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全球肿瘤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二位

合集下载

胃癌

胃癌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Ⅰ型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Ⅱ型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Ⅲ型
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Ⅳ型
• 组织学分型 有腺癌、粘液腺癌、低分化 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其他还有: 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和类癌少见。
胃角部可见2.5cm×2.8cm圆 形深溃疡,内附的黄色坏死 苔,周边糜烂浸润,脆易出 血,基底僵硬,蠕动缺失
胃肠外科手术----胃切除术
• 胃连接食管与小肠,其功 能是把食物磨碎,以便小 肠吸收营养物质
• 手术切口位于胃幽门部的 体表投影
• 术中切除有疾病的胃部分, • 术后要对病人留置胃管减 小肠与残胃相连接,恢复 压,使胃保持空虚状态。 消化道的通畅。 数天后,当胃功能恢复, 可以拔除胃管,给病人无 渣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 正常饮食。
4、出血和黑便 可在胃癌早期出现,有时黑便出
现为唯一症状。少数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 可呕血、黑便。
5、其他症状 胃酸缺乏或胃排空加快出现腹泻, 有时表现为便秘及下腹不适。 6、晚期征象 腹部可触及肿块,质地坚硬,呈结 节状。还可出现转移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最常 见。病情严重常伴贫血、下肢浮肿、发热、恶液 质,腹水多为血性。当肿瘤侵犯胰腺或腹壁膜神 经丛时,可有上腹部持续剧痛,并放射至腰背部
③骨髓抑制的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血象变化,每周查血象1~2 次。当WBC<1×109/L时应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进层 流室或病房内紫外线照射消毒。血小板严重抑制者应观察 病人有无牙龈出血、淤斑、血尿、及便血等,瞩病人用软 毛牙刷以减少牙龈损伤。避免多次注射,拔针后按压6~7分 钟,防止外伤。 ④注意观察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 早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 方法,减轻恶心呕吐症状;病人发生呕吐时,应协助病人 漱口、擦洗面部,更换衣服及床单。遵医嘱予止吐药 ⑤化疗药物外漏的处理 化疗时疑有药物外漏时应立即停止注 射,并抽回血,拔针。在穿刺点周围用生理盐水2~5ml、地 塞米松5mg、2%普鲁卡因2ml环形封闭,然后用50%硫酸 镁冷敷24h,切忌热敷。封闭后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加蜂蜜调 和持续外敷,如有破溃,按无菌换药处理。

胃癌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胃癌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 中胃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 等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 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 60%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 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
病因
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
胃癌病人的护理
概述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上皮组织的恶性 肿瘤。 •居全球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2:1。
•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
我怎么会 得胃癌呢?
胃癌是由 什么原因 引起的?
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
发病率最高(我国山东、浙江、上海、 福建等为高发区 )。
最主要 的转移
途径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腹腔种植
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多无明显表现,部分病人可有类似胃炎或
胃溃疡的消化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常有上腹疼痛,消瘦,食欲
不振,呕吐,乏力等症状
最常见
不同部位的胃癌有其特殊表现:
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哽噎感,
幽门附近的胃癌可有呕吐宿食的表现肿瘤ຫໍສະໝຸດ 溃血管后可有呕血和黑便临床表现
2.体征
早期:无明显体征,偶有上腹部深压痛。 进展期:上腹部可扪及肿块 转移:
胸导管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肝脏转移:可有肝肿大、腹水 直肠前凹种植:直肠指诊可摸到肿块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 大便隐血:呈持续性阳性 X线钡餐检查: 息肉型胃癌:充盈缺损 溃疡型胃癌:边缘不规则的龛影 胃镜加活组织检查: 为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扩散与转移(引流胃区域淋巴结)
站别
第一站 (N1)
全胃
窦部
体部
3,4,5,6
贲门部
1,3,4, 5,6 2,7,8,9 10,11 12,13,14 1,2,3,4
1,2,3, 4,5,6 7,8,9, 10,11 12,13,14
第二站(N2)
1,7,8,9
5,6,7,8 9,10,11 12,13,14
胃癌的临床 / 病理分期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概述
胃癌是居全球第二位、我国首位的常
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
于女性,其比例为2:1—3:1,位于胃窦部 占46.9%,贲门胃底占39%,胃体部占10.2%, 全胃癌为3.8%。
病因
1、地域因素及饮食生活因素
地域差别明显:发病率 30/10 万以上的
第三站(N3)
2,10,11, 12,13,14
病理分期系统(概述)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判断胃癌病程、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和预后均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有多个胃癌分期系统 , 因各有其
优缺点而未能完全统一和普及。
病理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1966 年国际抗癌联盟 (UICC) 首次制定 胃癌国际TNM分期法。
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再分期。
病理分型
1、早期胃癌: 定义: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 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型: I型 隆起型:病灶凸向胃腔。 Ⅱ型 浅表型:比较平坦,无明显隆 起与凹陷。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Ⅱc型 浅表凹陷型 Ⅲ型 较深溃疡
病理分型

