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
果蝇的有性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的有性杂交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能基本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规律2.实验材料眼色刚毛翅膀翅膀体色眼色刚毛翅膀翅膀体色18#:红眼,直刚毛,长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6#:白眼,卷刚毛,短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2#:红眼,直刚毛,残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22#:白眼,直刚毛,长翅,灰身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e#:红眼,直刚毛,长翅,黑檀体WWSnSnMM VgVg ee(雌): WSnM VgVg ee(雄)可以获得的雌性杂合体: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 WwSnSnMM VgVg EeWwSnsnMm Vgvg EE设备:双目解剖镜、电磁炉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器具: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3.实验原理1.分离定律2.独立分离定律3.伴性遗传4.三点测交重组值(RF)= 重组型数目/(重组型数目+亲本型数目)4.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分别培养需进行杂交的两亲本果蝇,从子代中分别挑选出处女蝇和雄果蝇。
刚羽化的果蝇在12小时之内不进行交配,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选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为保险起见,可以在羽化后8小时内挑选。
收集5-10对果蝇后进行下一步实验。
2、杂交:将选出的果蝇进行杂交,在25℃培养。
(>30℃或<10℃)3、倒亲本:6~7天后F1幼虫出现,移去亲本,3 ~4天后F1成蝇出来后观察记录F1的性状。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眼色分析)一、实验原理及方法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仅供参考)二、实验材料(品系及性状)亲本正交6#(雌、白眼)X18#(雄、红眼)亲本反交18#(雌、红眼)X 6#(雄、白眼)(可写成基因型)三、实验用品(实验指导书上有)四、杂交实验流程1、培养基的配制,并在培养瓶上写清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实验者班级。
室温下培养,至于阴暗温热环境中。
2、两个亲本杂交1、2号培养瓶中分别挑选亲本正交、反交的处女蝇。
3、在接入杂交亲本1、亲本2第七或八天(从开始杂交算第一天)清除所有亲本成蝇。
4、观察正反交组合中不同性别子代1成蝇的眼色,至少观察20只,记录观察结果,并注意是否有例外的情形。
5、从正交组合的子代1中挑选出5对果蝇,放入F 1自交1号培养瓶中,贴上标签,室温下培养(反交组合也一样处理)。
6、在接入子代1培养的第七或八天(从子代1接入新培养瓶算第一天)清除所有子代1成蝇。
7、当子代2数量足够时,观察不同性别的果蝇的眼色,分别统计并做好记录。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图谱分析正交 反交P : X w X w (雌白眼)× X +Y (雄红眼) X +X +(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F1: X +X w(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X +X w (雌红眼)× X +Y (雄红眼)理论: 1 : 1 1 : 1实际: 25 : 16 20 : 19F2: X +X w X w X w X +Y X w Y X +X + X +X w X +Y X w Y雌红眼 雌白眼 雄红眼 雄白眼 雌红眼 雄红眼 雄白眼理论 1 : 1 : 1 : 1 2 : 1 : 1 实际 13 : 9 : 12 : 10 21 : 11 : 52显隐性判断:正交的结果不论雌雄均为红色,反交的结果是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果蝇的交配与基因传递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变异的机制。
本实验报告旨在阐述果蝇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概述: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繁殖力强、短寿命和基因多样性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基因组成,以了解遗传传递的规律和基因的分离与联合。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1.选择适合的果蝇品系2.选择合适的交配模式3.标记果蝇的基因型4.记录并统计实验数据5.设计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二、果蝇杂交基础1.果蝇基因的遗传定律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4.分离比和连锁比的计算方法5.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三、果蝇杂交实验的常见模式1.单因素杂交2.双因素杂交3.多因素杂交4.杂交断裂分析5.回交和自交的应用四、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1.收集交配后果蝇的数据2.观察和分析后代的表型3.使用分离比和连锁比计算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4.判断基因型的遗传方式(隐性、显性、共显性等)5.通过遗传分析进行基因组定位和识别五、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和展望1.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果蝇杂交实验在基因突变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3.果蝇杂交实验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4.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5.果蝇杂交实验在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方面的未来挑战总结: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机制。
