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五加叶片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4种植物鲜叶提取液对果蝇蛹羽化的影响

4种植物鲜叶提取液对果蝇蛹羽化的影响

4种植物鲜叶提取液对果蝇蛹羽化的影响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4种植物鲜叶提取液对果蝇蛹羽化的影响。

实验采用常见的果蝇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使用柠檬、苏叶、菊花和牛蒡的鲜叶提取液,以及蒸馏水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处理。

下面分别就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进行阐述。

一、实验方法1. 实验物料本次实验所用到的实验物料如下: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柠檬、苏叶、菊花、牛蒡等植物鲜叶,蒸馏水。

2. 实验处理将实验物料准备好后,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处理:① 选择健康的果蝇蛹,将其分别放置在含有柠檬、苏叶、菊花、牛蒡鲜叶提取液的培养杯中,并留一组用蒸馏水浸泡的对照组。

② 在恒温的环境下进行试验,保证环境温度恒定在25℃左右。

③ 观察果蝇蛹的羽化情况,记录其羽化率和羽化时间。

二、实验结果实验组羽化率羽化时间(h)对照组 89% 130h柠檬 83% 135h苏叶 78% 140h菊花 92% 125h牛蒡 85% 130h三、实验分析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植物鲜叶提取液对果蝇蛹的羽化有一定的影响。

1. 羽化率方面从羽化率方面来看,实验的对照组羽化率为89%,而添加柠檬、苏叶、菊花和牛蒡等植物鲜叶提取液后,果蝇蛹的羽化率分别为83%、78%、92%和85%。

其中,添加菊花鲜叶提取液后果蝇蛹的羽化率最高,高于对照组3%,但添加苏叶鲜叶提取液后果蝇蛹的羽化率最低,为78%。

从羽化时间方面来看,添加菊花鲜叶提取液后果蝇蛹的羽化时间最短,为125h,比对照组缩短了5h,而添加苏叶鲜叶提取液后果蝇蛹的羽化时间最长,为140h,比对照组延长了10h。

此外,其他实验组羽化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鲜叶提取液对果蝇蛹的羽化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菊花鲜叶提取液可以提高果蝇蛹的羽化率,并缩短果蝇蛹的羽化时间。

而苏叶鲜叶提取液则对果蝇蛹的羽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短柄五加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短柄五加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短柄五加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作者:赵新礼崔蕾舒泉湧朱爱华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16期摘要 [目的]短柄五加有性繁殖育苗相對较为困难,为解决种苗来源问题,积极探索短柄五加无性繁育种苗的方法。

[方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ABT 1生根粉与吲哚丁酸钾(IBAK)原粉对短柄五加年幼枝条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与不同扦插时间扦插繁育的成苗情况。

[结果]短柄五加嫩枝扦插的最佳时间应在每年的7月1—15日,ABT 1生根粉溶液与吲哚丁酸钾原粉溶液对短柄五加年幼枝条成苗率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了23.62%和21.89%,达到80%以上。

[结论]该研究对短柄五加无性繁殖育苗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关键词短柄五加;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图分类号 S 567.1+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051-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1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Young Branch Cutting Seedling Technique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ZHAO Xin-li1,2, CUI Lei1,2,SHU Quan-yong1,2 et al (1.Shaanxi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Xianyang,Shaanxi 712000;2.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Xi’an,Shaanxi 710075)Abstract [Objective] The sexual propagation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was relatively difficult.In order to solve the source of seedlings, the method of asexual propagation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was actively explored.[Method] The young branches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were treated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BT1 rooting powder and potassium indolebutyrate rooting powder, and the cutting propagation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oting powder solution and different cutting time was investigated.[Result] The best time for young branch cutting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was between July 1 and 15 of the year.The seedling percentage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treated with ABT1 rooting powder and potassium indolebutyrate solution increased by 23.62% and 21.89%, respectively, reaching over 80%.[Conclusion]This study has certain techn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asexual propagation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Key words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Young branch;Cutting seedling technique;Plant growth regulator倒卵叶五加为五加科植物短柄五加(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Harms) Nakai)的干燥根和根茎或茎,11月份落叶后到次年3月份发芽前采集,含有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总黄酮、绿原酸、五加多糖、挥发油等生理活性成分[1],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风寒湿痹等病症[2],以其茎为原料开发的五加膏、神衰康颗粒与胶囊、佳蓉片等药品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研究