探索胃癌预防的最佳策略

探索胃癌预防的最佳策略

21 0 0年 流行 病 学 资 料 显 示 以 中 、 韩 为 主 的东 日、
全 球幽 门螺杆 菌感染 率超 过 5 , 0 同一 国家 的不
北亚 地 区 胃癌 的 年 龄 标 化 发 病 率 居 全 球 首 位 , 国 中
4 . / 0万 ,韩 国 6 . / 0万 ,3本 6 . / 0万 u 。 14 1 2 11 1 9 71 21 0 1年全 球 新发 胃癌数 男 性 6 0 0 4 6 0例 , 性 3 9 0 女 4 00
【 要】 胃癌 在 全 球 常 见 肿 瘤 发 病 率 中居 第 四位 , 肿 瘤 致 死 病 因 中 高 居 第 二 位 , 球 每 年 约 有 近 7 摘 在 全 0万 人 死 于 胃
癌 。由于 早 期 胃癌 缺 乏 特异 性 的 症状 和 体 征 , 外科 手 术 、 放 疗 对 延 长 进 展 期 胃癌 患 者 的 生存 期 有 限 , 展 期 胃 癌 的 死 化 进
萎缩 无改 善 , 肠 化一 旦 发 生则 难 以逆 转 ] 而 。来 自哥 伦 比亚 , 日本 , 国等 胃癌 高发 地 区 的资 料 证实 , 期 中 早
幽 门 螺 杆 菌 根 除 是 目前 最 为 有 效 的 防 止 胃 癌 的 方 法 。

幽 门螺杆 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查 根 除治 疗 , 随访 5 1 ~ O年 , 察 是 否 观
切 除治 疗 后 ; 重 的全 胃炎 或 胃体 胃炎 ; 期 抑 酸 剂 严 长 治疗 超过 1年 ; 于高危 环境 中即 : 处 重度 吸烟 、暴露 粉
尘、 灰、 英、 泥、 石场; 煤 石 水 采 担心 胃癌 者 均属 于 胃癌 的高危人群 L 。 4 ] 21 O O年 , 国家科 技 部 正 式 批 准 , 国政 府 投 入 经 中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胃癌的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其仍然位居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和肿瘤所致死亡的第五位和第三位,而相较于非洲和北美地区,东亚地区有着最高的胃癌发病率,在我国胃癌位居肿瘤致死亡的第二位。

作为一个多因素致病疾病,胃癌目前相对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男性性别、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等。

持续的HP感染可致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进而导致异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

许多学者通过对胃黏膜胃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结果以及血清学标记物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预测胃癌发生风险的评估体系。

本文旨在归纳目前已有的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现有体系对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风险的评估效果。

一、基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的评估体系一些血清学标记物,如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均由胃黏膜所分泌,因此其水平的变化也提示了胃黏膜状态的改变,PGⅠ低水平以及PG Ⅰ/PGⅡ比值(PGR)低水平与胃体部黏膜萎缩改变有较好的相关性,G-17则被认为是胃窦部黏膜萎缩的一个预测因素,但这些指标单独用于预测胃癌风险的准确率都偏低。

因此,多项危险因素联合血清学指标所构建的评估体系被尝试用于预测胃癌的风险。

Miki于2011年联合HP血清学抗体结果和PG水平,提出了ABC 方法用以预估胃癌发生风险,该方法界定PGⅠ≤70 µg/L且PGR ≤3为PG阳性,血清HP抗体滴度≥30 U/mL为HP阳性,根据血清学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HP-、PG-)、B组(HP+、PG-)、C组(HP+、PG+)、D组(HP-、PG+)四组,胃癌风险依次升高。

