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消化系统总论(业界特制)
内科学消化系统第七版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
在我国,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近年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近年来可能由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的普及而致复发率降低等原因,就诊人数有所减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
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而近年在我国亦渐见增多。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
以往在我国并未引起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已引起我国消化病学界的高度重视。
炎症性肠病以往属西方国家常见病,在我国少见,而近年来在我国报道不断增加。
近年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常见慢性肝病之一。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尽管影像学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依然十分重要,在全面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影像学及有关特殊检查,以求既能尽快作出正确的诊断,又能减少各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并节省医疗资源。
(一)病史与症状病史采集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少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乃至作出临床诊断;也有不少疾病虽有明显症状却不伴有明显体征。
病史采集要掌握消化系统疾病问诊的要领,务求细致,因为不少症状发生在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中,但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往往有其不同的特点,腹痛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针对主要症状,要尽可能了解其诱因、起病情况、发病经过(急性还是慢性、间歇还是持续等)、用药的反应等,要详细了解其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加剧和缓解的规律,以及所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经济状况、精神状态、饮食及生活习惯、烟酒嗜好、接触史以及家族史等对诊断亦有相当意义。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状上皮、粘膜下血供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 胃粘膜屏障: • 胃腺(幽门腺、胃底腺也称泌酸腺。贲
门腺) • 上皮前:由胃粘膜上皮表面的0.5mm厚的
粘液凝胶层及碳酸氢盐层构成 • 上皮细胞:细胞顶面膜和细胞间的紧密
连接 • 上皮后:胃粘膜的健康血液循环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体格检查
• 触 腹壁紧张度
压痛和反跳痛 脏器触诊:单手触诊、双手触诊 腹部包块 液波震颤:腹腔大量液体 振水音:胃内较多液体及气体潴留
体格检查
• 叩 : 腹部叩诊、肝脏胆囊叩诊、胃泡
鼓音区及脾脏叩诊、移动性浊音
• 听诊: 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 、
•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肝脏的代 谢作用
• 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 肝脏的代谢与解毒功能: • 4种形式的生物化学反应:氧化、还原、
水解、结合 • 胆道的协调运动:胆汁的收集、贮存和
输送系统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 胰酶合成、活化及胰酶防止自身消化的生理机 制
• 无活性的胰酶原和溶酶体水解酶——在腺泡粗 面内质网合成——通过2种途径形成消化酶原 颗粒和溶酶体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 肠道屏障: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肠蠕动共同构成。
• 肠道菌群: • 1.益生菌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厌氧
菌 • 2.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 3.有害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
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幽门螺旋杆菌
电子显微镜下的幽门螺杆菌 菌
粘附于胃粘膜表面的幽门螺杆
内科学ppt_word版 之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李瑾p372★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 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
有相当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炎症表现,又称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发病年龄和性别:40~60岁为高发年龄,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无差异;反流性食管炎:男性多于女性(2~3:1)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1)抗反流屏障食管胃交接的解剖结构—LESLES: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高压带10-30mmHgLES压力下降—反流:结构破坏、激素、食物、药物、腹内压升高、胃内压升高(2)食管清除作用:食管蠕动(容量清除)、唾液中和(3)食管粘膜屏障:上皮屏障、后上皮屏障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ES relaxation TLESR)、TLESR 、His角学说、双括约肌学说2、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和胰液增加LESP的因素:胃肠激素、神经因素、食物、药物降低LESP的因素:胃肠激素、神经因素、食物、其他二、病理1、RE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下段,范围约10cm左右2、内镜下表现:水肿、潮红、糜烂、溃疡、增厚转白、瘢痕狭窄3、组织学改变: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粘膜固有层乳头向上腔面延长;糜烂和溃疡;固有层内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Barrett食管改变三、临床表现1、食管症状•典型症状烧心、反酸•非典型症状胸痛,疼痛常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是可为剧烈刺痛,伴有放射痛,酷似心绞痛。
