你的包,如果小孩走丢,那就更焦急,所以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电子防丢失报警器就应运而生。

智能无线防丢器设计毕业论文

智能无线防丢器设计毕业论文

智能无线防丢器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前言 (1)1.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1.2国外研究状况及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1)1.3设计任务的分析 (1)1.4预期结果 (2)2 总体方案设计的论证 (3)2.1系统方案设计 (3)2.2模块方案设计................. (4)2.2.1主控芯片方案 (4)2.2.2无线通信模块方案 (4)3 硬件电路设计 (6)3.1 STC89C51单片机主控模块设计 (6)3.2单片机最小系统 (8)3.2.1时钟电路 (8)3.2.2复位电路 (9)3.2.3 STC89C51中断技术概述 (9)3.3 nRF24L01无线模块设计 (10)3.3.1 nRF24L01概述 (10)3.3.2引脚功能及描述 (11)3.3.3 nRF24L01射频芯片特性 (12)3.3.4 nRF24L01发送程序设计 (16)3.4声光报警模块设计 (17)3.4.1灯光提示电路 (17)3.4.2声音报警电路 (17)3.5震动报警模块设计 (18)3.6按键模块设计 (19)4 软件系统的设计 (19)4.1软件介绍 (20)4.2 nRF24L01发送流程图设计 (21)4.3nRF24L01接收流程图设计 (22)4.4母机流程图设计 (23)4.5子机流程图设计 (24)5 系统的调试及实验结果 (25)5.1调试流程 (25)5.2实验结果 (25)6 结论 (26)7 致谢 (28)8 参考文献 (28)附录一:主机原理图 (33)附录二:从机原理图 (34)附录三:元件清单 (35)附录四:NRF24L01发送模块程序 (36)附录五:NRF24L01接收模块程序 (40)1 前言1.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状况的良好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由于个人发展、家庭琐事、社会竞争等诸多因素,人们常常使自己的大脑处于忙碌和紧的状态、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自己记忆力下降,出现忘东忘西的状况,常常不记得自己的手机、钱包、钥匙放在何处。

智能防丢方案

智能防丢方案
(2)实现报警提示的多样化,如声音、振动、APP推送等;
(3)对预警机制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4.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泄露;
(2)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
(3)建立完善的用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用户问题。
五、方案评估与优化
1.定期收集用户反馈,了解方案实施效果;
智能防丢方案

第1篇
智能防丢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用户疏忽或外部因素,物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套智能防丢方案,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降低物品丢失风险。
二、方案目标
1.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确保物品安全;
当物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阈值时,智能防丢标签将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软件及时通知用户。
4.用户隐私保护
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
四、具体实施步骤
1.硬件设备采购与部署
(1)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蓝牙智能防丢标签;
(2)对智能防丢标签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第2篇
智能防丢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类贵重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物品丢失问题亦随之而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提出了一套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防丢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套完善、高效的物品防丢管理体系。
二、方案目标
1.实现对贵重物品的实时监控,降低物品丢失风险;
2.提高用户对物品管理的便捷性和效率;
(3)将智能防丢标签与用户贵重物品进行绑定。
2.软件系统开发与优化

智能防丢失系统设计

智能防丢失系统设计

智能防丢失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物联网、微电子、传感器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进,促进了人们生活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许多电子设备呈现出集成化和微型化等特点,这些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容易丢失,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会因记不清楚把电脑包放在哪里,钥匙串又躲在哪个角落,孩子跑哪去了。

这类现象出现频繁,难避免,人们遇到时常措手不及。

针对以上问题,本团队设计一个智能防丢失系统主要用于解决贵重物品丢失、老弱人群的走失,为社会提供较大的便捷,为人们在某些事情上减轻压力。

系统中的防丢失器做工小巧,便于携带,可附在随身贵重物品和易丢失的人群。

其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防丢失;智能化;微型化1 系统设计思路1.1 设计来源“你在哪?”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在电子信息的发展和大数据中,获取位置信息显得格外重要,没有位置信息,很多事情都无法完成。

智能防丢失系统准确的获取位置信息是核心,本项目是基于GPS和RFID定位技术的防丢失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并帮助你寻找你丢失的贵重物品。

想象一下:现在你遗失了你的电脑,但你今天去过了很多地方,你该从何寻找?假如被别人拿了,你又该如何寻找?然而解决这些烦恼只需要在你的电脑上挂上一个小饰品(防丢器)就行,在APP,微信,网页凡是你能进入互联网的平台,登陆你注册的账号密码,就可以在上面看到物品的运动轨迹,当你靠近物品,当你不知道它在哪藏着,你相关平台控制防丢器发出一些物理信息,如强光,振动,声音。

