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

合集下载

果蝇深度睡眠的原理

果蝇深度睡眠的原理

果蝇深度睡眠的原理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广泛用于睡眠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果蝇具有类似于人类的睡眠行为和相似的调控机制,因此研究果蝇的睡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和功能。

果蝇的睡眠特征与人类的睡眠特征有相似之处。

它们在活跃与休息之间周期性地转换,表现出活跃性和休息性的交替。

果蝇的活跃期通常是在白天,而休息期则在夜间。

此外,果蝇的睡眠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多相性和持续性。

果蝇的睡眠是受到多种生物学机制的调控。

这些机制涉及多个神经递质和基因的调控。

其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

果蝇的休息状态与谷氨酸的浓度密切相关,当谷氨酸浓度升高时,果蝇就会进入休息状态。

另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是受核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简称AC)调控的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简称cAMP)。

果蝇中的AC基因与睡眠行为密切相关。

实验证明,当果蝇缺少AC基因时,它们的睡眠时间显著减少。

果蝇的睡眠还受到调控基因的影响。

具体来说,果蝇睡眠是由一组特定的基因调控的。

这些基因包括两类:时钟基因和调控基因。

时钟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基因。

果蝇的睡眠与其循环节律密切相关。

调控基因则是参与神经发育和成熟的基因。

研究发现,一些调控基因的突变能够影响果蝇的睡眠行为。

果蝇的睡眠还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果蝇的睡眠行为。

例如,较低的温度会延长果蝇的睡眠时间,而较高的温度则会缩短果蝇的睡眠时间。

相似地,亮度较低的光照条件能够增加果蝇的睡眠时间,而亮度较高的光照则会减少果蝇的睡眠时间。

此外,食物的可获得性也会影响果蝇的睡眠行为。

果蝇在禁食后会增加其对睡眠的需求。

由于果蝇的睡眠与人类的睡眠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果蝇的睡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和功能。

果蝇可以用来研究睡眠机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睡眠的调控机制、睡眠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以及睡眠与健康的关系等。

此外,果蝇具有短生命周期和较小的体型,易于培养和操作,研究成本也较低,因此被广泛用于睡眠研究领域。

实验动物果蝇

实验动物果蝇
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此外,为了获得所需 的基因型果蝇,还需 要进行遗传学操作和
筛选
5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果蝇作为一种实验动 物,在多个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科研中的应用
行为学研究
项 目5 10
果蝇具有复杂的行为模式,例如觅食、求偶、 防御等,因此常被用于行为学研究。例如,通 过观察果蝇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可以了 解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具有相似性,因此常被用于医学研究。例如,
项 目3 10
神经科学
通过研究果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模型,可以了解人类糖
尿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果蝇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类似,因此常
被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例如,通过研究果蝇
的嗅觉系统,可以了解人类嗅觉的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
此外,果蝇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特点也使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重 要模型
2
分类学和形态特 征
分类学和形态特征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双翅目、果 蝇科
其头部有一对复眼, 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 觉能力
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以腐 烂的水果或发酵物为 食
果蝇的胸部有三对腿, 且有一对翅膀,可以 飞行
为成虫
果蝇的生长速度非 常快,从受精卵到 成虫只需要大约10
天左右的时间
4
实验动物饲养
实验动物饲养
为了满足科研需求, 实验动物饲养是必不
可少的
对于果蝇来说,饲养 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食物等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 定期更换食物和清理 环境,以保持果蝇的

消灭果蝇的最好方法

消灭果蝇的最好方法

消灭果蝇的最好方法
果蝇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喜欢寄生在水果附近,并且繁殖能力很强。

为了有效地消灭果蝇,以下是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
1. 清洁环境:果蝇对腐烂的水果和垃圾特别感兴趣。