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2、食管外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3、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黑便及贫血等•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癌前病变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内镜检查:RE洛杉矶分级A: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B: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无融合C: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食管周径的75%D:黏膜破损有融合,大于食管周径的75%2、24小时食管pH监测:重要手段,特异性高生理性反流:24小时反流<50次;食管内pH <4.0的总时间<1小时。
《内科学》——消化系统总论ppt课件

四、手术或介入治疗
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 并发症的疾病,手术治疗常常是疾病治疗的 根本办法或最终途径。
常用介入治疗: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AE(肝动脉栓塞化疗) 非静脉曲张出血血管介入治疗 布卡综合征血管支架置入术
疾病的诊断(病名) 估计疾病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疾病的分期(早/晚期、急性/慢性) 明确基础病变或病因
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为消化系统 症状,但许多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伴随消化 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易漏 诊或误诊。因此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消化系统疾 病学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和难点。
二、药物治疗
1.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
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根除HP、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等
2.对症治疗
针对消化道症状的治疗,如腹痛、恶心、 腹泻等。
常用药物:抑酸剂、镇痛药、止吐药、止 泻药、抗胆碱能药物。
三、经内镜治疗
近年来,内镜下治疗发展迅速,在消化道 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大进步 。
进展和展望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里 程碑,使不断复发的溃疡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甚至对胃癌发病率的降低都有可期望的价值。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有望使乙肝所致肝硬 化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明显下降。
肝移植的开展是肝硬化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CT 主要用于实体脏器检查,对肝、胆、 脾、胰腺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 (6)诊断:病史、X线和胃镜检查。 • (7)鉴别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 胃癌、促胃液素瘤。 • (8)并发症 • (9)治疗:目的和原则 • A、一般治疗。 • B、药物治疗: • a、根除H.pylori治疗; • b、抑制胃酸分泌药治疗; • c、保护胃粘膜治疗; • d、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 e、溃疡复发的预防。 • C、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
ppt课件 8
• 2、基本要求 • (1)熟悉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和临床之 联系。 • (2)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 (3)了解消化系统近代研究之进展。 •
ppt课件
9
• 三、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 1、教学内容 • (1)概述:定义。分类法简介胃炎新的分 类性――悉尼系统(病理、部位)。 • (2)病因和发病原理:病因、主要发病因 素。 • (3)病理:病理特征。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间变。
ppt课件 12
• • • • •
四、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1、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 (2)病因和发病原理: 基本要领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和损害因素之 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关的共同因素:A 幽门螺杆菌感染;B胃酸和蛋白酶;C非甾体抗炎 药;D遗传因素;E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F应激 和心理因素;G其他。
ppt课件 10
• (4)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重 度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 (5)辅助检查:胃液分析、X线钡餐检查、 胃镜检查、H.pylori检测主要发现和诊断意 义。 • (6)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课件
11
• (7)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 疗。抗H.pylori治疗之适应症。 • (8)预防。 • 2、基本要求 • (1)掌握慢性胃炎的病因、分类、诊断方 法。 • (2)掌握H.pylori与胃炎的关系。 • (3)掌握本病的防治原则。
01消化系统总论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化验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腹水、AFP、 CEA、HP。 X线检查 内镜: 包括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等,可直接观 察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并可收集标本进行组织 学检查和局部用药,是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检 查这手段。超声内镜 、胆管造影加活检-----诊 断治疗 超声:黑白、彩色---引导穿刺------诊断治疗 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金标准
仿真内窥镜术:CT、MRI----3D新技术、 无痛苦 脏器功能试验:小肠吸收功能、胰腺外 分泌功能。 胃肠运动功能检查:压力、pH测定、胃 排空试验。 剖腹探查:怀疑重症器质性疾病而不能 确诊者
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等,可直接 观察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并可收集标 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局部用药,是消化 系统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整体与局部结合治疗; 中西结合、内外结合、 合理用药、合理饮食。
防 治