如果这些物理信息失或特殊情况你无法感知这些信息,你还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主动式的搜索范围内的电子标签,精确寻找你丢失的物品。

另外你可以设置一些你必须与你同行的物品,当你忘了带它一起出门时,会提醒你忘了带着它。

1.2 总体设计框图系统中的防丢器类似于现在市场上的某些手机的相关功能,如定位寻找,远程控制,其中的大部分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了,但现在市场上很少有厂家将这些功能抽离出来,在防丢失领域做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应用于市场。

智能防盗报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智能防盗报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智能防盗报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防盗报警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智能防盗报警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智能感知、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被盗财物和安全场所的实时监控、警报和预警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详细阐述智能防盗报警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首先,智能防盗报警技术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传感器技术是智能防盗报警技术的核心之一,主要用于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和感知。

目前,研究者们利用红外线、声音、光线等多种传感器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可实现智能识别和报警的传感器设备。

比如,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人体的热信号,一旦有人入侵,就能及时报警。

声音传感器则可以根据特定的声音模式进行识别,对于可疑声音进行报警。

光线传感器可以监测到周围的照明情况,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也可以发出报警信号。

这些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智能防盗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智能防盗报警技术在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通过安装摄像头,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

而经过图像识别技术的处理,系统可以分析图像中的人体轮廓、动作、特征等信息,并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报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旦系统检测到陌生人,可以通过与已有的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快速识别出可疑人员并报警。

这种技术在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重要区域的出入口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智能防盗报警技术在通信和联网技术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通过将防盗报警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比如,当智能防盗系统中的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会自动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报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对智能防盗系统进行远程设置和管理,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智能防盗报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家庭智能防盗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基于智能锁和防丢器的列车防丢系统研究设计

基于智能锁和防丢器的列车防丢系统研究设计

基于智能锁和防丢器的列车防丢系统研究设计随着人们对列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列车的防丢系统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以智能锁和防丢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列车防丢系统。

本系统采用智能锁作为主要防护措施。

智能锁具有高强度、防撬防剪、不易被破坏等特点,能够避免列车上贵重物品被盗窃或丢失的情况。

智能锁配备了无线通信功能,能够与列车的中控系统进行联动,实现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本系统还采用了防丢器。

防丢器是一种小型的电子设备,可以将其安装在列车上的物品上,如手提箱、背包等。

当物品与防丢器的距离超出设定范围时,防丢器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列车乘客或列车工作人员。

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乘客将物品放置在列车上,并使用智能锁进行锁定。

当物品从列车上移动时,智能锁会感知到物品的变动,并将信息发送给中控系统。

中控系统会判断是否超出设定范围,如果超出范围,则会发出警报,并通过系列的监控设备来追踪与定位物品的位置。

防丢器也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列车乘客或列车工作人员。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系统还可以与无人机进行联动。

当警报触发时,中控系统会将相关信息发送给无人机,无人机会立即起飞,并通过搭载的摄像头来对列车进行实时监控,以便更好地掌握列车的情况,并追踪盗窃嫌疑犯的行踪。

通过使用智能锁和防丢器,本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列车上物品的丢失和被盗窃的情况发生。

系统还结合了无线通信技术和无人机技术,使其具备了实时监控和定位能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列车的安全防护。

基于智能锁和防丢器的列车防丢系统是一种具有高效、便捷和可靠性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保护列车上物品的安全,提升列车的安全性。

小型家庭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小型家庭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01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小型家庭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年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16 年 5 月 1 日内容提要与关键词本文介绍了小型家庭防盗报警器的智能化中的防盗报警系统。

智能化防盗报警系统集防盗功能于一体,可全天候自动检测盗警,当确定警情时自动通过电话报警。

传感器采用微波探测器,对盗情进行检测,当有人闯入时,微波探测器检测到盗情,然后向单片机发出中断申请,单片机控制电话拨号电路,模拟摘机,自动拨打110,并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录音。

本系统采用了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AT89C51单片机,美国公司XICOR生产的低功耗CMOS的串行EEPROM-X25045,加拿大Mitel公司生产的DTMF信号编/解码芯片MT8888,语音模块采用美国ISD公司的ISD1420语音芯片,整体功耗较小,兼容性好,稳定性高。

本系统通过密码来识别主人身份,系统开启后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关闭系统。

本系统同时还具有自我诊断功能,出现故障能自动进行处理。

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了抗干扰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完成系统可靠工作。

