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说课稿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十分钟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十分钟一、说教材本文《计算机基础》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奠定基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 计算机软件:阐述软件的分类、作用及其与硬件的相互关系,重点讲解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应用软件。
3.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4. 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拓扑结构,以及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信息安全:分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密码学、防火墙、病毒防范等。
6.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基本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提高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安全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突出自己与其他教师教法的不同之处。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计算机基础知识说课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说课稿民和职业技术学校马克全一、说教材本教材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展开,主要写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本单元也是初中信息技术的起点。
针对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对计算机的进一步了解,在之前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教材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的介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能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计算机的性能知识时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计算机。
二、说教材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是什么以及各部件各有什么功能。
三、说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和内存条等。
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课以任务驱动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其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做到了让学生自主的去参与到课堂认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来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生观察实物之后能够对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认识。
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高认识。
学法: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发现学习更重要,本节课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出发,认识到让学生主动的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而不能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自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1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
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附: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点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拥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电脑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交流,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了解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课时用了较充裕的时间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演示给大家,并展示了自己使用电脑制作的作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欲望,使计算机真正为我们服务。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计算机基础知识问题1:请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而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不是计算机,而是电磁波。
电子计算机的奠基人当推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和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依曼。
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发展了可计算性理论,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在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从而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结构。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为标志,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电路四代。
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时代电子器件主存运算速度(次/秒)第一代电了管磁心(鼓)五千第二代晶体管磁心(鼓)几十万至百万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百万至几百万第四代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几百万至几亿计算机四个发展阶段软件的特点依次为:手工操作、出现监控程序、产生操作系统等应用程序、有丰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微型计算机是随着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和微处理器的出现而产生的。
微机开发的先驱是两个年青工程师:美国英特尔公司的霍夫和意大利的弗金。
霍夫首先提出了可编程序通用计算机的设想,即把计算机的全部电路放在四个集成电路芯片上,这个设想首先由弗金于1971年有11月实现,他在4.2mm*3.2mm的硅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构成了CPU。
即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再加上寄存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就构成了4位微机。
微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CPU)的集成度来划分的。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1~1973 4位或低挡8位微处理器Intel4004、Intel8008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1973~1978 8位微处理器Intel8080、MC6800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78~1985 16位微处理器 Intel8086、MC6800 第四阶段(全盛阶段):1985至今 32位微处理器 Intel386、Intel486及Pentium系列Intel公司的Pent iumⅠ芯片主频为60/66MHZ,工作电压为5V。
计算机说课稿10篇

计算机说课稿10篇计算机说课稿(精选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
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
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
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
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PPT课件

01
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 墙,阻止恶意软件的入 侵和传播。
02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 技能
03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 教育,提高其对安全威 胁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04
鼓励员工及时报告可疑 事件和安全漏洞,共同 维护信息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实时性:能够处理和 传输动态信息,使得 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 感受到信息的存在和 变化。
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与播放工具
图像文件格式
如JPEG、PNG、GIF等;
音频文件格式
如MP3、WAV、WMA等;
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与播放工具
视频文件格式
如AVI、MP4、FLV等。
Windows Media Player
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明确多媒体作品的主题和目标受众,以 便选择合适的媒体元素和表现方式。
VS
收集素材
根据主题和目标受众,收集相关的文本、 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
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设计布局和导航
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布局和导航结构,以便用 户能够方便地浏览和使用作品。
制作和编辑
03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 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 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
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功能
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 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等五 个基本功能。
操作系统的作用
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核心 软件,它提供了计算机运行的基本 环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管理 者。
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说课稿

函数与模块化编程
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 性,需要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如 何将代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
难点内容
指针与内存管理
指针是C/C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也是初学者的一 个难点。学生需要理解指针与内存地址之间的关系,以及 如何通过指针操作内存。
文件I/O与数据结构
文件操作涉及到文件路径的表示、文件的打开与关闭、读 写操作等。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也需要学 生能够理解和实现。
信息检索和数据处理。
培养计算思维
03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
能力。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等。
数据库与编程基础
数据库原理、SQL语言、Python编程等。
课程安排
理论授课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多 媒体技术和数据库与编程基础。
实验与考核方式
制定合理的实验与考核标准,确保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得到有效锻炼。
04
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内容
数据类型与变量
这部分内容是计算机编程的基础, 需要学生掌握不同数据类型的定 义和使用,以及变量的声明和初 始化。
控制结构
包括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是实 现程序逻辑的关键,要求学生能 够理解并编写简单的控制流程。
教学环境
教室设施
确保教室设施齐全、舒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
实验室配置
实验室应具备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满足学生实 践操作的需求。
网络环境
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方便学生在线学习、交流和资 源共享。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基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计算机基础》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性能指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讲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以及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3. 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阐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以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4.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制作等。
5. 计算机编程基础:介绍编程语言、算法、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
6. 多媒体技术:讲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材特色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实例和课后习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
2. 熟悉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3. 了解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4. 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5. 掌握计算机编程基础。
6.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
(二)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6. 提升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知识。
2.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3. 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知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教材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展开,主要写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本单元也是初中信息技术的起点。
针对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对计算机的进一步了解,在之前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教材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的介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能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计算机的性能知识时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计算机。
二、说教材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是什么以及各部件各有什么功能。
三、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和内存条等。
几张计算机硬件图片。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课以任务驱动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其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做到了让学生自主的去参与到课堂认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来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生观察实物之后能够对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认识。
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高认识。
学法: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发现学习更重要,本节课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出发,认识到让学生主动的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而不能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自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计算机是目前最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
由于它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能力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自动运行的能力。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⑴主机部分
主机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指挥中心”。
所有命令的发出,各种数据的运算、存储都在其中进行。
主机内有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
①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又称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核心,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现在比较常见的CPU有Inter公司的Pentium系列、赛扬系列和“酷睿”双核系列等。
②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它们都是处理和保存信息的场所。
内存储器有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储器)。
外存储器主要有软盘、硬盘、光盘、U盘(闪盘)和移动硬盘等。
⑵输入设备
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有:①键盘;②鼠标。
其他输入设备还有:扫描仪、手写板、数据照相机、摄像头、游戏杆或游戏手柄、麦克风等。
⑶输出设备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
①显示器
显示器外观犹如一台电视机屏幕,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它是文字、图形等信息呈现的窗口。
②打印机
打印机一般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三种类
型。
其他输出设备还有:绘图仪、耳机、音箱等。
以上知识先由教师结合实物和投影先行讲解,再由学生观察,最后学生对照实物说明其名称和作用。
课堂小结:不看实物,学生讨论叙说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六、总结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布置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通过实物展示方式,改变了以往课堂讲解的形式,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和协作的精神,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性能的认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