一般治疗: (一)饮食营养 饮食调理对消化系统疾 病的治疗相当重要,部分疾病通过调理 饮食可以明显好转或痊愈。一般宜进食 易于消化、有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等 刺激性食物。 (二)生活安排与精神心理治疗 精神因 素可加重病情,故要保持心情愉能:消化、吸收、排泄 通过一系列消化过程,摄入食物的各种营养成 分,转变为简单的易于吸收的形式,被肠道吸 收,变成体内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无营养 价值的残渣和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构成粪便被 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还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本系统和全身生 理功能的调节。 任一环节的破坏均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脾与胃的关系: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 运化,又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 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 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 本。 在病理上,二者也互相影响。如脾为湿 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到 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恶心、呕 吐、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 食滞胃脘,浊气不降,也会影响脾的升 清,而见泄泻、腹胀、倦怠等症。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消化篇总论

胃腺
胃黏膜屏障模式图
一、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胃酸合成、分泌的调节
一、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胆囊
肝
肠腔菌群
需氧菌
厌氧菌 粘液
十二指肠
胆管
胃
上皮细胞
胰管
胰腺
肠粘膜屏障(右图为左图方块中的模式图)
部分胆胰管系统
二、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A
B
1.食管;2. 贲门齿状线;3. 胃窦及幽门;4. 胃角; 5. 胃底;6. 十二指肠球部;7. 十二指肠降段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
消化篇总论
一、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生理性食管抗反流屏障 是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结构,包括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等。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
的环形肌束,其收缩产生的食管胃连接处的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一、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胃镜检查及正常食管、胃、十二指肠腔内图像
A
B
结肠镜检查及正常直肠(A)及回盲部(B)
胃、肠镜检查
二、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幽门 盲瓣
十二指肠球部 十二指肠乳头
胶囊内镜检查
空肠
回肠
回
二、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Hp-urea breath test,HpUBT)
血清抗体检测
部分非侵入性方法
粪便Hp抗原检测
谢谢观看!
二、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
内科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总论(TC)

(三)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借助简单器械作非手 术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
• 如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或 套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
•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 • 腹腔镜下胆囊摘除。 •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肠息肉等离子治疗术后
胃镜下应用止血夹治疗活动出血
腹痛 可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疼痛和腹部不适感, 多由于消化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 激、血供不足等因素牵拉腹膜,或压迫神经 所致,见于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胃肠道感 染、胆囊炎、肝癌、胰腺炎、胰腺癌、腹膜 炎、缺血性肠炎等。空腔脏器痉挛常产生剧 烈疼痛,即所谓腹绞痛,见于胆绞痛、肠梗 阻等。腹痛亦可见于全身性疾病、泌尿、生 殖道炎症或梗阻,以及肺部疾病。在功能性 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功能性疾 病中,也常见腹痛。
• 胆管镜可直接观察胆道情况。
大肠息肉
大肠癌并下消化道出血
大肠癌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营养:消化系统十食物摄取、转运、 消化、吸收、及代谢的重要场所。应视病 情决定饮食和营养。譬如禁食、胃肠减压、 岂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等。
2)生活安排与精神心理治疗:相当重要,治 疗手段包括耐心解释及适当使用镇静药等。
① 功能性胃肠病相当常见
② 器质性的疾病也引起功能的症状
(二)药物治疗
1.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 ① 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治疗 ② 消化性溃疡-------抑酸药如PPI 类 ③ 病因不明-------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和防治
并发症
2.对症治疗 ① 腹痛------镇痛药如654-2、曲马多注等 ② 呕吐------胃复安注(灭吐灵、甲氧氯普胺) ③ 腹泻------蒙脱石散剂、易蒙停(洛派丁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针对消化道症状的治疗,如腹痛、恶心、 腹泻等。
➢ 常用药物:抑酸剂、镇痛药、止吐药、止
泻药、抗胆碱能药物。
行业倾力
17
三、经内镜治疗
近年来,内镜下治疗发展迅速,在消化道
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常用治疗方法:出血(肽夹、局部药物)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硬化剂注射
食管狭窄、贲门失迟缓扩张
胃肠道息肉切除
行业倾力
12
诊断
正确的诊断必须建立在认真收集临床资料 包括病史、体征、检查等,并进行全面综合 分析的基础上,而医生必须要有较广博的临 床基础知识,包括生化、内镜、影响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
行业倾力
13
治疗
消化系统的治疗一般分为:
➢ 一般治疗 ➢ 药物治疗 ➢ 经内镜治疗 ➢ 手术或介入治疗
行业倾力
ESD(胃镜下黏膜剥离术)
ERCP 下取石等
行业倾力
18
四、手术或介入治疗
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 并发症的疾病,手术治疗常常是疾病治疗的 根本办法或最终途径。
常用介入治疗: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AE(肝动脉栓塞化疗)
非静脉曲张出血血管介入治疗
布卡综合征血管支架置入术
10
诊断
诊断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