Kishino等的研究中,分组为A、B、C和D组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07%(4/6 105)、0.5%(8/1 739)、0.8%(16/2 010)和1.1%(3/281)。

全球死亡恶性肿瘤构成、癌症死亡病例分布、各年龄段癌症发病率、癌症的发病因素及如何预防各种癌症

全球死亡恶性肿瘤构成、癌症死亡病例分布、各年龄段癌症发病率、癌症的发病因素及如何预防各种癌症

全球死亡恶性肿瘤构成、癌症死亡病例分布、各年龄段癌症发病率、癌症的发病因素及如何预防各种癌症一、世界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1、癌症死亡病例分布、各种癌症死亡人数占比及死亡前10的恶性肿瘤构成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报告称,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数在“迅速增长”,仅2018年一年就新增1810万病例,死亡人数高达960万。

到本世纪末,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也是阻碍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的最大“拦路虎”。

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住在哪里。

全球近半数新增癌症病例和超过半数癌症死亡病例来自亚洲,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但美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癌症发病率占全球总数的21%;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4.4%。

不过,美洲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3.3%。

欧洲的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23.4%和20.3%,但其人口仅为世界总人口的9%。

世界癌症死亡病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癌症病例数量增加有多种原因,如全球人口增加、老龄化加剧等。

亚洲是癌症重灾区,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则是罹患人数最多的癌症。

在经济富裕的国家,因贫困和感染而出现的癌症病例减少了,但与生活方式选择(比如肥胖和饮酒)相关的癌症却增加了。

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显示: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是罹患人数最多的癌症。

肺癌死亡人数最多,预计2018年将造成180万人死亡,占预计癌症死亡总人数的18.4%;结肠直肠癌造成的死亡人数排第二,将导致88.1万人死亡;乳腺癌排名第五,将导致62.7万人死亡。

肺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这3种癌症加在一起,占2018年全球预计癌症死亡人数的1/3。

此外,胃癌和肝癌分别会导致78.3万人、78.2万人死亡,排名第三和第四。

各种癌症死亡人数占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癌症对男性和女性的杀伤力并不一样。

全球第二诊疗意见疾病列表

全球第二诊疗意见疾病列表

全球第二诊疗意见:疾病列表1 肺癌31 十二指肠癌2 胃癌32 子宫内膜癌3 肝癌33 滤泡癌4 肾癌34 肠癌5 骨癌35 喉癌6 眼癌36 恶性软组织癌7 脑瘤37 髓样癌8 口腔癌38 脊柱转移性肿瘤9 卵巢癌3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 胰腺癌40 乳头状癌11 鼻咽癌41 腮腺癌12 乳腺癌42 皮肤癌(非黑色素瘤)13 宫颈癌43 声带癌14 结直肠癌44 肉瘤15 膀胱癌45 腹主动脉瘤16 食管癌46 骨肿瘤17 胆囊癌47 软组织肿瘤18 白血病48 肾上腺腺瘤19 淋巴癌49 神经内分泌肿瘤20 睾丸癌50 骨髓纤维变性21 前列腺癌51 良性脑肿瘤22 甲状腺癌52 脑动脉瘤23 黑色素瘤53 霍奇金病24 多发性骨髓瘤54 嗜铬细胞瘤25 神经母细胞瘤55 嗜酸性肉芽肿26 非霍奇金淋巴瘤56 脊柱肿瘤27 子宫癌57 严重头部创伤28 阴道癌5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29 主动脉瘤59 骨脆症30 肾上腺癌 60 肾功能衰竭61 主要器官移植91 严重原发性心肌病62 中度脑损伤92 先天性心脏病63 多发性硬化症93 严重冠心病64 囊性纤维化94 急性心肌梗塞65 原发性侧索硬化95 冠状动脉搭桥术66 系统性红斑狼疮--III 型或以上狼疮性肾炎96主动脉手术67 植物人状态97 脑中风后遗症68 双耳失聪98 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69 双目失明99 严重脑损伤70 深度昏迷100 严重运动神经元病71 瘫痪101 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72 严重阿尔茨海默病102 严重慢性复发性胰腺炎73 全身性重症肌无力103 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74 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104 严重帕金森病75 严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05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76 威尔逊氏病106 语言能力丧失77 脊髓性肌萎缩107 严重脊髓灰质炎78 肾髓质囊肿病108 肺动脉高压79 终末期肝病109 严重溃疡性结肠炎80 心脏瓣膜病110 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81 充血性心力衰竭111 强直性脊柱炎82 帕金森氏症112 髋关节缺血性坏死83 艾滋病/HIV 113 进行性核上麻痹(斯蒂尔病)84 埃博拉114 MEN(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85 进行性肌萎缩症115 重性急症型肝炎86 脑动静脉畸形116 扩张型心肌病8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17 心脏起博器88 高血压性心脏病118 脊柱脓肿89 心脏移植119 组织细胞增生症 X90 心脏瓣膜手术120 克雅氏病重大疾病的种类和定义恶性肿瘤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