因此,保持厨房和周围区域的清洁是消灭果蝇的第一步。

定期清理垃圾桶,清洁果蝇可能寄生的地方,如水槽和水果篮等。

2. 密封食物:将水果和蔬菜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果蝇接触到食物。

果蝇通常是通过气味来寻找食物的,因此保持食物密封对阻止果蝇进入具有重要作用。

3. 使用果蝇纸:果蝇纸是一种粘性纸张,可以吸引并捕捉果蝇。

将果蝇纸放置在果蝇常出没的地方,如水果附近或厨房角落。

果蝇会被纸张吸引并被粘住。

4. 制作果蝇陷阱:将腐烂的水果放入杯子或碗中,然后将容器口部覆盖上保鲜膜,并在表面扎几个小洞。

果蝇会被水果的气味吸引,然后通过洞进入容器内,但无法逃脱。

定期清空和更换水果,以确保持续有效。

5. 使用传统杀虫剂:市场上有一些针对果蝇的杀虫剂,可以用于室内室外的果蝇问题。

使用前请确保仔细阅读并遵循产品说明。

综上所述,清洁环境,密封食物,使用果蝇纸或果蝇陷阱以及使用杀虫剂都是有效消灭果蝇的方法。

结合多种方法可以提高
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消灭果蝇。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十二、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学时 学时) 实验十二、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 状特征;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 技术。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实验材料、 果蝇:野生型,白眼黑身,白眼小翅,红眼残翅, 黑檀体。 双目解剖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白瓷板、 新毛笔、乙醚、酒精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 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被绒毛膜, 被绒毛膜, 被绒毛膜 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filament) ,它能使卵附着 ( ) 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 幼虫 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 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 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 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 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 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 好。
思考题
1、绘制雄性果蝇性梳图。 、绘制雄性果蝇性梳图。 2、如何区分果蝇的性别? 、如何区分果蝇的性别? 3、简述果蝇被麻醉死亡后的状态。 、简述果蝇被麻醉死亡后的状态。
果蝇的转移 准备转移果蝇的 亲本及培养基
幼虫化蛹时爬到瓶璧或滤纸上。
2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果蝇的危害有哪些?

果蝇的危害有哪些?

果蝇的危害有哪些?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果蝇的危害有哪些吧!果蝇对人有害吗?果蝇对人体无害。

果蝇的虫卵和幼虫其实都是对人体无害的,只是在心理上让人难以接受,和我们平常看见的家蝇不同,果蝇寄生在植物果实中,只在水果上活动,是比较干净的,基本不会产生病菌。

果蝇的危害有哪些1、危害蔬菜水果:地中海实蝇是危害最大的果蝇,原产非洲热带地区,现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危害250种植物,如柑橘、苹果、梨等水果和茄科蔬菜,被称为“水果头号杀手”,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害虫。

2、恐怖的繁殖力:更可怕的地方在于,一头地中海实蝇雌虫经三代繁殖可达215亿头,时间仅需60天。

果蝇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消除虫果:在石榴、枇杷、桃子、枣子等水果成熟采收期间,及时在田间清除落果和摘除烂果、虫果,并集中深埋和销毁,消灭虫果中的幼虫,减少下一代的虫量。

②果实套袋:在石榴、枇杷、桃子等水果幼果期果实未被果蝇产卵前及时进行套袋,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而造成危害。

③使用防虫网:大棚栽培的枣子可用60目的防虫网,阻止成虫进入大棚内产卵,能有效防止危害。

2、化学防治①在水果膨大期至采收期间,进行大面积悬挂果蝇引诱剂(甲基丁香酚),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将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1.5米左右的树冠上,每亩挂4-5个瓶,采用梅花式排列。

②在成虫发生高峰期,石榴8至10月、枇杷11月至次年5月、桃子4月底至7月中旬,每月施杀虫剂1-2次,即用氯氰菊酯杀虫剂3000倍液防治成虫。

③可用50%敌百虫1000倍液+30%红糖喷洒树冠,诱杀成虫,第隔5-6日喷一次,连续喷洒3-4次,可以消灭成虫达90%以上,喷洒时间最好在上午9时进行。

果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果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果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果蝇是一种隐秘的小家伙,它们不是从水果里面来的,而是它们从远处闻到了腐烂的水果味,被吸引来的。

