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基础》,选自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访问因特网”和网络基础,下面我分七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教材主要介绍IE浏览器的窗口以及利用IE浏览器访问网站的操作,重点介绍了上网浏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搜索信息的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本节内容就是完成以上任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概念◆了解计算机的网络连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网上搜索、IE浏览器、电子邮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网络连接、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依据要求,今年新增计算机网络基础部分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依据: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上网,如何通过恰当的办法让学生对此目标产生情感认同并内化成精神动力是解决这个难点的核心。
二、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教学课件、拨号上网示意图、专线上网示意图、邮件收发示意图对本节进行教学,并结合网络在线测试试题对本节教学进行效果检测。
三、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1)采用快乐教育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互,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本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二)学法指导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

岗位需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课程标准
网站开发
网络工程
岗位需求
中小型 局域网构建
网络管理
课程标准
①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网络的分类;
②了解常用通信介质的特性及适用场合;
知
③理解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分层原则;
④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局域网标准;局域网的
识
介质访问控制机制;了解主流局域网技术及虚拟局
高等职业院校 计算机教育规 划教材,突出 工作过程导向, 突出实际技能 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说课
教学体会
教学体会
❖ 教学方法学生认可,效果良好 ❖ 加强网络实验室建设 ❖ 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 ❖ 努力探索工学交替,岗证结合的教学模式 ❖ 前瞻性,考虑今后和“物联网”相关课程关联
做
学生动手 “做”。 从理性认 识到感性 认识,再 从感性认 识提高到 进一步的 理性认识
测
对学习效 果的检测, 贯穿整个 学习过程, 是对“教” 和“学” 效果的反 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说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理论课程设计
三大模块
网络基本原理 系统集成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
1、计算机网络概述 4学时
2、数据通信基础 6 学时
3、网络体系结构与 TCP/IP协议 6学时
4、局域网组网基本 原理 6学时
1、网络互联设备 4 学时
2、网络规划与设计 4学时
3、虚拟局域网 2 学时
4、IP子网路由技术 6学时
1、Win2000Server 安装与配置 4学时
2、用户账户和组管 理 2学时
3、NTFS与文件夹权 限 2学时
说课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基础》,望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课程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机电系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方法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同时注重教材的先进性,力求反映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论、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TCP/IP、IP子网划分及路由选择、传输层协议、接入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网站建设与配置。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及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具有使用网络的初步能力,具有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OSI模型与网络协议,掌握局域网和internet技术及应用,掌握网络安全与管理。
(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会组建对等网络,会组建服务器\户端网络,会共享网络资源,会连入internet,会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会ftp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简单配置。
(三)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及理论联系实践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从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中心组织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探讨式增加学生兴趣性,团体意识。
课程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网络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来安排课程实验。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组成、拓扑结构、TCP/IP协议、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的原理,网络安全。
教学难点:TCP/IP协议、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原理分析和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下午好,我叫XXX,来自XXXXX。
2011年毕业于XXXX,获得XXX学位,所学专业是XXXX。
毕业后进入XXXXXXX任教。
在学校承担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第4章第2小节的内容:分类的IP地址及地址解析协议ARP。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一、说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希仁主编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这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体系结构,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国内很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生都使用该教材,我的授课对象是本科二年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授课对象学习过计算机引论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的理论课程,该教材适合授课对象学习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原理。
通过该教材的学习后,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网络方向的新技术,深刻认识网络技术的重要意义,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IP地址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熟练掌握分类的IP地址的组成及其特点3.掌握三种类别常用IP地址的范围及特殊IP地址的意义4.掌握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区别5.掌握地址解析协议ARP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IP地址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分类的IP地址的组成及其特点、IP 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区别、ARP协议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是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区别(主要是数据传输中的变化情况)。
三、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讲授法精讲新知识,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演示法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用提问法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新知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设计意图:
采用了趣味导入和提问导入法,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良 好的学习气氛,使每个人参与其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新授课提供 原动力。
11/3/2023
讲授新课
新 知 识 流 程: 点 提 出
归布 纳置 总任 结务
11/3/2023
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课堂总结
本次课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有了初步认识,对计算机网络的分 类和功能也了解清楚,掌握了网络的一些概念,课后同学们要思考学 习本门课程的方法和对自己今后学习的打算,同时也可以思考自己的 职业发展方向。
11/3/2023
随堂测试,巩固提高
老师用大概花费5分钟时间,完成本次课的随堂小练习。随机提问 同学这节课的相关习题,让老师能够了解同学们本次课的学习情况。
11/3/2023
课后任务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做课后习题。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温故而知新,对于本节课的新教授内容有一个更加明确的 认识。
11/3/2023
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材 分析
《网络的基础知识》是初 中信息技术第九章第一节 的内容。《纲要》将初中 阶段的学习任务分为4个方 面,分别是信息的识别与 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 的发布与交流。本节内容 对应“信息的发布和交流” 中的一个模块,主要讲解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功 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基 本知识。这一节是全章的 基础,为本章后面的内容 奠定了理论依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说课稿教学教案(2024)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 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 能够解决常见的网络故障 。