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研究

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研究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年(卷),期】2011(22)1【摘要】目的确定出优质叶片的植物性别类型和最佳采收期。

方法采用RP-HPLC 色谱法检测金丝桃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

结果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季节积累规律相似。

各生长发育期短花丝类型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长花丝类型,短花丝类型金丝桃苷、总黄酮和总皂苷年平均含量分别为3.61,20.88,20.42 mg/g,长花丝类型分别2.41,15.95,18.38 mg/g。

两种性别类型的各有效成分含量在绿果期后含量较高。

在适宜采收期,短花丝类型金丝桃苷、总黄酮和总皂苷年平均含量分别为4.24,27.3,22.7 mg/g,长花丝类型分别2.65,20.5,19.5 mg/g。

结论短花丝类型刺五加叶优于长花丝类型,刺五加叶宜在秋季采收。

秋季采集不仅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小资源的破坏。

【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刺五加;性别;金丝桃苷;总黄酮;总皂苷【作者】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江苏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不同类型饲用高粱粗蛋白含量积累规律研究 [J], 罗峰;魏进招;高建明;裴忠有;孙守钧2.九种不同类型彩叶植物色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J], 许丽颖;王庆芬;张俊晟;王立凤;肖杰3.不同性别类型刺五加根茎和茎有效成分季节积累规律的研究 [J], 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4.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组织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J], 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5.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 [J], 赵明珠;刘迎雪;李文华;尹春佳;张春宵;刘丽;邢华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柄五加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短柄五加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短柄五加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研究作者:赵新礼朱爱华崔蕾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22期摘要 [目的]为开发短柄五加的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在短柄五加主要分布区域内通过调查走访、现地调查,同时结合对2个居群的定点观测,研究其植物的形态特征、营养生长特性、生殖生物学特性等。

[结果]短柄五加仅分布于陕甘宁交界处的狭小区域内;营养生长缓慢,生物量有限;结实率低,种子质量差,后熟时间长,有性繁殖困难,为促使其种子顺利萌发必须培育优质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变温处理;其资源量极为有限,是我国面临濒危的特产植物。

[结论]该研究可为保护这一珍贵药用植物资源、野生抚育和规范化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短柄五加;植物学特征;营养生长特性;生殖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 R282.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2-0166-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43Study on the Botany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Harms) NakaiZHAO Xin-li1,2, ZHU Ai-hua1,2, CUI Lei1,2(1.Shaanxi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Xianyang,Shaanxi 712000;2.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Xi’an,Shaanxi 710075)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eedling culture technique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and study its botany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In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through investigation visits, on-site investigations, combined with fixed-point observations of two population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egeta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oductiv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were studied.[Results]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was small and only distributed in the border of Shaanxi,Gansu and Ningxia;the vegetative growth was slow and biomass was limited. The fruit yield rate was low, the seed quality was poor, the seed ripening time was long ,and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was difficul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mooth germination of the seeds,it wa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eed temperature-changing treatment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seeds.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was extremely limited and it was an endangered specialty plant in China.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tecting this precious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 wild tending and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Key words Eleutherococcus brachypus (Harms) Nakai;Botany characteristics;Vegetative growth characteristics;Reproductiv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基金項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2016KTTSSF01-01-02);咸阳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14K01-17)。

CG7510基因和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中期报告

CG7510基因和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中期报告

CG7510基因和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期报告
CG7510是果蝇中的一个基因,与宿主免疫反应以及寿命等生理过程相关。

而刺五加是一种传统中药,有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的功效。

本实验旨在研究CG7510基因和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划分。

实验组A分为CG7510过表达组、刺五加处理组和同时过表达CG7510和刺五加处理组;实验组B分别进行了基因敲除、刺五加处理和同时基因敲除和刺五加处理。

对照组则进行空白处理。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对果蝇免疫功能的评估,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结果显示,实验组A中CG7510过表达组和CG7510过表达+刺五加处理组的果蝇幼虫和成蝇的白血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刺五加处理组;实验组B中基因敲除和基因敲除+刺五加处理组的果蝇幼虫和成蝇的白血球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刺五加处理组。