自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自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 185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6012704-4)①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2自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冯洁① 潘存伟① 陈红莉① 段杨丽①【摘要】 自噬实际上是细胞“吞噬”并降解自身的过程,也是一个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为细胞器更新的动态循环系统。

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反应中。

目前自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至今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细胞自噬在肿瘤的发展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它不仅可以在肿瘤发生早期减少应激反应,降低细胞损伤,抑制癌前细胞的生长;还能在肿瘤进展到中晚期时,协助肿瘤细胞增强对应激的耐受性,促进肿瘤的生长。

本文对自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及相关诊疗提供新思路或新线索。

【关键词】 胃癌 自噬 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21.01.0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21)01-0185-05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utophagy in Gastric Cance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FENG Jie, PAN Cunwei, CHEN Hongli, DUAN Yangli.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1, 19(1): 185-189 [Abstract] Autophagy not only refers to a process that cells “phagocytose” and degrade themselves, but also is a dynamic circulatory system that provides energy for cell metabolism and organ renewal. Although autophagy happens everywhere in body ’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actions, whether it acts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s still unclear. However, it is certain that autophagy plays a dual role in tumor progression. This is because in addition to reducing the stress response, lowering cell injury and inhibiting growth of precancerous cell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umor progression, autophagy also assists in strengthening tumor cells ’ tolerance to stress and promoting tumor growth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tumor progression.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autophagy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is analyzed, so as to to provide new ideas or thoughts for further researching, diagnosing as well as treating the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Autophagy Progression First-author ’s address: Guilin People ’s Hospital, Guilin 541002, China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排名中,其发病率位列第四,致死率位列第二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在全球肿瘤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二位,其五年生存率一般为10%左右,虽然其发生率在西方国家已逐步下降,在亚洲仍是第二高发恶性肿瘤.<1,2>.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兴学科,它是指基因表达的变化依赖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而不是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关胃癌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学研究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途径.
1.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沃丁顿(waddingtong)于1939年第一次提出,他在研究生物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基因型的遗传是遗传学研究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属于表观遗传学研究范畴.受精卵在产生各种类型的细胞时,细胞内的整套基因始终是保持恒定的,即基因表达同分化发育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表观遗传来调控的<3)>,这也解释了为何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虽然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却存在表型的差异和疾病易感性的差异.Holliday进一步指出,基因表达活性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发育过程中,而且也发生在生物体已分化细胞中,并且这种变化可通过有丝分裂的细胞遗传下去.这是一种”不以DNA序列的差别为基础的细胞核遗传”<4>.表观遗传学对基因的表达调控可分为(1)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包括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和甲基化.(2)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括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微小RNA(micro RNA),染色质重塑,基因印记亦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但本文主要介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学中的作用.