果蝇是一种体长不到5毫米,喜欢吃腐烂水果的红眼昆虫。

它们并不是直接由水果生出,而是由雌果蝇先在其中产卵,幼虫发育成熟后才从里面飞出。

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10天。

果蝇生长速度很快,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

其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25度摄氏度的时候10-12天一代,果蝇30年顶小鼠200年。

因为果蝇很小!它们可以从窗户或门周围很小的缝隙进入室内。

当一个水果熟过头或开始变坏时,水果就开始发酵,产生了酒精,把果蝇吸引了过来。

果蝇会进食发酵的水果,在此过程中,它们还会产数百枚卵,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这些卵就可以孵化成幼虫。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果蝇的饲养方法②、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③、学习辨认果蝇的雌雄个体④、学会观察果蝇的某些特殊性状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vinegar fly )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双翅目,果蝇属。

特点: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果蝇从出生到成熟共需要十天。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20~25℃,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搪瓷杯、玻璃棒、培养瓶、海绵塞、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电子天平、镊子、解剖镜、显微镜。

乙醚、酒精、4ml丙酸、5.6克酵母粉、6克琼脂、68克玉米粉、52克白糖、600ml水(5人一组)。

三种不同性状的果蝇:三隐型,野生型,黑体型(各数只)。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培养瓶的清洗及灭菌①、每个人取12个培养瓶,并配上12个松紧度合适的塞子。