关键词:小型家庭防盗报警器智能化;自动拨号;单片机;探测器目录目录 (ii)第1章绪论 (1)1.1 家庭报警器发展现状及其系统构成与分类 (1)1.1.1 家庭防盗报警器的发展 (1)1.1.2 防盗报警系统的构成 (2)1.1.3 防盗报警器的分类 (3)1.1.4 防盗报警器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3)1.2 设计要求与研究内容 (4)1.2.1 设计要求 (4)1.2.2 研究内容 (5)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6)2.1 系统的功能要求 (6)2.2 总体设计方案 (6)2.3 系统相关技术 (7)2.3.1 单片机技术 (7)2.3.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技术 (11)2.3.3 GSM模块 (13)第3章报警器硬件设计 (15)3.1 主机电路设计 (15)3.1.1 时钟电路 (15)3.1.2 复位及复位电路 (16)3.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18)3.3 TC35短信息收发模块 (19)3.4 电平转换芯片MAX232 (21)3.5 蜂鸣器电路 (22)3.6 数码管显示电路 (22)3.6.1 数码管的工作原理 (22)3.6.2 本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电路 (24)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25)4.1 程序语言设计 (25)4.1.1 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26)4.1.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6)4.1.3 Keil 简介 (26)4.2 报警系统的程序设计 (27)4.2.1 主程序设计 (27)4.2.2 扫键程序设计 (29)4.3 TC35通信程序设计 (30)4.3.1 发送“AT ”指令 (30)4.3.2 设置短信模式 (30)4.3.3 系统的实现 (31)第5章结论 (32)第6章致谢 (33)参考文献 (34)附录第1章绪论1.1 家庭报警器发展现状及其系统构成与分类1.1.1 家庭防盗报警器的发展从上世纪初,报警系统就已经在北美稍具雏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智能防丢器设计的研究现状及研究
方案探讨
摘要: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丢失或忘带一些物品,而智能防丢器,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它外形小巧美观、重量轻、能耗低、防水防震防摔,价格平民,且具有双向搜索功能。

当它挂在钥匙、宠物、小孩书包、老人身上时,既可以作装饰品,也可以作追踪器。

它既具有近距离的忘带提醒功能,又具有远距离的丢失定位功能。

它既可以定位,也可以被定位。

它的这些功能,对于我们节省寻找时间、
降低忘带率和丢失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对某款智能防丢器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进行探讨,力争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智能防丢器、研究现状,研究方案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许多便民的设计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防
丢器就属于其中之一。

为此,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设计。

2000年,张朝辉设计了一款以UM3758-108A编解码芯片为核心的防丢器[1],当母
机和子机超过规定范围内时,就会出现声光报警。

2010年,刘密歌、王路设计了
一款防丢器,它以PT2262/PT2272编码器集成芯片为核心[2],该防丢器不仅有防
丢功能,而且还具有查找功能。

2011年,吴忠伟、何显山、岳彤发明的基于51
单片机的无线防丢器。

2014年郭明明、韩阳等人研究并设计基于蓝牙技术的双向
防丢器[3],该防丢器克服了原有防丢器单项声光报警问题[4]。

而基于北斗GPS定位器的定位追踪器、防盗报警跟踪器,虽然定位和追踪功能强大,但其价位普遍较高,体积相对较大,不适合做饰物挂件。

目前市场上的防丢器,性能不稳,定位
不准,适用距离较短,外形不够精致。

近年来,无线传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Wifi[5]技术己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蓝牙几乎是每个手机的标准必备,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都有不同
的应用空间,例如,Wifi主要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已经广泛应用在了无线路由
器中;Wireles Susb主要用于视频数据的传输;ZIGBEE主要用于短距离无线通
信系统中,因其传输速率有限只能用于传输一些控制信息。

由于可穿戴设备对功
率要求比较高,因此,现在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在无线通信的选择上采用了蓝牙
4.0(BLE)技术。

2.研究目标
本研究目标和物品绑定后,可以通过手机寻找物品的位置,或通过物品寻找
手机的位置。

在出门时,如果忘带物品或物品超出规定距离,会通过手机进行语
音提醒、振动和物品定位。

另外,通过物品,也可以找到静音或关机的手机。


物品超出规定距离时,它可以通过手机GPS定位出大概位置,在辅助以近距离报
警系统找到物品的精确位置。

鉴于它的工作特性,其必须性能稳定,价格平民,
外形小巧,重量轻,能耗低,防水防震防摔,且具有双向搜索功能和照明功能。

3.研究内容
智能防丢器通过蓝牙和单片机芯片、定位芯片与手机连接,具有双向搜索功能。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丢和定位。

近距离时,采用蓝牙和单片机芯片与手机连接,它通过距离变化来得知防丢
器的安全位置。

当手机和防丢器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时,手机没有任何提醒;当手机和防丢器的距离超出设定距离范围时,将会自动产生警音附带振动。