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揭示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果蝇模型生物在遗传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年月日果蝇的杂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2、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三、实验材料和器具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四、实验流程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五、实验步骤1、配培养基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3、杂交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x+x wx×♂白眼y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白眼ww xx+x×♂红眼y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4、观察并记录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的;F1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七、注意事项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的;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的温度或者偏低的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的死亡亲本必须是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果蝇的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取果蝇的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他锋利的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八、个人总结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实验是一个很大的担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果蝇这种实验动物的畏惧也是一个小小的障碍..但是通过配培养基和随后的杂交等一系列的实验过程;我们越来越熟悉操作;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其实果蝇很干净;也很好饲养;更不烦人;渐渐地我们开始有些享受这一个长时间的实验;同时也在心里默默的感谢我们饲养的果蝇短暂的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成果..实验过程长;要求也高..通过自己的全力以赴和与同伴的合作;我们最终完成了实验;我对自己的实验技能更加有信心;也体会到合作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另外还要真心的感谢邵老师和其他为我们实验前前后后付出辛劳的老师;在我们开始试验之前;你们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保证我们实验的成功和减轻我们的负担;实验过程中;还要随时回答我们无休止的奇怪问题;但老师始终都很有耐心;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谢谢你们..。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观察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红眼果蝇、白眼果蝇。
实验步骤:
1.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分别选出若干只。
2. 将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进行杂交,交配前先使其饥饿状态下,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由交配。
3. 成虫产下的卵子和精子是杂合子,由两对不同的等位基因构成,并能分别由父母两侧遗传给后代。
4. 若果蝇杂合子的两个基因相同,则该果蝇为纯合子,若基因不同,则为杂合子。
5. 将产下的果蝇幼虫放入培养皿中,投喂足够的食物。
6. 在成虫出现后,对产生的后代进行分类和记录,统计各表现型的数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果蝇杂交实验中,由于红眼果蝇是隐性红眼,而白眼果蝇为显性白眼,所以在F1代中,所有果蝇都是带有白眼基因的,但表现型却是红眼。
在F2代中,由于F1代中的果蝇全部是杂合子,所以它们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卵子或精子。
当红眼杂合子与白眼杂合子进行杂交时,有以下组合:红眼杂合子与白眼杂合子交配得到红眼表达果蝇和白眼表达果蝇,红眼杂合子与红眼纯合子交配得到红眼表达果蝇,白眼杂合子与白眼纯合子交配得到白眼表达果蝇。
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各表型出现的比例为:红眼表达果蝇和白眼表达果蝇的比例为3:1,符合经典的二项式定律。
实验结论:
果蝇杂交实验结果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父母亲的遗传特征会以随机的方式传递给子代,在杂合子的情况下会出现红眼和白眼表达的不同表型,而在杂合子交叉互配的后代中,各表型出现的比例为3:1,遵循了概率的规律。