体液免疫方面,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果蝇幼虫和成蝇的表皮保护能力均有所增强,结果显示实验组A中CG7510过表达组的表皮保护能力最强。

同时,实验组B中刺五加处理组的果蝇幼虫和成蝇的表皮保护能力也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得出结论:CG7510基因和刺五加提取物均可以对果蝇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处理方式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在后续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究更为细致的机制。

《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及刺五加的干预》

《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及刺五加的干预》

《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及刺五加的干预》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及刺五加的干预一、引言光照条件是生物体节律调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于果蝇这样的生物来说,其睡眠-觉醒节律会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

同时,近年来,刺五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中草药,其在调节生物节律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及刺五加的干预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果蝇、刺五加提取物、光照设备等。

2. 实验方法(1)果蝇的饲养与分组将果蝇饲养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干预组。

(2)光照条件处理对照组果蝇处于恒定光照条件下,实验组果蝇进行光照条件变化处理,如光照周期的延长或缩短等。

(3)刺五加干预处理干预组果蝇在光照条件变化的同时,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处理。

(4)行为学观察与记录观察并记录各组果蝇的睡眠-觉醒节律、活动量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1. 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光照周期发生改变时,果蝇的睡眠-觉醒节律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具体表现为在光照周期缩短的情况下,果蝇的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延长;而在光照周期延长的情况下,果蝇的睡眠时间增加。

2. 刺五加对果蝇睡眠-觉醒节律的干预作用在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处理后,干预组果蝇在光照条件变化时的睡眠-觉醒节律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

具体表现为干预组果蝇在光照周期缩短或延长的情况下,其睡眠时间与觉醒时间的比例更加接近正常水平。

此外,干预组果蝇的活动量也有所增加。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光照条件变化对果蝇的睡眠-觉醒节律具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果蝇的生物钟对光照信号的敏感度较高,当光照周期发生变化时,果蝇需要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物钟来适应新的环境。

而刺五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中草药,在调节生物节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光照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处理可以改善果蝇的睡眠-觉醒节律,这可能与刺五加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有关。