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 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教材选用及特点
教材选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X版),作者XXX,出版社:XX出版社。该教材 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适合作为本科生教 材使用。
22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2024/ Nhomakorabea/3023
教学效果总结回顾
2024/1/30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学生基本掌 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学生反馈情况
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实用,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也存在部分难点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
教学亮点
保障网络安全。
14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2024/1/30
15
典型案例分析
局域网搭建案例
分析企业、学校等局域网搭建的 需求、设计、实施过程,重点讲 解网络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
VLAN划分等关键技术。
2024/1/30
网络故障排查案例
结合实际网络故障案例,分析故障 现象、原因及排查方法,培养学生 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
3
探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办公、在线教育等领 域的应用,分析移动APP开发流程及网络优化策 略。
2024/1/30
17
学生自主实践项目推荐
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故障模拟与排查
指导学生自行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包括 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拓扑结构设计、IP地址 规划等实践环节。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5.2一般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通过数据的发送过程,对比以太网格 式,理解到底需要哪些字段,并给出 解决办法。
计算机网络
5.2一般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对比(链路层)
引导出问题
给出方案
老师给出的链路层协议格式。 引导提出4个问题。
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
5.3案例-校验
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协作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说课内容
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4
教学方法
5
教学过程
计算机网络
1 教材分析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第5版) ❖第4章 网络层 ❖4.2 网际协议IP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计算机网络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理解并掌握IP数 据报的完整格式以 及固定部分各字段 含义; 2、了解IP数据报的 可选部分作用。
1、培养学生观察能 1、培养学生的团队 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协作精神。
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
教学重点
3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及其 作用
分片、首部检验
计算机网络
4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课件展示法、 案例操作法、 任务驱动法、 创设情境法、 讲解点拨法
学法指导
通过自学、运 用已学知识, 自己思考、工 具辅助或小组 合作,完成任 务
教师过程引导
学生按照老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对于问题,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解疑。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原理和应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八章,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 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
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和编码技术。
3. 网络体系结构:分析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阐述各层功能及协议。
4. 局域网技术:介绍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协议。
5. 广域网技术:讲解广域网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常见的广域网技术。
6. 互联网技术:探讨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应用和关键技术。
7. 网络安全:分析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威胁、防范措施和安全协议。
8. 网络管理:阐述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目标和网络管理协议。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
3. 熟悉网络体系结构、传输介质和协议。
4.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获取网络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配置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网络事业,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3. 提高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我国计算机网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
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低位,而人们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日益重视,本节课我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由定义可知:
(1)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
(2)以数据交换为基础,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2)向高性能发展。
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性服务。
(3)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综合的多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 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及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一阶段(50年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征是主机计算机与终端互连,实现远程访问。
1.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昂贵的问题。
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主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现代计算机网络阶段,特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在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基础之上,重视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网统一的通信规则,用通信协议软件来实现网络内部及网络与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对用户提供透明服务。
局域网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计算机网路拓扑结构
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指连接于网络中的端系统或工作站之间互连的方式;简单地说:指网络形状,网络的连通性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混合型、网状型、蜂窝型
6、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
要组建一个基本的网络,只需要一台集线器(Hub)或一台交换机、几台电脑和几十米电缆就能完成。
这样搭建起来的小网络虽然简易,却是全球数量最多的网络。
在那些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型公司、办公室、分支机构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小网络。
这样的简单网络是更复杂网络的基本单位。
把这些小的、简单的网络互连到一起,就形成了更复杂的局域网LAN。
再把局域网互连到一起,就组建出广域网WAN
水晶头的制作
水晶头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RJ45(主要应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
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应用:
直通线(straight-through cable) :
一根网线,两端的线序相同叫直通线,即两端线序相同,都是568B标准,用在不同设备之间,比如:PC到交换机、PC到ADSL modem等
交叉线(crossover cable) :
一根网线,一端为568B线序,另一端为568A线序。
相同类型设备连接使用交叉线,如电脑与电脑,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集线器等
实例示范:
教师实际操作制作一个水晶头,通过幻灯片演示局域网组建时的设备连接顺序与注意事项。
八、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勤于动手,积极思考、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总体教学效果较好。
2、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3、如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堂课由始至终都能认真听,真正做到有所收获?
4、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学习习惯?
平遥职业学校阮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