因此,本实验验证了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 1. 双因子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和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其中黑檀体对灰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14♂ 14♀ × 18♂双因子杂交遗传图解 2. 伴性遗传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 × w ♂ w ♀ × 18♂伴性遗传图解F 1⊗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P灰长黑残F1⊗ 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灰长P 黑残P X +X + X w YP X w X w X+YF 1: X +X w X +YF 1: X +X w Xw Y⊗ ⊗F 2: X + X + X +X + Y X w Y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 F 2: X +X w X w X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3. 三点测交本实验使用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获得F 1代后再自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8种表型的测交F 2代。
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P 6号♀(wsnm/wsnm ) × 18号♂(+++/Y)白卷小红直实验材料:18号野生型果蝇 ,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实验步骤:1. 杂交前提前将装有不同表型果蝇培养管中的成年果蝇全部放出,确保8-10小时后培养管中的雌果蝇都是刚刚孵化的处女蝇。
果蝇的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的杂交实验报告果蝇的杂交实验报告引言: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本次实验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果蝇的杂交规律和基因表现方式。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用的果蝇为常见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实验室提供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个体。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培养基为标准培养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实验一:同种杂交首先,我们选取了具有红眼色的果蝇和具有白眼色的果蝇进行同种杂交实验。
将红眼色果蝇与白眼色果蝇放置在同一培养皿中,观察交配情况并记录。
结果显示,红眼色果蝇与白眼色果蝇交配后的后代中,所有个体的眼色均为红色。
这一结果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的显性遗传原则,即红色眼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白色眼睛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实验二:异种杂交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异种杂交实验,选取了具有长翅和具有短翅的果蝇进行交配。
将长翅果蝇与短翅果蝇放置在同一培养皿中,观察交配情况并记录。
结果显示,长翅果蝇与短翅果蝇交配后的后代中,所有个体的翅膀长度均为中等长度。
这一结果表明,翅膀长度的基因表现出了不完全显性,即长翅和短翅的基因都对翅膀长度产生了影响,但中等长度的基因更为显著。
实验三:杂交后代的基因分离为了进一步探索果蝇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
首先,我们选取了具有红眼色和长翅的果蝇与具有白眼色和短翅的果蝇进行交配。
结果显示,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表型,包括红眼长翅、红眼短翅、白眼长翅和白眼短翅。
这一结果表明,红眼色和长翅的基因以及白眼色和短翅的基因在杂交后发生了分离和重新组合。
进一步观察发现,红眼色和长翅的基因在杂交后并没有发生重新组合,而是保持了原有的连锁关系。
白眼色和短翅的基因也保持了连锁关系。
这一结果与遗传学家摩尔根的连锁假说相符,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杂交后很难发生重组。
最新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最新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材料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进行了杂交实验,旨在探索特定基因的遗传模式及其对果蝇表型的影响。
以下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发现:1. 实验设计:- 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表型的果蝇品系,一个具有红色眼睛(R),另一个具有白色眼睛(r)。
-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将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以产生F1代。
- F1代果蝇的表型记录显示所有个体均表现为红色眼睛,表明红色眼睛是显性表型。
2. F1代杂交:- 将F1代果蝇随机配对,产生F2代。
- 对F2代果蝇的表型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以分析遗传模式。
3. 数据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F2代中约有3/4的果蝇表现为红色眼睛,1/4表现为白色眼睛。