刺五加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刺五加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刺五加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谢新;狄留庆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08(010)011
【摘要】目的:对刺五加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文献资料,分别对刺五加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刺五加叶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降血糖、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结论:刺五加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保健价值,其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总页数】4页(P6-8,23)
【作者】谢新;狄留庆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刺五加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J], 黄晓巍;刘玥欣;张啸环
2.刺五加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黄晓巍;刘玥欣;张啸环
3.刺五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董梅;李廷利
4.刺五加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J], 王知斌;郭江涛;姜海;杨炳友;匡海学
5.刺五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高彦宇;李文慧;寇楠;沈芳玲;李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柄五加果实中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短柄五加果实中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短柄五加果实中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李东波;张博;刘灵霞;周天林【摘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短柄五加果实中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其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W/V)、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h、pH4.0.【期刊名称】《陇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4)005【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短柄五加果实;黄酮;正交试验【作者】李东波;张博;刘灵霞;周天林【作者单位】甘肃省高校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甘肃省高校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甘肃省高校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甘肃省高校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解痉和保肝等广泛药理作用,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有显著药效活性[1],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用途广泛.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 Harms)为五加科五加属药用植物,世界上仅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有分布.短柄五加具扶正固本、益智安神、补肾健脾之功效[2],可作刺五加替代品[3],其根、茎和叶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4].目前对其根茎化学成分[5-11]、生殖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研究较多[11],但其果实黄酮的提取分离研究在国内外报道较少.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为短柄五加天然原产地,野生资源丰富,果实产量高,但其开发利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摸索和探讨短柄五加果实中黄酮提取工艺,以期能够为药品和食品领域拓展研究思路,并进一步为其果实中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短柄五加果实采于甘肃省庆阳市子午岭林区中湾林场.九月下旬果实成熟后采集、挑选、烘干、保藏.芦丁标准品(100080-200707)、甲醇、乙醇、石油醚(30-60℃)、浓硫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1.2 仪器与设备PC-1000数显式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SHB-3型循环水多用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旋转蒸发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UV757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Z-102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1.3 方法1.3.1 短柄五加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本实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pH值、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选取对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以上四因素在三水平上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及最佳提取工艺.1.3.2 标准曲线绘制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12].准确称取芦丁标准品(105℃干燥)10mg 用70%乙醇定容至100mL,配制浓度为0.1mg/mL 标准液,取 0,1.0,2.0,3.0,4.0,5.0mL.置10ml容量瓶中,加5%NaNO3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加10%Al(NO3)3 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加4%NaOH溶液2mL,再用70%乙醇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置比色皿中在波长510nm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并得出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 A=3.0729C-0.0099(R2=0.998),其中,A为510nm下吸光度值,C为芦丁浓度(mg/mL). 1.3.3 短柄五加果实总黄酮含量测定准确称取短柄五加果实置提取仪中,按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将所得提取物用乙醚萃取,滤液用70%乙醇定容到100ml,按实验方法测定吸光度值,由回归方程计算总黄酮含量,按下面公式计算提取率m1=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液中黄酮量(mg/ml);V=样品提取液定容体积;m=短柄五加果实质量(g);稀释倍数=22 结果与分析2.1 最佳提取温度的选择在提取时间3h、料液比为1:15(W/V)、乙醇浓度50%、pH6.0、提取次数1次的条件下,不同温度(20℃、30℃、40℃、50℃、60℃)对黄酮提取率影响(图1).随提取温度从20℃增加到50℃,提取率逐渐升高,从0.706%增至1.188%,增幅为68.2%,在50℃,黄酮提取率最大(1.188%).当温度高于50℃后,黄酮浓度降低,故选择提取温度50℃为宜.溶剂法提取过程中,升高提取温度可使细胞破裂,分子运动加剧,缩短黄酮在溶液中的平衡过程和提取时间,增加其溶解度,但温度过高会导致杂质含量升高其提取效果不增加反降低.图1 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图3 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2.2 最佳乙醇浓度的选择在时间3h、料液比1∶15(W/V)、温度40℃、pH6.0、提取次数1次的条件下,乙醇浓度(40、50、60、70、80、95%)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图3).随乙醇浓度增加,黄酮提取率逐渐升高,当乙醇浓度高于80%后,增加乙醇浓度,黄酮提取率变化平缓,故选择乙醇浓度80%为宜.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中一般以苷的形式存在,而在木质部中多为游离苷元.黄酮苷及极性稍大的苷元,可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和水提取,其中甲醇-水(1∶1)效果最佳,但甲醇、丙酮毒性高,存在安全问题,而乙醇广泛用于活性成分提取,安全性高.乙醇水溶液中,水可渗透原料组织,提高通透性,利于氢键形成,而乙醇促进氢键断裂,使聚合物裂解成小分子,进入溶剂中,还可将糖苷转变为自由形式,且其极性对提取苷元结构也十分有利.乙醇浓度过高,会使某些脂溶性成分溶出增多,增加后续分离难度;其水量减少,溶剂穿透细胞能力减弱,也导致黄酮从细胞中渗出量降低.2.3 最佳提取时间的选择图4 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提取温度40℃、料液比1:15(W/V)、乙醇浓度50%、pH6.0、提取次数1次的条件下,提取时间(0.5、1.0、1.5、2.0、2.5、3.0h)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图4).随着提取时间延长,提取率逐渐增高,从 0.881% 增至 1.334%,增幅为51.4%,在2.0h,黄酮提取率最大(1.334%).当提取时间超过2.0h后,黄酮提取率逐渐下降,故选择提取时间2.0为宜.提取初期,溶剂中黄酮浓度低,样品中黄酮含量高,两体系有较高浓度差,传质推动力大,黄酮浸出速率快,随提取时间延长,两个体系浓度差缩小,传质推动力降低,黄酮浸出缓慢.提取时间延长可使杂质溶出量增多,浪费能源,所以应选择合理浸提时间.2.4 最佳料液比的选择图5 料液比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min、乙醇浓度50%、提取次数1次的条件下,料液比分别1∶6、1∶8、1∶10,1∶12、1∶14、1∶16(g/ml)对黄酮提取效果影响(图5).随料液比逐渐增大,提取液黄酮浓度逐渐增加,当料液比达1∶10时,继续增加溶剂比例,黄酮浓度无显著增加,故选择料液比1∶10为宜.溶剂用量直接影响提取时的平衡浓度,从而影响提取速率和提取量.通常,溶剂用量越多,产物提取率越高,但当料液比达到一定程度,有效成分已基本析出,再增加料液比,不但不能提高目标产物提取率,而且还会使更多杂质溶出和造成溶剂与能源的浪费.因此,料液比是影响提取黄酮的重要因素之一.2.5 最佳pH的选择图6 pH值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min、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5(W/V),提取次数1次的条件下,pH(2、4、6、8、10)对黄酮提取率影响(图6).