2.胃癌与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主要发生于胞嘧啶,<5>是最早发现的表观遗传改变现象之一,也是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其在维持染色体结构,X染色体失活,基因印记及胚胎发育,细胞分化,肿瘤的发生等方面均其重要作用.<6>主要机制是DNA 在DNA 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作用下,由S-腺苷甲硫氨酸做为甲基供体,将CpG 二核苷酸中5’端的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789>,阻止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结合,基因转录被抑制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在人类肿瘤中广泛存在,这种改变使抑癌基因永久失活并影响细胞周期及增殖调控
2.1 E-cadherin/ CHD1
Lauren将胃癌分为两大类,弥散型和肠型,这两种肿瘤类型的发生是由不同遗传途径引起的<10>,遗传和表观遗传事件,包括1q杂合子缺失(LOH),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甲基化已在肠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大量报道,而17PLOH突变和E-cadherin的缺失与弥散型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E-cadherin,是钙依赖性的跨膜附着糖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不仅能作为细胞粘附分子发挥作用,.在发育、组织完整性,稳定细胞组织形态和极化中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Becker等报道,大约25%~40%的遗传学弥漫性胃癌是由第二个等位基因因突变或甲基化而失活,使E-cadherin失去表达引起<11>. E-cadherin的表达减少与胃癌的转移与浸润有关,存在其表达的患者生存率相较缺失患者可延长3-5年.<12>,其编码基因CHD1也被认作肿瘤侵袭抑制基因.Erike,检测到63.3%胃炎患者CDH1甲基化,并且其中95%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 提示CDH1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互关联
2.2PRDM
PRDM(PRDI-BFI and RIZ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属于锌指蛋白家族,有一个进化保守的N-端PR结构域,其后跟随十六个重复锌指结构<13>,这个PR结构域,是一个典型的C2-H2锌指模型,与SET (surar3-9,enhancer of zeste ,trithorax)在结构域上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参与染色质介导的转录调控<14>.到目前为止,17种人类PRDM成员已被确认在肿瘤细胞中有抑制生长功能.PRDM5是新近被认证的成员,作为一些肿瘤的候选抑癌基因.Shu<15>等研究PRDM5启动子区在胃癌患者及胃癌细胞株中高度甲基化,用5-aza-2-deoxycytidine处理胃癌细胞株导致
PRDM5启动子去甲基化,恢复PRDM5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提示CpG岛甲基化在PRDM5的表达下调中起主要作用.进一步发现PRDM5是一个应激反应基因,但是它的应激反应在启动子区甲基化后遭到破坏..
2.3hMLH1
微卫星为遍布与人类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在人群中,它们呈现高度多态性,并且稳定遗传,微卫星的高度多态性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它与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有关. 错配修复基因超家族属于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它们可查出并纠正DNA复制及DNA损伤过程中出现的未配或错配的碱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该基因家族的突变将导致突变表型,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增加以及活性基因的高突变.,以往报道,尽管在胃癌中发现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 hMLH1的突变很罕见.然而Fleisher等报道大多数胃癌患者hMLH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得hMLH1表达缺失,呈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16>
2.4MAGE
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Melanoma antigen –encoding genes),通过启动子区CpG岛的脱甲基化作用,在多种肿瘤中表达,除了睾丸与胎盘组织,,它在所有正常组织中沉默. MAGE肽的肿瘤特异性表达,在免疫疗法中有明确的重大意义. MAGEA1和A3启动子区的脱甲基化在胃癌患者中常常发生,患者表现出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此外, MAGEA1和A3启动子区的脱甲基化发生在胃癌的渐进阶段,趋向于坏的预后,因此可以作为胃癌患者评价预后的指标<17>. 2.5SFRP
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和上调是许多癌症的主要特点,APC,Axin, Axin-2和β-TrCP基因的失活突变或β-catenin基因的激活已经在70%以上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中确定, Wnt信号拮抗剂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现已被确认<18>.Wnt拮抗剂可被分为两大类,它们阻止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家族, Wnt信号抑制因子-1(WIF-1)是其中一大类,通过结合与Wnt蛋白,导致β-catenin累计进入胞核,与T-cell factor组成转录复合体,参与下游基因表达的调节,sFRP属于分泌型糖蛋白家族,该家族有5个成员,被认为是Wnt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因子<19>,.Chang<20>等在原发性胃癌表白中筛选sFRP成员,( sFRP1,2,4,5)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结果显示只有sFRP2与邻近非癌组织相比表达是下调的.甲基化率在胃癌中占73.3%,肠上皮化生中占37.5%,邻近非癌组织中20%.因此看来, sFRP2甲基化的存在,在癌前阶段向恶性肿瘤转变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