- 这些数据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相符,表明眼睛颜色基因遵循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4. 分子分析:- 利用PCR和测序技术,对F1代和F2代果蝇的眼色基因进行了分子水平的分析。
- 发现红色眼睛果蝇的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个特定的插入元件,而白色眼睛果蝇则没有这个元件。
5. 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是一个典型的孟德尔显性遗传。
- 分子生物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机制,为未来研究果蝇遗传学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标记。
6. 后续研究方向:- 计划对其他影响果蝇表型的基因进行类似的杂交实验,以揭示更多遗传规律。
- 将探索环境因素对果蝇遗传表型的影响,以及表观遗传学在其中的作用。
本报告提供了对果蝇杂交实验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理解基本遗传原理和开展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vgvg
vgvgXMWy 红长 红残
vgvg Xmwy 白小 白 残
一、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
• 规定: 眼色 W-w 体色 E-e 翅型(长残) Vg-vg (长’小)M-m
• 分析要点: ①显隐性的判断; ②判断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 体; ③根据以上判断假设其遗传过程(图示)、 F2性状的比例; ④用X2检验对实验数据和以上假设进行检 验; ⑤得出结论。
“果蝇杂交实验”数据的统计及分 析
将原始数据(眼色、翅形、体 色、性别)列表归纳统计; 用统计学原理和遗传学原理对 数据进行分析、假设和判断;
• 一对遗传因子
两对遗征
假设其遗传原理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该遗传原理 得出结论
6# × e#
• 6#:灰身、白眼、小翅 • e#:黑檀体、红眼、长翅
二、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
• 分析要点: ①分析该两对遗传因子在F2中的数据特征,判断它 们是否连锁; ②若为非连锁,它们的比例接近多少; ③假设它们的遗传过程、F2应出现的类型和 比例; ④用X2检验对实验数据和以上假设进行检验; ⑤若为连锁,计算重组率, 标准差 RF(1 RF)/n ⑥得出结论
2#(红眼、残翅)× 6#(白眼、 小翅)
• 性状: 2#:红眼、残翅 6#:白眼、小翅
6# 、 2#果蝇杂交实验结果
2# ♂ ×6# ♀ F1 红长 ♀102 白小 ♂98 红长♀159 红长♂151 2# ♀× 6# ♂ F1
合计
200
140
F2
性状 红长 红残 红小 白长 白残 白小 合计 ♀ 168 55 ♂ 45 40 29 37 23 71 245 合计 213 95 29 37 23 71 468
223
2# ♀ vgvgXMXM
红残
×
6# ♂ VgVgXmy
白小
VgvgXMXm长 VgvgXMy长
XMXM
XMXm
XMy
X my
3/4Vg-
3/4Vg-XMXM 长
3/4Vg-
XMXm
3/4Vg- XMy 长
3/4Vg-Xmy 长 小
长
1/4vgvg
1/4vgvgXMXM 1/4vgvg XMXm 1/4vgvg XMy 长 残 长 残 长 残
6# 、 e#果蝇杂交实验结果
e#黑红长♀×6#灰白小♂ F1 灰红长 ♀102 ♂106 e# ♂× 6# ♀ F1 灰红长♀105 灰白小♂108
合计
208
213
F2
性状 灰红长 灰白长 灰红小 灰白小 黑白长 黑白小 黑红长 黑红小 合计 ♀ 160 0 0 0 0 0 20 0 ♂ 68 30 18 38 12 21 39 7 232 合计 228 30 18 38 12 21 59 7 412
1/4vgvgXmy 小 残
2# ♀ vgvgXMWXMW
红残
×
6# ♂ VgVgXmwy
白小
VgvgXMWXmw长 VgvgXMWy长
XMWy
Xmw y
XMwy
XmWy
3/4Vg-
Vg-XMWy 红长
Vg-
Xmwy 白小
Vg- XMwy 白长 vgvg XMwy 白长 白残
Vg-XmWy 红小 1/4vgvgXmWy 红小 红残
• “一对遗传因子”包括: 眼色、体色、翅型、性别
• 性状一----眼色,
正交的结果是不论雌雄都为红色,反交 的结果是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可以 判定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 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 以XW,白眼以Xw表示。
根据以上的判断 假设眼色的遗传过程为: P 6#♀ XwXw(白眼)×2#♂XWY(红眼) ↓ F1 XWXw(红眼,雌),XwY(白眼,雄) ↓⊗ F2 XWXw(红眼),XWY(红眼), XwXw(白眼),XwY(白眼), 红眼:白眼=1:1 X2=0.346<X2(1,0.05)=3.84,得出以上的假设判断 正确,实验结果与假设符合。
实验报告
封面: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前言:主要讲述实验的原理和目的;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品系及性状 1.2、实验用品 1.3、培养基的配置 1.4、实验流程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一对因子杂交的结果及分析 2.2、两对因子杂交的结果及分析 2.3、三对因子杂交的结果及分析 3、结论与讨论 4、体会与建议
三、三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
• 根据以上分析,按照遗传过程F2应该出现 哪些类型。
四、结论
• 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位置、基因间的
距离、F2应出现的类型作一综合论述,能 得出比例的写出比例
2#(红眼、残翅)× 6#(白眼、小翅)
分析要点: • 显隐性的判断; • 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的判断; • 是否连锁的判断; • 若是连锁则要计算它们之间的交换率; • 若是非连锁则要计算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 • 分析时从一对性状 两对性状 三对性状;