随pH值逐渐升高,提取液黄酮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当pH值4.0时,黄酮浓度最大,继续增加pH值,黄酮浓度逐渐降低,到pH8.0时降幅变缓,故选择pH值4.0为正交试验条件.采用酸化溶剂,可抑制酚羟基解离,阻止其与金属离子络合沉淀,增强溶剂破坏结合键的能力,破坏黄酮与蛋白质、多糖及其自身间的氢键和疏水键作用,从而提高黄酮提取率.但黄酮含多羟基,溶液通常呈弱酸性,易溶于碱性溶液中,酸过多会降低黄酮的溶解性,使黄酮提取率下降.2.6 正交试验结果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 A时间(h)B温度(℃)C浓度(%)D料液比(W/V)1 1.0 40 70 1∶8 2 2.0 50 80 1∶10 3 3.0 60 901∶12表2 正交试验结果试验号 A时间 B温度 C浓度 D料液比黄酮素浓度(mg/ml)1 1 1 3 2 0.733 2 2 1 1 1 0.746 3 3 1 2 3 0.831 4 1 2 2 1 0.656 5 2 2 3 3 0.658 6 3 2 1 2 1.229 7 1 3 1 31.202 8 2 3 2 2 1.140 9 3 3 3 1 1.106 K12.591 2.3103.1772.508 K2 2.544 2.543 2.6273.102 K3 3.166 3.448 2.497 2.691 k10.864 0.770 1.059 0.836 k2 0.848 0.848 0.876 1.034 k3 1.0551.149 0.832 0.897 R 0.207 0.379 0.227 0.198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主要影响因素:时间(A)、温度(B)、浓度(C)和料液比(D)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短柄五加果实黄酮不同条件下提取率,且每个条件下三个平行试验.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因素水平表(表1)所示.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表2)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短柄五加果实黄酮提取效果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温度,其次是乙醇浓度、时间和料液比,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K值大小可知,短柄五加果实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是B3C1A3D2,即温度60℃、乙醇浓度70%、时间3h和料液比1∶10.表3 方差分析表注:**为极显著方差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 F值显著性A 0.167 2 0.084 153.886 0.00**B 0.184 2 0.260 477.4150.00**C 0.520 2 0.092 168.31 0.00**D 0.160 2 0.080 147.218 0.00**3 结论黄酮是食品和药品领域的研究重点,富含黄酮的浆果正逐渐被食品及保健品企业所关注.目前,提取分离黄酮的方法很多,如水提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和超临界萃取等,部分方法繁琐、耗时、高成本,不能在实际中广泛使用.溶剂法提取分离黄酮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而乙醇是最常使用的溶剂.乙醇浓度对黄酮的提取影响较大,通常高浓度乙醇适于提取黄酮苷元类,低浓度乙醇适于提取黄酮苷类.李娜等研究蒙椴树总黄酮提取工艺发现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影响较大,其后依次为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即用10倍量95%乙醇,提取2次,每次3小时为最佳工艺[13].陈兴芬等研究侧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表明影响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65%乙醇提取2次,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15为最佳工艺.熊勇等研究密蒙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表明乙醇浓度70%,温度75,时间3h,影响提取的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乙醇浓度[14].盛萍等研究罗布麻总黄酮提取工艺,发现只有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料液比1∶10,煎煮3次,每次30min为最佳提取工艺[15].王向国研究良姜总黄酮提取工艺,其最优条件为20倍50%乙醇,温度60,时间1.5小时,对得率的影响大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温度.可见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最佳提取工艺各不相同,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因为材料,原料前处理、粒度及提取方式等因素不同引起.通过单因素试验,在正交试验基础上得出:短柄五加果实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是B3C1A3D2,即温度60℃、乙醇浓度70%、时间3h和料液比1∶10条件下可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参考文献:[1]程秋月,郭菁,张成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180-183.[2]杨智锋,李改琴,郭五保.倒卵叶五加的生药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4,19(5):205-207.[3]徐小平.短柄五加对中枢抑制作用的初步药理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0(4):30-32.[4]周淑意,王晋源,段雪清.五加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3例临床观察[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9,10(2):177-179.[5]斯建勇,陈迪华,常琪.倒卵叶五加根茎的化学成分[J].中国植物学报,1993,35(6):483-485.[6]HU Haobin,ZHENG Xudong,HU Huaisheng,et al.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 extracted from Acanthopanax brachypus[J].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2009,32(5):699-710.[7]HU Haobin,ZHENG Xudong,CAO Hong,et al.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stem Bark of Acanthopanax brachypus Harms[J].chem.pharm.Bull.2009,57(9):1000-1003.[8]QI Xiangjun,CHEN li,ZHU Aihua,et al.Study o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technology of polysaccharide fromacanthopanax obovatus hoo [J].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2009,27(1):1-6.[9]WEI Ping.Yu Gaomai.Analysis on amino acids and metals in the stems of Acanthopanax brachypus Harms [J].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1988,11,48-50.[10]HU Haobin.A new diterpenoid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canthopanax brachypus Harms[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1989,20,8-9.[11]刘福顺,张希彪,马世荣.黄土丘陵区子午岭短柄五加群落特征分析[J].植物研究,2009,29(4):475-480.[12]王丽英,宋玉萍,王淑珍.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茎中黄酮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884.[13]李娜,田福利,王瑞亭.正交试验优选蒙椴树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1):381-383.[14]熊勇,李永春,赵春艳.正交设计优选密蒙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9):146-149.[15]盛萍,王新铃,杨学斌,刘洪炳.罗布麻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选[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87-5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2009041213毕业论文(设计)(2013 届本科)论文题目:短柄五加叶片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研究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生物教育班级:09级生科2班作者姓名:王富宏指导教师:李东波职称:讲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1 日目录诚信声明 (2)0 引言 (4)1实验部分 (4)1.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4)1.2 药品及培养基的配制 (5)1.2.1 皂苷溶液的配制 (5)1.2.2 培养基的配制 (5)1.3实验方法 (5)1.3.1 亲本果蝇分组与培养 (5)1.3.2 F1果蝇数量统计 (5)1.3.3 F1果蝇分组方法 (6)1.3.4 F2果蝇数量统计 (6)1.4 数据处理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皂苷对F1羽化果蝇数量的影响 (6)2.2 整个发育期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7)2.3 幼虫期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7)2.4 果蝇唾液腺的剥离及制片 (7)3 讨论与结论 (10)4 展望 (10)陇东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2013年5月1日短柄五加叶片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研究李东波王富宏(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本文研究了短柄五加叶片皂苷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在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体积66mg·mL-1短柄五加叶片皂苷溶液对果蝇进行培养,在35d内统计完成羽化的F1、F2果蝇数量。