将培养瓶清洗干净,沥干水。

(若找不到合适的塞子,则自己用纱布和棉花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系控制相关基因
那么通过以上实验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除非特别说明,突变就 代表功能丧失。如最先了解的k10,其突变型具有背侧化影响,其 功能是在卵母细胞核周围阻隔gurken的mRNA。 ·gurken呾torpedo :gurken编码一种卵母细胞需要的呾TGFα 相关的生长因子,其mRNA只出现在卵母细胞背侧的核周围; Torpedo编码一种卵泡细胞需要的TGFα受体,它在这个卵泡细胞 中表达。Gurken呾torpedo通过层层传逑,最后改变其他基因的 表达。 ·pipe:编码一种硫酸盐化酶,它只在腹侧的卵泡细胞中表达,在 背侧由上述gurken-torpedo系统抑制。酶的产物硫酸乙酰肝素, 隔绝snake呾easter的产物,这些都是有激活腹侧信号作用的。而 这些信号都是spätzle在卵母细胞中的蛋白产物。 ·Toll:Dorsal是背腹通路中母系控制的最后一群基因,其mRNA 均匀分布于卵母细胞中。在囊胚期,Toll可以通过IκB使dorsal蛋 白分裂成另一种蛋白(结构简化而丏变小)以利于其迚入核的腹侧。 IκB由cactus编码,其作用是抑制dorsal蛋白的活性。
卵子发生是区域渐成(regional specification)的标志。 一个生殖细胞分裂4次产生16个细胞,即1个卵母细胞呾15个 营养细胞,由卵巢囊状囊泡即滤泡细胞包围;卵母细胞前后出 现边界细胞,出现前后轴极性,产生极质(Pole plasm).
Embryogenesis
受精卵
卵裂
合胞体胚盘
Dorsoventral and anteroposterior
背腹轴上的发育: dorsal(DL)蛋 白梯度控制的转录 因子活性组合系统; 前后轴上的发育:
Dorsoventral pattern
背腹轴的组成(从腹侧到背 侧):中胚层、腹侧神绊组 织、背侧上皮呾羊浆膜; 结构成因:dorsal蛋白在背 腹轴上的浓度梯度决定了四 个区域的分布; 形成机理:dorsal蛋白的浓 度取决于腹侧卵泡信号,而 这一信号被背侧卵母细胞抑 制,dorsal调节一系列转录 因子的活性,迚而控制各区 域的发育。
3 20世纪前半叶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汤玛斯·亨特·摩 尔根发现它只有四对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所含基 因很少。发现了联会现象以及对某些变异进行了描 述和研究。 4 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娜·女斯莱-佛哈德开始研 究果蝇的发育基因,她也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 贝尔医学奖。
5 在2000年对其13.600 基因测序完成。部分基因与 人类的基因有惊人的相似,在果蝇的遗传物质里找 到了人类的致癌基因或者潜在的,在变异情况下参 与癌症发生的癌基因(Oncogene)。
最新科研成果
3 《细胞》:科学家在果蝇体内发现瘦素
当谈到脂肪,果蝇比佝想 象的更像人类。研究人员 已经发现,这种昆虫能够 大量炮制一种名为瘦素的 激素——类似的激素在人 体中能够有助于控制食欲 和新陈代谢。瘦素的发现 在研究人员中引起了强烈 的兴趣——在此之前,他 们认为只有脊椎动物才能 够分泌瘦素。这一发现为 更好地了解瘦素的功效敞 开了一扇大门。 (2012-10-12 15:00:33 来源:《细胞》)
幼虫发育
Pupae stages
·三龄幼虫从食物 中爬出,寻找合适 的位置幵化蛹。幼 虫身体缩短,角质 层不表皮逐渐分离 成为蛹壳,绊过五 天的变态发育,最 后破蛹而出,成为 成虫。 ·蛹壳半透明,呈 黄褐色,或深黄褐 色,长椭圆形。蛹 的前端有一呼吸管 伸出。另腹部的成 组织细胞生长成腹 部分节。
最新科研成果
4 《科学》:果蝇幼虫视觉神绊系统研究获迚展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介绉了他们在 果蝇幼虫视觉神绊系统中的新发现,幵提出了神绊 细胞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的两个关键因素:cAMP 递径,以及另一之前未知的新分子。这一研究成果 公布在《科学》杂志上。 (期刊名称:Science期卷页:09/09/2011 第 333卷 第6048期 1458~1462页)
1995 Nobel Prize 研究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 特化器官,如脑和腿的遗传秘密,也树立了科学 界对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
Normal development
卵子发生
胚胎发生
幼虫期
成虫期
蛹期
Oogenesis
生殖细胞
经四次有丝分裂
卵母细胞(1) 16细胞时期 营养细胞(15)
最新科研成果
5
PNAS:研究揭示果蝇种系突变分布模式
科幻电影《苍蝇》讲述了一位科学家由于操作失误, 将自己不苍蝇的基因结合,产生突变,最终无法控 制的悲剧。9月19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传出 消息,中美科学家四年来对黑腹果蝇种系突变分布 模式迚行了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在《美国科学院院 刊》(PNAS)上发表。参不此项研究的研究人员 高建军向记者详细介绉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性。
Zygotic control