当找不到静音或关机的手机时,可通过按动防丢器上的按钮,来使手机发出
警音,从而寻找手机。

当防丢器与手机距离较远或者不知道丢到何处时,采用定位芯片与手机连接。

我们就可以通过智能防丢器上面的定位芯片来确定其大致位置,之后,再利用近
距离报警器,找到防丢器的精确位置。

防丢器上的按钮,按一下会有照明功能,按两下手机可自动警音提示并附带
振动。

从而增加防丢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防丢器的蓝牙传输距离有限,而报警是由防丢器和蓝牙之间的距离决定的,这意味着手机和防丢器之间的障碍物越多,报警距离就越短,需要设定在勿
扰时间和地点内不报警。

由于使用的是低能耗蓝牙技术,它的通信的信号强度会
受环境的影响,通信信号计量会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通过算法的选择和利用,
会有误报的可能性,未来的设计方向需要将误报率降低。

5.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智能防丢器中硬件部分包括:手机端硬件,防丢器硬件。

其中手机端硬件是
手机在出厂时就已经设计好的,只要手机支持蓝牙4.0即可,所以,本系统的重
点在于防丢器硬件的设计。

防丢器中最重要的地方是电路主板,其他的固定设计和外观设计都是在电路
主板设计出来后,才能确定的。

主板防丢器硬件部分主要分为微处理器模块、射
频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外电路模块。

其中微处理器模块是整个主板的核心,所有
的其他模块都是题绕着此微处理器设计的。

微处理器的选择必须占用空间尽可能小,性能尽可能稳定。

射频模块的设计
好坏关系着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在天线的选择上必须能抗干扰、占用空间小及
不能影响其他模块的工作并可实现内置功能。

电源模块是整个板子的生命线,电源模块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保证能为每个模块供电。

外围电路的设计包括蜂鸣器和LED指示灯,在设计外围电路时,必须尽可能考虑到空间的利用情况。

除上述各模块设计外,整个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到后期调试等问题,需提前预留出测试节点。

软件设计是系统的核心与灵魂,软件的良好设计及正常运行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因此,必须要确保软件代码的正确。

防丢器的主要软件功能就是防止物品的丢失和追踪,在防丢器设计中,必须要涉及的一个属性配置是渐近属性配置,以便监测系统中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超出正常值。

若系统中的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超出某值,则根据不同应用可设置发出不同级别的警报,如闪烁、蜂鸣器响或其它对用户有指示性的动作。

在渐近属性配置中定义了两种角色;渐近监测器和渐近发送端。

其中,渐近监测即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分的,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对两者进行分开设计。

6.实验方案设定
对该智能防丢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先部署相应的硬件环境。

现市面上的主流机型是Android和iOS两种,并且需要支持蓝牙 4.0 技术。

故选取一部Android 4.4.2版本与一部iOS 10.1版本的手机,另需要基站设备(防丢器)2 个。

本系统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系统相关功能是否存在缺陷,对系统运行性能没有测试要求,影响性能的主要是各个平台的自身配置以及网络速度。

系统测试中服务端采用阿里云服务器,移动端所用网络为中国移动4G网络。

由于测试的对象是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所在在软件测试中,采用的是黑盒测试的方法。

黑盒测试的测试思想就是测试系统的功能,对内部程序逻辑没有要求,只要输入值和输出值与预计的相匹配就意味着测试成功。

对于智能防丢器的测试内容包括平台对用户管理功能的测试与分析、对预警找寻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主要包括对用户登录、注册、信息修改、删除、找回密码等的测试。

若能通过上面测试,说明用户管理相关的功能没有问题。

预警功
能测试主要是对防丢器对距离的判断、防丢器绑定信息的查看、提示预警信息以及双向搜寻功能的测试。

通过测试从而使本系统发现漏洞与不足并得以改正。

若能通过上面测试,说明用户管理相关的功能没有问题。

预警功能测试主要是对防丢器对距离的判断、防丢器绑定信息的查看、提示预警信息以及双向搜寻功能的测试。

通过测试从而使本系统发现漏洞与不足并得以改正。

参考文献:
[1]一种电子防丢器[J]. 张朝辉.电子制作. 2000.11.022
[2]多功能电子防丢器的设计与实现[J]. 刘密歌,王路.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0(01)
[3]曹青春,刘辉.基于cc2540的蓝牙射频模块设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02)
[4]阚力丰,郭明明,韩洋等.基于蓝牙技术的双向防丢器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制作,2014,(15):11-12.
[5]卢敏,夏巧,鄭广增.下一代无线通信的目标及发展趋势阴.通讯世界.2002(07)
张林艳,女(1983.06)汉族,籍贯河南南阳,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题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智能防丢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