F1羽化果蝇数量与对照组相比,0.132 mg·mL-1、0.264mg·mL-1药物组第一次统计羽化果蝇数量有显著增加(P<0.05),增值率分别达到17.15%和35.75%,但随着对果蝇处理时间延长,子代果蝇数量减少越来越显著,增值率达到-85.80%。

对F2羽化果蝇数量统计表明,在果蝇整个发育期均添加皂苷和只在幼虫发育期添加皂苷,其结果大致相同,药物组F2羽化果蝇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实验结果表明皂苷有抑制果蝇繁殖力的作用,本研究为开发新的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短柄五加;果蝇;繁殖力;皂苷Acanthopanax brachypus leaves saponins o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breedingimpact studyLI Dong-bong,WANG Fu-hong(Longd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Qingyang 745000)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Acanthopanax brachypus leaf saponin effect o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ecundity,In the control group culture medium with different s volume Acanthopanax brachypus leaves saponins 66 mg ·mL - 1leaf saponins solution was carried out Drosophila melanogaster,Within the 35d statistics to complete the number of F1, F2Drosophila melanogaster.Formula one feather fly numb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0.132 mg·mL-1, 0.264 mg ·mL-1feather fly number for the first time statistics have drug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Increment rate reached 17.15% and 35.75%, respectively,But as for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extend processing time,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fly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Increment rate reached to 85.80%.Statistics show that on the number of F2feather flies,Add saponin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and only add saponins inlarval development period,The result is roughly same,F2 feather fly numb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o reduce drug group have reached very significant level (P < 0.01).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saponins have inhibitory effect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breeding,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sticides.Keywords: Acanthopanax brachypu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ecundity; saponins0 引言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Acanthopanax)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药用植物。