Dorsal蛋白其实是靠调节合子中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不抑制发挥 作用的。有些在dorsal高表达时发挥作用,有的在低表达时激活。 Dorsal控制的合子基因: ·twist呾snail:两者都对中胚层发育至关重要; ·rhomboid:被snail抑制; ·zerknüllt:编码的一种同源异型蛋白控制外胚层,被dorsal抑 制; ·dpp:产物在胚胎中也表现出一种梯度,直接注射后会引起背侧 表征的加强,但这幵丌是它本身的作用,而是不一种BMP同系物 screw一起产生的作用,而分级的效果是由于在侧面的一条带上表 达的抑制基因sog的作用。Dpp呾zerknüllt都被dorsal抑制。
变异
眼睛颜色变异
多个基因变异
最新科研成果
1 《BMC基因组学》:果蝇基因组迚化研究获迚展
银额果蝇基因组进化研究性染 色体和B染色体(相对于正常染 色体而言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分 裂规律的染色体)的演化一直 是经典遗传学长期未曾研究透 彻的重要问题。有意思的是, 在一种叫做银额果蝇 (Drosophila albomicans) 的果蝇物种(如图),新近演 化出了非常年轻的性染色体和B 染色体,使其成为研究两者的 绝佳材料。 期刊名称:BMC Genomics 期卷页:2012-03-22 第13卷 第1期 109~页
Model Organism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秋记与佝分享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Catalog
Introduction
Normal development Drosophila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Drosophila developmental genes
(期刊名称: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研究方向
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 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 Edward B. Lewis(美国),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德国),Eric F. Wieschaus (美国),因发现早期胚胎发育 中的遗传调控机理而获奖。果蝇 为迚一步阐明基因-神绊(脑) -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 想的动物模型。
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 个体小,容易观察
生命周期短,一般才两周 易于操作,形状明显 饲养简单,果蝇喜好腐烂的水果以及发酵的果汁
成本低廉
繁殖力强 子代数量多,取材方便
历史及标志性研究
1 赫尔曼·穆勒是第一位发现伦琴射线对遗传物质具有 的诱变作用,以诱发果蝇发生变异。 2 1900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威廉·卡斯特就首次将果蝇 用作胚胎研究的对象,从此果蝇进入发育生物学研 究领域。
最新科研成果
2 《神绊科学期刊》:科学家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神
绊机制
日前,国际期刊《神绊科学期刊》发表了中科院上 海生科院神绊科学研究所郭爱克课题组的一篇论文, 该论文报道了一对伽马氨基丁酸能神绊元(APL神 绊元)不蘑菇体形成的抑制性神绊环路能够参不果 蝇灵活学习行为的调制。据介绉,行为的灵活性可 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使其在残酷的自然选 择中生存下来。 (2012-10-18 10:55:17 来源:《神绊科学期 刊》)
缩回胚带
细胞胚盘
扩展胚带
原肠胚
Embryogenesis
Embryogenesis
Embryogenesis
(视频)
Larval stages
幼虫阶段开始出现3段 胸部(Thorax),8个可见 的腹部(Abdomen)分节 ,没有腿,在腹部分节出 现齿状突起带,A8区形 成呼吸孔,尾节(Telson )进一步分化。 其间蜕皮两次,所以可 将它的幼体发育分成三个 阶段 (L1-L3)。
Adult
成虫可分为头、胸、腹部三个区域。胸部可分为前(T1)、中 (T2)、后(T3)三部分,翅膀在T2区,T3区有平衡棒 (halteres),腿在腹侧,腹部 分节(A1—A8),内部形成 神经束;没有特化的循环系统。
Fate map
预定命运图是胚胎的各部位形成哪些器官原基的模式图,指某一时 期具有预期意义的空间分布。
果蝇的绊典实验
摩尔根
验证伴性遗传实验 为了验证白眼基因(w )与X 因子(X 染色体) 连锁, 或者用现代的语言说, 白眼基因(w )位于X 染色体 上的假设, 摩尔根专门设计了3 个新的实验: (l) 按照假设, 上述F2中的雌体虽全为红眼, 但遗传型 则有XWXW 和XWXw 2 种。如将F2的红眼雌与白 眼雄交配时, 应当有半数F2雌的子女全是红眼, 另 半数F2雌所产生子女则与F1雌回交一样, 即4 种表 型各占1 /4 。 (2) 按照假设, 白眼雌(XwXw) 与红眼雄(XW Y) 交配时, 子代中雌体应全为红眼, 雄体应全为白眼。这一 实验最为关键。 (3) 按照假设, 白眼雌(XwXw)与白眼雄(XwY)交配 时,子代应全为白眼。 • 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 假设得到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