➢ 疾病的诊断(病名) ➢ 估计疾病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 疾病的分期(早/晚期、急性/慢性) ➢ 明确基础病变或病因
行业倾力
11
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为消化系统 症状,但许多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伴随消化 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易漏 诊或误诊。因此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消化系统疾 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 无痛内镜的开展更是消化内镜发展中的一
大进步 。
行业倾力
21
进展和展望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
➢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里 程碑,使不断复发的溃疡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甚至对胃癌发病率的降低都有可期望的价值。
➢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有望使乙肝所致肝硬 化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明显下降。
➢ 肝移植的开展是肝硬化成为可治愈的疾病。
行业倾力
22
行业倾力
19
进展和展望
一、消化系统疾病谱的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些原来在西方国家的常见病如胃食管反流 病、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酒精性和 非酒精性肝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
行业倾力
20
进展和展望
二、消化道内镜的进展
➢ 内镜的诊断和治疗已做到无腔不入。 ➢ 超声内镜、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的发展使
不同消化系统疾病有不同的主要症状及不同 的症状组合,个别症状在不同疾病也可有不同 的临床特点。
行业倾力
4
体征
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对于消化系统疾 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因此体格 检查是除了腹部检查,还要注意全身系统 的检查。
腹部触诊在体格检查中尤为重要。 Nhomakorabea行业倾力
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化验检查
➢ 粪便检查对胃肠道疾病是一种简便、易行、有 效的检查方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占重要 地位。
行业倾力
8
三、内镜检查
消化内镜包括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胆
道镜、小肠镜、结肠镜、腹腔镜等。
➢ 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镜在临床应用较
多,技术相对成熟。
➢ ERCP (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也较成熟,现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胰腺、胆道疾病的诊治。
➢ 内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对
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确诊价值。
行业倾力
7
二、影像学检查
➢ 超声、CT 主要用于实体脏器检查,对肝、胆、 脾、胰腺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 X 线检查依然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腹 部立位平片为诊断胃肠道穿孔、梗阻首选检查方法。 钡餐造影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主要用于胰、胆 管疾病的诊断。
消化系统疾病
郑州大学一附院 消化内科
行业倾力
1
总论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 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 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且多为常见病、 多发病,在内科临床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
行业倾力
2
行业倾力
3
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烧心、 食欲不振、早饱、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腹部包块、里急后重、黄疸、呕血、黑便、便 血等。
14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营养:消化系统是食物摄取、转运、 消化吸收和加工利用的场所,不当的饮食和营养 会加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展。因此,饮食和营养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一些疾病的治疗可能需禁食、胃肠减压,给予 全胃肠外营养,如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行业倾力
15
一、一般治疗
(2)生活安排和精神心理治疗:
➢ 血常规、肝功、凝血功能、各种肝炎病毒标志 物对肝脏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 血、尿淀粉酶、脂肪酶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行业倾力
6
一、化验检查
➢ 腹水的检查对腹腔结核、肝硬化、恶性肿瘤的 鉴别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用于各种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 疗效和预后判断。
➢ HP 的发现胃肠道疾病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常用 检查方法:13C、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胃粘 膜活检作尿素酶试验等。
➢ 各种精神因素,尤其是长期高度紧张可以干 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脑 - 肠轴的紊乱, 引起内脏感觉过敏,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 精神心理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相当重 要。必要时可给予精神类药物治疗。
行业倾力
16
二、药物治疗
1.针对病因或发病环节的治疗
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根除HP、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等
行业倾力
9
四、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
活组织检查:实质脏器穿刺取材,胃肠道内 镜下直视取材,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疾病有确诊 价值。
脱落细胞检查:内镜直视下冲洗或擦刷消化管 腔粘膜,收集脱落细胞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消化 道肿瘤的诊断,腹水病理检查也属此范畴。但脱 落细胞检查较活组织检查阳性率低。
行业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