短柄五加含有黄酮和皂苷等活性成分。

药用和食用价值很高,其药用部位主要为茎皮和根。

据研究表明:其根茎的提取物除具有治疗神经衰弱、男子性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疾病外,还有防癌抗癌功效;其皮的醇提物具有抗炎作用,还可抑制佐剂关节炎及Ⅰ、Ⅱ、Ⅲ型变态反应性炎症[2]。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是一种体长约3mm的昆虫,因其常聚集在腐烂的水果周围而得名果蝇(fruit fly)。

它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主要有体积小、易于操作、饲养简单、成本低廉、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子代数量多,以及便于进行表型分析、有利于一般实验室使用等。

基于清晰的遗传背景和便捷的遗传操作,果蝇在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都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2000年,果蝇全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只有4对染色体,全基因组约165 Mb (人类基因组约3300Mb,约有30000个基因)。

编码蛋白的基因有13600种,约一半蛋白与哺乳动物蛋白有序列同源性[3]。

超过60%的人类疾病基因在果蝇中有直系同源物。

这就是本文选用黑腹果蝇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1实验部分1.1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材料:以陇东学院生科院遗传实验室饲喂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品系为材料。

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叶片采自正宁县中湾林场(鉴定人:郭小强);叶片皂苷(陇东学院生物技术室已提取)。

仪器:智能型光照培养箱(MGC-30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NG-9070A,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BS223S,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炉,烧杯,量筒,玻璃棒,移液管,试管,试管架,洗耳球等。

药品:玉米粉(散称,市售),琼脂(卡拉胶条状,海南省琼海市长坡琼脂厂),酵母浸粉(250g,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白糖(散称,市售),乙醚(分析纯,500mL,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丙酸(分析纯,500mL,西安化学试剂厂)。

1.2 药品及培养基的配制1.2.1 皂苷溶液的配制根据药物培养基中皂苷的质量浓度(0.660mg·mL-1、0.132mg·mL-1、0.264mg·mL-1)将皂苷配制成66mg·mL-1的溶液100mL,只需称取6.6g的皂苷加入100mL的蒸馏水进行溶解,即得66mg·mL-1的皂苷溶液。

要配制含皂苷质量浓度为0.6600mg·mL-1、0.132mg·mL-1、0.264mg·mL-1药物培养基只需分别加入0.5mL、1mL和2mL皂苷溶液。

1.2.2 培养基的配制A液:准确称取5.6g玉米粉,4.4g白糖将其置于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用电炉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糊状。

B液:称取0.5g琼脂放入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电炉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琼脂完全溶解。

将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0.5g酵母粉,0.4mL丙酸并搅拌均匀即可得对照组培养基。

药物组培养基配制方法与对照组培养基配制方法相同,只需在加入丙酸后再加入所需的皂苷溶液。

1.3实验方法1.3.1 亲本果蝇分组与培养收集8h内羽化亲本果蝇,分雌雄后,雌雄果蝇随机组合成20对,分别放入事先装有皂苷浓度为0mg·mL-1、0.660mg·mL-1、0.132mg·mL-1、0.264mg·mL-1培养基的4组试管中,每组5个平行组,共20支,每支试管中雌雄果蝇各1只,置于培养箱中室温培养。

1.3.2 F1果蝇数量统计每对亲本果蝇在试管中培养7d后,转移至含相同皂苷浓度培养基的试管(新管)中继续培养。

移除亲本的试管(原管)也继续培养。

再过7d后,在移除亲本的试管(原管)中开始有新羽化的F1果蝇出现。

每天统计新羽化果蝇数量,连续统计7d,作为第一次统计数据。

转移至另一试管中(新管)继续培养的亲本,在新试管中培养7d后做同上处理,作为第二次统计数据,同上,统计第三次数据,求每次统计的增值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